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AIDS)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情况分析,探讨该病的脑脊液变化及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下简称CD4)的关系,为采取进一步预防措施和停药时机寻找依据。方法回顾总结103例AIDS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实验室资料和临床特征,以及其脑脊液变化和CD4的关系等。结果 AIDS患者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时颅内压升高显著,脑脊液变化显著,病死率高(20.39%),几乎所有患者CD4都小于200/mm3,外周血HIV-RNA460000-1600000copies/ml。结论 AIDS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低下,外周血HIV病毒复制活跃,颅内压显著升高、脑脊液蛋白显著升高、糖和氯显著降低,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对于CD4小于100/mm3患者持续采取二级预防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无明显恶液质表现,早期脑脊液表现为压力升高,轻度蛋白升高,需多次腰穿检查脑脊液才发现病原菌.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病原菌,应多次作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宋金福  唐明忠 《河北医药》1995,17(4):243-24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检测分析100050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宋金福,唐明忠,王美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低预后差,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但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与结核性脑膜炎或脑瘤混淆而误诊。我院B1986~1993年中在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脑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脊液检查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8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涂片及荚膜抗原检查资料.结果 首次腰穿脑脊液常规异常60例占72.3%.生化检查中葡萄糖定量异常57例占68.7%,总蛋白质异常66例占79.5%.细胞学异常81例占97.6%,细胞学分析发现隐球菌51例占61.4%.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阳性75例占90.4%.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2+以上)76例占91.6%.结论 腰椎穿刺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与荚膜抗原检测阳性率最高,细胞学检出隐球菌的阳性率最低,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可反映脑膜炎症与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差异蛋白质,筛选二者的鉴别诊断标志物.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4例TBM和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进行电泳分离,以PDQuest8.0软件根据蛋白的等电点PI、分子量、匹配率、灰度值等进行差异蛋白描述性分析.结果 结核性、隐球菌性两组脑脊液分别检测到蛋白点数为111和114,蛋白点分子量均分布为10~130 kDa,等电点PI为4.4~6.7间.两组脑脊液蛋白图谱匹配率为95%,产生2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3个蛋白点只在TBM中表达,2个蛋白点只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表达,19个匹配蛋白点存在2倍差异表达.结论 双向电泳技术可得到分辨率和重复率较高的结核性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质凝胶图谱,二者存在差异蛋白点.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检测方法,提高新生隐球菌的检出率。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55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作以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墨汁染色阳性42例,革兰染色阳性38例,真菌培养阳性49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52例。结论通过比较分析CM脑脊液标本4种不同检验方法,笔者认为对同一份标本应联合使用3种以上方法检测,使结果互相印证,从而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陈国光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82-1083
目的 研究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毒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28例隐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治疗组。B组仅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对照组,治疗共16周。以症状、体征、CSF常规、CSF培养及涂片为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疗效佳,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而两性霉素B仍为治疗隐脑最基本,最廉价和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对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9例隐脑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隐脑患者中,男2例,女7例,年龄(48±13.5)岁。务农4例,有明确禽鸟类接触2例。既往有基础疾病的7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皮肤真菌感染1例,肝  相似文献   

1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慢性脑膜炎中最常见的2种类型。它们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CSF)检查结果相似。虽然新的治疗药物不断研发,现代影像学技术不断进展,但是2种脑膜炎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诊断及治疗的延误是导致预后不佳的直接原因。笔者对我院1992年-2005年收治的28例TBM和22例CNM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2种脑膜炎不同的临床表现、CSF和影像学改变,旨在探讨2种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真菌培养结果对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隐球菌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及印度墨汁染色结果,将两者对照研究。结果 4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首次脑脊液培养结果43例阳性,虽然高于印度墨汁染色38例阳性的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5,P=0.157);治疗中期脑脊液培养结果30例为阳性,和印度墨汁染色的结果比较未见差异(χ2=1.661,P=0.195);首次脑脊液培养结果显示26例患者对氟康唑耐药而未见对两性霉素B耐药者(χ2=33.804,P=0.000);治疗末期脑脊液培养的结果先于印度墨汁染色转阴,10例印度墨汁染色持续阳性患者,脑脊液培养转阴患者停药后未见复发[P(1≤X)=0.002]。结论脑脊液培养对指导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有重要的价值,需高度重视;培养结果可能更适合作为停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方法将3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18例,两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脑脊液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使患者病程缩短,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FOXP3的表达情况,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猪囊尾蚴感染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含量,同时观察CD4+CD25+T细胞中表达FOXP3群体的百分含量。结果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为6.11%,较正常人(3.94%)明显升高(P<0.05);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表达FOXP3的细胞百分含量为15.67%,与正常对照组(11.0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显著升高,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CD_4^+CD_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抗核抗体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ANA)。自身免疫性肝病谱线性免疫分析法(LIVER-LIA)测定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LC-1)、抗线粒体-2(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比较分析AIH患者5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30例及健康正常人20例外周血中的CD_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IH和CHB患者肝组织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AIH占51%(51/100),AIH组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和CHB组(P〈0.01),并且CHB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AIH组外周血中CD_4^+T细胞也显著高于CHB组(P〈0.01);肝组织Foxp3^+细胞主要分布于肝小叶内窦周隙、汇管区,AIH组肝组织Foxp3^+表达显著低于CHB组(P〈0.01)。结论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下降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HCV感染者病程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非活动性HCV感染33例(A组)、活动性HCV感染32例(B组)、慢性丙型肝炎56例(C组)、HCV相关性肝硬化47例(D组)、HCV相关性肝癌45例(E组)和健康对照者60例(F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Treg的表达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E组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Treg的表达频率均明显高于F组(P<0.01)。组间比较,A组患者外周血的CD4+CD25+Treg细胞表达频率明显低于B、C、D、E组(P<0.01),D、E组表达频率明显高于B、C组(P<0.01)。结论 HCV感染导致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使机体对其的免疫清除不完全,从而促进HC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和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化吸入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干预,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血清和BALF中IL-10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均为P〈0.01),哮喘组和SIT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低于SIT治疗组(P〈0.01,P〈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显著高于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P〈0.01),而SIT治疗组CD4+CD25+Tr百分率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上调体内IL-10和CD4+CD25+Tr趋于正常状态可能是SIT治疗哮喘有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