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肾细胞癌亚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动态双期增强扫描在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皮髓期、实质期双期扫描的影像资料,重点分析CT动态强化方式及类型在各种亚型之间的异同.结果:皮髓期时88.6%(62/70)透明细胞癌、80%(4/5)多房囊性细胞癌及83.3%(5/6)混合型癌呈明显强化;84.6%(11/13)乳头状癌、100%(9/9)嫌色细胞癌、66.7%(2/3)集合管癌轻度强化;91.5%(64/70)透明细胞癌、69.2%(9/13)乳头状癌、80%(4/5)多房囊性细胞癌、83.3%(5/6)混合性癌及100%(3/3)集合管癌呈不均匀或周边强化;而88.9%(8/9)嫌色细胞癌呈均匀强化.皮髓期与实质期两期动态分析示88.6%(62/70)透明细胞癌呈典型"快进快出"表现;84.6%(11/13)乳头状癌呈"延迟强化"的特点.结论:肾细胞癌皮髓期的强化程度在各亚型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CT双期扫描中肿瘤的动态强化方式及类型是鉴别各亚型的重要补充依据.  相似文献   

2.
3.
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CT、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9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肾脏行CT和 /或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直径为 2~9cm,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肉瘤样肾细胞癌 1例、透明细胞癌 78例、颗粒细胞癌 5例、混合细胞癌 8例和乳头状癌 4例。肾皮髓期增强扫描,肉瘤样肾细胞癌、混合细胞癌、97. 4% (76 /78)的透明细胞癌和 75. 0% (3 /4)的乳头状癌呈不均匀强化,而颗粒细胞癌强化较均匀。51. 3% (40 /78)的透明细胞癌及 37. 5% (3 /8)的混合细胞癌强化程度强于邻近肾皮质;肉瘤样肾细胞癌、44. 9% (35 /78)的透明细胞癌和 50. 0% (4 /8)的混合细胞癌强化程度与邻近肾皮质相仿; 3. 8% (3 /78)的透明细胞癌、12. 5% (1 /8)的混合细胞癌及所有乳头状癌和颗粒细胞癌强化程度明显弱于邻近肾皮质。结论 各型肾细胞癌在CT/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包括50例透明细胞癌、17例乳头状癌、8例嫌色细胞癌和2例集合管癌,术前行CT平扫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肾皮髓期和肾实质期),测量肿瘤、腹主动脉及邻近正常肾实质的CT值,并计算肿瘤与主动脉、肾实质的强化比值,同时评价肿瘤的强化方式,对不同病理亚型肿瘤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明细胞癌在皮髓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时肿瘤与主动脉、肾实质的强化比值均高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P<0.01),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均匀强化常见于透明细胞癌(92%)、乳头状癌(82.4%)和集合管癌(100%);而均匀强化常见于嫌色细胞癌(62.5%),其与透明细胞癌(P=0.010)和乳头状癌(P=0.017)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CT增强扫描时分析肿瘤与主动脉和肾实质的强化比值及强化的均匀度对肾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种常见肾细胞癌(RCC)亚型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的异同点,以提高CT扫描对于常见RCC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CT平扫及双期扫描的影像资料,测量瘤灶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记录平扫CT表现、强化方式,重点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中各种亚型之间的异同。结果透明细胞癌(CCRCC)10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7例,嫌色细胞癌(CRCC)13例。CCRCC不均匀强化多于其他两种亚型的RCC(P<0.05),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亚型的RCC(P<0.05),转移及形成癌栓的比例较大;PRCC及CRCC强化程度均较低,二者强化程度有类似(P>0.05),但CRCC钙化率较CCRCC和PRCC高,中心无强化瘢痕及轮辐状强化仅见于5个PRCC和1个PRCC。结论皮髓期强化能区别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结合其他征象有助于鉴别PRCC和CRCC。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 CT 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 CT 影像资料,包括瘤体平扫、增强各期 CT 值的测量,强化程度及方式(均匀、不均匀或周边强化)的判断,并观察肿瘤有无钙化、囊变、外侵及转移(肾周改变、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结果13例肾嫌色细胞癌中,6例肿瘤呈均匀软组织密度,5例肿瘤显示钙化,2例肿瘤出现囊变.动态增强 CT 扫描皮髓期(CMP)和肾实质期(NP)肿瘤平均 CT 值分别为(70.23±16.55)Hu、(80.38±21.85)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所有病灶密度均明显低于肾皮质(P <0.05);NP 瘤体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肾实质(P <0.05).6例瘤体可见均匀强化,5例可见中心瘢痕,其中1例可见轮辐状强化.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动态增强 CT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均匀强化结合钙化及瘢痕表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皮质期扫描对常见肾细胞癌不同亚型鉴别诊断和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肾细胞癌的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作对比分析。49例术前分别行MSCT或MR平扫、皮质早期、皮质期和实质期扫描。结果:49例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39例,乳头状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4例。病灶直径〈3 cm 9例,3-5 cm 32例,〉5 cm 8例。根据肿瘤强化程度和峰值出现时间分成4型,Ⅰ型:强化峰值在皮质早期,强化程度与皮质相仿,共25例,病理类型全部为透明细胞癌;Ⅱ型:强化峰值在皮质期,强化程度与皮质相仿,共11例,病理类型全部为透明细胞癌;Ⅲ型:强化峰值在皮质期,强化程度与髓质相仿,共6例,其中,透明细胞癌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3例;Ⅳ型:强化峰值在实质期,强化程度最低,共7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嫌色细胞癌1例。