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控制湖区血吸虫病效果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实施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策略控制血吸虫病效果的纵向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居民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26.0%降到1994年的10.7%;感染度(EPG)从1992年的1.92降到1994年的0.55,居民的患病状况,如肝脾肿大、肝纤维化等在化疗后有较大的改善。根据湖区血吸虫病传播规律和不同人群血吸虫病防制效果,本文并提出此类疫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湖沼地区化疗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观察化疗措施控制湖区血吸虫病的长期效果。方法 以湖沼地区8个不同类型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化疗为主的防治措施,观察人群病情和草洲螺情的变化。结果 连续9年的观察显示,湖区洲岛型超重疫区化疗措施可使居民感染率从30%以上降至15%左右;流行严重的垸内水网型疫区,可使居民感染率从20%降至10%左右,洲垸型疫区居民感染率从15%左右控制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3.
江湖洲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连续4年对洞庭和鄱阳湖区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的疫区分型建议,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定义和划分原则;阐明了不同类型疫区的主要传染源,人群暴露和感染的相互关系;根据试点区的防治效果和费用分析,提出了湖区3~5年的血防目标:初步建立了湖区的血吸虫传播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优化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的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湖区5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1995-1999年的防治策略及其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分析防治措施效果和费用效果。结果 防治效果以“化疗 灭螺”为主体的综合措施效果最佳,“化疗 健康教育”防治措施的疾病控制效果较显著,单纯化疗措施对疾病控制有一定的效果。但综合效果较差:“区域灭螺 对象治疗”人群感染率下降1%费用和总费用/综合防治效果指数最低,费用效果最好,而综合性较强的措施防治效果较好,但投入最高,“健康教育 化疗”及单纯化疗投入均不高,综合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结论 化疗仍是此类地区控制疾病的主要手段,但为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必须将螺情控制措施与化疗相结合,并辅以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1991—1995年,在皖、苏两省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传染源种类较多,在传播中的地位依次为牛、猪、人等;人群接触疫水以生产性、生活性方式为主,且因地而异,接触强度以游泳最甚;感染性钉螺分布与植被种类及人畜活动频度有关,并呈负二项分布;疫区形成与滩地崩长、变迁密切相关;长江水位及降雨量是影响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综合比较几种优化防治对策的螺、病情控制效果和费用—效果,提出在现阶段以“疾病控制”为主要目标时,宜选择“人畜化疗 健康教育”的策略,在经济条件合适的地区,可加上滩地治理的策略;在疫情基本控制地区,宜采取“人畜反复查治 消灭阳性螺点”及“重点人群和耕牛化疗 健康教育 易感带灭螺 个人防护”的策略,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于 1 996年起 ,先后在鄱阳湖区的余干和进贤两县试行了重疫区居民“询诊化疗”和中疫区居民“询诊后间凝筛治”的技术方案 ,旨在减少卫生资源浪费的同时 ,获得较“全民化疗”和“间凝筛治”相仿的防治效果。在取得上述化疗策略改进经验后 ,于1 999年组织了省内推广。1 重疫区居民询诊化疗江顺德等 [1] 选择余干县居民感染率 1 5%~ 2 0 %的 6个疫区为试区 ,观察对象 30 2 1人。1 .1 方法  3个实验村对末次化疗后 (包括无治疗史 )有疫水接触史的人群或出现腹痛、腹泻、血便任一现症者列为询诊阳性 ,进行吡喹酮 (40 mg/kg顿服 )化疗 …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洪泽湖地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方法在洪泽湖地区开展钉螺和传染源监测,调查钉螺和传染源输入湖区的潜在危害因素;对居民的认知情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气候变化等社会自然因素进行调查,了解其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往返疫区的船只、从疫区购进的螺蛳等有可能将钉螺输入;气温、雨量、水文等适宜钉螺的孳生;血吸虫病传染源主要为有血吸虫病史者、有疫水接触史的渔船民及流动人口;湖区经济发展、居民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防护知识缺乏等加大了传染源和钉螺输入的风险。结论洪泽湖地区血吸虫病监测的重点应是钉螺扩散以及对湖区渔船民、往返疫区的流动人口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优化湖沼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的防治策略。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湖区 5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 1995~ 1999年的防治策略及其防治效果进行调查 ,分析防治措施效果和费用效果。 