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提高肾错构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5例肾错构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肾错构瘤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行肾切除术3例,肾部分切除术6例,肾错构瘤剜出术4例,2例双侧错构瘤行剜出术 肾部分切除术。结论B超和CT为诊断肾错构瘤的首选方法,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但原则上应尽量保存正常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7年3月诊治的5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急诊行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1w后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均选择患肾切除术。结果5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错构瘤,无恶变。结论B超和CT检查对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有帮助;对肾错构瘤的治疗应全面考虑,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明山  施展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47-47,62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7年3月诊治的5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急诊行手术治疗,1例行保守治疗1w后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均选择患肾切除术。结果5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错构瘤,无恶变。结论B超和CT检查对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有帮助;对肾错构瘤的治疗应全面考虑,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均行B超及CT检查,其中7例另行CT增强扫描;均行手术切除患肾。结果:10例均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部分恶变1例。结论:B超和CT是确诊肾错构瘤的有效而简便的方法,手术切除患肾是治疗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部分病例可以行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提高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收治的8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保守治疗,1例行介入治疗.结果 4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报告为肾错构瘤,无恶变.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预后理想.结论 B超、CT、MRI检查对诊断肾错构瘤有帮助.肾错构瘤的治疗应全面考虑,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肾错构瘤手术后应长期随访,因肾错构瘤有复发、双侧性及恶交可能,肾错构瘤应早期诊断,尽早手术,保留肾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1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患者均行B超检查,10例行CT或MR]检查。结果3例行患侧肾切除术,7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1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肿瘤剜除术。结论B超和CT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MRI可作为选择性检查。对于肾错构瘤破裂出血者应积极治疗,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辅助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诊治研究(附48例病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B超37例提示为错构瘤(37/48),CT38例提示为错构瘤(3895),7例行MRI检查者6例提示肾错构瘤(6/7)。45例RAML患者行保肾手术,其中10例继发破裂出血者行血肿清除瘤体剜除术;29例瘤体直径大于2cm者行肿瘤切除或肾部分切除术;6例直径小于2cm者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3例患者行肾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错构瘤。结论:B超,CT和MRI为肾错构瘤的最佳诊断方法。对已确诊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单位。  相似文献   

9.
肾错构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本院诊治的22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18例行CT检查,3例行MR I检查。5例行肾切除术,1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5例行肿瘤剜除术。结果:2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5例剜除术患者经6个月~3年的随访,未见复发且肾功能良好。结论:B超对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是有帮助的,CT和MR I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较好方法。直径大于4 cm的肾错构瘤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肾错构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89~2006年以来收治的21例肾错构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B超检查20例,CT检查17例,MRI检查3例,21例中20例术前明确诊断;1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行肿瘤剜除术,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肾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5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肾错构瘤经B超、CT、MRI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案应依据肿瘤大小、并发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肾组织。  相似文献   

11.
肾错构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探讨(附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53例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3例肾错构瘤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肾部分切除19例,单纯肿瘤切除34例,共切除瘤体57个,平均手术时间150min,平均失血300ml,术中无并发症,51例平均随访56.5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结论 肾错构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出血和保护肾脏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 2 0例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0例患者中 ,B超检查 2 0例 (确诊 5 0 % ) ;IVU检查 18例 (确诊 3 8% ) ;CT和MR检查 9例 (确诊 10 0 % ) ;联合以上方法术前确诊 17例 (85 % )。 12例患者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2例行肾切除术 ;2例行异位输尿管结扎术 ;3例行上肾输尿管切除术 ;1例行输尿管口囊肿切除术。全组患者疗效满意。结论 通过病史、体检和全面的影象学检查 ,大多数患者术前可明确诊断 ,CTU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上肾和异位输尿管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蔡高飞  雷永刚  赵军  张铁山 《海南医学》2010,21(20):105-106