结论:透明细胞癌强化峰值和峰值出现时间差异很大,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强化曲线相对一致,乳头状肾细胞癌强化程度最轻。双皮质期扫描能更准确显示肿瘤的血液动力学,减少不同亚型之间的误诊,显示肾细胞癌更多恶性征象,对肾癌的定性和组织分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WHO病理分类中不同亚型肾细胞癌(renal cee carcinoma,RCC)的CT特征,旨在加深对RCC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9月72例经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其中透明细胞癌58例,乳头状细胞癌7例,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癌3例.结果 透明细胞癌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肿瘤多呈不均性明显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强化减退.乳头状细胞癌多呈等密度或囊实性,增强扫描皮质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实质期、分泌期延迟强化.嫌色细胞癌多位于肾髓质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均匀,坏死、囊变少见.多房囊性肾癌位于肾皮质区,由多个囊腔和分隔构成,囊壁及间隔菲薄,无附壁结节,平扫病灶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囊壁、间隔延迟强化.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CT特征、手术方案、预后均不同,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诊断能够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变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CC的动态增强CT表现。观察瘤体的部位、大小、形态、钙化、包膜、CT密度、强化形式及程度等特点。结果 17例PRCC,16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两肾多发病灶。肿瘤直径1.9~8.7cm(4.9±2.6)cm。瘤体位于肾髓质13例,位于肾皮质4例。肿瘤形态呈类圆、椭圆形15例,不规则形2例,肿瘤有包膜或假包膜15例,无包膜2例。囊变7例,钙化灶2例,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CT平扫,PRCC密度稍高于正常肾皮质和肾髓质(40.6±4.3vs 33.7±3.5or 30.3±3.1,P<0.05);增强扫描,皮质期、皮髓质期、肾盂期,PRCC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P<0.05);皮质期、皮髓质期,PRCC强化程度高于肾髓质(P<0.05),但肾盂期低于肾髓质强化(P<0.05)。结论 PRCC的动态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综合分析该肿瘤的CT特点,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MSCT征象,提高各亚型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经穿刺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影像资料,其中透明细胞癌93例,乳头状癌18例,嫌色细胞癌36例,集合管癌12例。测量瘤体相同ROI平扫及增强扫描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CT值,同时测量邻近正常肾皮质CT值,瘤体增强扫描各期与平扫CT值差值为强化幅度,增强扫描各期瘤体CT值与邻近肾皮质CT值比值为强化指数,将多期强化指数生成强化指数曲线,对不同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CT征象及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嫌色细胞癌与集合管癌平均直径均明显大于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均P0.05);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与集合管癌平均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三者瘤体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集合管癌与其他3种病理亚型瘤体形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明细胞癌皮质期、实质期的强化幅度及强化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病理亚型(均P0.05),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和集合管癌增强扫描各期强化幅度及强化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嫌色细胞癌和集合管癌强化指数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理亚型间强化指数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分析瘤体强化幅度、强化指数及强化指数曲线,结合临床特征、形态学分析,可对肾细胞癌的病理亚型作出较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肾嗜酸细胞腺瘤(R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CT三期增强图像的56例肾占位患者,包括35例CRCC与21例RO患者(35个CRCC病灶和23个RO病灶).为建立稳定的LASSO模型,通过获得每个病灶每期2个或3个不同层面的轴面图像(C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癌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其中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癌12例,嫌色细胞癌8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比较平扫、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各肾癌亚型坏死、囊变发生率及肿瘤的强化形式及强化幅度。结果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在强化幅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头状癌与嫌色细胞癌强化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的坏死、囊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亚型。