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PDGF、TGF-β1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PDGF、TGF-β1的基因有明显表达。结论其表达规律性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基因表达,以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为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等方法对内源性TGF-β1m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TGF-β1mRNA主要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其表达量在伤后第6天达峰值,以后随上皮化的完成,TGF-β1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至正常。提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基因有明显表达,其表达规律与创面愈合时间有密切关系。认为,TGF-β1可能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内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 PDGF、TGF-β_1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 PDGF、TGF-β_1的基因有明显表达。结论其表达规律性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与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观察了大鼠浅Ⅱ度烫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学、炎性细胞、表皮细胞周期的变化,检测了创面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炎性细胞到达创面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细胞周期变化为伤后3天细胞增殖活跃,伤后7天细胞分裂明显增多;伤后1,3天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明显增强,伤后3,5天EGF(表皮生长因子)、TGFβR2(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α)基因表达增强,伤后5,7天TGFβR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基因表达增强,伤后7,10天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增强。结论烧伤诱导相关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基因表达,并且具有时相性和可逆性;相关生长因子基因表达与表皮细胞周期间可能存在相互调控作用,生长因子是调控创面愈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多  葛绳德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2):116-118,I016
目的 了解创伤愈合过程中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mRNA分子杂交方法,分别从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动态分析了烧伤创面组织内源性TGF-β的表达。结果 热损伤能诱导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表达的强弱与创面修复的活跃程度一致。伤后第3天,TGF-β主要见于尚存活的毛囊上皮细胞处,伤后第5 ̄7天主要分布于从毛囊迁移而来并已部分覆盖创面的新生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移生长因子(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成骨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中分别加入10、20、40、80、160ug/L梯度浓度的PDGF-BB培养细胞24h,以摄取^3H-TdR为细胞增殖指标检测细胞增殖状况。以4ug/L的TGF-β和10ug/L的bFGF培养细胞24h,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细胞PDGF-BmRNA的表达。结果 10~160ug/L的PDGF-BB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在普通培养条件下,细胞下表达PDGF-BmRNA;当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和bFGF,可见PDGF-BmRNA的表达。结论 PDGF-B基因的表达可能是骨组织生长的储备因素,TGF-β和bRN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胆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胆管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通过昨犬胆管损伤修复模型,术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TGF-β1在胆管愈合过程不同时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TGF-β1主要表达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TGF-β1术后各期表达均较强,且持续较长时间。结论 TGF-β1高表达是造成胆管愈合过程成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创面愈合的机理,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中厚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第4、8、12和16天创面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含量表现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第8天含量最多,伤后早期和晚期次之,创面愈合后其含量进一步减少。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的变化促进了创面愈合,是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结合内源性EGF变化,合理外用EGF对创面愈合可能会取得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创面愈合的机制,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伤后4天,8天,12天和16天创面内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8天时相对含量最多,伤后早期和伤后晚期次之,创面愈合后其内源性含量进一步减少。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的变化促进了创面愈合,是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结合内源性FGF变化,合理外用FGF对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残存肾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清除循环中毒素后生长因子和残存肾小球的改变。方法采用分子杂交技术和组织病理分析方法在肾次全切除的残存肾大鼠模型上研究腹膜透析(P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残存肾中表达的影响和肾小球硬化的变化。分模型组和PD组,第8周PD组开始作腹膜透析至第12周。分别在第7周和12周各组杀检6只作肾病理检查(HE.PAS染色)和TGF-β1cDNA缝隙点样杂交。结果在实验的第7周两组间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TGF-β1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第十二周,PD组的GSI及TGF-β1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GSI改变程度与TGF-β1mRNA表达丰度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65P<0.05)。结论腹膜透析可明显减少TGF-β1mRNA的表达并延缓残存肾小球的硬化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Ⅱ型受体在肝细胞癌中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C  Chen S  Ou Q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740-74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GF-βRⅡ)在肝细胞癌中的基因表达。方法 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TGF-β1及TGF-βRⅡ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1)TGF-β1mRNA阳性表达,在肝癌组织中为24/30,癌旁肝组织中为26/30,P〉0.05;但TGF-β1蛋白水平在肝癌组织阳性表达低于癌旁肝组织(P〈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分子水平认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DIG)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的原位杂交方法,光镜观察成年新西兰白兔桡骨中段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mRNA在骨痂区各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在骨折愈合早期,可见少量TGFβ1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间充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膜内成骨期,TGFβ1在成骨细胞内有显著表达,尤其是多角形丰满成骨细胞。在成软骨  相似文献   

13.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特征。方法 以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实验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原位杂交及Northern blot检测6只正常及30只模型大鼠肾组织TGF-β1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6只正常大鼠肾组织TGF-β1主要位于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免疫组化平均阳性表达率为(  相似文献   

14.
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肾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β-R-I、TGFβ-R-II)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46例肾癌例,11例正常肾组织TGFβ1、TGFβ-R-I、R-II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肾癌组TGFβ1表达量较正常肾组高(P〈0.05);TGFβ-R-II在肾癌组及正常肾组均表达;TGFβ-R-I在肾癌中阳性率较正常肾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5.
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骨折局部的产生和表达量的变化,了解并探讨TGF-β1对骨折愈合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肋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临床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中厚皮片的供区创面愈合,方法:对34例(48处)临床切取中厚皮片的供皮区创面以东大制药公司的bFGF喷雾剂(商品名为贝复剂)作自身随机对照的外用治疗和临床观察,用药创面使用的首次剂量为150u/cm^2,术后第3d始每日一次,疗程10-15d,结果,用药创面较对照创面平均提前愈合天数为2.8d(P〈0.01),用药后患者全身及局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 T G Fβ1)与白细胞介素6( I L6) m R N A 在糖尿病溃疡创面组织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组织修复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 P C R( R T P C R)技术和病理学方法,研究 T G Fβ1 和 I L6 两种生长因子m R N A 在糖尿病患者正常皮肤与溃疡创面的不同表达。结果 在模板量相同以及反应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溃疡创面组织 T G Fβ1 m R N A 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 I L6 m R N A 表达则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加。结论 创面内源性 T G Fβ1 和 I L6m R N A表达的不同,以及两种因子产生减少或活性降低,是使组织修复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慢性创面长期不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重组转化因子β1的表达及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强  陈君长 《中国骨伤》2000,13(12):715-718
目的 动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对人TGF-β1的进行基因克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进行重组TGF-β1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方法 以pBV220作为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将TGF-β1cDNA片段定向重组到pBV220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原核细胞表达质粒pTGF-β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进行温度诱导表达。在兔顶骨两侧各制造直径为10mm的骨缺损,左侧缺损植入纤维蛋白加重组TGF-β1100μg作为实验组,右侧缺损单纯植入纤维蛋白作为对照组,术后进行组织学和平均来重测量。结果 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该表达体系可高效表达TGF-β1,其表达产物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23%,用NRK细胞检测本研究生产的TGF-β1具有该蛋白的野生活性。实验组缺损区组织学及平均灰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原核表达体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白细胞介素6mRNA在糖尿病溃疡创面 …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白细胞介素6(IL-6)mRNA在糖尿病溃疡创面组织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组织修复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和病理学方法,研究TGF-β1和IL-6两种生长因子mRNA在糖尿病患者正常皮肤与溃疡创面的不同表达。结果 在模板量相同以及反应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溃疡创面组织TGF-β1 和IL-6mRNA表达的不同,以及两种因子产生减少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1)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TGF-βR1在31例BPH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βR1在BPH上皮、间质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结论:TGF-βR1在BPH组织中表达增高,尤其在上皮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影响了TGF-β对前列腺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参与了BPH的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