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2017AHA/ACC、2018ESC/ESH及我国均更新了高血压指南,关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肾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三大指南推荐的降压目标值差别不大。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三大指南的惟一相同点是将年龄>65岁定义为“老年人”,而老年降压目标值,推荐却各不相同。本文就导致推荐差异的原因作相关的分析和解读。1各指南关于老年降压目标值的推荐2017AHA/ACC指南:年龄≥65岁的老年人,推荐收缩压>130mm Hg(1mm Hg=0.133kPa)时开始降压,目标收缩压<130 mm Hg;对于有多种合并症且预期生命有限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则可以结合临床判断、患者意愿、医疗团队评价风险获益比后制订合理的降压目标值及用药方案[1]。2018 ESC/ESH指南: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可以耐受,指南推荐收缩压降至130~139mm Hg;对于80岁以上的老老年人,作同样的推荐。而舒张压均推荐降至80mm Hg以下,最好在70~79mm Hg[2]。  相似文献   

2.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作为老年高血压的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有着较高的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率和病死率,其治疗和控制已成为急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的规律,以期为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舒张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并了解是否存在关于舒张压的"J"型曲线。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0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降压治疗后舒张压水平分为6组:1组舒张压<65 mm Hg(1 mm Hg=0.1 33 kPa)68例,2组舒张压65~69 mm Hg 154例,3组舒张压70~74 mm Hg 334例,4组舒张压75~79 mm Hg 235例,5组舒张压80~84 mm Hg 148例,6组舒张压85~89 mm Hg 71例;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舒张压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2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最低,在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2组比较,4组、5组和6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分别增加了68%、184%及203%(P<0.05,P<0.01),1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对风险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随降压治疗后舒张压降低有减少趋势,舒张压降至65~69 mm Hg亦能获益。  相似文献   

4.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必要性 老年高血压是否需要降压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老年人多数存在动脉硬化,需要较高的舒张压才能保证组织器官的血供.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能否改善预后也曾是高血压领域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证实了降压治疗,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治疗,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中的重要作用.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血压还可延缓痴呆和智能障碍的进程达50%.循证医学的证据显示[1],在心脑血管病高发的老年人群中实施降压治疗不仅是必要的、安全的,而且获益更大.80岁以上老人能否从降压治疗中获益,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欧洲老年人高血压试验(EWPHE)亚组分析显示积极治疗无益处.SHEP研究显示治疗不能使非致死性中风的发生率降低.Sys-Eur报道积极治疗总的病死率没有降低.老年高血压试验(HYVET)第一期结果提示,高龄老人可从降压治疗中获益,至少非致死性脑卒中减少,但不延长寿命.而治疗的效益与风险比有待确定,尚需等待正在进行中的第二期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与老年冠状动脉狭窄伴高血压患者T波峰末间期(TpTe)的变化特点和趋势。方法选择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301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118例,双支病变组104例,多支病变组79例。分别检测3组入院时及降压治疗6个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TpTe、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LVEF等,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TpTe与降压治疗的关系。结果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降压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随着病变支数增加,TpTe和TpTe/RR~(1/2)明显延长,3组降压治疗6个月后TpTe和TpTe/RR~(1/2)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多支病变组治疗6个月后LVEF明显升高[(54.7±5.4)%vs(51.9±4.2)%,P0.05],LVEDD、LAD明显降低[(49.0±6.6)mmvs(51.3±9.0)mm,(33.5±5.5)mmvs(35.9±6.2)mm,P0.05]。结论老年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可缩短TpTe水平,同时可以改善多支病变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统称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如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肾脏内分泌性高血压(如肾素瘤所致),其中肾实质性高血压最常见,占各种原因所致高血压的5%~10%,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正> 老年高血压指年龄60岁(国际标准为年龄65岁)的老年人,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若收缩压1 40 mm Hg及舒张压90 mm Hg,则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目前,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总数已8000万,居全球首位,其防治已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首位病因,其中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它是冠心病、脑卒中、肾脏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控制好血压,可减少1/3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危险。1高血压与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高血压水平的定义,1993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 Hg(1mm Hg=0.133kPa),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将血压降至同一水平,而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Framingham进行的一项长达10~12年的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第5年后,正常上限血压[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多重危险因素的聚集和其对靶器官损害的特征。