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1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静脉麻醉 .设定诱导时效应室目标浓度为 4 mg· L- 1 ,复合咪唑安定 2 mg,芬太尼 2 μg· kg- 1 ,维库溴铵 0 .1mg· kg- 1气管插管 ,术中维持异丙酚浓度为 2mg· L- 1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 2min、切皮及气腹时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及停药后苏醒时间 ,苏醒时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结果 插管即刻 HR,SBP,DBP及 MAP均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气腹后 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 (P<0 .0 5 ) ,平均苏醒时间为 (8.6± 2 .7) min,相应效应室浓度为 (1.4 8± 0 .2 4 ) mg· L- 1 .结论 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相对较为稳定 ,术后苏醒较为迅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Diprifusor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可行性及诱导、维持和苏醒期丙泊酚靶浓度(Ct)的半效浓度(ED50).方法102例ASA Ⅰ~Ⅱ级、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三个年龄组(n=34):A组19~45岁、B组46~64岁、C组65~88岁.术中以Diprifusor TCI系统推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单次静推行TIVA.根据手术需要及患者生命体征调节Ct.每组随机抽取15例于麻醉的九个时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Cm).结果该TCI系统运作中位误差(MDPE)=-9.43%,绝对运作中位误差(MDAPE)=25.29%.诱导期A、B、C三组患者的丙泊酚CtED50分别为3.48、2.82和2.50μg/mL;维持期为2.39、1.96和2.01 μg/mL;苏醒期为1.02、0.90和0.79μg/mL.除维持期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项CtED50都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Diprifusor TCI系统用于TIVA的可控性和准确性较好,较之诱导期和苏醒期,维持期Ct更准确.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丙泊酚的敏感性增加,所需丙泊酚Ct降低,老年患者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增多. 相似文献
3.
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输注模式,目前主要用于异丙酚输注。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药物输入以迅速达到并维持靶浓度,从而增加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TCI代表了静脉麻醉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诱导及维持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血浆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35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设定诱导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复合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术中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4μg/ml,记录诱导前、诱导后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及气腹完毕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时相应的血浆浓度。结果:插管即刻HR、SBP、DBP及MAP与诱导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气腹完毕时SBP、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P<0.05),平均苏醒时间为(8.9±3.1)min,相应血浆靶浓度为(1.27±0.32)μg/ml。结论: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术后苏醒较为迅速,是安全满意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Ⅱ级,年龄≥60岁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和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认知功能、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①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自主呼吸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亦早于静吸复合麻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各时间点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3 h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组认知功能均得以恢复。③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可引起老年患者一过性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相似,但前者术后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6.
Diprifusor靶控丙泊酚输注系统用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Diprifusor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可行性及诱导、维持和苏醒期丙泊酚靶浓度(C1)的半效浓度(ED50)。方法 102例ASA Ⅰ-Ⅱ级、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三个年龄组(n=34):A组19-45岁、B组46-64岁、C组65-88岁。术中以Diprifusor TCI系统推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单次静推行TIVA。根据手术需要及患者生命体征调节Ct。每组随机抽取15例于麻醉的九个时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Cm)。结果 该TCI系统运作中位误差(MDPE)=-9.43%,绝对运作中位误差(MDAPE)=25.29%。诱导期A、B、C三组患者的丙泊酚CtED50别为3.48、2.82和2.50 μg/mL;维持期为2.39、1.96和2.01 μg/mL;苏醒期为1.02、0.90和0.79 μg/mL。除维持期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项C1ED50都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 Diprifusor TCI系统用于TIVA的可控性和准确性较好,较之诱导期和苏醒期,维持期Ct更准确。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丙泊酚的敏感性增加,所需丙泊酚Ct降低,老年患者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10%地氟醚吸入,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术前、术中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术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与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压平稳,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较短,手术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8.
《吉林医学》2015,(12)
目的:对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TCI)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全凭静脉麻醉输注方式将其分为T组(T)和C组(C组),每组各35例。其中C组采用持续泵入,T组则采用靶控输注,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1和插管前相比,两组的SBP、DBP和HR指标均有显著变化,且T组的变化程度显著优于C组(C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的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但T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组共使用丙泊酚(799.5±119.4)mg和瑞芬太尼(1 358.4±221.5)μg显著高于T组的丙泊酚(742.1±106.2)mg和瑞芬太尼(1 180.5±198.6)μ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持续泵入相比,对全凭静脉麻醉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的方式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且能够降低污染和并发症,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将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组Ⅰ采用“10-8-6”方案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组Ⅱ采用“9—7—5”方案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结果表明组Ⅱ比组Ⅰ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问明显缩短,用量减少。提示老年人手术中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中“9-7-5”方案更为安全、并发症少、经济、便于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卫校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患者112例,依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2%七氟醚吸入持续麻醉,研究组采取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T_0)、气腹后10 min(T_1)及手术结束即刻(T_2)时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及拔管时间。结果两组T_0、T_1、T_2时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_0、T_2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T_1时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实施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能确保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可缩短术后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价新型麻醉深度监测仪SNAPTM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21~65岁,随机分为3组SNAPTM组(S组)、BIS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设定诱导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浓度为4
