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单用罗格列酮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国产罗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双盲、随机及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试验组给予罗格列酮4mg(n=27)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n=27) ,每日1次 ,疗程均为8wk。结果与结论 :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基础值分别下降27 1 %和55 7 % ,对照组分别下降10 6 %和19 8 % ,试验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 01)。罗格列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接近 ,未见肝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时应用罗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收治的14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两组,给予A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二甲双胍、阿司匹林、苯那普利治疗,在A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B组患者增加罗格列酮治疗,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蛋白、三酰甘油等方面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同时B组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时,应用罗格列酮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糖,同时还可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1995—1997年全国11省市调查我国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3.21%,比1980年13省市调查的标化患病率0.67%上升了48倍。其中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主要类型,其发病机理的关键是胰岛素的敏感性减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减退。降低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包括减轻体重(过多的脂肪)、适当增加运动和  相似文献   

4.
5.
刘罗坤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55-55,5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均经足量磺脲及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3个月后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及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BG、2hPG、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用药组的胰岛素用量较单用胰岛素治疗组明显减少。结论:罗格列酮可增加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降糖作用,减少每天胰岛素的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吴昱华 《海峡药学》2012,(11):149-150
目的分析比较盐酸罗格列酮和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院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记录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盐酸罗格列酮治疗组和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各43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对比分析,评价盐酸罗格列酮与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盐酸罗格列酮治疗组的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分别为22例、18例3例,总有效率为93.02%;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组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1例、20例、2例,总有效率为95.35%,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χ2=0.2123,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罗格列酮与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相当,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钠治疗2型糖尿病长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分别给予口服罗格列酮4 mg/d,持续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4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糖、血脂,并改善胰岛素抵抗,低血糖事件发生较少,基本不会影响体重,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3例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用马来酸罗格列酮,随访观察12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罗格列酮可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友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66-66,6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运用价值和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运用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无罗格列酮应用禁止证。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B组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罗格列酮片,分别于0、12、24周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治疗后的B组患者的各种数据均较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罗格列酮对40例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伟 《福建医药杂志》2008,30(1):123-12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分析。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试验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结果(1)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均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血脂三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脂三项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盐酸罗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盐酸罗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片进行比较。方法:132例2型糖尿病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每次4mg,每日1次;试验组66例,口服盐酸罗格列酮片,每次4mg,每日1次。经两周冲洗期后进入治疗期,疗程16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测定病人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结果:本研究共有126例病人完成了试验,其中对照组64例,试验组62例。经过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FPG、餐后2h血糖、GHb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均下降,与基线值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肽浓度均下降,但与基线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肝功能)及心电图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盐酸罗格列酮片能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和FPG以及GHb水平,且病人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张志龙  李莉君 《中南药学》2008,6(4):488-490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和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分成治疗组(胰岛素加罗格列酮)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随访观察12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甘油三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B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1)。结论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改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升高脂联素水平,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探讨罗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将233例服用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类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分为2组,分别在应用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试验组(117例)加服罗格列酮片8 mg.d-1,对照组(116例)加服安慰剂,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 wk时FPG2、hPG、HbA1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 wk后试验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148±1.754)、(2.200±2.785)mmol.L-1和(0.502±0.955)%;对照组下降幅度分别为(-0.379±1.498)、(-0.145±2.843)mmol.L-1和(-0.103±0.774)%,2组相比,P均<0.01。治疗后试验组空腹胰岛素下降,TC、HDL-C、LDL-C均增高,下降或增高幅度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前后2组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无变化,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片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在磺脲类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后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符合1997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予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且同时口服降糖药物固定在1mo以上,空腹血糖仍≥7 mmol·L-1的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组,分别加用吡格列酮或罗格列酮12 wk.结果 ①吡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者之间降低的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②毗格列酮组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罗格列酮组无明显变化(P>0.05).③2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但吡格列酮组升高的幅度大于罗格列酮组.结论 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治疗后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吡格列酮能更明显地改善血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格列齐特联合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4例接受格列齐特治疗的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n =3 0 )在服用格列齐特的基础上 ,予罗格列酮 4mg·d-1,12wk。对照组保持原治疗。分别测定用药前后体重、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FBG降低 2 3 6% ,对照组降低 7 8% ;治疗组治疗后FIN降低 13 4% ,对照组上升 3 4% ;治疗组治疗后HbA1C下降 2 5 4% ,对照组下降 3 6% ;治疗组治疗后TG下降 3 0 9% ,对照组下降 3 2 % ;治疗组治疗后HDL C水平上升 16 7% ,对照组HDL C水平上升 1 8%。结论 :罗格列酮不仅能降低 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 ,而且能提高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对血脂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6篇研究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有效性、安全性的文献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估计。结果: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81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比较,疗效和安全性无统计性意义。结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异,还需进行更多、更严格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种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 马来酸罗格列酮、B组给预混人胰岛素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联合用药可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ogliptin added to insulin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who are poorly controlled with insulin and diet or exercise.