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416例,根据合并危险因素的个数分为:A组(单纯高血压)24例,高血压合并1、2、3及≥4项危险因素分别为B组75例、C组125例、D组127例和E组65例,综合评估危险因素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D、E组患者体重指数、血糖、TG、LDL-C、肌酐、尿酸等指标明显升高(P<0.05),且需要更多的降压药物种类(P<0.05),C、D、E组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均明显升高(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P<0.05),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为特征,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越多,需要更多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以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指标变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分析BPV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 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40~59岁组48例,60~79岁组52例,80~94岁组56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计算收缩压变异系数;分别记录白天、夜间收缩压及标准差,计算收缩压变异系数.单因素方差分析上述血压指标的组间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上述血压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各组24 h、白天、夜间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94岁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及其变异系数、白天收缩压标准差及其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分别为(14.3±3.1、11.5±2.1、13.8±3.8、10.7±2.6、13.4±3.3)与60~79岁组(12.2±2.5、10.1±2.0、11.6±2.6、9.5±2.3、ll.9±2.8)和45~59岁组(11.7±2.8、9.4±1.9、10.9±3.1、8.4±1.8、11.6±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0~94岁组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10.9±2.7)与45~59岁组(9.6±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24 h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年龄呈正相关(r=0.26,0.39;0.28,0.42,均P<0.01). 结论 收缩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增高.收缩压标准差及其变异系数可作为反应BPV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降压治疗对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0例高血压病人 (高血压控制组与高血压未控制组各 30例 )和 30例正常对照组 ,使用DO2 0 2 0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 高血压控制组的C1(10 70± 3 71ml/mmHg× 10 )和C2(3 98± 2 0 9ml/mmHg× 10 0 )均明显高于高血压未控制组C1(7 96± 3 0 1ml/mmag× 10 )和C2 (2 5 0± 1 14ml/mmHg× 10 0 ) (P <0 0 5 ) ,高血压控制组的C1与对照组C1(11 4 2± 1 6 7ml/mmHg× 10 )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但C2低于正常对照组C2 (7 6 7± 1 5 6ml/mmHg× 10 0 ) (P <0 0 5 )。结论 降压治疗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患者局部脑血流改变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无并发症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经治疗将血压控制正常的34例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对照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行rCBF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高血压组有29例(85.3%)rCBF减少,而对照组有13例(43.3%,P<0.001)。高血压病程10~35年者,平均每例rCBF减少2.7处;病程2~9年者,平均减少1.5处(P<0.05)。高血压组31例、对照组29例平均随访(36±22)个月,原rCBF减少的高血压组患者中有12例(41.4%)发生脑梗死,1例脑出血死亡;对照组只有1例发生脑梗死(7.7%,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尽管经治疗将血压控制正常,但rCBF减少仍十分常见,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rCBF减少区域的数量与病程呈正相关。及早治疗高血压和改善脑血液循环,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高血压控制情况。方法对北京大兴区长子营地区1240例60岁以上正在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调查。降压药分为三类:推荐制剂、传统制剂、中药制剂。推荐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噻嗪类利尿剂(HCTZ);传统制剂:包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等;中药制剂:包括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牛黄降压丸等。降压药物使用后血压≤140/90 mmHg为血压达标。结果 1240例调查对象中710例(57.2%)使用推荐制剂,499例(40.2%)使用传统制剂,9例(0.7%)使用中药制剂,22例(1.7%)使用推荐制剂+传统制剂;血压达标率分别为43.1%、40.7%、33.3%和54.5%;总体达标率为42.3%。使用推荐制剂患者中选用单种及两种或三种降压药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占66.9%、31.0%和2.1%,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4.1%、60.0%和80.0%。使用单种推荐制剂的患者中使用CCB、ACEI/ARB,βRB和HCTZ比例分别为62.1%、29.9%、6.3%和5.6%。使用两种推荐制剂联合治疗的患者中CCB+ACEI/ARB占83.2%,HCTZ+其他推荐制剂患者仅为2.3%。结论北京局部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治疗药物使用尚不够规范,推荐制剂使用不足60%;推荐制剂组达标率高于传统制剂组和中药制剂组。40%以上的患者使用传统制剂和中药制剂,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降压效果和是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通过随访了解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变及其与脑血流灌注关系,同时观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事件和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因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住院治疗的老年人37例,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并作SPECT检查明确脑血流灌注情况,12~18个月后随访认知功能和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随访前后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测验中B因素、D因素、言语商、拼图、词义分辨、找错和背数成绩的降低(P〈0.0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记忆量表测试成绩无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下降者的左脑血流灌注较差(P〈0.05);各组都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冠心病合并脑血管病组死亡率升高(21.43%,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随增龄呈下降趋势,有关言语和抽象思维方面的认知功能更易下降;认知功能下降者的左脑血流灌注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测定43例高血压患者血液中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行异性标志物NO、ET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同时与20例正常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明显减弱,NO明显低于对照组,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Ⅱ期及Ⅲ期颈动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内膜中层厚度呈增厚趋势。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17.
