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自体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在体外诱导与扩增后肝内移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入住我科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在我科接受了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患者12例。治疗组6例,采集并分离自体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与扩增7天后,收集细胞在接受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中经肝固有动脉注入法将其移植至肝内;对照组6例,以同样方法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术前术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指标来评估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术后均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术前的各项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人III型前胶原,均好转: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肝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与扩增后肝内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病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多级肝动脉分支介入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组40例肝硬化伴有腹水患者,经导管将干细胞悬液移植入肝脏动脉多级分支血管。对照组搜集40例肝硬化患者资料,治疗方法为静脉输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在移植后复查肝脏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肝脏功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是目前治疗肝硬化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肝动脉多级分支动脉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比静脉移植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多级肝动脉分支介入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实验组40例肝硬化伴有腹水患者,经导管将干细胞悬液移植入肝脏动脉多级分支血管.对照组搜集40例肝硬化患者资料,治疗方法为静脉输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在移植后复查肝脏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肝脏功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是目前治疗肝硬化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肝动脉多级分支动脉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比静脉移植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组在围手术期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照组行一般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腹水消失及肝功能改善情况,随访手术后再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 2组术后门静脉压及腹水容积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3、6、12个月肝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3年,治疗组无再出血和死亡病例发生;对照组再出血21例(50.0%),因肝功能衰竭死亡6例(14.29%)。结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同时,在围手术期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降低门静脉压力和腹水容积,改善肝功能,预防再出血,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治性精准肝切除在肝癌介入后病例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肝癌介入治疗后行肝癌切除病例68例,其中采用传统Pringle法肝门阻断的肝切除术30例,根治性精准肝切除38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损害、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别。结果:根治性精准肝切除组手术时间(314.5±51.2)min长于Pringle法肝切除组(221.4±33.8)min,P<0.05。但根治性精准肝切除组较Pringle法肝切除组,术中出血少[(375.4±76.8)vs(596.1±107.3)mL,P<0.05];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术后第3天,ALT:[(311.7±44.3)vs(575.6±67.3)]U/L;AST:[(172.3±35.7)vs(443.7±40.3)]U/L;TD:[(41.2±13.2)vs(50.9±19.7)]μmol/L,差别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2/38,5.26%)比(8/30,26.67%),P<0.05;住院时间短[(16.4±2.6)vs(22.7±5.1)]d,P<0.05。结论:根治性精准肝切除运用于肝癌介入后病例中,相对传统Pringle法肝门阻断肝切除术有着术中出血少、肝功能损害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解剖性分离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低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39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3例采用解剖性分离方法(A组)进行肝切除;155例采用传统钳夹法(B组)进行肝切除。围手术期常规保肝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及输血情况、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肿瘤直径(6.02±3.24)cm,术中出血量(445±240)ml,输血52例(24.3%),输血量(520±280)ml。无手术死亡及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12例(4.9%),术后住院时间为(13.4±4.9)d。B组肿瘤直径(5.84±2.93)cm,术中出血量(1 200±320)ml,输血53(34.2%)例,输血量(1 400±623)ml。手术后30d内死亡5例(3.23%),发生并发症25例(16.1%),其中术后腹腔或肝创面出血5例、肝功能衰竭5例。术后住院时间(18.9±10.3)d。A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死亡率、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P<0.01)。结论在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同时,采用解剖性分离方法进行肝切除,可以显著降低肝癌肝切除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腹腔镜肝叶切除和常规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腹腔镜肝叶切除,对照组给予常规肝切除。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较少。治疗组术后切口感染、隔下积液、切口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含量都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与术前对比差异明显,不过术后治疗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治疗组的死亡率为3.6%,对照组的死亡率为21.8%,治疗组的预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对于机体肝功能的影响相对比较少,从而降低预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在肝癌切除术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分为两组:A组(n=12)行肝癌切除+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B组(n=18)单纯行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7,14,21 d血清ALB、ALT、AST、TBIL、P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于治疗后第7天A组降低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B水平均不同程度的升高,于治疗后第14天A组升高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T、TBIL水平于治疗后第14天在A组中明显降低,而B组降低不明显,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及移植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肝癌切除术中应用能显著促进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大规模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6例肝功能不全患者均来源于我所住院患者,年龄44-69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骼后上棘抽取骨髓5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在局部麻醉下,行肝动脉介入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移植于肝脏;患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1,2,4,8,12周进行肝功能检测;观察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移植后,谷丙转氨酶逐渐降低,由平均98.4IU/L降至41.5IU/L,总胆红素由平均136.5μmol/L降至78.4 μmol/L,肌酐由112.3 μmol/L降至72.1μmol/L;白蛋白逐渐升高,由平均23.3g/L升至32.6g/L;凝血酶原时间下降不明显.患者在移植12周生存率为100%,1例在7个月后死亡.移植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变,移植后12周食欲改善3例,精神体力好转3例,腹胀减轻2例.在4例随访患者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有轻度恶心1例,发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逐步改善,症状好转,表明骨髓于细胞移植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有效且副作用小,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延长犬活体肝移植存活的机制.