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旋髂浅动脉多发自腹股沟韧带下方1.0~4.0 cm,其他可发自旋髂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股深动脉或旋股内侧动脉,单干或者共干。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共干起源于股动脉的情况临床尚未见报道。笔者在解剖1具青年男尸时发现其右侧存在此类变异(图1),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右侧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5 cm处共干,起始处外径3.5 mm,起于股动脉外侧壁,共干长1.5 cm,随即分出旋髂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1)旋髂浅动脉,起始处外径1.5 mm,向外侧横向走行1.0 cm分出1横支分布于股骨大转子附近,主干向髂前上棘方向走行于深筋膜层,分布于附近的皮肤及筋膜。  相似文献   

2.
教科书和一些文献对腹壁浅动脉的描述都忽略了一条与内侧主支相当的外侧主支,所描述动脉的行程和分布仅相当于本文所述内侧主支的范围。本文观察的50例标本中,腹壁浅动脉干分为内、外侧两主支的占20%。外侧主支的出现率为66%,穿阔筋膜进入浅层,穿出点多在以股动脉起点外侧5毫米,向下15毫米处为中心的附近。外侧主支的行程,自股动脉起点外侧10毫米处近垂直上行,主要分布本侧下腹部中份偏外侧。内侧主支的出现率为68%,多穿卵圆窝进入浅层,穿出点多在以股动脉起点向下25毫米处为中心的附近。内侧主支的行程自股动脉起点内侧10毫米处近垂直上行,主要分布于本侧下腹部内侧半。两主支起始处的管径各与其分布范围的大小密切相关。讨论了以腹壁浅动脉或其主支为游离皮瓣时血管源的轴线、深度和分布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股深动脉起始于髂外动脉 ,实属罕见。教学过程中 ,在一例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女尸上 ,发现其右侧股深动脉高位起始 ,并分支异常动脉。现报道如下 :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1.2cm处起自髂外动脉 (附图 ) ,其外径 9mm ,总干长 5.3cm ,伴股动脉外侧下行。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 1.5cm处 ,股深动脉向内侧发出阴部外动脉 ,外径 1.0mm ,穿筛筋膜内侧行 ,分布于阴阜 ,大阴唇 ;同时向外侧发出旋髂浅动脉 ,外径 1.2mm ,向外上斜行至髂前上棘附近 ,分布于皮肤和浅筋膜。距髂前上棘 9.9cm ,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 5.5cm处 ,旋股内 ,…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浅动脉和旋髂深动脉的起始变异,为积累资料和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1.右旋股外侧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3.8 mm,距股深动脉起始处2.42cm发出,发出后行向外侧0.85 cm后继而行向下,分支分布于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2.右旋髂浅动脉起于旋股外侧动脉,距股动脉0.85 cm发出,起始处外径1.8mm,发出后行向外上,分布于缝匠肌、阔筋膜张肌。3.正常情况下:旋髂深动脉在距髂前上棘附近分为髂嵴支和腹壁肌支(升之),前者分布至髂嵴及附近肌及皮肤,后者分布至肌。本例右旋髂深动脉起于股动脉,起始处外径为3.0 mm,距腹股沟韧带1.22 cm,以短干发出后分为上、下两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2.4 mm、2.2 mm。上支向上穿腹股沟韧带后行向外上,分布于髂肌和腹横肌的下份内面,上支起始段还发出两较大分支,分布于耻骨肌;下支行向外上于腹股沟深面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布于此二肌的下份。  相似文献   

5.
髂嵴前部的血液供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126具成年尸体(男84,女42)髂嵴前部的血管,主要结果如下: 1.旋髂浅动脉外径平均为1.45±0.41毫米,主要分布于腹股沟区及髂前上棘附近的皮下结构。 2.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外径平均为2.62±0.51毫米,主要分布于阔筋膜张肌及髂前上棘外侧缘。 3.臀上动脉(深)上支外径平均为2.87±0.56毫米,主要分布于臀中、小肌及髂嵴前部外侧缘。 4.旋髂深动脉外径平均为2.77±0.47毫米,分别在腹股沟韧带上方(18.0%)、深面(41.5%)及下方(40.5%)发出,主要分布于髂嵴前部内侧缘及其相连的肌肉。本文还着重观察了旋髂深动脉的行径、分支、吻合及其与髂嵴之间的血供关系。 5.根据本文研究所见,提示旋髂深血管适于作髂骨显微血管游离移植的营养血管蒂。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股动脉和小隐静脉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侧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6.90 mm处向外上方发出旋髂深动脉。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23.10 mm处向外下方发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下行11.20 mm向外上方发出一升支,主干继续下行28.70 mm向内下方发出一降支,主干继续下行15.20 mm分为一降支和一横支两终支。股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37.20 mm处向内下方发出股深动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在一例女性成人左下肢标本上,见其旋股外侧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共干起自股动脉。为给临床有关术式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左旋股外侧动脉、旋髂深动脉共干平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从股动脉外侧发出,共干长约5mm、起始处外径为3.8mm,距共干起点约5mm 处发出左旋髂深动脉,外径为1.9mm。该动脉沿腹股沟韧带后面斜向外上走行,至髂  相似文献   

