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约为40-60%,约0.5~2.6%患者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E),因此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十分重要。但应用肝素可能因为其抗凝血功能在关键部位形成血肿或增加出血量后可引起严重后果。现将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并发硬膜外血肿一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孟丽凤 《中医正骨》2007,19(5):64-6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预防是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2004~2006年1月,我们对57例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同时对部分高危人群辅以预防性抗凝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报道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42%~57%,膝关节置换术后约41%~85%。Colwell报道指出,骨科手术后如果无任何预防措施,DVT的发生率达40%~60%。可见,下肢关节手术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少数血栓形成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可发展为致死性的肺血栓栓塞症。西药治疗多单用溶栓抗凝治疗,但存在费用高、切口渗血、增加感染机率等不利因素。近  相似文献   

4.
<正>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好发部位为下肢深静脉,常见于骨科大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R、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后。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很高,其后果主要是PTE和DVT后综合症,其影响手术疗效,增加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以导致死亡[1],因此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下肢骨关节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髋、膝关节置换,髓内钉手术后多见。下肢DVT可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甚至肺栓塞,并可能致残和危及生命,是骨科术后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吕厚山等报道,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邱贵兴等报道,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30.8%,预防组为11.8%。因此,重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减少DVT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0~70%,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可导致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人肺动脉而发生致命的肺血栓栓塞(PTE)。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行髋关节置换术85例,术后并发DVT9例,发生率为9.4%。我们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下肢创伤、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骨科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病例逐渐增多。吕厚山等通过下肢深静脉造影发现,国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率为48.2%。由于DVT并发的静脉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并引起致死性肺栓塞,因而探讨中医药预防DVT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较高,达40%~60%,并且23%~60%的DVT患者会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而致命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栓子多来自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如何在关节置换术后干预DVT是非常重要的。笔者于2009年10月~2010年6月在关节置换术后对部分患者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干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骨科病人的常见问题,尤其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多见。Clarke等报道,全髋置换及全膝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2%和66%。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做好DVT的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对8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DVT预防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斌  胡年宏  邵敏 《中医正骨》2006,18(3):29-29,31
深静脉栓塞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及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DVT多发生于下肢,常见于髋部手术后,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后期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在欧美,1996年Nevelatene等报道,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手术后DVT的发病率约为5%,而1997年Andreassen报道全髋置换DVT发生率为16%,国内尚无报道证实,但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日渐增多,本病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大手术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接受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的病人其发生率更高,且发生后其致死率、致残率很高。据国外文献报告,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患者其发生率高达40%~60%;国内邱贵兴等报告,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的发生率未预防组为30.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及应用多模式预防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01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参加该项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2例和49例。结果: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比值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预防方案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折内固定及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折术后长时间卧床较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通过对骨科术后病人正确的评估,使用足底A-V脉冲泵进行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骨科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体发病率,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骨折手术病例74例,其中全髋置换术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38例,股骨转子骨折术后1例,股骨干骨折术后4例。  相似文献   

14.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临床发生率较高,是一种严重的骨科手术并发症,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并发DVT越来越受关注后,人们逐渐注意到胸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一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的并发症。我科自2012年以来以行胸腰椎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诊断血栓前状态的重要参数血液流变学、PT(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 i s,DVT)是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资料显示,外科手术后出现DVT的发生率为10%~80%。DVT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张燕  贾长虹 《中医正骨》2007,19(10):88-8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皮肤温度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PTE),危及患者的生命。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作者共开展骨科大手术166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者11例,占6.6%,并对该组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浅谈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早期中药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中药干预临床意义。方法:将39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17例,除了常规性用药之外,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加用中药;对照组22例,常规性用药。对其效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用药组17例中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88%;对照组22例中7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1.82%。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中药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书文 《中医正骨》2007,19(8):94-94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形成,可继发肺栓塞(PTE),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导致死亡。据国内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可高达47.1%,DVT并发肺动脉栓塞致死率为2.04%。为预防DVT的发生,我们对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7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文若  王海彬 《新中医》2006,38(4):73-73
目的:观察川芎嗪和血液循环泵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防治作用。方法:103例患者随机为分2组,治疗组50例术后应用川芎嗪以及血液循环泵进行治疗,对照组53例术后以主动功能练习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DVT6例,发生率为12.0%;对照组发生DVT12例。发生率为22.6%。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后应用中药川芎嗪和血液循环泵可显著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骨科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lolism PE)被认为是一种疾病的两种临床表现,是骨科及其他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形成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报道称由DVT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住院病人死亡人数的10%。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风险大、且治疗不彻底。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4月~2006年2月,我们采用经导管溶栓、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等介入手段治疗骨科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