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群体的γδT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4例手术前肺癌患者(肺癌组)和56名健康职工(健康对照组)外周血γδT细胞。结果 γδT细胞健康对照组为(6.54±2.90)%,患者组为(3.76±2.81)%(t=3.568,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P=0.000 );肺癌组织学分类、T 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大体分型、病变部位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中不同年龄、性别各组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γδT细胞减少对肺癌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ndostatin和VEGF的水平.结果①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endostatin水平[(20.85±4.56)μg/L]和VEGF水平[(1.75±0.37)μg/L]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15.68±2.78)μg/L与(1.05±0.32)μg/L](P<0.01).②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中endostatin和VEGF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和P-TNM分期等有密切关系(P<0.05),与肺癌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和吸烟与否等无明显关系(P>0.05).③肺癌患者术后7天血清endostatin水平[(23.41±5.12)μg/L]显著高于术前[(20.85±4.56)μg/L](P<0.05)和术后1天血清endostatin水平[(18.89±4.67)μg/L](P<0.001);术后7天血清VEGF水平[(3.75±0.71)μg/L]显著高于术前[(1.72±0.46)μg/L]和术后1天血清VEGF水平[(2.22±0.58)μg/L](P<0.001).④肺癌患者术前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VEGF 水平呈非常显著负相关(r=-0.380,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血清endostatin和VEGF水平升高,且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和细胞分化不良有密切关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和VEGF水平可能是预测肺癌恶性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瘦素与肺癌患者营养状况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营养状况与肥胖基因表达产物瘦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65例肺癌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同时测定身高、体重、疾病分期、体力状况(ECOG),根据体重指数(BMI)将肺癌患者分为营养正常、不良和肥胖,并比较血清瘦素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营养不良组的血清瘦素平均含量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或肥胖组。男性肺癌患者营养不良、营养正常及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2.01±1.14)μg/L、(5.06±5.97)μg/L、(8.26±3.86)μg/L;女性则分别为(8.76±11.11)μg/L、(9.64±5.85)μg/L、(16.65±6.34)μg/L。全组男性、女性肺癌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4.73±3.19)μg/L、(11.98±7.47)μg/L;女性均值高于男性近3倍。肺癌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显著相关(男性r=0.663,P<0.05;女性r=0.716,P<0.05)。BMI正常的肺癌患者的血清瘦素与健康人无差异。[结论]血清瘦素含量可以反映肺癌患者的BMI变化和营养状况,且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腋下小切口在原发性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腋下小切口在原发性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前瞻法随机临床研究 ,将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期间原发性肺癌患者 10 4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5 2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 ,试验组 5 2例接受腋下小切口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状况基本一致的条件下 ,腋下小切口组切口长度 (11 18± 2 13)cm、开胸时间 (16 2 3± 4 4 8)min、关胸时间 (13 2 1±2 0 6 )min、开胸出血量 (2 6 12± 9 88)ml,术后引流量 (398 36± 10 2 2 3)ml;后外侧切口组切口长度 (2 8 5 7± 7 2 3)cm、开胸时间(2 6 38± 4 4 3)min、关胸时间 (34 36± 5 6 4 )min、开胸出血量 (87 4 4± 15 16 )ml,术后引流量 (6 86 6 3± 12 8 6 0 )ml,两组间各数据比较 ,差异均显著 (P均 <0 0 0 1) ,且术后并发症后外侧切口也明显多于腋下小切口 ,如后者肩关节活动障碍仅 3例、前者 36例 ,P <0 0 0 1。结论 :腋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操作简单、术中显露良好、损伤轻、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好、美观又隐蔽 ,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可能采用该切口。  相似文献   

5.
