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重力喂养与常规鼻饲早产儿喂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以常规方法插入胃管,同一种配方奶喂养,实验组采用重力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方法。记录两组早产儿每天静脉补液量、进奶量、残奶及呕吐量、体重、腹部及大便情况,喂养相关情况(开奶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最大下降率、达全肠胃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相关并发症(呼吸暂停、窒息、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腹泻、胃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穿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留置胃管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发生呼吸暂停、呕吐、腹胀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较常规鼻饲喂养可促进早产儿奶量增加。提早迭全胃肠营养时间,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促进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是值得推广的改善早产儿间歇鼻饲喂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经口微量奶瓶喂养与间断鼻胃管微量喂养两种不同喂养方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我科收治的5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6例经口微量奶瓶喂养,对照组26例间断鼻胃管微量喂养.观察两种喂养方式中合并腹胀、溢乳、呕吐、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早期经口微量奶瓶喂养明显优于间断鼻胃管微量喂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出现并发症的影响,确定早产儿的正确喂养方法。方法将10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喂养方法,即自吮奶组(35例)、胃管间歇鼻饲组(35例患者)和胃管间歇持续鼻饲组(36例患者)。能量摄入不足部分三组均采用部分静脉营养,观察其喂养耐受性、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胃管间歇持续鼻饲组与自吮奶组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管间歇持续鼻饲组与胃管间歇鼻饲组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吮奶组与胃管间歇鼻饲组的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管间歇持续鼻饲喂养优于自吮奶喂养,自吮奶喂养优于胃管间歇鼻饲喂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M)生长发育及减少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将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即经口胃管喂养组26例,经口十二指肠喂养组24例,观察两组患儿喂养的情况。结果:经口十二指肠喂养的患儿奶量达100ml/kg时间增加较快,热量达100Kcal/kg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经口胃管喂养组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口胃管喂养组。结论:极低体重儿出生后早期进行经口十二指肠喂养,较经口胃管喂养的进奶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均明显增加(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同时降低了呕吐、胃潴留、腹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及NEC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P<0.05)。  相似文献   

5.
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量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在中性温度环境下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观察组患儿在每次鼻饲奶之前加用1~3 ml奶液吸吮,对照组直接按医嘱鼻饲奶,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和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增长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体重增长和喂养耐受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促进体重增长,对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晶 《大家健康》2016,(8):209-209
目的:观察研究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早产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并对比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更短,恢复出生体重用时、肠道营养达到418.4 kj/kg·d 用时以及首次排黄便时间更早,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组早产儿呼吸暂停、胃残留、呕吐以及腹胀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多伴有喂养不耐受情况,及时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消化功能与喂养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凌其英  陈虹  李静  陈苹 《四川医学》2011,32(7):1026-102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生后早期合理的营养方法。方法 40例极低体重儿(VLBW I)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采用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1周的进奶量、胃储留、胃食管返流、误吸、呼吸暂停、腹胀、血糖、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2例因肺出血分别于21h和35h放弃治疗,对照组2例因肺出血放弃治疗,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余患儿喂养后1周鼻十二指肠喂养组较鼻胃管喂养组平均进奶量显著增加(P〈0.001),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每日体重增长、胃储留、胃食管返流、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胀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吸、呼吸暂停和低血糖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喂养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提供了合理肠内营养,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两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结果 干预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5±3.1) d较对照组(11.0±3.0) d显著缩短(P<0.01);干预组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11.9±5.5) d较对照组(16.6±5.3) d明显缩短(P<0.01);干预组鼻胃管留置时间(12.0±6.0)d较对照组(18.0±8.0)d明显缩短,有显著差(P<0.01);干预组胃残留的发生率(13.3%)较对照组(43.3%)减少(P<0.01).结论 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能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加快其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敏菁 《广西医学》2005,27(10):1553-1554
目的了解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经鼻胃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儿,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单纯鼻胃管喂养(N-NNS)组。记录入液量、奶量、热卡和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记录喂养相关情况。结果NNS组喂养不耐受明显少于N-NNS组,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分别为(12.36±4.29)、(15.50±4.5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饲管喂养间期给予NNS,可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对胃肠动力发育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早产儿生后肠道营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力鼻饲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以常规方法插入胃管,根据病情需要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观察组采用重力鼻饲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喂养方法.