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500例产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700例及观察组1800例,根据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所出现的相关新生儿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对策,进入临床护理路径,并在观察组实施,比较两组新生儿异常情况以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士的考评满意度(93.0%)优于对照组(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有效落实医院安全措施,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并加强护士的专业培训以及素质教育,可有效避免母婴同室新生儿易出现的窒息、烫伤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感染发生率的护理途径。方法对我院在2006年1月-2009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母婴进行基础护理、患者行为干预、病房空气消毒、呼吸道护理、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等方面的护理,对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7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38.1%)。结论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消毒隔离管理,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对预防和控制母婴同室医院感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理有效的新生儿黄疸早期监测和干预的措施。方法医院就诊的60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0例,检测并比较2组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统计新生儿黄疸值达到干预标准的例数。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的黄疸值达到干预标准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00例中新生儿黄疸425例,而黄疸发生的常见原因是母体在妊娠期时伴有并发症,其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为34.1%,其次为母婴血型、宫内缺氧、喂养不足、头颅肿块,以及其他。结论对母婴同室新生儿进行早期的黄疸监测以及合理的干预不仅可以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高婴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对照组)、2010~2013年(观察组)在本院出生并入母婴同室的3491、35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评估母婴同室护理中潜在的医疗风险,制订并落实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坚持“零缺陷”管理理念的风险管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差错、事故、医疗纠纷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风险管理可提高母婴同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母婴同室护理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酒精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产科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进行脐部护理的母婴同室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护理效果。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结果观察组50例,有效率92%,轻度感染3例,占6%,中度感染1例,占2%,重度感染为零;对照组50例,有效率80%,轻度感染6例,占12%,中度感染3例,占6%,重度感染1例,占2%。结论 95%的酒精消毒可作为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去除脐部肿胀、潮湿、少量分泌物炎症吸收方面优于75%酒精,可减少脐炎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0,5(9):214-215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46例,医院感染率为2.14%。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34.78%),其次为眼部、皮肤软组织、胃肠道及口腔感染等(分别为17.39%、15.22%、15.22%和13.04%)。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重视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新生儿护理工作,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65-366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安然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集我科室自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产后患者,将其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观察其两组的护理临床分析。结果干预组经母婴同室的合理的护理干预直至出院新生儿均为健康的有58例,占总病例的96.66%,干预组新生儿安然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1.66%。结论经合理的护理干预,其母婴同室新生儿安然健康的人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护理途径。方法对2005-2007年本院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73%,其中2005年3.97%,2006年2.77%,2007年1.72%。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结论限制母婴同室的探视、陪伴,加强空气消毒及护理用品的消毒,认真执行洗手制度,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使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隆.  相似文献   

9.
冯媛  阮仕珍  赵小红 《贵州医药》2020,(6):1001-1002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预防母婴同室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80对,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再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在医院病房期间防感染行为的遵医遵护率、院内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母婴防感染遵医、遵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婴院内感染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母婴同室病房内母婴防感染遵医率及遵护率,降低母婴同室病房的感染率及住院时间,提升母婴护理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分娩新生儿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母婴同室护理组,每组90例,分别给予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和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结果母婴同室护理组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产妇及家属喂养、更换尿布及生理特点等日常护理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两组产妇及家属沐浴护理知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可改善产妇及家属对于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CU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378 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3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医院感染情况和消毒效果.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41%高于对照组的1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9例占本组感染例数的32.14%,对照组21例占44.68%,均高于泌尿道、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医务人员洗手后手菌落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ICU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378例作为观察组,2009年1~12月住院患者3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医院感染情况和消毒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41%高于对照组的1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9例占本组感染例数的32.14%,对照组21例占44.68%,均高于泌尿道、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医务人员洗手后手菌落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ICU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早期预防并发现新生儿肺炎的管理办法。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12月金堂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共1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2例新生儿肺炎中,因窒息、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原因由手术室、产房或母婴同室转入新生儿监护室的59例;门诊收治的93例。经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肺部理疗,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护理及监护,合理喂养供给足够营养和体液等对症处理及治疗,疗程5~14d,治愈好转率100%。结论加强新生儿肺炎的管理及出院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综合性、广泛性的全程管理新生儿,有利于早期预防并发现新生儿肺炎患儿,干预治疗护理效果好,无呼吸衰竭及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状况,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对2007~2009年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资料进行统计回顾分析。结果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6228例,母婴同室5406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6.80%;其中,2007年母婴同室率为85.06%,2008年为87.44%,2009年为87.59%。结论母婴同室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母亲的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状况,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对2007~2009年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资料进行统计回顾分析.结果 该院住院分娩新生儿6228例,母婴同室5406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6.80%;其中,2007年母婴同室率为85.06%,2008年为87.44%,2009年为87.59%.结论 母婴同室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母亲的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6,(5):1072-1074
目的:分析妊娠期孕妇伴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新生儿与产后感染的影响和治疗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12月间收治的妊娠期伴有HBV感染孕妇4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医院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妊娠期伴有HBV感染孕妇98例为干预组;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HBV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干预组孕妇治疗后发生胎膜早破、妊高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发生窒息、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发生HBV感染率为3.06%低于对照组为26.19%,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伴有HBV感染严重影响妊娠预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是降低妊娠并发症和确保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临床效果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护理干预组两组,对两组新生儿脐部进行护理,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早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新生儿脐部的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脐部脱落时间及脐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在新生儿脐部脱落时间、脐部感染发生率对比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护理干预组患者脐部潮红、渗血以及分泌物炎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5);早期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不影响脐带脱落时间的前提下,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该院分娩新生儿母婴同室的现状。方法对2009-2010年住院分娩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9年住院分娩新生儿791例,母婴同室708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9.51%;2010年分娩新生儿1012例,母婴同室890例,新生儿母婴同室率为87.94%。2年间母婴同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母婴同室率呈下降发展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母婴同室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9.
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导致本院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的有关因素,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本院2007年收治的2400例妇产科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分析感染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并与2008~2009年365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07年发生院内感染51例,发生率为2.13%,2008~2009年发生感染13例,发生率为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年龄、部位和治疗方法等。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可能引发感染的途径,针对性的实施与预防和控制护理,探讨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5~2013-05收治200例手术室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模式分为预防组和传统组,每组100例,预防组在传统组护理基础上,对手术室实施综合的干预护理,对比两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实施预防控制措施的预防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00%,而传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则是8.0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做好手术室发生感染因素的分析,开展预防控制护理措施,术前、术中到术后全程积极抗感染治疗,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