1960~1985年,41例肺癌患者接受了肺病灶单个或多个脑转移灶的切除。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40~71岁(平均56岁)。肺癌类型为:腺癌19例,鳞癌16例,小细胞癌4例和大细胞癌2例。进行肺楔形切除4例,肺叶切除20例,全肺切除14例和双肺叶切除3例。有25例(61%)做了脑放疗。到目前为止,开颅术后存活最长为18.3年,平均生存2.3年±3.8(±Standard Deviation,SD)。生存一年者为55±7.9%(±Standard Error,SE),2年为31±7.4%,5年为21±6.5%与10年为15±6.0%。作者用多变量分析,估价对改善存活率具有意义的因素。发现只有肺楔形切除是有意义的(P<0.01),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检测 49例肺癌、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IL 2及sIL 2R水平变化 ,并对其中 34例作了术前、术后、术后一年的两项指标的动态观察 ,探讨两指标对肺癌、食管癌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食管癌患者 31例 ,肺癌患者 18例。年龄 41~ 72岁 ,平均年龄 5 8岁。正常对照组 5 0例 ,平均年龄 46岁。IL 2的测定采用固相放射免疫 (RIA)方法。I1 2 5 IL 2购自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 ,抗IL 2免血清 (浓度 1∶6 0 0 0 )和固相第二抗体由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提供。sIL 2R的测定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 ,试剂盒购自白求恩医科大学免疫室。统计学处理方法 :t检验。   2 结果表 1 术前肺癌、食管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IL 2 .sIL 2R测值 ( x±s)组别例数IL 2 (ng ml)sIL 2R(U ml)正常组 5 0例 2 2 0± 0 472 48± 82 0肺癌组   18例 1 6 1± 0 5 476 2± 14 6 7食管癌组  31例 1 83± 0 6 975 6± 191 4  注 :与正常组相比较P <0 0 1  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p53含量的变化,探讨VEGF与p53在血清中的协同表达与肺癌的相互关系。方法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VEGF及p53水平。结果血清VEGF含量正常对照组为108.42±20.94pg/m l,肺癌组为3 8 3.3 9±1 5 7.4 5 pg/m 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25.946,P<0.001),血清p53含量正常对照组为0.24±0.041 U/m l,肺癌组为0.82±0.283 U/m 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6.92,P<0.001)。结论通过对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p53含量的研究,可以为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毒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群体的免疫细胞毒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0例手术前肺癌患者和30例该院健康职工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NK样T杀伤细胞(NKT)、γδT细胞和CTL细胞。结果 γδT细胞:正常组为6.54±2.94,患者组为3.58±2.14,t = 3.730,P =0.001。CTL细胞:正常组为17.21±4.49,患者组为10.86±4.67,t =5.130,P<0.001;其他被测细胞的百分率,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异性免疫杀伤细胞低下对肺癌的发生有重要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毒细胞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1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0例,两组都给予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均为多西他赛单药化疗,对照组采用三维适行放疗,治疗组采用调强放疗,治疗周期为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靶区平均剂量分别为(65.32±4.12)Gy和(62.34±5.13)Gy;靶区最高剂量分别为(69.42±5.31)Gy和(66.33±4.09)Gy,治疗组的靶区平均剂量和最高剂量均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8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生存时间、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三维适行放疗,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获得更为理想的靶区剂量,能促进治疗疗效的提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Hi25 CDLo127 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 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30例(鳞癌20例、腺癌10例)及健康人(对照组)20名外周血中Treg的变化;ELISA法检测同一标本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 鳞癌、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 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81±1.52)%、(7.08±1.1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均高于对照组的(4.91±1.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中IL-10水平为(24.36±4.02)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1.53±4.30)ng/ml;肺癌组血清中TGF-β水平为(218.49±35.23)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4.31±20.32)ng/ml。