ng/ml和3 μg/ml.术中丙泊酚浓度根据SNAP值(55)或BIS值(50)调节,对照组则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术毕前15
min调节SNAP值至0.5或BIS值至60.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SNAP或BIS的改变,并记录术毕停药后麻醉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S组和B组较C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S组为(4.3±1.2)mg/(kg·h),B组为(4.4±1.1)mg/(kg·h),C组为(6.7±1.1)mg/(kg·h)(P<0.001).S组和B组恢复期比C组明显缩短其睁眼时间分别为(4.3±1.1)min、(4.5±2.8)min、(10.2±3.8)min;拔管时间分别为(9.6±1.3)min、(10.3±1.5)min、(15.5±1.8)min(P<0.001).3组术中MAP总体有下降趋势,但C组需升压药处理的病例(60%)多于S组(15%)和B组(20%)(P<0.01).结论SNAPTM和BIS一样都能有效地用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缩短全麻后恢复时间,并能较好地提供合理的麻醉深度和稳定的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异丙酚TCI组(Ⅰ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均以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模式诱导,Ⅰ组以异丙酚TCI靶浓度6μg/ml诱导,插管后以靶浓度3.5μg/ml维持麻醉至缝皮前。Ⅱ组持续吸入2%异氟醚(氧流量为2L/min)至缝皮前。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与维库溴铵。两组病人分别记录:术前,术中1、5、10min及术后MAP和HR;麻醉停止至拔管的时间以及清醒、定向力恢复的时间;手术后第1天随访有无术后恶心呕吐(PONV)。结果Ⅰ组各时段MAP及HR与Ⅱ组间无显著差异,同组各时段MAP及HR除手术开始后1min有所下降(P〈0.05)外,其余也无显著差异。Ⅰ组麻醉停止至拔管时间、清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ONV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结论异丙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术,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比有苏醒快和PONV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静脉麻醉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此方法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全凭静脉麻醉,但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瑞芬太尼的注药速度和在停药前及时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不同药物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女性120例(孕期〈60 d)。随机分成P、F、L共3组,每组40例。鼻导管吸氧3 L·min^-1,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 mg、格拉司琼3 mg,利多卡因0.4 mg·kg^-1。P组直接连接丙泊酚TCI泵,F组芬太尼0.1 mg加入丙泊酚中TCI,L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1后丙泊酚TCI。以1%丙泊酚维持血药浓度为3~5μg·m1^-1开始静脉注射,逐渐增至5~7μg·ml^-1,当睫毛反射消失时减至3~5μg·ml^-1,术毕停药。术中监测受术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所需药量及副作用。术毕,由术者进行麻醉效果分级。结果P组与F组镇痛后3分钟,SpO2、MBP、HR明显下降,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自主性肢体活动P组显著多于F、L组(P〈0.05);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P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静脉镇痛在人工流产手术中较单一使用丙泊酚,具有丙泊酚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轻之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作用短暂的静脉麻醉药,其靶控输注(TCI)系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因其不具备镇痛作用而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镇痛药,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也适于长时间或反复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联合应用是目前全凭静脉麻醉最为理想的搭配方法之一。本文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观察及总结这种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颈椎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临床最佳效应室浓度.方法 选择颈椎择期手术男性病人60例(ASA Ⅰ~Ⅱ级),以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随机分成三组:Ⅰ组0.3 ng/ml;Ⅱ组0.5 ng/ml;Ⅲ组0.7 ng/ml.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10 min(T5各时间段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双频指数(BIS)值、OAA/S镇静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P>0.05);与基础值相比,Ⅰ组SBP、MAP、HR及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在插管时明显升高(P<0.05),HR在插管后仍呈明显升高(P<0.05);Ⅲ组SBP在插管后10min呈.明显下降(P<0.05);与Ⅰ组相比,在插管时Ⅱ、Ⅲ组SBP明显低于Ⅰ组(P<0.05),在插管后,Ⅲ组SBP明显低于Ⅰ组(P<0.05);与T0相比,拔管时三组患者的MAP、HR及RPP均呈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Gepts药代模型)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Marsh药代模型)用于国人颈椎手术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推荐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 ng/ml联合丙泊酚血浆浓度3μg/ml.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TCI),探索出合适的临床麻醉方式.方法 为选择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T组和R组.T组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插管,术中以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3μg/kg)和瑞芬太尼(靶控浓度在2.6-7ng/ml).直至术毕;R组用七氟醚,诱导插管,以七氟醚(2.5%-3.5%)维持至术毕.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七氟醚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TCI均能满足妇科腹腔镜的麻醉需要.从麻醉诱导时的呼吸抑制和诱导的血流动力学看,七氟醚的麻醉优干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TCI麻醉.从术后的恶心,呕吐率看,七氟醚的麻醉高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TCI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异丙酚3.4~4.3μg/ml复合芬太尼1.5~2.0μg/ml静脉全麻维持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和术中躁动及术毕拔管情况及其量效关系。方法:72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38—64岁,随机分为3组,1组为TCI异丙酚3.4~4.3μg/ml复合芬太尼0.75~1.0μg/ml维持,Ⅱ组为TCI异丙酚3.4-4.3μg/ml复合芬太尼3~4μg/ml维持,Ⅲ组为TCI异丙酚3.4~4.3μg/ml复合芬太尼1.5~2.Oμg/ml维持。结果:Ⅰ组术中血压、心率升高,应激反应明显。Ⅱ组术中血压、心率平稳,应激反应不明显,但术毕拔管延迟。Ⅲ组术中血压、心率平稳,应激反应不明显,部分术毕5min内达到拔管条件。结论:TCT异丙酚3.4—4.3μg/ml复合芬太尼1.5—2.0μg/ml麻醉维持,术中血压、心率平稳,术毕清醒快,且能维持满意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