比较2组患儿在喂养相关指标、喂养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暂停、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鼻饲法较常规鼻饲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奶量的增加,有利于出生体重恢复,缩短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促进体重增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微量吸吮喂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微量吸吮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喂养耐受情况、喂养相关并发症、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6例VLBWI随机分成微量吸吮喂养组(MSEN组)和微量鼻胃管喂养组(MINGF组),记录3周内的出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入液量、奶量、热量、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观察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情况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结果MSEN组在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喂养第3周体重增加、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方面与MINGF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MSEN组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MINGF组(P<0.01)。结论微量吸吮喂养是适合VIBWZ的喂养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低出生体重儿经鼻、口两种喂养法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106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口饲组与鼻饲组各53例,口饲组采用微量小勺口饲喂养,鼻饲组采用留置胃管鼻饲喂养。结果两组开奶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肠道营养达502J/(kg·d)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呼吸暂停、窒息、吸入性肺炎、胃出血、呕吐、腹胀情况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口饲法微量小勺喂养低出生体重儿,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喂养效果,亦大大减少了喂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索有梅  辛颖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128-12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鼻饲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内营养的效果及喂养耐受性,寻找最适合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将66例在胎龄29-34周时出生的体重为1 200-1 900 g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间断鼻饲注入喂养,1次/3 h;B组:输液泵间断持续鼻饲输注喂养,先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鼻饲1 h,起始奶量2ml/次,每天递增2 ml/kg,间歇两小时后再继续;所有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均同时进行部分外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道内营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喂养耐受情况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间断鼻饲输注喂养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最少,黄疸持续时间短,达到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最少,优于单纯的间断鼻饲注入喂养。结论采用间断持续鼻饲输注喂养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有利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219-219
资料与方法观察对象: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收治的40例早产儿(体重850~1920g)随机分为间断鼻胃管喂养组和鼻十二指肠喂养组,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记录喂养1周的入液量、热能、蛋白质摄入量;体格生长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的变化;大便性状;喂养相关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产儿鼻饲喂养加安慰性奶嘴吸吮的效果,探讨最适合早产儿鼻饲喂养方式。方法74例胎龄在28~34w、出生体重在1000~1700g的早产儿,男39例,女35例,按数字表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间歇鼻饲喂养,研究组在间歇鼻饲喂养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安慰性奶嘴吸吮,起始每次奶量1ml起,每2h1次,根据回抽残余量决定每天增加的奶量,观察两组患儿喂养过程中体重增长、黄疸持续时间、留置胃管时间。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患儿体重增长、黄疸持续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采用间歇鼻饲喂养的同时进行安慰性奶嘴吸吮,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黄疸的消退、胃肠功能的完善,优于单纯的间歇鼻饲喂养,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经口滴注喂养和鼻饲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才好  何燕 《安徽医学》2009,30(3):240-241
目的探讨两种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的益处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将2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例,滴服喂养;对照组10例,经鼻胃管喂养。观察开始达到推荐摄入标准热卡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胎粪排出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光疗情况、体重增长。结果与对照比较,观察组达到推荐摄入标准热卡所需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不良反应没有增加,奶量增加和体重增长快。结论经口滴注喂养能够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增加喂养的耐受性,缩短平均住院日,对于有吞咽功能的早产儿安全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解决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临床办法.方法:选择100名在我院住院的符合早产儿喂养困难的患儿,消除样本选择误差,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关的治疗观察,根据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过渡至正常喂养时间较对照组短、奶量增加快、住院天数减少、鼻饲时间缩短、体重增长更快.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胃管泵饲治疗早产儿喂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早期间断鼻胃管喂养和鼻十二指肠喂养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肠道转运时间及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牛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鼻胃管喂养组(INGF)和鼻十二指肠喂养组(INDF).记录两组的体重最大下降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肠道营养达100 kcal(kg.d)的时间、肠道转运时间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结果 INDF组比INGF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肠道营养达100 kcal/(kg.d)的时间、肠道转运时间缩短(P<0.05),吸入件肺炎、呕吐、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显著减少(P<0.05).结论 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鼻十二指肠喂养优于鼻胃管喂养.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53-245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体质量增长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将42例出生时无异常、进食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均分为早开奶组(n=21)和晚开奶组(n=21)。早开奶组除给予静脉营养外,加微量喂养至正常进食;晚开奶组为完全静脉营养至正常进食。结果两组比较,早开奶组体温异常,觉醒、住院、直接喂哺时间均减少,体重、头围增长明显,早产儿并发症如呼吸暂停、病理性黄疸、败血症少(P值均<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改善早产儿的一般状况,加快其生长,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