氯沙坦钾和盐酸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氯沙坦钾和盐酸苯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轻中度高血压者随机选用氯沙坦钾50mg或盐酸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共24周。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的改变。结果:共62例完成随访。氯沙坦钾组(n=35)治疗后总体SBP和DBP较治疗前下降9.05mmHg和4.89mmHg;盐酸苯那普利组(n=27)治疗后总体SBP和DBP较治疗前下降7.19mmHg和4.89mmHg;盐酸苯那普利组(n=27)治疗后总体SBP和DBP较治疗前下降7.19mmHg和2.00mmHg,有效率分别为51.43%和51.85%,两组无显著性差别。随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氯沙坦钾组中咳嗽发生率占2.86%,低于盐酸苯那普利组的25.93%。结论:氯沙坦钾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和盐酸苯那普利均有效,安全性好且耐受性于盐酸苯那普利。  相似文献   

18.
Cai JY  Dong Q  Fu JH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4):288-290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TCD检查70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根据他们是否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服药组和非服药组.发病3个月后再次随访TCD.结果 发现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发病1周内有上升(P<0.05).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较发病1周内有下降(P<0.05).非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较发病1周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改善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性别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胰岛素抵抗 (IR)、血糖和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 :1 3 3例轻中度EH患者被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复方降压片治疗 (第 1组 ,3 9例 ) ,福辛普利和吲哚帕胺联合治疗 (第 2组 ,48例) ,尼群地平和阿替洛尔联合治疗 (第 3组 ,46例 ) ,每组分为男、女性两亚组。疗程 1 4个月。以根据Cederholm公式计算的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为IR指标 ,观察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 :①第 1组和第 2组的降压效果 ,女性比男性显著 ;性别对第 3组的降压效果无显著影响。②第 1组患者治疗后男女两亚组ISI升高和血糖下降的幅度、血脂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第 2组患者治疗后男女两亚组ISI下降、血糖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比下降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第 3组患者治疗后男性亚组血糖显著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比显著下降 ,I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女性组血糖、血脂和ISI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性别对长期用复方降压片治疗引起的E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糖代谢改善无影响 ;对长期福辛普利和吲哚帕胺联合治疗引起的IR加重及血糖和血脂代谢恶化无影响 ;长期尼群地平和阿替洛尔联合治疗不利于男性EH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 ,对女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急性卒中患者甘露醇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在脑水肿高峰期应用不同剂量甘露醇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对28例大脑半球卒中患者行20%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降颅压治疗,剂量为125ml或250ml。应用经颅多普勒监测用药前后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各参数变化的百分率(PR),同时监测肱动脉血压。结果滴注125ml甘露醇患者病变侧与非病变侧Vs、Vd、Vm均有明显改善,病变侧PI在45~60min时下降明显(与输注前比较,45min时,P=0.002;65min时,P=0.028),非病变侧PI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侧Vs、Vd、Vm、PI的PR差异无显著性,同时双侧脑血流速度改善和PI下降稳定而持续;滴注250ml甘露醇患者病变侧与非病变侧Vs、Vd、Vm呈波动性改善,病变侧PI下降不明显(P〉0.05),非病变侧PI在60min时下降显著(P=0.005),60min时两侧PI的PR差异有显著性(P=0.006)。滴注125ml或250ml甘露醇患者的病变侧血流速度改善和PI降低的高峰时间均较非病变侧延迟。结论滴注125ml甘露醇卒中患者的病变侧脑血流动力学改善程度好于非病变侧,而滴注250ml甘露醇非病变侧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程度好于病变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