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光子吸收法(SPA)和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前臂骨密度上的结果,探讨SPA的应用价值;比较尿毒症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的情况。方法:分别用SPA和DXA对87例15岁~50岁(平均3372岁)人群进行前臂骨远端1/3段骨密度进行测量与比较,并对17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进行股骨、腰椎、桡骨远端骨密度的测量。结果:SPA和DXA的测量结果显著正相关(r=0907,P<001),尿毒症患者桡骨远端1/3部位骨密度的丢失速度较腰椎、股骨颈、大转子更明显。其T评分是它们的184~424倍。结论:SPA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测量骨密度时应依据具体的疾病,选择合理的部位进行骨密度测量,从而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臂DXA骨密度测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0名患者行前臂DXA骨密度测量检查,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按照WHO的骨密度测量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本组正常骨量表现者有102人,占总人数的12%(其中女性23人,占22.5%),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者92人,占90%。骨量减少表现者有323人,占总人数的38%(其中女性210人,占65%);T-score≤2.5的骨质疏松表现者有425人,占总人数的50%(其中女性363人,占85.4%);有上述两种异常表现者的年龄均在40岁以上。结论:前臂DXA骨密度测量是一种无痛、无创、方便的检查技术,可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可靠的依据。对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绝经期前、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桡骨超远端建立体积骨密度估计法,比较其在男女性间的差别,探讨骨大小在骨密度测量中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双能X射线内密度仪对88例20岁 ̄59岁人群进行前臂骨密度测量,利用桡骨超远端外形近似圆台的特点,建立体积骨密度估计法,并比较男女性间差别。结果:男性桡骨超远端骨矿含量、面积骨密度大于女性,差异具有显性意义(P〈0.01),而估计的体积骨密度差异不显。结论:测量比较骨密度时宜充分考虑骨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X线摄影剂量的变化对采用放射吸收法测量的骨密度(BMD)值的影响。方法:使用DR3500摄取患者左手后前位片(手模型),数字X线摄影参数:固定1.6 mAs,焦片距100 cm,球管焦点0.8,千伏由40升高到120,每增加5 kV曝光1次,DR系统将产生的原始图像传送到BMD测量的工作站进行自动处理,得到相应的BMD值。固定50 kV,将毫安秒值由1逐渐加到32,BMD工作站自动计算BMD值,观察相应BMD值的变化。结果:随着千伏值的升高,BMD值也相应增加,但在大于100 kV时,BMD工作站不能计算出结果;毫安秒增加,BMD的变化范围不大,无显著差异。结论:摄影仟伏的变化,对所检测BMD值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DXA测量骨密度的精确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双能x线吸收测定术(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测量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最小有意义变化(1eastsignificantchange,LSC)。方法测量30名受检者腰椎和髋部BMD,连续测量2次,计算其精确度误差、最小有意义变化,预计随访间隔时间。结果L1-L4、L2-L4、左全髋部、右全髋部的精确度误差相对较低,标准差的均方根(RMS—SD)分别为0.006、0.007、0.006、0.007g/cm2,最小有意义变化(LSC—SD)分别为0.016、0.018、0.018、0.019g/cm2;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分别为0.005、0.007、0.006、0.007,最小有意义变化(LSC—CV)分别为0.015、0.020、0.018、0.020。LSC—SD、LSC—CV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38、0.356。预计随访问隔时间随着感兴趣区精确度误差的增加而延长。结论DXA测量骨密度的精确度误差较小,感兴趣区首选L1-L4、L2-L4、全髋部为宜,感兴趣区的精确度误差越大则预计随访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臂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pDEXA骨密度仪测定419例前臂远端桡尺骨(DR+U)、近端桡尺骨(PR+U)及近端桡骨骨密度(PR),并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三个部位的骨密度都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下降,PR+U及PR各年龄段骨密度明显高于DR+U;PR+U与PR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性r=0.981(P<0.01,女性),r=0.951(P<0.01,男性);DR+U与PR+U及PR之间也有很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P<0.01,女性),0.750(P<0.01,男性)及0.800(P<0.01,女性),0.728(P<0.01,男性)。结论三个部位的骨密度虽然存在差异,但是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机体骨质状况。  相似文献   

7.
