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脏白塞病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佩璇  饶珈琦 《广东医学》2001,22(10):880-880
白塞病是涉及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 ,以广泛的血管炎为基本病理特征 ,心脏受累时称为心脏白塞病 (CBD)。本文总结我院住院患者中 9例白塞病合并心血管系统病变的病例 ,并结合文献 ,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收治白塞病合并心血管系统病变 9例 ,男女之比 8∶1,年龄 2 0~ 44岁 ,平均33 8岁。其中主诉胸闷、气短、乏力者 7例 ;胸骨左缘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者 6例 ;心尖部闻及Ⅱ~Ⅳ级杂音者 3例 ,4例心衰。1 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心电图示 :房室传导阻滞 …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锦州医学院附属一院1998年3~6月间经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显象与临床证实的72例心脏瓣膜返流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瓣口返流的特点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报告如下。1方法与资料本组72例均为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32例,女40例;最...  相似文献   

3.
白塞病合并心脏血栓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白塞病合并心脏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 检索16年内住院的白塞病患者,发现4例合并心脏血栓,就其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20~35岁,平均24.5岁.除1例血栓发生在左心室外,其余3例均在右心房室内.4例均伴有肺血栓栓塞.经抗凝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结论 白塞病合并心脏血栓多发生于男性青年,多见于右侧心腔并且合并肺血栓栓塞.手术切除可以获得病理并明确诊断.但是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2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35例合并心脏病变的白塞病患者.结果 心脏白塞病男:女为1.06∶1,平均年龄为(47.63±14.19)岁;其中瓣膜受累53.33%;心肌病变42.85%;冠状动脉受累27.27%,多伴有心影增大,心律失常及心包积液,病情均较重;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1.21%.结论 白塞病心脏受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为亚临床表现,易漏诊、误诊;病情相对较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总结结缔组织病(CTD)心脏瓣膜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例确诊为CTD患者,其中白塞病5例,均为男性,年龄(30±8.60)岁,类风湿关节炎5例,男1例,女4例,年龄(55.4±11.93)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6例,男2例,女4例,年龄(30.2±27.56)岁,强直性脊柱炎1例,男,25岁,皮肌炎1例,女,27岁,均经临床体检、胸部X线、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B超等检查确认有心脏瓣膜损害,对其瓣膜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白塞病5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部分合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类风湿关节炎5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均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较少见。强直性脊柱炎和皮肌炎各有1例均有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中未见有侵犯三尖瓣者。结论 CT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瓣膜损害,需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脏瓣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振斌  周光华 《上海医学》1995,18(8):443-445
本文介绍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病损的治疗体会。61例中37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行主动脉瓣加二尖瓣替换术,8例行二尖瓣替换术,2例主动脉瓣替换加二尖瓣修复,2例肺动脉瓣切除术,三个瓣膜替换、三尖瓣替换各1例。合并心内畸形有室间隔缺损5例,主动脉瓣下狭窄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均同时纠治。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11.4%。  相似文献   