动态增强各期透明细胞癌强化程度最高,强化形式呈"快进快出"表现,乳头状癌轻至中度强化,嫌色细胞癌强化最轻,两者均呈渐进性延迟强化;85%透明细胞癌显示不均匀强化或主要周边强化,而41%乳头状癌、87%嫌色细胞癌显示较均匀的强化,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肾癌亚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SCT动态增强在乏脂肪RAML与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并有完整临床和CT资料的21例乏脂肪RAML与14例嫌色细胞肾癌,回顾性分析其MSCT表现,测量病灶的各期CT值,并测量病灶相同层面皮质的CT值,并计算病灶CT值与其邻近皮质CT值的比值,统计分析各期CT值及其比值的统计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例喉及下咽癌患者(原发肿瘤49例、术后评价15例)进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将结果并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结合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对术前肿瘤分期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是93.8%及95.9%;增强后肿瘤边界较增强前清晰,有助于肿瘤侵犯范围的判断,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和判定增强扫描也明显优于平扫图像,静脉期图像对肿瘤的分期帮助最大;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评价喉及下咽癌的术后状况。结论:螺旋CT平扫结合静脉期增强扫描可以更完整地提供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乏血供肾癌的CT表现,提高对不同亚型乏血供肾癌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个(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乏血供肾癌病灶的CT表现特征并与其病理结构对比分析,其中透明细胞肾癌(CCRCC)27个(26例),乳头状肾癌(PRCC)17个,肾嫌色细胞癌(CRCC)2个,对前两个亚型的CT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癌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构相关。透明细胞肾癌中形态不规则或边界不清楚、直径≤3cm及伴肾实质外侵犯者分别为17、11和15个,而乳头状肾癌中分别为5、2和4个,这3个征象在两种病变类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CT表现在两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在不同亚型乏血供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及强化参数预测T1期肾透明细胞癌 (ccRCC)的Fuhrman组织病理学分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T1期ccRCC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年龄(58.3±14.9)岁。所有患者依据Fuhrman组织病理学分级,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和高级别组(Ⅲ~Ⅳ级),分析2组患者的MSCT平扫和增强图像,比较2组患者的MSCT征象及其强化参数的差异,分析观察指标的预测效能。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pa检验比较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以Fuhrman组织病理学分级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ccRCC Fuhrman组织病理学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患者的MSCT表现在肿瘤形态、内部结构(囊变、坏死)、分叶征、假包膜、包膜侵犯、肿瘤强化均匀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χ2=8.800、7.830,均P<0.05)。低级别组患者皮髓质期病灶的CT值、CT差值、增强比值、增强指数均高于高级别组[(169.03±36.50) HU vs. (132.90±16.28) HU、(133.92±37.31) HU vs. (95.40±19.84) HU、4.09±1.61 vs. 2.79±1.09、1.45±1.13 vs. 0.91±0.8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0~5.082,均P<0.05),4项指标的AUC分别为0.849(95%CI:0.744~0.953,P<0.001)、0.848(95%CI:0.748~0.948,P<0.001)、0.741(95%CI:0.621~0.861,P<0.001)、0.757(95%CI:0.637~0.878,P<0.00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2.5 HU、120.5 HU、3.356、0.953,约登指数分别为0.739、0.655、0.439、0.4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假包膜是Fuhrman组织病理学分级的独立预测因素(OR=0.082,95%CI:0.007~0.908,P<0.05)。 结论 ccRCC患者平扫和增强MSCT图像的表现多样,结合皮髓质期肿瘤病灶CT值、CT差值、增强比值和增强指数,有助于预测Fuhrman组织病理学分级。其中,假包膜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16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34例。术前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双期动态增强扫描32例。结果:34例中,良性5例,潜在恶性5例,恶性24例。肿瘤位于食道1例,胃22例,十二指肠1例,空、回肠5例,小肠系膜和结肠系膜各1例,复发2例,直肠1例。CT表现: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倾向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增强后良性及潜在恶性GIST均匀强化,边界清楚,恶性GIST强化不均匀,可有邻近脏器侵犯。CT定性准确率29/34(85.29%),定位准确率30/34(85.24%)。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动态扫描是目前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的一种最重要方法之一,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并对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胰腺一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①8例均呈囊实性结构,囊性成分多于实性成分;实性部分及包膜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始终未强化;②1例伴有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胰管未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