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的早期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 对本院28例早期胃癌在诊断及治疗上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25例有慢性胃病史,26例以上腹痛表现为主,1例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12例,上消化道造影25例.本组均行D1或D2,其中远端大部切除24例,近端胃3例,全胃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2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4%.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85.5%.结论 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是决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2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峻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15-117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选择24例临床病理确诊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率、病理类型分期及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粘膜内癌18例,粘膜下层癌6例;其中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2例(8.33%),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8例(33.33%),高、中分化管状腺癌15例,粘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溃疡恶变3例、乳头状腺瘤恶变1例.24例早期胃癌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粘膜内癌为11例,生存率90.9%(10/11);粘膜下层癌为4例,生存率75%(3/4).10年以上生存粘膜内癌9例,生存率81.8%(8/11);粘膜下层癌生存2例,生存率50%(2/4).有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25%(3/12).结论 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也同样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39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立忠 《中外医疗》2009,28(34):66-6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3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施手术切除术,术后39例随访1~6年,并发症4例(10.25%),其中左膈下脓肿2例,胸腔积液1例,腹腔感染1例。总有效率为89.75%。结论对早期胃癌多癌灶而言,即使病变较小也应作3/4胃切除,根治性切除配合化疗仍是目前治疗胃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依靠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正确处理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2例上消化道重复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重复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999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食管胃重复癌22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一期成功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空肠代胃重建消化道17例。近段胃大部切除,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3例,2例手术探查。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呼吸衰竭1例,肺不张1例,均行保守治疗后痊愈,20例获得随访,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55%,30%.5%(19/20,11/20,6/20,1/20)。结论食管次全切除,全胃切除或近端胃大部切除、结肠代食管、空场代胃重建消化道是治疗上消化道重复癌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下根治早期胃癌的技术。方法 :对经普通内镜及超声内镜确诊并经活检病理证实的 2 8例早期胃癌 30处病灶行内镜切除术治疗及随访 ,对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切除率与内镜下病灶大小、深达度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1无淋巴结转移、病灶最长径小于 1cm的粘膜层癌 (m癌 )完全切除率为 10 0 % ,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病灶大于 1cm的癌及粘膜下层癌完全切除率分别为 6 0 .0 %、86 .7%和 83.3%。 2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治疗疗效较好 ,总体完全切除率为 85 .7%。结论 :1内镜根治的早期胃癌最好为无淋巴结转移且小于 1cm的 m癌。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条件 ,但凹陷型早期胃癌尤其 或 c+ 型应慎行内镜根治术。2未完全切除的原因与操作者手技、癌浸润深度及范围判断失误、病变部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临床病理,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牟1月~2007年12月2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早期胃癌26例占同期252例胃癌手术的10.3%.病灶位于胃窦18例(69%),胃体3例(13%),胃角3例(13%),贲门2例(7%).病灶≤2 cm的15例(57%),病灶在2~4 cm的7例(27%).病灶≥4 cm的4例(15%).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中,Ⅱ型17例(65%),Ⅲ型5例(19%),I型4例(16%).黏膜内癌18例(3例原位癌),黏膜下层癌10例.