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疾病的肝移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脏由肝实质和胆管系统两部分组成 ,严重的胆管系统疾病 ,到了终末期导致肝功能衰竭 ,用一切中西医治疗措施无法治愈时 ,和肝实质疾病一样 ,只有施行肝移植才是唯一的救命疗法。一、历史回顾胆道系统疾病在临床肝移植中占一特异重要位置 ,从历史上看 ,树立了以下三大里程碑〔1~ 3〕。1.临床首例肝移植 ,不论是原位还是异位 ,都是胆道疾病。原位肝移植首例是由Starzl做于 1963年 3月 1日 ,适应证是先天性胆道闭锁 ,手术成功 ,但因大出血手术即期死亡 ,但毕竟揭开了临床肝移植的序幕。次年Absolon施行首次异位辅助肝移植 ,适应…  相似文献   

2.
胆道手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9年7月期间使用术中胆道镜处理的136例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经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和针对性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取净率为100%(85/85);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发生率(简称残石率)分别为0(0/85)和22.6%(7/31),总残石率为6.0%(7/116)。经胆道镜探查发现良性肝内胆管狭窄13例,恶性肝内、外胆管狭窄8例;通过胆道镜取活检,确诊肝门部胆管癌4例,胆总管癌4例,胆总管下段息肉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左肝胆管内胆管癌3例;16例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得以证实。全部病例均无胆管撕裂、膈下脓肿、急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胆道镜可大大降低胆管残石率,提高胆道疾病的确诊率,对其治疗方案起到合理的指导作用,术中胆道镜对明确黄疸病因有其独特的优势,胆道镜在胆道疾病诊治中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胆道大出血多发生在胆道术后 ,临床病因极其复杂。本文收集我院自 1995年来收治的 7例胆道术后大出血病例 ,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性 2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8~ 73岁。 7例病员均系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狭窄 ,或伴有局限性肝内脓肿、肝胆管瘘经多次胆道手术之后。其中 1例曾经 6次胆道术后 ,长期并发左肝管腹壁外瘘、左肝管残余结石、左右肝管狭窄 ;1例 3次 ,2例 2次 ,3例 1次胆道术后。本次手术方式 3例为左右肝管、肝总管与空肠Roux Y吻合 ;1例左肝管、肝总管空肠吻合 ;3例胆总管探查取石 ,所有病员都置T管支撑引流。…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细胞癌侵犯胆道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肝细胞癌晚期易侵犯门静脉、肝静脉及肝外脏器(如肺、骨等),但却很少发生胆道侵犯或转移。文献报道^〔1〕肝癌晚期发生胆道侵犯后,可在胆道内形成与肝内原发灶一致的癌栓或癌性血栓,从而导致阻塞性黄疸的发生,临床上称为“黄疸型(icteric type)”或“淤胆型(cholestatic type)”肝癌。其发病率约占肝癌型病人的1.5%~10%^〔2〕。本文通过对此类病人临床特征及病理标本的研究,探讨了肝癌侵入胆道的几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恶性胆道梗阻是胰腺癌、壶腹癌和远端胆管癌常见的并发症,通常需行胆道引流以缓解症状.目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恶性胆道梗阻病人胆道引流的标准方法.其他胆道引流方法包括旁路手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和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由于EUS-BD不破坏乳头结构且不需要通过狭窄的胆管放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巨大胆总管囊肿伴胆道发育不良症患儿的诊断和手术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道扩张症患儿278例,其中3例伴有肝外巨大囊肿的胆道发育不良症患儿.本组患儿术中都进行胆道造影检查,了解肝内、外胆管通畅情况以及肝内胆管扩张情况;术中行肝脏活检,行囊肿切除术,术中放置肝总管支架管,并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 结果 3例患儿手术年龄在1~2个月之间,术中造影显示囊肿较巨大,左、右肝管发育较细且与肝内相通,有黄色胆汁流出.切开囊肿时有1例损伤肝总管,行肝总管修补手术,并行肝总管部位囊肿成型术,再行肝门-空肠吻合术.3例患儿术后无吻合口狭窄和结石形成;肝活检病理证实有通畅胆管,但胆管数量减少,未见类似胆道闭锁的胆管增生以及胆栓形成.术后随访1~5年,未见黄疸发生,超声显示无肝内胆管扩张.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检查非常必要,如遇囊肿巨大,左、右肝管较细,切开囊肿时应小心,切口位置选择在胆囊管水平以下,勿损伤肝管,造成吻合困难,吻合时放置支架管对于早期胆汁引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病,但如何合理、规范、彻底的治疗却是难题。须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做出临床诊断,准确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肝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须在炎症完全控制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轻度急性胆管炎抗感染治疗可缓解症状,待炎症控制后进行确定性手术。中度急性胆管炎可先予以保守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加重,及时行胆道减压引流。重度急性胆管炎需尽早行胆管减压引流。胆道引流可选择内镜下引流、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BD)或手术引流,待炎症完全控制后进行彻底性手术治疗。确定性手术治疗方式可选择肝段/肝叶切除,同时整复狭窄的胆管行胆道重建,必要时尚须行胆肠吻合。对合并慢性胆道感染,在取净肝内胆管结石需同时切除病变的肝组织。  相似文献   

