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寐亦称失眠,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临床上虚证居多,尤以心脾两虚型最为多见.三部推拿法.是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人体的三个部位,即头、腹、背部,对不寐证进行有效治疗.本研究对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进行多中心临床评价,系统整理和规范化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50例胸痹心脾两虚证患者的36项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立各因素对胸痹心脾两虚证的贡献度.从病证结合的角度对胸痹心脾两虚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征进行动态观察,提出胸痹心脾两虚证病因病机特点为:饮食不节,思虚过度,脾胃受损,心失所养;脾虚痰湿体质是胸痹心脾两虚证发病的内在因素;心脾两虚,虚在气血,实在痰浊,脉络不通;心脾两虚,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贯穿始终.益气养心、健脾化痰法是治疗胸痹心脾两虚证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3.
归脾汤为中医名方,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诸药配伍心脾同治,气血并补,使脾气旺而血有所生、血有所摄,血脉充则神有所舍、血有所归,临床上广泛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脾不统血之便血、紫癜及妇人经带等症。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过程中发现归脾汤对于临床上辨为心脾两虚型的多种病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神经衰弱是由于某些精神因素所引起的内脏功能失调以及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属中医“不寐”、“虚证”、“郁证”等范畴。本病临床常见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胃不和、心虚胆怯等4种比较典型的证型。笔者采用灵芝糖浆治疗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16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将失眠症分为若干证型,临床上以心脾两虚型较为多见。2006年6月-2008年6月笔者以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40例,获得较好疗效,并与眠安康口服液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调元散为主治疗智力低下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66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给予口服调元散、针刺、康复训练,对照组33例仅给予针刺、康复训练。结果以调元散为主治疗智力低下心脾两虚证有效,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调元散为主治疗智力低下心脾两虚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王涛  王红玉 《河南中医》2014,(4):748-74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不寐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寐心脾两虚证患者26例,均给予针刺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结论:针刺治疗不寐心脾两虚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从眩晕入手,整理了郭志华教授"无虚不作眩"病因病机理论,总结了从虚论治眩晕的临床治疗经验,并选取了其临床病案进一步分析其"无虚不作眩"理论下遣方用药特色。郭志华教授在病机上强调眩晕多为虚证,在治疗上强调以补虚为主,兼顾其他病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以"通督治郁针法"为主穴加以辨证配穴对不同中医证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得出该针法对何种中医证型疗效最佳,以期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一种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临床诊疗方案中中医辨证分型得到气郁化火证(19例)、心脾两虚证(13例)、肝肾亏虚证(16例)、痰瘀互结证(12例)四个证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通督治郁针法"为主穴,加以相应证型配穴治疗,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四个证型患者的HAMD、MESSS、ADL评分及四组间疗效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四组HAMD、MESSS、ADL评分均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气郁化火证、肝肾亏虚证、心脾两虚证与痰瘀互结证的总有效率依次为88.89%、86.67%、69.23%和75.00%;气郁化火证、肝肾亏虚证与心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证型间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郁化火证与肝肾亏虚证的组间比较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脾两虚证与痰瘀互结证的比较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治郁针法可以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督治郁针法对气郁化火证、肝肾亏虚证的PSD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心脾两虚证和痰瘀互结证的PSD患者。  相似文献   

10.
913例失眠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失眠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拟定《失眠中医证型调查表》,通过对北京、广州、杭州、温州共4地7个中心失眠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探讨失眠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913例失眠患者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肝郁化火、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和心胆气虚等4个证型均是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证和虚证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0岁患者以心脾两虚型为主,41-70岁患者以阴虚火旺型为主,20岁以下和71岁以上患者分别以阴虚火旺型和痰热内扰型为主;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患者以心脾两虚型为主,本科文化程度患者以痰热内扰型为主,大专文化程度患者以阴虚火旺型为主,高中或者中专文化程度患者以心胆气虚型为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以阴虚火旺型为主;温州患者以痰热内扰型和心脾两虚型为主,杭州患者以心脾两虚型为主,广州患者以阴虚火旺型为主,北京患者以肝郁化火型为主;未婚者以心脾两虚型为主,已婚者以肝郁化火型为主。结论:失眠患者证型分布受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和婚姻状况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夏季是眩晕症的多发季节,对于夏季心脾两虚型眩晕症,以往用归脾汤加减,但效果不够满意,笔者参考医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从今年六月中旬起(在黑龙江省),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眩晕症50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寐也称失眠,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发病有两种情况,一是他病造成的失眠,一是本身睡眠机制发生紊乱而成,后者中医分为虚实两型,虚证主要有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血虚肝旺、心虚胆怯,实证主要有痰热上扰、胃中不和,临床以虚证居多.我们对虚证病人施以麦粒灸加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很好.现总结如下,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3.