Study design: This wa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12-week comparative trial of alogliptin and insulin versus placebo and insulin in 179 patients with T2DM followed by a 40-week, open-label phase in 169 patients on alogliptin and insulin.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Change in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from baseline to the end of double-blind phase (week 12).

Results: The change in HbA1c (least squares means) from baseline to week 12 was ?0.96% for the alogliptin and insulin group and ?0.29% for the placebo and insulin group. The point estimat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intergroup difference was ?0.66% ([?0.824%, ?0.503%]). In the alogliptin and insulin group, HbA1c started to decrease from week 2 onward and peaked by week 12. The proportions of patients who achieved HbA1c < 8.0, < 7.0 and < 6.0% at week 1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logliptin and insulin group (73.0, 23.3 and 1.1%) than in placebo and insulin group (25.0, 5.7 and 0%). Incidences of adverse effect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groups, with no relevant increases in hypoglycemia or weight gain seen.

Conclusions: Alogliptin 25 mg/day was effective and well tolerated when added to insulin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T2DM.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致命性心力衰竭的风险。方法:以"rosiglitazone"、"randomizedclinical trial"和"human"为关键词,分别检索Medline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网站和葛兰素史克公司(GSK)网站,检索时间均从最早至2010年8月31日。收集比较罗格列酮与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致命性心力衰竭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同时按照疗程、病程、治疗模式、对照类型将收集的RCT分成不同的亚组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累积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78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得到170项研究,其中Medline数据库和ClinicalTrials.gov网站公开发表的研究为99项,GSK网站发表者为71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发生非致命性心力衰竭的比值比(OR)为1.24[95%可信区间(CI)为0.99~1.55,P=0.06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公开发表的99项和GSK网站发表的71项研究中,罗格列酮组发生非致命性心力衰竭的OR值分别为1.42(95%CI:1.06~1.90,P=0.019)和1.01(95%CI:0.71~1.44,P=0.958);在疗程≥52周的30项研究中,罗格列酮组发生非致命性心力衰竭的OR值为1.62(95%CI:1.17~2.23,P=0.004)。公开发表的疗程≥52周的21项研究和病程≥5且<10年的33项研究显示,罗格列酮组发生非致命性心力衰竭的OR值分别为1.79(95%CI:1.22~2.64,P=0.003)和1.55(95%CI:1.06~2.26,P=0.025)。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OR值受2009年大型随机对照试验RECORD的影响,在2009年出现阳性拐点。对JADAD质量评分中≥3分的43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罗格列酮组发生非致命性心力衰竭的OR值为1.62(95%CI:1.17~2.23,P=0.004);其中疗程≥52周的16项研究、病程≥5且<10年的13项研究和复合用药的19项研究的OR值分别为1.79(95%CI:1.24~2.57,P=0.002)、1.76(95%CI:1.15~2.71,P=0.010)和1.68(95%CI:1.11~2.53,P=0.014)。结论:罗格列酮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致命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且患病时间长、用药时间久、联合用药者发病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