8.
胆道再次手术235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年7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35例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残留或复发,占全组病例的82.2%;其次为胆肠吻合术后狭窄,胆管囊肿,胆管狭窄及胆管肿瘤。再次手术治疗方式以肝叶切除(占66%)合并胆肠吻合或T管引流为主。胆道再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结论胆道再次手术既有胆道疾病本身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探查,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是减少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肝胆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是胆道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为肝胆管结石的高残余结石率和高复发率、高再手术率,如何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肝胆管结石的治愈率是目前肝胆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须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准确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是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式。当肝胆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完全控制后须择期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抗感染及胆道引流是急性胆道感染早期治疗手段。其中胆道引流方式主要有内镜下胆道引流、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和外科手术。待炎症完全控制、全身情况好转后实施根治性手术。其中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及胆管恶变;胆道狭窄修复重建可有效处理肝门部胆管狭窄及胆总管下段狭窄或松弛。微创治疗技术在复杂型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可行,可显著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愈率,具有特定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胆道大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大出血系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肝外伤、原发性肝癌等的严重并发症,因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肝内胆管或肝外胆管发生病理性沟通,形成动脉胆管瘘,血液经胆道流入一卜指肠而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上腹或右上腹绞痛,消化道出血、阻塞性黄疽三联症。胆道大出血常为周期性的,其间歇期常在5~10天,长者间期可达1月;胆道术后病人可从胆道T型管内大量鲜红血液涌出。国内胆道出血大多为感染性出血,由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胆道蛔虫,引起化脓性胆管炎及肝内胆管溃疡,后者溃破肝胆管旁肝动脉支,导致肝内胆管与肝动脉沟通而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胆道手术中的医源性胆道损伤(附20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1980年3月至1996年2月收治胆道手术中的医源性胆道损伤的20例,治疗方法包括:T管引流加腹腔引流2例,胆总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1例,胆道十二指肠端侧吻合2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14例,单纯腹腔引流1例,资料表明,胆道手术的医源性胆道损伤通常发生于胆道简单的手术,认为术中发现损伤应立即作修补或吻合胆道,如出现梗阻性黄疸,则宜一期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手术,如出现胆漏宜宪先作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对于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病例,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胆总管切开,探查肝外胆管,取出结石或蛔虫并置入T管引流。然而切开胆总管、T管引流均可导致较多并发症。用胆道镜进行术中肝内外胆管检查,尽管临床上已应用多年,且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但其入路亦多为先将胆总管切开,并经该胆总管切口处进镜,术后仍须安置T管引流。采用经胆囊管残端进镜的方法,保持了胆总管的完整性且无创伤,取出了结石或蛔虫,同时不需安置T管引流,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既可用于开腹手术,也可用于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3.
胆道术后肝脓肿的原因分析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系统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经各种胆道手术后肝脏内形成脓肿;明确诊断后,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和对脓腔进行抗菌素灌洗,2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5例患者脓肿愈合,2例脓腔明显缩小,另2例行手术治疗病人已治愈.结论 分析肝内脓肿形成的主要原因为(1)胆道损伤;(2)肝内胆管结石残余;(3)十二指肠液返流;(4)T管引流不畅,胆道梗阻,胆汁滞留.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脓肿引流及选用敏感抗菌素对脓腔进行灌洗是治疗胆道术后并发肝脓肿的有效手段.但脓液引流不畅病人应及时作有效的手术引流,并同时去除病因.  相似文献   