结果 防治效果以“化疗 +灭螺”为主体的综合措施效果最佳 ,“化疗 +健康教育”防治措施的疾病控制效果较显著 ,单纯化疗措施对疾病控制有一定的效果 ,但综合效果较差 ;“区域灭螺 +对象治疗”人群感染率下降 1%费用和总费用 /综合防治效果指数最低 ,费用效果最好 ,而综合性较强的措施防治效果较好 ,但投入最高 ,“健康教育 +化疗”及单纯化疗投入均不高 ,综合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结论 化疗仍是此类地区控制疾病的主要手段 ,但为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必须将螺情控制措施与化疗相结合 ,并辅以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两种防治对策卫生技术经济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至1989年,在眉山县郑军、海珠乡的10个村、6千多人居住区进行大山区消灭传染源以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研究,观察山区采用单纯化疗和化疗合并易感地带灭螺两种对策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同时应用卫生经济学方法,对在不同流行程度疫区实施的上述两种防治对策,及所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的经济合理性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1991-1995年在皖苏两省江滩型地区实施的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结果表明,江滩型地区传染源种类较多,在传播中的地位依次为牛、猪、人等;人群接触疫水以生产性、生活性方式为主,且因地而异,接触强度以游泳最甚;感染性钉螺分布与植被种类及人畜活动频度有关,并呈负二项分布的规律;疫区形成与滩地崩长、变迁密切相关;江滩型疫区退垦还滩后在有效监测下疫情变化不大;长江水位及降雨量是影响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综合比较几种优化防治对策的螺、病情控制效果和费用一效果,提出在现阶段以“疾病控制”为主要目的时,江滩型流行区宜选择“人畜化疗+健康教育”的策略,在经济条件合适的地区,宜采用“人畜化疗+健康教育+滩地治理”的策略;在疫情基本控制的地区,宜采取“人畜反复查治+消灭阳性螺点”及“重点人群和耕牛化疗+健康教育+易感带灭螺+个人防护”的策略,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新疫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对策。 方法 自1996年起,对桃源县有疫水接触史的人群和在疫区放牧的耕牛采用吡喹酮(成人40 mg/kg、儿童50 mg/kg、耕牛30 mg/kg, 每年1次)化疗为主,结合易感地带重点灭螺。 结果 人、畜粪检阳性率从1996年的5.69%、6.76%下降到2005年的0.04%和0。人群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率从1996年的7.45%下降到2004年的1.61%。感染螺密度从1997年的0.0036只/0.11 m2下降到2005年的0只/0.11 m2,从2000年起未查到感染螺。 结论 在山丘型新疫区桃源县由于人畜传染源流动较少,疫情相对比较封闭,采取以化疗为主结合重点灭螺的对策,可以取得消除传染源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0 ~ 2004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全国21个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2000~2004年的疫情,掌握各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方案》,对上述监测点疫情进行纵向观察。结果 有6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个监测点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逐步下降,但多数监测点的螺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监测点的耕牛感染率各年间有起伏,且居高不下。5年间每年均有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但晚期血吸虫病病例数无明显变化。在已消灭地区的上海市金山区枫泾监测点未发现新病例及阳性钉螺。结论 采取选择性人畜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等常规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病情可取得一定成效,但应长期坚持。而对钉螺和耕牛的监测和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防新策略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中的作用,为实施血防"十三五"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6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及疫情资料,分析和评估血防新策略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中的作用。结果鄱阳湖区实施血防新策略11年后,全区域1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实现传播控制目标。2016年,区域内血吸虫病人数和人群感染率分别为10 301人和0.03%,较2005年下降了89.64%和99.45%,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和渔船民感染率明显下降;存栏耕牛数和病牛数分别为68 152头和5头,较2005年下降了50.84%和99.83%。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61.52%,2014年以后连续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血防新策略精准定位了血吸虫病传播链的关键点和靶点,控制了人畜粪便虫卵污染草洲,切断了传播链,降低了鄱阳湖区人畜感染率和再感染风险,推动鄱阳湖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无为县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后疫情现状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县现有晚期病人361人,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全县尚有钉螺面积2213.67hm2,其中内陆23.82hm2,江滩1141.67hm2,洲滩1048.18hm2,分别占有螺面积的1.08%、51.57%和47.35%,连续两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有了明显下降;全县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共有存栏耕牛816头,未查到病牛;2008~2013年达到传播控制共有7个乡镇和30村。 