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决策树分类技术的大肠早癌诊断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和开发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大肠早癌诊断系统.该系统首先对所采集的大量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进行处理,并建立相关数据库,然后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样本进行训练和分类,最终进行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的判断,并由系统输出诊断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地用于指导大肠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大肠组织自体荧光光谱的判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对大肠正常与肿瘤组织进行可靠的判别与诊断。方法:利用自体荧光在体检测系统在结肠镜下测量获取组织自体荧光光谱,采用一种多元判别算法对光谱进行判别分类。结果:所建立的多元统计判别算法可以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区分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对未知组织进行判别的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84%。  相似文献   

3.
4.
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研究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特征,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70nm激光诱导自体荧光检测分析采集24例外科手术切下的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自体荧光光谱,分析两者的荧光光谱差异。结果:采集了400~700mm波长范围的自体荧光光谱。400~590nm正常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癌组织。590~700nm癌组织的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织。在波长460nm、690nm有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定量分析不同药物诱导大肠癌大鼠大肠正常组织、早期癌和进展期癌组织原卟啉Ⅸ聚积特征.方法 15只大鼠分成3组.A组:5-ALA尾静脉注射;B组:DFO腹腔注射半小时后给予5-ALA尾静脉注射;C组:相当量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每组大鼠诱导4h采集标本.另20只大鼠按B组诱导方法分别在药物诱导2、4、6、8及10 h采集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仪测定其原卟啉Ⅸ含量.结果 大肠正常组织、早期大肠癌和进展期大肠癌组织原卟啉Ⅸ含量在A组分别为:(475.261±65.027)、(687.738±73.293)、(852.371±69.457)ng/mg;B组分别为:(496.194±63.539)、(853.194±81.937)、(1173.795±87.184)ng/mg;C组分别为:(347.375±57.413)、(479.375±59.274)、(593.173±37.461)ng/mg.癌变组织原卟啉Ⅸ的含量在用药4h最高;正常组织原卟啉Ⅸ的含量在用药2h最高,癌变组织与正常大肠组织原卟啉Ⅸ含量在用药后4h差异最大.结论 5-ALA与DFO联合应用,显著提高5-ALA诱导癌组织原卟啉Ⅸ的积聚作用;用药后4~6h检测原卟啉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王自明  何剪太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0):812-815
本文对卟啉类光敏剂的特点、诊断机制、检测方法及其在早期肿瘤荧光诊断上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早期发现和诊断大肠癌的研究进展宁夏卫生信息中心李光裕,李欣大肠癌(CLI)是世界上第三种最常见的癌,1992年仅美国就有6万多人死于该病。虽然CLI能通过手术治愈,但往往确诊时已为晚期,因此约一半患者将会丧生[1]。我国CLI的发生率在消化道癌肿中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信号在膀胱壁各层的分布差异,为荧光法诊断早期膀胱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共聚焦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系统采集与分析膀胱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显微自体荧光图像。结果:正常组织的固有层呈现很强的荧光信号,上皮细胞荧光很弱。癌组织中癌细胞的荧光信号很弱,正常组织固有层的自体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P<0.001)。结论:膀胱正常组织各层荧光强度显著地高于癌组织对应深度的荧光强度,癌变后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生化成分的改变是癌组织自体荧光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诱导原卟啉IX(PpIX)在大肠肿瘤内积聚的特性。方法腹腔注射DMH溶液(1,2-二甲肼)建立大肠癌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5-ALA溶液,对正常、早癌及进展期癌3组大肠组织分别取样,用化学抽提法提取组织原卟啉IX并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在正常组、早癌组和进展期癌组中,大肠组织原卟啉IX含量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卟啉IX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22.966±61.85)ng/g、(763.098±83.93) ng/g、(844.164±87.56)ng/g。结论5-ALA诱导原卟啉IX在大鼠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积聚差异显著,为大肠早癌的荧光光谱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区分大肠癌组织与大肠正常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方法诊断大肠癌的可行性,并确立判断依据。方法收集3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的离体标本及相对应的大肠正常组织。采用Nd:YAG三倍频调Q激光器(波长380nm)和光学多道分析仪(OMA),观察大肠癌标本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根据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的激光诱导自体荧光光谱特征规律,寻找能够区分两者的光谱差异,得出判断依据,并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大肠癌组织和大肠正常组织的LIAF光谱形状相似,均为双峰结构,大肠癌组织LIAF光谱强度及主、次峰强度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组织(P〈0.001)。LIAF光谱主峰波长475nm,次峰波长550nm,且大肠癌组织在640nm处,荧光光谱强度高于大肠正常组织。去除背景光后取上述各点集成荧光强度比值X1=(I475-1550)/I640,X2=I475/I640,X3=I550/I640为参数,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数学判别方程√(6.184375*X1)^2+(1.987699*X2)^2+(2.965413*X3)^2+0.2,若W≥12判为大肠正常组织,若W〈12判为大肠癌组织。采用100个抽样标本进行模型检验,识别的准确率为94%。结论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IAF)光谱可用于区分大肠正常组织与大肠癌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去铁胺联合5-氨基酮戊酸体外诱导大肠癌细胞原卟啉Ⅸ积聚的特性。方法SW480细胞用6孔培养板分A、B、C、D4组分别用:含DFO0.1mmol/mL、含0.1mmol/mLDFO+2mmol/mL5-ALA、含5-ALA2mmol/mL、不含DFO、5-ALA的RPMI1640培养液常规培养10h,荧光显微镜观察SW480细胞内原卟啉Ⅸ的荧光分布及强度,高效液像色谱-荧光检测器定量分析SW480细胞内原卟啉Ⅸ的含量。结果B组、C组细胞质内可见不同强度的红色荧光,B组细胞内原卟啉Ⅸ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C组,高强度荧光细胞计数分别占(57.67±2.49)%和(20.07±2.05)%,差异有显著性(P<0.001);4组之间SW480细胞内原卟啉Ⅸ的含量有明显差异:A组相似文献   