14.
胆道癌栓与胆道结石的影象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所致的胆道癌栓与胆道结石在CT片、MRCP上的不同影象学特点。方法 60例患者均经ERCP检查证实为胆管结石或胆管癌栓,在此前提下,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CT片、MRCP的影像学特点。结果男性36例,女性24例,胆管结石患者为40例(占66%),胆管癌栓患者为20例(占34%)。CT检查对胆管癌栓的符合率82.4%,对胆管结石的符合率88.6%,MRCP检查在胆管癌栓的诊断符合率为94%,对胆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96%。综合ERCP,CT,MRCP的影像学检查所见,胆道癌栓表现为有局部胆管膨胀性扩张,肝内胆管多呈“软藤症样扩张”表现,对胆管的阻塞可以是不完全性的,造影剂可以部分通过,胆管壁也较光滑,这与胆管癌时管腔的完全阻塞及胆管壁僵硬变形有所不同;往往无胆道结石的病史,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肝内或其他部位可查见肿瘤。而胆道结石无局部胆管膨胀性扩张,肝内胆管多呈“枯树枝样扩张”,易有胆道完全梗阻,往往有胆道结石的病史,肿瘤标志物无或轻度升高,扩张的胆管在取石后往往恢复正常;肝内或其他部位往往无肿瘤存在。结论 胆道癌栓与胆道结石的判断是结合病史、ERCP、CT片、MRCP片的综合判断,ERCP对表现不典型病例不仅能对病变进行诊断,且可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胆道术后胆道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73例胆道术后胆道大出血。出血原因有胆道感染及胆残石并感染56例,胆道蛔虫7例,术中处理不当和胆道引流管压迫各4例,胆管癌术后2例。出血发生在肝内胆管51例,肝外胆管20例,胆肠吻合口2例。作者分析了术后胆道出血的特点,认为B超、胆道引流管和肝动脉造影能了解部分病人的出血原因和部位。原发病灶的手术发现,手术经过及出血时和出血后胆道镜检查对协助诊断也有重要的意义。本组非手术治愈28例,手术治愈32例。强调术后大出血的治疗应根据出血的原因、出血量、全身情况及出血周期不同而决定。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37例肝外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Ⅰ期缝合胆总管或胆总管T管引流。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该手术的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只要掌握适应证,就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有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对 15例胃癌晚期致胆道梗阻的病人施行了减黄手术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3例。晚期胃癌所致黄疸 3例 ,胃癌术后复发肝门、肝蒂淋巴结转移压迫性黄疸 12例。其中 5例行肿瘤姑息性切除术 ,2例减黄术 ,10例营养性空肠造口。 12例成功实行胆汁内引流或外引流手术。其中 4例病人沿肝下缘解剖肝门 (2例切除部分肝方叶 ,显露Ⅰ级或Ⅱ级肝胆管 ) ,行胆管十二指肠桥式内引流术。 4例切开胆囊颈部前壁 ,经胆囊后壁试穿吸出胆汁后 ,沿穿刺针切开胆囊后壁、肝实质及第Ⅴ段肝胆管 ,边切…  相似文献   

18.
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1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凡虎  潘良玉 《腹部外科》1999,12(2):F003-F003,F004
多年来,对于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病例,常规是采用胆总管切开,探查肝外胆管后置入T形管引流。然而,切开胆总管、T形管引流均可导致较多并发症。我们于1994年2月至1998年2月对19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胆道手术患者,采用切除胆囊后经胆囊管插入纤维胆道镜探查...  相似文献   

19.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与胆道镜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81年1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手术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618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293例,女325例,年龄19~79岁,平均426岁。结石分布:左肝内胆管结石297例,右肝内胆管结石180例,尾叶内胆管结石4例,左右肝管均有多发结石137例,618例中合并胆总管结石396例。2.手术与胆道镜治疗方法:本组采用的手术方法为肝叶切除5例,肝叶切除加胆管外引流76例,肝叶切除加胆肠内引流45例,狭窄肝胆管切开成形加胆肠内引流4例,狭窄肝胆管切开成形加胆管外引流2例,肝表面切开取石加胆管外引流29例,胆肠内引流加…  相似文献   

20.
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9月完成的160例肝移植资料,其中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0例、胆管-胆管端端吻合术150例。术后超声、CT、MRI、胆道造影和血清学检查了解移植肝形态、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98例随访2~48个月。结果发生胆道并发症24例(18%),其中因肝动脉狭窄或栓塞引起的胆漏、胆道狭窄和肝内局限性坏死7例(5例经溶栓及内支架介入治疗后恢复、2例因肝功能衰竭并感染死亡);胆道狭窄8例(6例经再次手术和ERCP及PTCD胆道内、外支撑等介入治疗恢复、2例胆管消融并发胆管炎死亡);胆漏7例(6例经再次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1例保守治愈);胆道铸型2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供肝的质量和完整的动脉采集及胆道黏膜的保护,精细的动脉和胆管吻合是预防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关键。肝动脉溶栓、ERCP及PTCD胆道内支撑等是治疗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