外源性脂肪对DXA测量骨密度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外源性脂肪对DXA(Hologic QDR4500A型)测量腰椎模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的影响。方法:准备不同厚度的猪脂肪(猪油和炼油各2块,5 cm和10 cm厚),放置在腰椎模型上,测量放置前后的BMD。结果:放置不同厚度猪油后只有L1的BMD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5 cm厚炼油时BMD,骨量(BMC),骨面积(BA)大都显著下降,放置10 cm厚炼油时3项指标的下降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外源性脂肪可以使Hologic QDR4500A型DXA测量腰椎模型BMD测量结果显著下降,这种影响可能会造成肥胖者BMD结果失真进而影响骨质疏松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定量CT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矿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椎体和股骨近端松质骨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36例20~74岁正常人的第2~4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做定量CT(QCT)测量,测量结果按5岁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及女性腰椎、股骨近端BMD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18.61-1.53×年龄(r=-0.6109,P<0.001), 股骨近端 BMD=236.0-1.99×年龄(r=-0.5967, P<0.001);女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 腰椎BMD=269.5-2.77×年龄(r=-.7085,P<0.001) ,股骨近端BMD=259.9-2.46×年龄 (r=-0.6289,P<0.001)。男性BMD下降较平缓,女性45岁之后腰椎BMD下降加速,统计学结果低于男性(P<0.001);男性股骨近端累积丢失率、OP检出 率均大于腰椎,而女性腰椎骨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大于股骨近端。结论:男性应注重测量髋部BMD,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测量对O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正常人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下颌骨骨密度的差别。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骨密度仪),测量右侧髋部与左侧下颌角的骨矿物密度。结果:老年原发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老年正常人相比具有较低的下颌角骨密度。结论:骨质疏松症可导致下颌骨骨密度降低;下颌骨骨密度降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身骨质疏松的状况;用这种骨密度仪测量下颌角的骨密度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所测结果能反映下颌骨的骨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RA法骨密度测定原理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放射吸收法(RA)骨密度测定铝楔的作用原理.方法 从骨质疏松定义开始,介绍骨密度现行的几种测量方法,重点为用RA法进行骨密度测量的原理.结果 RA法可在X线机基础上进行,无须添加新设备,即可完成骨密度测量.结论 RA技术是目前BMD测量中准确、方便、快捷、费用低的方法之一,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何志婷  梁维  赵静  冯玲 《西部医学》2020,32(12):1821-1824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清铁调素水平及其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MHD ESRD患者40例(MHD组)、ESRD未透析患者32例(非MHD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血肌酐(Scr)、血磷、血钙、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iPTH)、铁调素及腰椎、股骨颈BMD水平。比较3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铁调素与BMD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HD组与非MHD组的Scr、血磷、CRP、iPTH、铁调素水平升高,血钙及腰椎、股骨颈BMD降低(P<0.05);与非MHD组相比,MHD组Scr、血磷、CRP、iPTH、铁调素水平上升,血钙与腰椎、股骨颈BMD降低(P<0.05);MHD ESRD患者血清铁调素与血钙、腰椎BMD、股骨颈BMD呈负相关,与血磷、CRP、iPTH呈正相关(P<0.05)。结论 MHD ESRD以高铁调素、高Scr、高血磷、高CRP、高iPTH及低血钙、低BMD为特点,且铁调素水平的变化与铁、矿物质代谢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其与血磷、CRP、iPTH呈正相关,与血钙、腰椎BMD、股骨颈BM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并检验其测量的精确性、有效性.方法:在X线骨密度测量法的基础上建立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用计算机测量定位投照的直接数字化牙片上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灰度,拍片时将一个铝制梯级同时曝光,根据已知的铝梯灰度和厚度推算ROI区灰度所对应的等效铝厚度和校正灰度来反映骨密度,从而校正由于投照条件差异造成的灰度误差.用该系统对19个含有不同质量羟基磷灰石的样本进行测试,选取2个样本反复测量来检验该系统的测量精确性,并检验该系统对改变曝光时间投照的两套羟基磷灰石样本测量数据校正的有效性.结果:该系统测量等效铝厚度、校正灰度的相对标准误差(RSD)为0.83%~2.15%;在95%的置信水平下,如果ROI区等效铝厚度的变化大于0.05mm或校正灰度的变化大于3个灰阶,就说明该区域羟基磷灰石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对不同曝光时间下拍摄的两套羟基磷灰石样本的测量数据进行Wileoxon Signed Ranks检验,结果该系统对曝光时间差异造成的灰度差异能够有效校正.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有较好的精确性与有效性,可用于对牙槽骨密度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child分级与骨密度(BMD)及骨代谢的关系,为防治肝硬化患者出现骨质疏松(O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QCT骨密度测量仪对47例肝硬化患者和36例健康男性的BMD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血清Ca和P水平。结果:随肝硬化肝功损害程度的加重,BMD、BGP、Ga、P均降低,PTH升高。结论:BMD降低是长期慢性肝病缓慢作用所致,故提倡在治疗肝硬化同时,也要进行预防O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人工智能(AI)定量CT辅助诊断系统与定量CT(QCT)在胸部低剂量CT检查时机会性测量腰椎骨密度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因各种临床适应症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I定量CT辅助诊断系统与QCT分别在胸部低剂量CT图像上测量受检者腰椎平均体积骨密度(vBMD),绘制散点图、Bland-Altman图检验二者的关系,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其一致性。