结论  达到疫情控制后,无为县血吸虫病疫情出现明显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3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和近年来变化趋势,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2013年"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血吸虫病防治统计数据和2004年以来的血防年报表数据,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截至2013年底,全省推算血吸虫病人19 816例,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 199例;现有钉螺面积27 396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34.5hm2,复现钉螺面积8.6hm2;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数41 949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31%;全省共有9个县(市、区)、76个乡(镇)、191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个乡(镇)、14个村(居委会)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08~2013年全省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耕牛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面积、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钉螺面积在2.73亿m2~3.10亿m2间波动。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钉螺的分布状况仍不容乐观。为实现2015年前全省达到传播控制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加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江西省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鄱阳湖区新建、南昌、都昌、星子、余干和鄱阳等6县2005—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国家级监测点资料及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分析疫情变化趋势及与传染源控制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05~2008年鄱阳湖区人畜感染率持续下降,但钉螺感染率呈升高趋势,且感染螺环境出现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感染螺环境出现率、钉螺感染率、感染螺面积均与当年及上一年的当地牛存栏数呈正相关关系,且后者相关系数高于前者;牛感染率与居民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较高。当地敞放的牛仍为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是造成钉螺感染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掌握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在达到传播控制 (传控)、 传播阻断 (传阻) 前后螺情和病情的动态变化规律, 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湖南省武陵区、 西湖管理区和临澧县为调查县 (区)。采取回顾性调查 方法, 搜集、 记录3个县达到传控前10年至2008年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 分析各县螺情、 病情变化 趁势及规律。结果 结果 武陵区疫情逐年下降, 于1974年降至查不到钉螺、 病人、 病畜, 并保持至2008年; 西湖区首次达传控 后疫情出现大幅度回升, 于1997年再次达传控, 此后疫情保持稳定, 感染性钉螺面积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正相关 (r= 0.584, P<0.05); 临澧县在2次达到查不到钉螺、 病人、 病畜的疫情水平下, 2次疫情回升过程中, 均有螺情回升。武陵区 和临澧县1960年至首次查不到钉螺期间, 钉螺密度与人群、 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呈正相关 (r武陵区人群=0.965, P<0.05, r武陵区家畜 =0.970, P<0.05; r临澧县人群=0.923, P<0.05, r临澧县家畜=0.908, P<0.05)。 结论 结论 螺情为血吸虫病疫情回升预警的重要指标之 一; 钉螺控制是血吸虫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2013年湖北省19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县(市、区)的防治效果。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 样原则,在每个被考核县随机抽取考核村,对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螺情、急性感染防控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现场考 核。结果共计血清学检查29 631人,阳性2 068人,阳性率6.98%(0.78%~16.47%);血检阳性者粪检2 021人,检出阳 性47人,感染率为0.16%(0~0.82%)。19个县主要家畜均为耕牛,其中17个已于2013年实施以机代牛。对蔡甸区、黄 陂区105头耕牛进行粪检查病,未查出血吸虫卵阳性。现场抽查了154个环境,调查面积1 579.37 hm2,共调查31 829框, 捕获钉螺4 857只,其中活螺1 935只,经解剖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09年以来,19个被考核县均建立了以行政村 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病情、螺情变化的血防档案资料。结论湖北省19个被考核县(市、区)均达到了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纲要(2010-2015年)》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江苏省10个设区市的67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收集2010-2015年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工作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010-2015年,江苏省累计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2 465 911人·次,累计查出血检阳性16 974人·次、粪检阳性8人,治疗晚期血吸虫病5 145人·次,扩大化疗40 460人·次;开展家畜查病127 636头·次,家畜扩大化疗51 619头·次;开展药物灭螺18 604.84 hm2。至2015年底,全省已连续5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和家畜血吸虫感染,连续6年未发生本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钉螺分布面积下降至1 977.18 hm2,较2010 年下降了55.24%。结论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纲要(2010-2015年)》实施后,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各项防治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