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腭裂修复术后出血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2002-01~2002-07国际微笑列车项目中腭裂术后并发出血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6~13岁,平均8.6岁.Ⅱ°腭裂2例,Ⅲ°腭裂3例,裂隙宽窄不等,最宽达2.5 cm.术中均采用控制性降压全麻.术式两瓣法2例,三瓣法3例.腭粘骨膜瓣边缘出血2例,腭大血管分支出血1例,腭骨面出血1例,鼻甲出血1例.出血时间为术后1~1.5 h.本组病例采取缝扎、填塞及压迫等处理后,出血得到控制.本组病例术前常规作凝血机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后鼻腔出血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期胃癌术后后鼻腔出血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例术后第16天发生消化道瘘,术后第23天始反复呕血;1例手术当天即从口鼻腔涌出大量鲜血并致血压下降.2例初始均被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在仔细分析病情、及时会诊后诊断为后鼻腔出血,经正确处置,均妥善止血,痊愈出院.结论 胃癌术后后鼻腔出血容易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本院2005年5月~2008年5月收治15例心脏病术后妊娠患者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2005年5月~2008年5月本院共收治心脏手术后妊娠患者15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9例,后天性心脏病6例。妊娠年龄21~35岁,平均28.6岁。妊娠距离心脏手术时间为2~21年,平均5.4年。手术类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3例,动脉导管封堵术3例,法乐氏四联症(F4)矫正术1例,瓣膜置换术6例,术后心功能均为Ⅰ~Ⅱ级。在瓣膜置换术的6例中,二尖瓣置换术(MVR)4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均为机械瓣。换瓣距妊娠时间为2~21年。换瓣术后心功能为Ⅰ~Ⅱ级。有1例患者系口服地高辛后心功能维持Ⅰ~Ⅱ级。本组15例妊娠均在孕30~38周,其中孕30周1例,其余全部在33周妊娠以上。15例中1例双胎妊娠,其余14例单胎妊娠。剖宫产14例,阴道分娩1例,15例新生儿全部成活,无1例畸形,无1例产妇死亡。6例换瓣术后患者中2例出现产后出血,其中1例产后出血500 mL,给予维生素k1对抗,输血400 mL;另1例孕妇分娩时因胎盘粘连,人工剥离胎盘,出血约450 mL,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本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消化道出血12例,年龄3—62岁,平均37岁。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2例,法四根治术3例,室缺修补术1例。本组患者全部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术前2例有胃溃疡病史;1例有糜烂型胃炎史,其余患者无胃十二指肠病史。上消化道出血时间在术后6h到7d时间,平均2.5d。出血发生后,均采用保守治疗,应用止血药、制酸剂,停用抗凝剂,胃内灌注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同时给予输血、血浆等。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上消化道出血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防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5.
异位胰腺引起消化道出血少见,我院自1969年~1991年共收治消化道异位胰腺22例,合并出血7例,占31.82%.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27~52岁,平均39.5岁.异位胰腺位置:胃窦部2例,十二指肠球部2例,空肠上段2例,回肠末段1例.诊断方法:3例合并上消化道溃疡的病人手术治疗时发现异位胰腺并经病理证实.另4例为上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小肠炎,术后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治疗方法及结果:7例均经手术治愈.详见附表.2 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治疗64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术后止血率100%.3例术后有腹腔积液;2例Child C级患者术后因肝性脑病死亡.58例随访9个月~3年,4例再出血.出院后9~12个月期间有2例死亡(肝功能衰竭和再出血各1例),均为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其余胃底静脉曲张减轻,肝功能改善.结论 采用吻合器行贲门周围血管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8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进行抗凝治疗,旨在了解病人术后服用华法林剂量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本组86例患者,均在常规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下施术,术后第1日晚开始服用华法林,首剂3~5mg,每日晨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PT为20~30秒,INR为1.8~2.4。结果:全组86例病人查INR值1118例次,其中INR 1.0~1.7者220例次,栓塞2例次1人,栓塞率1.2%;INR 1.8~2.4者785例次,无出血及栓塞;INR 2.5~4.0者108例次,出血21例次8人,出血率9.3%;INR 4.1~5.5者5例次,出血5例次4人,出血率4.7%。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须终生抗凝治疗。与之有关的出血或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并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正确的术后抗凝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存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卡瓣的患者行再次换瓣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10年3~6月收住的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卡瓣患者行再次换瓣手术,对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 卡瓣患者行再次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对血流动力学、心包纵隔引流管出血量、呼吸功能及尿量的监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肝癌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 1995 - 0 1~ 2 0 0 1- 12行肝癌切除术 2 96例 ,对术后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2 9例的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9例 ,男 2 7例 ,女 2例 ,年龄 2 5~ 76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分别发生于术后 2~ 10 d。发生食管下段静脉破裂出血 1例 ,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15例 ,胃粘膜损伤出血 3例。所行手术分别为 :肝右叶切除 3例 ,左三叶切除 6例 ,右半肝切除 2例 ,左半肝切除 4例 ,局部切除 14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原发性肝癌 ,所有患者均有严重肝硬变 ,经积极治疗护理康复出院 2 7例 ,另 2例因发生肝功能衰竭死亡。2 护理2 .1 出血活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风心病换瓣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0例风心病换瓣术后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的随访资料。其中男 11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 5 1± 12 )岁。因持续性房颤伴和R R间期 >3s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2 2例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III度AVB( 8例 )分别在换瓣术后 2个月~ 15年置入永久起搏器。结果  3 0例患者永久起搏器安置均成功 ,术后平均随访 ( 2 6.14± 2 0 .2 5 )月 ,无穿刺部位和囊袋血肿或感染、电极脱位或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起搏器的感知和起搏功能均良好。