8.
股深动脉为股动脉的最大分支,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5 cm处起自股动脉后外侧,向内下,行于长收肌和大收肌之间,沿途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数条穿动脉及肌支.腹壁下动脉在近腹股沟韧带中点处稍内侧发自髂外动脉,在腹股沟深环内直肌鞘后层之间[1].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了80例腹股沟旋髂浅动、静脉与腹壁浅动、静脉。二、旋髂浅动脉单干起始占51.85%,外径为1.64±0.08毫米;共干起始占43.31%。不论单干或共干,绝大多数自股动脉发出,且以外侧壁为主。该动脉缺如者占4.84%。旋髂浅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为21.05毫米,距交点为22.46毫米。三、腹壁浅动脉单干起始者占40.82%。其外径为1.67±0.11毫米;共干起始者占45.85%;缺如者占13.16%;右侧出现一例双腹壁浅动脉。该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下方为28.59毫米。四、旋髂浅动脉与腹壁浅动脉共干起于股动脉者,其外径为1.96毫米;起点距韧带下方为21.44毫米,距交点为23.95毫米。五、旋髂浅静脉单干注入者占63.45%,其外径为2.79±0.16毫米,借合干注入者占32.69%,呈二支分别注入者占1.35%,缺如者占2.51%。该静脉距韧带下方为38.10毫米,距大隐静脉入口为3.66毫米。六、腹壁浅静脉单干注入者占54.75%,其外径为2.75±0.22毫米,合干注入者占24.17%,呈二支注入者占19.73%,缺如者占1.36%。该静脉注入处距韧带为34.59毫米,距大隐静脉入口为3.59毫米。七、对动脉的起始、血管外径,距腹殴沟韧带的距离,动脉的存缺以及皮瓣血管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解剖、观测了50具成年尸体的100例阔筋膜张肌及其皮区的血管和神经。另7具尸体用血管造影、墨汁注射等方法进行了研究。阔筋膜张肌的主要营养动脉全部来自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支。升支的长度平均为47.1±0.8毫米,起始处的外径为3.3±0.8毫米,肌门处的外径为2.0±0.04毫米。升支起始处距腹股沟中点的距离为61.8±1.7毫米。肌门距髂前上棘的距离为84.4±1.1毫米。复盖阔筋膜张肌及髂胫束的皮肤动脉,主要来自阔筋膜张肌的肌皮动脉。此外,尚有来自旋髂浅动脉、股外肌的肌皮动脉以及膝上外侧动脉的皮支。它们在股前外侧部还与股直肌的肌皮动脉、从缝匠肌深面浅出的皮动脉以及第一、第二穿动脉的皮支相互吻合,形成筋膜面血管网和皮下血管网。支配阔筋膜张肌的神经来自臀上神经下支。它经臀中肌的深面,在髂峭下方47.7±1.9毫米处,从肌的后缘进入肌的深面。神经干粗为1.3±0.2毫米。本文对阔筋膜张肌皮瓣、肌筋膜瓣、筋膜皮瓣、肌骨皮瓣和具有感觉功能的肌皮瓣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右侧股动脉分支变异,为丰富国人解剖学数据资料,现报道如下。右侧股动脉(外径11.1 mm)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接续髂外动脉,在起始处立即向外上方发出1条变异升支(外径3.2mm);股动脉主干继续下行,在腹股沟韧带下方8.1 mm处,向外下方发出旋股外侧动脉(外径3.4 mm)。旋股外侧动脉向外下方行走7.2 mm处,向外侧发出1横支,继续下行21.1 mm  相似文献   

12.
股深动脉是股动脉最粗大的分支,通常情况在腹股沟韧带下方(37.40±8.60)mm 处发出[1],起点处在股动脉的外侧壁或后壁,于股内侧肌与内收肌之间下行,其主要分支有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穿动脉.  相似文献   

13.
旋髂深动脉的外科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50具成人尸体的旋髂深动脉,观察了经过,支数,起始处,穿筋膜的管径,以及动脉的分布范围,着重对外科应用的关系。结果旋髂深动脉多数起于髂外动脉(59±4.91%),口径多在2.1-2.5毫米之间(42±4.93%),距离腹股沟韧带0.5-1.0厘米居首位(77±4.20%)。  相似文献   