目的探讨肾脏错构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5例肾脏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均以肾脏错构瘤收治并手术治疗,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术后病理学检查22例诊断为肾脏错构瘤、3例诊断为肾脏透明细胞癌。结论肾脏错构瘤的影像学诊断存在误诊可能,诊断及随访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其血液供应,而且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后腹腔镜下肿瘤吸除术与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行手术治疗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入组患者121例,能有效搜集资料并完成随访者共74例。将74例患者根据实施术式的不同分成两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肿瘤吸除术治疗的共43例(A组),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共31例(B组),将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及术后复查数据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基本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手术出血量(48.7 mL vs. 102.9 mL)、热缺血时间(21.2 min vs. 28.5 min)、手术时间(70.1 min vs. 103.6 min)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B组患者发生出血2例、漏尿1例,均经保守治疗好转,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平均肌酐水平1.13 mg/dL,B组患者术后平均肌酐水平1.08 mg/d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平均52.6个月的随访期内,A组患者复发3例(7.0%), B组患者复发2例(6.5%),两组患者无瘤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下肿瘤吸除术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与传统的肾部分切除术相比,安全性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且肿瘤复发率低、无瘤复发生存期长,能取得与肾部分切除术相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与肾细胞癌 (RCC)的 CT鉴别征象 ,以提高不典型 RAML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期增强 CT扫描的 RAML 36例 (5 7个病灶 ) ,RCC4 6例。运用 χ2检验确定有显著性差异的 CT观察指标进行判别分析 ,得到各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权重。结果 单发或多发、边缘、分叶征、病灶突出比、与实质的分界、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肿瘤内血管影、钙化等 9项 CT观察指标对 RAML与 RCC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 ,利用最大似然法判别分析对二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 :RAML组 93.0 % ,RCC组 89.1%。结论 病灶突出比、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及肿瘤内血管影特征对二者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诊治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45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0例患者中,男287例,女163例,平均年龄54.2岁。术后病理提示,透明细胞癌375例,颗粒细胞癌40例,其它类型肾细胞癌35例。临床分期为T1NOM0267例,T2NOM0142例,T3期以上(含乃期)41例,其中偶发肾癌263例,有症状肾癌187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72例,保留肾单位手术78例,其中静脉癌栓取出术8例,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161例。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4个月~60个月)。结论:B超、CT是目前肾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对于局限性小肾癌而言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对侧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联合生物治疗对肾细胞晚期病人的作用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RAML的临床及CT资料,扫描设备为SOMATON SPIRIT双层螺旋CT扫描仪。结果:RAML的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不均匀,有软组织及脂肪等多种成分或以某种成分为主的肿块。2例巨大肿瘤病灶合并出血。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不同程度强化,脂肪成分不强化,部分病例血管呈条索状和斑点状强化影。结论:典型RAML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组织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增强扫描肿块内可见条索状斑点状强化影,颇具特征性。巨大肿瘤病灶内可合并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能CT碘浓度及碘廓清率在肾癌(RCC)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拟诊肾脏肿瘤的患者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追踪并收集RCC及RAML病例的CT影像资料,总结RCC与RAML两组间碘浓度及碘廓清率的不同特点,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结果皮髓(CM)期RCC与RAML两组间腹主动脉碘浓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值=0.516,P=0.609)。实质(NP)期RCC与RAML两组间腹主动脉碘浓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值=0.450,P=0.656)。CM期病灶碘浓度RCC高于RAML(Z值=-2.361,P=0.018),CM期病灶碘浓度鉴别RCC与RAML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P=0.018),以6.45mg/mL为阈值鉴别RCC与RAM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90%,Youdern指数为0.567,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2.97%(27/37)。NP期病灶碘浓度RCC与RA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值=1.189,P=0.242)。RCC碘廓清率大于RAML组(Z值=-2.738,P=0.006)。碘廓清率鉴别RCC与RAML的曲线下面积为0.796(P=0.006),以42.5%为阈值鉴别RCC与RAM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80%,Youdern指数为0.541,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5.68%(28/37)。结论RCC CM期病灶碘浓度高于RAML,且碘廓清率大于RAML。CM期病灶碘浓度和碘廓清率是鉴别RCC与RAML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利手术治疗.方法 对159例经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肾癌根治术142例,保肾手术16例,姑息性手术1例.其中透明细胞癌104例,嗜色细胞癌16例,混合性腺癌28例,乳头状腺癌6例,集合管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肉瘤样肾癌2例.130例获得随访.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和86.4%.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生物治疗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