结论 换瓣术后安置永久起搏器的护理重点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围术期正确调控抗凝、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和健康宣教 ,出院后做好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90例,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90例患者中42例行血肿穿刺吸除术,术后血肿腔少量积气27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4例。48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肺部感染l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微创手术主要适用于高龄或有多种并发症,血肿量较小、意识清醒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出血量大、病情进行性加重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晚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方法、疗效、并发症。方法以传统或改良TIPS手术对11例肝硬化晚期上消化道出血(2例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术中采用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造影或CO2肝静脉-门静脉造影,支架放置前后测量门静脉压力梯度,均放置PTFE血管覆膜支架,或加用COOK弹簧圈栓塞曲张静脉,直至曲张静脉消失。术后不常规给予抗凝药物。定期B超监测分流道宽度、血流速度,随访支架位置、血生化指标及患者生活质量等。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成功,1例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而终止手术,1例因术中穿刺肝包膜出血转内科保守治疗,术中9例经栓塞或未栓塞胃冠状静脉后造影均示曲张静脉消失。手术成功率为81.82%,术后平均门静脉压力梯度<12mmHg。全组病例无死亡,目前已全部出院。术后随访4~16周,9例成功病例在随访期内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B超复查支架分流良好,无血栓形成,未发生肝性脑病,2例合并腹水患者术后2~3周内腹水消退。结论 TIPS手术作为治疗肝硬化晚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方法之一,具有近期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也可作为抢救肝硬化晚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种手段,但TIPS手术费用高、难度大,国内CO2血管造影技术设备难以配置,操作缺乏统一规范,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胆道手术是腹部外科中较复杂的手术,由于疾病的特点和胆道的特殊结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以术后感染,胆汁漏及术后胃肠道出血最为突出[1].本文报告1例胆道术后10 d内2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达3000 ml的患者经抢救及再次手术后脱离危险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原因探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期间1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出血17例(10.1%),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5例次,腹腔内出血5例次;术后死亡的5例中4例并发术后出血;出血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比例(3/6)明显大于单纯出血病例(1/11),与出血并存的并发症中以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最为常见.术后出血患者术前总胆红素≥342μmol/L者的比例及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大于未出血病例.结论:术前重度黄疸、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是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预防胰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30例,女7例,平均年龄(45.7±5.2)岁.37例采用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止血率为100%,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1例术后16 d死于肝功能衰竭;术后获得6个月~3年随访的27例患者中,2例分别死于再次出血和肝癌,25例肝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或已恢复正常;内镜复查2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7例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 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该类患者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采用PTVE联合PS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1例,实施术前积极补充血容量,完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及处理并发症,并做好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31例手术成功均出血停止,血压回升至90/60 mm Hg;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明显增高;入院后均在肝病科积极输血、补液、降低门脉压力治疗1~18 d。随访6个月,1例于术后3个半月死于肝功能衰竭,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双介入治疗后,实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应激性溃疡是指位于胃十二指肠的急性表浅性粘膜糜烂和溃疡,占上消化道出血20~25%,有较高的病死率.我院3年来收治2例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术后经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俞丽云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2):939-939
伴有心内膜炎的心脏手术病人 ,一般情况差 ,术后易感染。因此我们就此类病人在手术期间对感染的心内膜和手术方式作了一些改良 ,以提高病人的术后恢复能力。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997年 1 0月~ 2 0 0 1年 5月心脏手术治疗合并心内膜炎病人 4 4例 ,瓣膜病变致换瓣者 33例 (合并房室缺 4例 ) ,单纯房室缺 6例 ,瓣周炎 1例 ,主动脉瓣膜穿孔 4例 ;其中主动脉瓣病变中有 8例带有赘生物 ;年龄 1 6~ 6 0岁 ,平均年龄 38 97岁。术后病人在用足量抗生素下病人恢复顺利 ,其中 2例再次换瓣伴心内膜炎病人在术后一周死于心力衰竭。2 术中处理2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3例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B组27例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3 d内均完全止血,止血率达100%。3年内再出血A组14例(60.8%),B组18例(66.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发生癌变A组6例(26.1%),B组1例(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发生肝衰竭A组2例(8.7%),B组2例(7.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结论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手术治疗首选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20.
戴璐  邹莉  樊清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94-3394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脊髓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及护理过程。结果:10例患者经临床积极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期间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并不罕见,早期发现,尽早予以恰当处理,可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