结果 AI定量CT辅助诊断系统测量vBMD平均值为116.38±36.07mg/cm3,QCT测量vBMD平均值为115.60±38.07mg/cm3,线性回归分析与Bland-Altman分析显示二者对腰椎骨密度的测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77)。不同性别中,AI定量CT辅助诊断系统与QCT对腰椎骨密度的测量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I定量CT辅助诊断系统与QCT基于胸部低剂量CT机会性测量腰椎vBMD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双能X射线吸收法在大鼠骨矿测量中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LunarDPXL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小动物骨矿含量(BMC)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在体外、体内重复测量大鼠股骨的BMC,并将其与灰重比较。结果体外测量的变异系数(CV%)BMC为114,骨矿密度(BMD)为090,体内测量分别为267、148。BMC体外=1056×灰重,SEE=0004;BMC体内=1052×灰重,SEE=0016,二者r>099(P<001)。说明该型仪器测量小动物骨矿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感兴趣区的确定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甲亢患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我们测定了30例甲亢患及29例健康对照股骨近端(Neck,Troch,Ward三角)的骨密度(BMD),血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0,骨钙素(BGP),尿Ⅰ型胶原肽/肌rosslaps/Cr)浓度。结果表明甲亢患BMD较对照组降低;血Ca,P和PTH与对照组无差别。笔认为,甲亢患骨密度减低,其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源性脂肪对Hologic QDR4500A型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测量健康成年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结果的影响。方法:准备5与10 cm厚的猪腹部脂肪垫各1块。测量37名健康成年女性(A组)腹部依次放置两种厚度脂肪垫前后的腰椎骨密度、18名女性(B组)髋部放置此两种厚度脂肪垫前后的髋部骨密度,以及8位女性(C组)腹部放置5 cm厚脂肪垫前后的全身骨密度。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放置外源性脂肪垫前后的骨密度。结果:腹部放置脂肪垫后,腰椎的骨面积、骨量、骨密度都显著下降(P<0.001);髋部骨面积没有显著改变,但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处及转子间骨量、骨密度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05);全身骨面积、骨量、骨密度在加5 cm厚脂肪垫前后没有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的外源性脂肪可以使Hologic QDR4500A型DXA测量腰椎骨密度测量结果显著下降,对全身骨密度结果没有影响;髋部的外源性脂肪使测量的髋部骨密度结果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俞颖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938-1940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的关系,并分析其骨密度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浙江省中医院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情况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53例,糖尿病肾病组41例,调查2组患者临床资料,测定其骨密度(BMD),检测患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比较2组差异;并分析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与骨代谢的关系。 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病程、PTH、β-CTX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01),糖尿病肾病组BMD、BGP、PINP均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病程、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结果显示,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与PTH、PINP、β-CTX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限、PINP、β-CTX是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较绝经后单纯糖尿病患者存在病程较长、BMD较低、骨代谢异常的特点,骨代谢指标PTH、PINP、β-CTX可更敏感地反映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BMD情况,可以通过评价患者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限、PINP、β-CTX水平,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BMD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渴症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33例消渴症患者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其腰椎(正位L2~4)及双髋骨密度(BMD),采用配对法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消渴症患者多部位骨密度测量值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消渴症患者,应重视骨密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在此期间进行健康体检人员100名(对照组),分别对2组人员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情况进行测定,并根据性别和年龄情况对所有患者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BMD:40~60岁以上年龄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和股骨Ward区的骨密度与对照组数值接近,但50岁组和70岁以上年龄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骨代谢:观察组的BGP与DPD水平分别为(6.73±3.54)μg/L与(7.59±4.81)nmol/mmo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其骨密度丢失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