手术病例发现淋巴结转移6例(23%),其中黏膜下层癌转移率40%(4/10),而黏膜层11%(2/18).26例术前均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23例(88%).结论 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同时,加强专业人员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多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1999年1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胃多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胃多发癌多见高龄男性,早期胃癌占28.9%,共施行根治性切除18例,姑息性切除4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2.4%、28.6%.结论 胃癌患者应于术前及术中进行仔细检查,避免漏诊,经合理治疗胃多发癌的治疗效果与单发胃癌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胃粘膜下癌外科治疗的改进和效果。方法 :自 1984年至 1992年 6月共收治早期胃粘膜下癌 2 8例 ,采用 :①开腹后先行切除血管的结扎。②标准D2手术加胰上缘腹膜后淋巴脂肪组织的彻底切除。③胃癌高发胃小弯的次全切除。④术后对残胃的癌前状态积极治疗。结果 :均随访 5年以上 ,全部生存 ,无转移和复发 ,5年治愈率达 10 0 %。结论 :对早期胃粘膜下癌改进外科治疗方法 ,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进行期胃上部癌施行根治性切除和消化道重建的方法。方法 随访胃上部癌全胃切除、Roux - y吻合 46例 ,对手术和术后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46例术后均存活 ,38例获 6个月至 7年随访 ,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6 % (33例 )、6 3% (2 4例 )、42 % (16例 )。结论 进行期胃上部癌施行全胃切除术加D2 、D2 根治并以Roux -y重建消化道 ,淋巴结清除完全 ,无严重术后并发症 ,术后 5年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的5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手术切除,并发症3例(5.77%),其中左膈下脓肿1例,胸腔积液1例,腹腔感染1例。术后52例随访1~6年,5年复发率为3.85%,5年生存率在94.2%。结论:对于早期胃癌,即使病变较小也应作根治性切除,术后配合化疗仍是目前治疗早期胃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000年10月-2008年10月6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早期胃癌的患者术前经胃镜检查均为胃癌,其中胃窦部40例,胃体20例。病理类型均为管状腺癌。其中黏膜内癌20例,黏膜下癌40例。95%患者Hp检查阳性。结论: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和胃体,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的主要检查手段。癌前病变和Hp检查阳性的患者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我们应该通过胃镜和Hp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根据胃癌的病理特点及术中所见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方式完全切除病灶,配合合适的放疗和标准化、规则化的化疗。降低早期胃癌的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的诊断及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斌  张忠志  钟镭 《四川医学》2009,30(11):1732-1733
目的探讨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7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15例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同期食管次全切除并全胃切除、结肠代食管并空肠"P"襻代胃重建消化道。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2例出现颈部吻合口瘘,1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均保守治愈;1例出现腹部切口感染裂开,经换药后二期缝合治愈。10例获得随访,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40%、20%。结论X线钡餐和电子内镜检查对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相互配合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手术切除是同时性食管胃重复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的临床和内镜下及病理特点 ,提高早其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近 2 0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病例 3 5例 ,对其主要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切除占胃癌切除的 2 .5 6%;胃镜检查活检证实为早期胃癌的阳性率为 91.4%;部位以胃窦居多占 5 1.4%;Ⅰ型及Ⅲ型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 2 2 .8%及 2 8.5 %。黏膜下小胃癌占 2 0 %。直径大小 2 0MM黏膜下癌占 75 %,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胃镜检查为诊断早期胃癌的最有效的手段 ,癌灶面积大小对癌灶浸润深度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1)多原发同时癌13例行胃大部切除8例,其中近端3例,远端5例,行全胃切除术4例,因癌灶严重浸润周围组织不能切除而行胃空肠吻合术1例;(2)多原发异时癌29例均行根治术,2次和3次恶性肿瘤5例次行姑息性切除,行根治性切除术24例次。结果:胃多原发恶性肿瘤42例占同期原发胃恶性肿瘤2710例的1.55%。癌灶部位以胃窦和贲门为多。高/中分化腺癌占45例(60.0%)。低/未分化腺癌占15例(20.0%),黏液癌15例(20.0%),恶性淋巴瘤15例(20.0%)。SC组根治术后5年生存5例,10年生存4例。MC组根治术后随访5年生存15例,2次恶性肿瘤根治术后5年生存7例,3次恶性肿瘤根治术后2例分别生存5年2个月和2年2个月。