12.
董敏  王永才  张蕾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2-12,37
目的探讨锌原卟啉对白血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国产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对1059例血液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ZPP临床观察,并按不同疾病组比较,算出每组平均值及方差,最后用统计学t值检验处理,计算求出p值,找出相关性。结果发现缺铁性贫血ZPp值最高,MDS、白血病次之,再障(AA)、其他贫血再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恶性肿瘤降低,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疾病组,相互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血病各类型间,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经统计学处理,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血病病程中,随着疾病的进展ZPP呈线性关系;良性肿瘤及其他良性疾病与正常对照结果相似,p〉0.05。结论锌原卟啉(ZPP)测定,对白血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白血病治疗愈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锌原卟啉对白血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对1059例血液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ZPP临床观察,并按不同疾病组比较,算出每组平均值及方差,最后用统计学t值检验处理,计算求出p值,找出相关性.结果 发现缺铁性贫血ZPp值最高,MDS、白血病次之,再障(AA)、其他贫血再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恶性肿瘤降低,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疾病组,相互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血病各类型间,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经统计学处理,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血病病程中,随着疾病的进展ZPP呈线性关系;良性肿瘤及其他良性疾病与正常对照结果相似,p>0.05.结论 锌原卟啉(ZPP)测定,对白血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白血病治疗愈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混合醛与吡咯缩合,合成了七种对称及不对称的中位硝基取代苯基卟啉及其还原产品:TPP(NO_2)_n,TPP(NH_2)_n[n=0,1,3,4)。研究了它们的吸收光谱,发现苯基上取代基对吸收光谱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所用溶剂的极性也会影响光谱的特性;此外,还对这些化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并讨论。  相似文献   

15.
应用5-氨基-γ-酮戊酸(ALA)诱导的卟啉荧光诊断(FDAP)中,肉眼可观察到原卟啉IX(PpIX)沉积。因操作重复性低,且涉及PpIX肿瘤选择的机制知之甚少,所以解释荧光数据仍有些困难。本研究中,作者要研究FDAP后银屑病和日光性角化病(AK)患者皮损的PpIX沉积情况。基于此目的,将患者脱屑区皮损和无皮损正常皮肤用20%ALA油孵育3h,进行FDAP,取强荧光区皮损和无皮损处皮肤活检。从活检标本中提取PpIX、蛋白质和双链DNA行荧光分光光度法定量,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由FDAP获得的数字图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DFO、5-ALA不同浓度和pH值对体外诱导大肠癌细胞原卟啉Ⅸ聚积的影响,为该药物诱导大肠癌组织原卟啉Ⅸ聚积用于大肠早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pH值分别为5.5、6.0、6.5、7.0、7.5、8;5-ALA浓度分别为0.0、0.5、1.0、1.5、2.0、2.5、3.0moml/mL;DFO浓度分别为0.0、5、10、15、20、30moml/mL的诱导培养液分别培养2小时后终止培养。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仪测定细胞内原卟啉Ⅸ含量。结果:pH值为7.0时原卟啉Ⅸ含量最高,与pH﹤6.5或pH≥7.5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DFO浓度为10moml/mL时,5-ALA的最适诱导浓度为1.5~2.0moml/mL;5-ALA浓度为2moml/mL时,DFO的最适诱导浓度为10~20moml/mL。结论:5-ALA的最适浓度为1.5~2.0moml/mL,DFO的最适浓度为10~20moml/mL;诱导药物缓冲液的最适pH值为6.5~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时性大肠重复癌的(以下简称大肠重复癌)术前检查、病理诊断及组织发生。方法:对15例大肠重复癌做一回顾并结合术前检查及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15例大肠重复癌术前检查完全确诊12例,漏诊3例,病理诊断4例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不同。结论:大肠重复癌较少见,术前容易漏诊,且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免疫表型可以不同,支持多点癌变学说。  相似文献   

19.
大肠黑变病的镜检和病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近年大肠黑变病发病率上升及发病年龄提前的原因。方法用Olympus电子肠镜对2002年8月-2004年10月行肠镜检查患者进行全大肠检查,发现病灶均取活检。标本经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再行常规H—E染色,做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在4287例常规大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42例大肠黑变病。其中39例获得病理报告证实。结论大肠黑变病的病因主要是便秘,其次是口服泻剂;发病年龄提前。与患者自行口服泻剂有关;该病主要发病肠段是盲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还会伴发其他肠道疾病。并且有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张阳德  李罗丝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40-42,45
激光诱导自体荧光(lascr induced auto—fluorescence,LIAF)光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肿瘤诊断新方法,与其他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快速、简便、无创伤及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该文综述LIAF光谱技术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