14.
在观察的50例标本中,阴部外浅动脉多分为上、下两主支(82%),两主支来自一个阴部外浅动脉干的占66%。阴部外浅动脉干和具有独立起源的上、下主支,大都起自股动脉。动脉干或上、下主支穿入浅层的位置在大隐静脉末段的内侧缘或外侧缘,并集中在股动脉起点向内10毫米、向下50毫米为中心的一个半径为15毫米的圆内。如果动脉干、上主支、下主支与大隐静脉相遇时,动脉干和下主支多跨过静脉的后方,上主支多跨过静脉的前方。上主支主要分布于耻骨上区、耻骨前区和腹股沟内侧份。采用上主支为游离皮瓣动脉蒂时,可以用股动脉起点下50毫米处与耻骨结节间的连线作皮瓣轴。下主支主要分布于股内侧部上份和耻骨前区。采用下主支为游离皮瓣动脉蒂时,可以用股动脉起点下50毫米处作与耻骨嵴平行的线为轴。上、下主支起始处管径与分布范围密切正相关。阴部外浅静脉大都是阴部外浅动脉的伴行静脉(82%)。讨论了采用有关皮瓣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46具成人尸体的旋髂深动脉进行了研究。旋髂深动脉的起点距髂前上棘60mm左右、通常行经腹股沟韧带上方。髂前上棘与韧带可做为寻找动脉的标志。动脉外径3.0mm左右,分单干、双干、三干三型。旋髂深动脉起点至最近的腹肌支起点间距为:男3.0mm、女11mm,至最远腹肌支起点:男93mm、女76mm。至最近的髂肌支起点:男3.0mm、女12mm:至最远的髂肌支起点:男116mm、女85mm。至最近的髂骨支起点:男8.0mm、女11mm。至最远的髂骨支起点:男161mm、女99mm。各分支外径1.0mm左右。  相似文献   

16.
本例为成年男尸,年龄50~+岁,身高170厘米。左侧股外侧浅静脉来自股前外侧的上部,然而沿着大腿内侧至卵园窝的镰状缘外侧,穿过筛筋膜,从股动脉外侧缘绕往股动脉的后壁,后方,由外向内到达股静脉后外侧壁,直接汇入股静脉。股外侧浅静脉环绕股动脉外周约3/5圈,静脉呈弧形经过,但无狭窄。(该静脉注入端压扁外径为0.5厘米)。(股动脉压扁外径为1.2厘米)。股外侧浅静脉环绕股动脉水平线下方约1厘米。股动脉发出了股深动脉。股静脉前壁还接受大隐静脉注入口。(大隐静脉注入口与股外侧浅静脉注入口位于同一水平线)。大隐静脉末端(压扁外径为0.5厘米)。股外侧浅静脉在外侧镰状缘,主要由三支小静脉汇合而成的。分别有上、中、下支。(1)上支: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约0.5厘米)浅筋膜内与旋髂浅静脉伴行,(上支压扁外径1.0毫米)。(2)中支:为主干,位于股前外侧部浅筋膜,(中支压扁外径为1.3毫米)。(3)下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在解剖一具男性尸体下肢时,发现旋股外侧动脉发出的分支有异常,具体如下: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4 cm处分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发出3支分支,其中一支降支直接向下进入股直肌上段。股动脉再向下延伸4 cm处,发出另一支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直径约3 mm),该动脉自股动脉后侧分出2个分支:一升支细小(直径约2 mm),斜向下进入股直肌;一降支较粗,继续下行6 cm  相似文献   

18.
旋髂深动脉嵌合组织瓣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旋髂深动脉嵌合组织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以髂前上棘和腹股沟韧带为标志,解剖观测旋髂深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1侧新鲜标本摹拟手术设计.结果根据旋髂深动脉的行程可将其分为腹股沟段、髂嵴内段和髂嵴上段.①腹股沟段沿途发出(2~4)支、外径为0.2~1.8mm的腹壁肌支至邻近肌肉,其中优势肌支长(9.0±0.5)cm,外径为(1.4±0.1)mm;②髂嵴内段沿途发出(2~8)支、外径为0.2~0.7mm肌骨支穿过肌肉附丽进入髂嵴前部;③髂嵴上段延续为肌皮穿支并穿过深筋膜支配11 cm×14 cm的皮肤.结论以旋髂深动脉蒂,可切取以腹股沟段的腹壁优势肌支肌瓣、髂嵴内段的肌骨支骨瓣和终末段的肌皮穿支皮瓣,从而形成嵌合组织瓣.临床可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嵌合组织瓣修复骨合并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7岁,因左髋疼痛1年入院,诊断为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行左下肢动脉造影时发现旋股内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和旋髂浅动脉共干起自股动脉。现报道如下。共干动脉起自股动脉,起点内径3.7mm。在距共干动脉起点3mm处自主干向外上发出旋髂浅动脉(起...  相似文献   

20.
在制作一例男性成人左下肢标本过程中遇股深动脉起始于髂外动脉,现报道如下:股深动脉在距腹股沟韧带下缘9.6mm 处由髂外动脉外侧壁发出,起始处外径为8.3mm。在股深动脉起点下方21.9mm 处内侧壁发出旋股内侧动脉,其外径为2.4mm;在起点下方47.9mm 处外侧壁发出旋股外侧动脉,其外径为5.0mm(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