方法 14只受体犬建立活体肝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仅做活体肝移植,处理组在活体肝移植的基础上,术中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后观察两组犬的生存时间、肝功能(AST、ALT)、组织病理变化及移植细胞的分化状况.结果 ①处理组比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②肝功能变化:术后两组AST、ALT总体相比较,处理组AST、ALT水平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⑨组织病理变化:术后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排斥反应,且排斥程度相似.④移植细胞分化情况: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有功能的肝样细胞分化.结论 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长活体肝移植受体犬的存活时间;经门静脉输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肝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中经门静脉输注对异基因小型猪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异基因猪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 实验分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只做原位肝移植,处理组在原位肝移植的基础上,术中经门静脉注射一定数量预先制备的受体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后1d,3d,6d静脉采血检测肝功能,并做肝组织的病理活检 ,并观察受体的生存时间. 结果 1、处理组中受体的生存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延长P<0.001。2、肝功能变化:术前两组血清AST、ALT比较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处理组受体血清中AST,AL T总体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3、组织病理变化:处理组在术后7天病理活检见:大致呈正常肝脏病理, 肝组织轻度淤血,血管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少数汇管区小静脉或肝静脉内皮细胞下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点状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 而对照组在术后3天移植的肝脏中出现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聚集,肝细胞浑浊,气球样变性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状、灶状坏死。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输注能够保护移植的肝脏,延长受体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的作用,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合适时机.方法:将79例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经门静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通过各项临床检验数据,建立MELD-Na评分,并统计两组短期(3个月)预后,比较两组的MELD-Na评分及ROC曲线下的面积及其预后.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平均MELD-Na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MELD-Na分值的分布上,治疗组MELD-Na分值在20以下者分布多.同时发现治疗组AOC曲线下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短期死亡率,发现治疗组死亡4例,对照组为16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经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使MELD-Na分值下降,影响患者短期预后,减少近期死亡率.其起效时间大概需要12周.本研究还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MELD-Na分值大于20的患者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ARCO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后植入钽棒并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所有患者经过7~24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接近或恢复正常,除2例患者进展为ARCOⅢ期外,其余股骨头均无塌陷,影像学检查结果示股骨头囊性变消失,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2±7.1)分提高到术后(83.9±8.6)分。结论:钽棒植入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功能的机制,并同成人新鲜血浆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4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另一组采用成人新鲜血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血小板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提升免疫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成人新鲜血浆。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可提高白蛋白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促进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使肝硬化的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术,于术前、术后1月、6月应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功能性评分。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好转有效率达8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FIM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随随访时间增加评分改善更明显。结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后遗症,对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但其长期疗效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动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肾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干细胞移植(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G-CSF)及MSC+G-CSF组(n=48),各组再按术后不同观察时间段分为12、24、48、72h亚组(n=12)。MSC组造模后6h经股静脉注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ml,G-CSF组造模前连续3天皮下注入G-CSF 40μg/kg,MSC+G-CSF组则联合应用,假手术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术后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的死亡率,肝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比较Bax、Bcl-2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结果各治疗组48h前未见死亡,72h死亡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肾脏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减轻;治疗组各时间点肝肾细胞Bax表达较模型组下调,Bcl-2蛋白上调,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MSC+G-CSF组24h点后Bax含量,48h、72h点Bcl-2含量,24h/48h点后细胞凋亡指数与MSC组和G-CS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SC组和G-CSF组各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自体骨髓MSC移植与动员能有效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肝脏和肾脏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近期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就诊R8例晚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于术后1月、3月复查肝功,了解肝功特别是总胆红素、白蛋白等变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在肝动脉灌注过程中均很顺利,无明显不良不适;白蛋白较术前明显增高、总胆红素较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近期效果较满意,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22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在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2,4,8,12周分别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其VEGF含量。结果患者血清VEGF含量在术后开始升高,到第2周达到最高峰(P〈0.01),之后逐渐下降,到术后12周时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1,2,4,8周分别比对照组要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升高只是为了局部损伤肝组织中血管生成与修复,以改善局部肝纤维化程度,并随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减弱而降低,最后恢复到术前水平,因此检测血清VEGF含量对了解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对肝硬化损伤肝组织修复和微环境改善的效果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为肝移植供体,另选雌性SD大鼠30只为异基因肝移植受体(将HCCLM6肿瘤组织原位接种于大鼠肝脏,10 d后行肝移植,2周后处死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肝移植组,B组为单纯肝移植组。比较两组大鼠肝移植术后2周生存率、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情况。结果术后两周,A组大鼠存活14只,B组存活10只(P<0.05)。两组大鼠肝内复发率均为100%,但复发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为(323.23±29.56)mm3,B组为(692.73±142.56)mm3。A组肺转移率为22%,B组为70%,A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5%,B组为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