结论:多原发胃恶性肿瘤术前全面检查,术中仔细探查,术后定期复查,争取早期发现,积极手术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贲门胃底部(U区)癌经腹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273例贲门胃底部癌全部首先经腹部切口手术,手术中常规进行切缘病理检查以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必要时中转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治疗.胃切除采用近侧胃切除、全胃切除,扩大根治术包括脾切除、脾切除+胰体尾切除、左肝部分切除、左肝部分+脾切除、左肝部分+脾+胰体尾+横结肠部分切除等.结果 手术切除率95.3%,经腹手术中转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手术11例(4.2%),经腹手术切除率91.6%.其中D1 80例,D2 148例,D3 33例.近侧胃切除82例,全胃切除179例,联合脾切除35例、脾切除+胰体尾切除4例,联合左肝部分切除8例、左肝部分+脾切除9例、左肝部分+脾+胰体尾+横结肠部分切除2例.食管胃吻合136例、间置空肠49例,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空肠Roux-en-y吻合76例.术后吻合口瘘5例,胰瘘1例,均治愈.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0.7%.255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为97.7%,1年生存率77.6%,3年生存率36.9%,5年生存率16.1%.结论 贲门胃底部癌经腹手术治疗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合扩大根治和联合脏器切除,可取得满意疗效.术中病理检查、及时中转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避免近切端癌细胞残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期胃癌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内镜下黏膜下层切开-剥离术(ESD)的出现使其适应症越来越广泛。对其适应证的选择上要求正确的内镜下浸润深度的肉眼诊断。方法日本国立癌中心中央病院过去3年(2001~2003年)在该院施行的外科方法胃切除或内镜下胃黏膜切除(EMR)的1846例(早期胃癌1258例,进展期胃癌588例)单发胃癌病例为对象,首先把胃癌浸润深度的确诊率用内镜下临床诊断(c)和切除后病理学诊断(p)两者比较来探讨;再次对早期胃癌的误诊病例,从肉眼分型、溃疡(UL)有无、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角度进行了误诊倾向的探讨。结果(1)内镜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鉴别上,术后早期胃癌(p)和术后进展期胃癌(p)确诊率分别为95%(1199/1258)、86%(504/588)其中5%的早期胃癌被误诊为进展期,14%的浸润癌被误诊为早期胃癌;(2)对术后早期胃癌1258例探讨中对术后粘膜层癌(pM)在术前内镜下诊断为粘膜层癌(cM)、粘膜下层癌(cSM)、侵及肌层以上癌(cMP-)的病例,分别是85%(714)、14%(112)、1%(10)也就是说粘膜层癌(pM)的准确诊断率为8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胃十二指肠Dieulafoy病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胃十二指肠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内镜确诊Dieulafoy病13例(76.5%),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诊2例(11.8%),手术探查确诊2例(11.8%).5例于内镜下止血成功;12例行外科手术止血,其中局部缝扎止血8例,胃壁楔形切除2例,B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2例.结论 急诊胃镜检查是胃十二指肠Dieulafoy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外科手术在胃十二指肠Dieulafoy病的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探讨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 4例获随访 ,其 3、 5、 1 0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8%、 58 3%、 4 6 7%。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 ,治疗关键在于争取早期诊断 ,尽可能根治切除。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治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胃癌的早期诊治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结果 (1)24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病变部位在胃窦部14例,胃角部6例,胃体小弯4例.癌灶直径0.5 ~2.9 cm,平均直径1.3 cm.肉眼分型属I型(隆起型) 8例,IA+ QB型(表浅隆起型+表浅平坦型)7 例, Ic型(表浅凹陷型)3例,Q型(凹陷型)6例.组织学分型属黏液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5例,黏液细胞癌9例,4例分型不明确.(2)经过手术治疗,24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时间24 d.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复发后经二次手术治疗.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胃淋巴瘤诊治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与治疗方法。50例中,根治性切除43例,其中胃大部切除38例(D114例,D224例),全胃切除5例;姑息性切除4例,剖腹探查3例。术后46例接受辅助放、化疗。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本组共有46例获得随访,总体5年生存率为78%。原发性胃淋巴瘤误诊率高,对放、化疗较为敏感,治疗上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可提高生存率。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CT检查。早期原发性胃淋巴瘤治疗上采取以手术为主,加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晚期原发性胃淋巴瘤主要采取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