刘国安主任医师认为心悸主要是由于心阳不足、心阴心阳两虚、中阳不足、心脾两虚、肾阳亏虚、胃虚饮停,上逆犯心所致,临床以中老年人多见,证型以心阴心阳两虚多见,治疗应以炙甘草汤为主方,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由于各种原因(失治、误治等)发展到后期,最终进入虚证阶段。在虚证阶段中,病情相对较轻,病位相对较浅的是心脾两虚证型阶段。此证型多在肝郁脾虚痰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日久,脾虚日甚,气血生化乏源,则心神失养,心血亏虚,从而  相似文献   

15.
眠安康口服液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纯中药制剂眠安康口服液对心脾两虚证失眠的临床疗效,选择30例经中医辨证诊断为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进行治疗,并以安神健脑液为对照组,结果显示眠安康治疗组对失眠和心脾两虚证的疗效分别达100%和93.3%,显效率为76.7%和5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睡眠觉醒程度和觉醒后精神状态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示眠安康口服液是通过其补益心脾中药发挥临床效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外周血ATP1A1基因表达水平及相关因素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40例,其中肝郁气滞证20例,心脾两虚证20例,另设健康对照20名,分析3组外周血ATP1A1的基因表达差异及与中医证型、焦虑程度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证、心脾两虚证抑郁症患者HAMD、HAMA量表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郁气滞组HAMA量表评分高于心脾两虚组(P0.05);肝郁气滞证、心脾两虚证抑郁症患者外周血ATP1A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气郁滞组低于心脾两虚组(P0.05)。结论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外周血ATP1A1基因表达水平及HAMA评分比较存在差异,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量十二正经原穴在各证型失眠患者中的热敏状态及经络虚实变化,探究原穴在失眠证型辨识中的应用。方法:对符合原发性失眠标准的72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经络知热感度测定法测定其十二经原穴的测量值、中位数、热敏系数及不均衡点出现率,归纳总结其阳性穴位点,探究不同证型经络虚实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的失眠患者中证型分布以心脾两虚为主,肝火扰心次之。测量值方面,心脾两虚证与肝火扰心证患者的原穴在合谷、神门、大陵、太溪、京骨及冲阳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型测量值的平均水平均高于肝火扰心型;热敏系数方面,两组的热敏系数在合谷、神门、大陵、太溪、太冲及冲阳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合谷、神门、大陵、太溪及冲阳穴热敏系数的平均水平高于肝火扰心证,肝火扰心证失眠患者在太冲穴的热敏系数高于心脾两虚证;不均衡点出现率方面,两证型在腕骨、阳池、神门及冲阳穴的不均衡穴点出现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络的虚实改变上,心脾两虚证经络改变以虚寒为主,肝火扰心证以实热为主。结论:原穴的热敏状态可为探察经络虚实改变、辨别失眠证型及指导治疗选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发现60岁以上慢性气管炎、哮喘患者100%为“肺虚证”外,几乎都有心、脾两虚的存在.为了探讨“心脾虚证”与肺组织的血流情况,应用113m铟大颗粒聚合白蛋白对70例上述患者进行肺灌注扫描检查,并应用“中医诊断协作组”所拟订的舌诊辨证标准,对43例老年眩晕及慢性气管炎者进行舌诊分析,以探讨老年“心脾虚证”与肺扫描及舌诊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各期患者21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表格观察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与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正虚证以脾肾气虚型最为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最少为阴阳两虚型。而且CRF可同时出现两个或多个邪实证的临床表现,以尿毒症出现各种邪实证候最多。结论:正虚证与邪实证的兼夹出现是CRF的临床特征,尤其是晚期CRF证候有相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龚宁 《四川中医》2003,21(3):39-39
本文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眩晕40例,总有效率95.00%,提示归脾汤治疗虚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