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姚洁  吴静  单艺  安威 《河北医药》2014,(5):670-672
目的:探讨非急性发病脑卒中筛查患者血脂、血粘度检验指标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非急性发病的脑卒中筛查门诊患者,对123例脑卒中筛查患者中血脂增高的病例和107例脑卒中筛查血脂正常的病例(对照组)血黏度检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脂增高的脑卒中筛查患者较对照组的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黏度(PV)、低切全血黏度(BVL)、高切全血黏度(BV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靠.05),血脂增高的脑卒中筛查患者的血黏度检验结果均高于血脂正常的对照组。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 Fg)、血浆黏度之间且呈正相关( P <0.05)。结论血脂增高的脑卒中筛查患者PV、BVL、BVH、TC、TG、LDL-C的检验结果明显增高,对脑卒中筛查患者脑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断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的规范化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对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对比治疗,发现,二者在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等方面有许多相似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二者治疗应确诊后根据不同临床表现治疗才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观察了Qi盐对大鼠实验性高血脂、血黏度及人tRBC变形能力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将Qi盐灌胃给予上述大鼠,剂量分别为0.05,0.1,0.3,1 g·kg-1,连续20d后,检查大鼠血脂的变化.体外将人RBC与不同浓度Qi盐混合,使RBC溶液中含0.1,0.2,0.4,0.8,1.6 g·L-1Qi盐,37℃孵育1h后,用微孔滤膜法测RbC变形能力;正常大鼠连续灌胃Qi盐20d,剂量分别为0.1,0.3,1 g·kg-1,采血测血黏度.结果Qi盐降低大鼠血胆固醇和LDL胆固醇,而1 g·kg-1Qi盐还增加大鼠血HDL-胆固醇;Qi盐能增加人RBC变形能力,0.8 g·L-1浓度时作用最强,浓度增高或降低,对RBC变形能力的影响减弱;0.3 g·kg-1或1 g·kg-1的Qi盐可提高全血血黏度,但提高幅度不及普通盐.结论Qi盐能增加RBC变形能力,且有一定的降低血脂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脂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7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尼莫地平片40mg,tid,阿司匹林肠溶片0.1g,qd。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1.6g,tid。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及血黏度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具有降脂降黏作用,其用于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血流变及血脂对脑梗死进行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133例脑梗死患者和119名对照者进行血流变检测,同时测血清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血浆黏度及血脂均有异常改变.结论 血流变学异常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应加强对其检测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方法和内镜特点。方法对28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经过及结肠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多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动脉炎、心脏病及糖尿病史,临床表现是下腹痛、腹泻、便血,多以结肠镜检查确诊,主要以抗生素、血管扩张剂及支持疗法为主。结论结肠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后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健康情况.方法 对10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肛门护理、生活饮食方式指导及出院后的回访指导,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共行保守治疗95例,手术6例.95例患者腹痛缓解时间约为1~18 d,平均(7.2±1.8)d,大便恢复至正常时间平均3~15 d,平均(8.1±1.9)d.临床治愈率为94%,2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通过对缺血性结肠炎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黏度血脂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友博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10100),治疗50例冠心病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冀珍 《家庭用药》2013,(12):16-16
梁先生患高血压2年,主要是舒张压偏高,约在92--102毫米汞柱。今年初,体检发现血脂、血黏度都偏高。其中,全血黏度中切8.44(正常值676--8.40)、全血黏度低切12.64(正常值9.48--12.23)。血黏度升高会有什么后果?日常生活应注意什么?  相似文献   

11.
《医药保健杂志》2009,(9):60-60
老年人常因血中胆固醇及血脂增高,使血液黏度变稠,引起血流速度减慢,造成各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头晕、头痛、困倦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出现血栓。因此,老年人出现这些症状,要到医院检查一下“血流变”,以明确是否存在血黏度增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3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多以腹痛、血便为首发和主要症状,内镜下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出现溃疡和肠腔狭窄.结论 早期进行结肠镜检查是确诊本病、及时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郭俊雄  马镇坚  郑永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69-2070,I0001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内镜表现、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减少该病的误诊.方法 对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在14 d内进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并对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IC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偶伴低热等.IC轻症表现为点状出血、黏膜水肿、发脆、节段性红斑,散在糜烂和纵行溃疡,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严重者可表现为伪性、假息肉及假性肿瘤,管腔狭窄、结肠袋消失.病理表现为黏膜炎症,肉芽组织增生,腺体萎缩,固有层出血,黏膜下层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的巨噬细胞.结论 IC缺乏特异性的内镜和病理表现,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等是IC的危险因素(P<0.05),基础病史有助于I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镜检查分型为:一过型42例(91.30%)、狭窄型3例(6.52%)、坏疽型1例(2.17%);给予内科治疗的42例一过型和3例狭窄型患者,在治疗后患者的结肠病情都有所好转,经过复查肠镜检查,发现3例患者的肠腔较窄,4例患者的肠黏膜出现充血现象,35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还有1例年龄较大的坏疽型患者,因没有及时得到治疗,手术之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中毒性休克现象。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对于此病的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其中早期结肠镜检查方法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宏义  朱超 《云南医药》2012,(6):604-606
缺血性结肠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肠壁缺血性疾病[1]。缺血性结肠炎(IC),又称结肠缺血,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本文通过对26例IC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其临床特征,从而为IC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对2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检查、血常规检查资料及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理检查黏膜下层坏死、出血和肉芽组织,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16例痊愈,3例好转,1例转外科手术.结论 中老年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肠镜检查是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良好,肠坏死患者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结肠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临床与内镜下的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研究并分析4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及治疗等相关病历资料.结果 该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腹部剧痛、腹泻和血便,内镜下表现为局限性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溃疡;经治疗,33例痊愈,7例明显好转,2例死亡.结论 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肠镜检查可及时确诊缺血性结肠炎,通过合理的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杨治中 《云南医药》2011,(4):453-454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壁血流灌注不足,局部循环障碍,引起结肠壁缺血、缺氧,最终发生梗死的疾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本文将我院消化内科自2004~2010年结肠镜检查诊断的1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269例IC患者分为轻症组(220例)和重症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IC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组男性、腹部手术史、便秘、陈旧性脑梗死、腹胀、腹部压痛比例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肌酐、D-二聚体均高于轻症组(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钠离子和血便比例低于轻症组(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方程式为―5.276+0.960×腹部手术史+0.076×NLR―1.364×血便+1.656×腹部压痛+0.030×血清肌酐+0.480×D-二聚体。既往手术史、腹部压痛以及NLR、血清肌酐和D-二聚体较高是重症I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便是重症IC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重症IC的AUC为0...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下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我院近十年来确诊的20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于初诊或再次就诊时行全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2周至2个月内复查全结肠镜,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大多表现为左下腹疼痛及左下腹压痛,临床确诊率35%,内镜下病变与正常肠段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病变粘膜充血、糜烂、出血甚或纵行或匐行浅溃疡。一过性炎症者18例,狭窄型2例,未见坏疽型,内镜确诊率90%,病理学检查多无特异性。结论 结肠镜检查是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