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比例明显升高,可能是导致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并且可能通过分泌IL-10和TGF-β,发挥免疫抑制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 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治疗Ⅰ期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浙江省肿瘤医院30例诊断为Ⅰ期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8.3岁,术前患者肺功能FEV1实测值/预计值平均为60.13%(43%~112.8%),术前胸部CT示肿瘤直径≤2.0cm。[结果] 30例肺癌患者成功施行了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增加辅助腔镜切口,无中转开胸,无中转行肺叶切除,无术后并发症及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10.7±30.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3.5±30.5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为3.5±2.1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6.5±1.6d,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平均为8.8±2.5枚。3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7(2~39)月,30例患者皆为无瘤生存,未发生转移或复发。[结论] 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期外周型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肺癌染色体异常与临床反应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对肺癌手术后高生存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肺癌组织进行染色体分析,为肺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的筛选及肺癌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肺癌高生存期组术后生存5年以上的肺癌患者2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9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5例。肺癌对照组随机选择术后1年内患者2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5例。正常对照组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常规法进行以上3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分析。肺癌高生存组和肺癌对照组选择石蜡组织包埋块提取基因组DNA,DeVries法进行CGH分析。结果:高生存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发生率为3.15%,显著低于肺癌对照组的10.85%(P<0.01),染色体畸变主要为染色体单体裂隙、断片、无着丝粒片段,偶见衍生染色体。CGH分析结果显示,高生存期组有6例未见任何染色体畸变发生,肺癌对照组有1例未见染色体畸变发生。高生存期组畸变染色体平均数目(2.60±1.85)显著少于肺癌对照组(5.10±2.13)。结论:染色体畸变少的肺癌患者预后好、生存期长,肺癌临床高生存期可能与染色体遗传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4例为化疗后患者)血清sICAM-1、sVCAM-1的浓度,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Ⅰ+Ⅱ期、Ⅲ+Ⅳ期肺癌患者sICAM-1的浓度分别为370.65±78.63ng/ml、550.88±343.31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Ⅲ+Ⅳ期患者的sICAMV-1与Ⅰ+Ⅱ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期、Ⅲ+Ⅳ期肺癌患者sVCAM-1的浓度分别为543.92±142.37ng/ml、885.12±892.12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P<0.05)。14例化疗后的患者sICAM-1、sVCAM-1分别为351.78±161.80ng/ml、418.64±251.64ng/ml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P<0.01)。结论: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肺癌的病情发展相关,并有可能作为肺癌化疗评价疗效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探讨肺癌患者体内凝血状态。方法 对30例肺癌患者于治疗前进行TEG及常规凝血象的测定,另选100例健康 人为对照组。结果 绝大多数(29/30)肺癌患者TEG表现为高凝图象:γ值 4.44±1.80、K值2.06±1.73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Ma值66.44±6.45、Mε值209. 79±66.07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P<0.01)随着病情发展,γ、K值缩短及Ma、Mε 值 增宽更明显。结论 肺癌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高凝状态,临床可根据TEG的 变化诊断肺癌患者凝血状态,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的肺弥散功能改变及与其它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肺癌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并与84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肺癌患者的弥散功能指标DLCO%、DLCO/VA%分别为69.47±23.88、79.51±23.09,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DLCO%及DLCO/VA%与VC%、FEV1%、FVC%、FEV1/FVC%、MVV%呈正相关,其中与FEV1%、MVV%的相关系数较高(r值分别为0.51,0.31,0.66,0.46);RV/TLC与之呈显著负相关(γ值分别为-0.40,-0.41)。无慢性肺疾病的肺癌患者DLCO%、DLCO/VA%值分别为78.56±21.35、89.13±19.8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通气功能正常与通气功能异常的肺癌患者的DLCO%均低于正常范围,阻塞性和混合性DLCO%值分别54.84±15.07、54.36±24.40,与通气功能正常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阻塞性和混合性中DLCO/VA%值分别为65.06±15.99、70.94±28.29,与其他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程度肺气肿的患者DLCO%和DLCO/VA%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无肺气肿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弥散功能指标的下降,肺通气功能状态、有无慢性肺疾病及肺气肿的程度对之均有影响,弥散功能指标与通气功能指标、肺气肿指标明显相关,肺癌患者手术或化疗前应常规检测弥散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67例NSCLC,进行微波热疗、NP方案化疗联合治疗,同时监测血清中IL-2、TNF、IGF的变化。