7.
1984年4月至2002年4月,共完成626例心脏瓣膜成形术,其中1994年2月以前完成326例,其后完成300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185例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外科治疗的185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后死亡18例,总病死率9.73%(18/185);97年前病死率为19.51%(16/82),97年后病死率降为1.94%(2/103)。其他病例心功能、肺淤血、心脏大小变化及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明显改善。结论 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前心功能调节、术中心肌保护及外科技术提高与改进、术后综合处理君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5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比机械瓣膜置有效的减低了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生物瓣置换术后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55月,无死亡病例。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比机械瓣膜置有效的减低了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白塞病是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易发生血管栓塞,可累及脑实质和血管.本文回顾1例白塞病患者忽视了“三级预防”即既病防变,出院后迅速累及中枢神经病案,总结经验教训,对有发生血管栓塞高风险因素的白塞病患者需要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2.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核糖核酸干扰的内源性介质,通过诱导转录后靶基因表达沉默发挥生物学作用。miRNA对机体免疫细胞具有多种调控功能,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异常表达的miRNA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炎性因子参与白塞病(Behcet’s disease, BD)的发病,可能成为BD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从miRNA调节自身免疫,部分miRNA参与BD发病的机制,miRNA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白塞病患者抗淋巴细胞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展 《华中医学杂志》2004,28(4):251-252
目的 探讨白塞病 (BD)患者免疫功能失调的机制。方法 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测 2 5例BD患者抗淋巴细胞抗体 (ALA) ,用光镜观察淋巴细胞形态及计数。结果  2 5例BD活动期患者有 2 0例 (80 % )ALA阳性 ,淋巴细胞肿胀变性 ,胞膜毛糙 ,失去折光性 ,淋巴细胞计数为 (1.5 3± 0 .6 2 )× 10 9/L ,而经秋水仙碱和丹参治疗病情缓解后ALA阳性且淋巴细胞肿胀变性者仅 9例 (36 % ) ,淋巴细胞计数上升为 (3.5 3± 1.0 1)× 10 9/L。前后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BD患者活动期有 80 %体内存在ALA并导致淋巴细胞变性 ,细胞数目减少 ,提示B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免疫抑制剂秋水仙碱和丹参治疗可逆转上述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HLA抗原表达与白塞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44便白塞病(BD)和40例其他疾病对照组行HLA-B5,B8,B12,B27测定发现,在44例BD患者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82%,11.36%,43.18%,36.36%和20.45%。在25例HLC-B5阳性患者中以完全型BD多见,达77.78%,内脏受累发生高达64.71%,且全并结核感染机率增高,达68.75%;5例HLA-B5阳性患者中,80%为完全型BD伴内脏受累;9例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 methods,therapeutic principles of intestinal Behcet's diseas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intestinal Behcet's disease admitted to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August 1998 to April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clinical cour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Behcet's disease were from 26 days to 33 years,and the average duration was 6.32±1.01 years.The appearance of extra-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相似文献   

16.
乳腺Paget''''s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彪  丁喆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6):523-525,F0003
目的探讨乳腺派杰氏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派杰氏病10例,从临床表现与病理等方面加以分析。结果乳腺派杰氏病在乳腺癌中的发生率为0.8%,发病年龄39—60岁,平均49.7岁,病史1—120个月,乳头糜烂是最常见临床表现,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清扫腋窝淋巴结6—13枚,平均9枚,淋巴结转移1例(2/13枚)。结论乳腺派杰氏病作为特殊类型乳腺癌,发病率低,误诊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患者(BD)人类白细胞抗原亚型分类及免疫球蛋白D(IgD)的表达。方法对102例B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HLA-B51阳性29例,阳性率56.9%。②IgD阳性89例,阳性率15.7%。③恶性肿瘤5例,检出率8.5%,均为女性。结论和BD发病相关联的HLA-B51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BD合并妇科癌症的高发病率,是否是受到BD的影响,还是各种药物的影响,今后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白塞氏病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探讨相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例8例,其中外院术后再次入院2例,我院首次收治6例.外院2例首次均在外院行主动脉瓣替换术(AVR),转入我院后1例行AVR,1例行同种主动脉Bentall手术.我院首次收治6例中,3例行AVR,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ARR),ARR中Bentall手术2例,Cabrol手术1例.结果住院期间1例患者因左心衰竭死亡.随访3~36个月(平均26个月间),无1例患者死亡.首次AVR术后5例,因机械瓣松动二次手术2例;三次手术2例,包括1例二次行同种主动脉Bentall手术后再次行AVR;余1例瓣膜松动尚未手术.首次即行根部替换术的3例,术后无瓣膜松动和瓣周漏发生.结论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应首选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相似文献   

19.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反复的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特征,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包括生殖器溃疡、眼病变、皮肤损害,以及中枢神经、血管、关节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心脏瓣摸替换术的经验,对风心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121例,共149枚瓣膜,年龄27~62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9例,Ⅲ级75例,Ⅳ级27例,心胸比例(C/T)06~094。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7%,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3例,低心排3例,呼衰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结论:(1)术前强调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纠正水电平衡,术中重视心肌保护及手术操作的准确性,术后继续强心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酸碱及水电平衡,积极补充血容量和纠正心律失常。(2)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应加强术前准备,预防低血钾和心肌保护及常规安放心外膜起搏导线等,对低心排者,主张在血容量补足基础上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剂,呼衰处理适当延长呼吸支持时间,必要时预防性气管切开。(3)右房、房间隔径路可兼顾二尖瓣、三尖瓣病变处理及连续缝合法行二尖瓣替换术,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缝线与瓣环周围组织张力均匀,可防止瓣周漏的发生,同时线结少,对于防止血栓形成也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