结果 IL-2热化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3.68±0.49)ng/ml、(3.32±0.42)ng/ml;治疗后1个月(10.40±1.71)ng/ml、(4.41±0.48)ng/ml。TNF热化疗组、对照组治疗前(2.21±0.36)ng/ml、(2.21±0.19)ng/ml;治疗后1个月(7.83±0.55)ng/ml、(3.68±0.60)ng/ml。IGF热化疗组、对照组治疗前(79.40±3.84)ng/ml、(78.91±3.18)ng/ml;治疗后1个月(36.51±2.11)ng/ml、(52.22±3.18)ng/ml。热化疗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热化疗对IL-2、TNF有明显的增高作用,而对IGF有降低作用;热化疗治疗肿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的表达及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6例肺癌患者(肺癌组)、6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6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3 CD+8、CD+3 CD+4、Th/Ts、CD+16 CD+56的表达;肺癌组还检测了化疗前后第3、7和20天外周血CD+3、CD+3 CD+8、CD+3 CD+4、Th/Ts、CD+16 CD+56 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CD+3、CD+3 CD+4、Th/Ts、CD+16 CD+56表达明显降低[(54.23±10.37)%、(34.23±8.03)%、1.35±0.20、(25.18±4.34)%],与肺结核组[(63.09±9.19)%、(39.46±12.74)%、1.51±0.41、(26.45±3.96)%]和健康对照组[(69.68±8.31)%、(42.31±13.29)%、1.89±0.48、(29.44±2.5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 CD+8 表达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化疗组中,化疗缓解组化疗后第3天CD+3、CD+3 CD+4、Th/Ts和CD+16 CD+56 表达较化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CD+3 CD+8表达显著升高(P<0.01);第7天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到化疗前水平;第20天CD+3、CD+3 CD+4、Th/Ts和CD+16 CD+56 表达较化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CD+3 CD+8表达显著降低(P<0.05)。化疗未缓解组化疗前后各项指标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肺癌组中,ⅢA期、ⅢB期与ⅠA期比较、淋巴结转移N3组与N0组比较,CD+3、CD+3 CD+4、CD+3 CD+8、Th/Ts和CD+16 CD+56 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理分型间各项指标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态监测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并有助于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嘉兴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并拒绝或无法耐受手术的17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51~90岁,平均年龄(68.3±8.6)岁,鳞癌3例,腺癌14例,肿块大小0.6~5cm,平均(3.5±1.3)cm。接受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 17例患者总共进行了20次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时间9~30min,平均(21.6±5.7)min,技术成功率100%。随访时间11.5~71个月。中位生存期49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1%和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0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73%和52%。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临床Ⅰ期且不适合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剂在晚期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B~Ⅳ期)的临床资料。[结果]榄香烯+NP方案组中位生存期48.0±7.9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0%±4.8%,72.9%±8.8%,55.5%±11.2%;NP方案组中位生存期26.6±4.3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5%±11.3%,55.9%±14.2%,46.6%±14.6%。两组的Kaplan-Meier曲线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化疗2个周期后,榄香烯+NP组KPS评分较化疗前提高21例,NP方案组为7例(P=0.031)。[结论]榄香烯乳剂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对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有较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异长春花碱 (navelbine ,NVB ,商品名为诺维本 )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属生物碱的酒石酸盐 ,美国FDA于 1994年 12月批准将异长春花碱或与顺铂合用作为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为探讨异长春花碱对ⅢA期NSCLC手术患者的疗效 ,我们从 1997年 2月至 1999年 2月在手术前后应用以异长春花碱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58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男性 4 4例 ,女性 14例 ,男女比为 3.1∶1,年龄 56± 12岁。Karnofsky评分 >6 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