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125I粒子植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可切除或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治疗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前景。由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特点,125I粒子植入为不能再次手术、131I治疗不可控及不适合靶向治疗的持续或复发甲状腺癌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段。该文将简要介绍125I粒子植入在难治性甲状腺癌局部复发灶及其转移灶治疗和病灶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125I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以探讨其疗效。方法:95例患者按其意愿分为3组:(1)植入组;植入125I粒子;(2)对照组:采用根治切除术;(3)联合组:在125I植入基础上增加中药脐贴,随访24m,比较3组疗效。结果:植入组和联合组与对照相比,手术时间短(P<0.05),出血量少(P<0.01);住院时间短(P<0.01);术后3组患者PSA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79.3%;植入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85.3%;联合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组和联合组高于对照(P<0.05),联合组略高于植入组,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前列腺癌方法,可以尝试结合中药脐贴,以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术后加用中药贴脐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60例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125I粒子植入术后加用中药贴脐治疗组(治疗组n=30)和单用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组(对照组n=30),治疗时间为18个月,对治疗后症状变化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后加用中药贴脐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虚弱、排尿费力、血尿、大便次数增多。结论 125I粒子植入术后加用中药贴脐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例,随访3~12个月,初步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病人年龄40~55岁,平均51岁。病人主要临床症状为排尿困难、尿频,血尿。5例病人均为经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诊断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均已行去势手术,2例患者术前有骨转移。临床分期为B期1例,C期2例,D期2例。IPSS评分:28·4±3·2)分。前列腺体积:43·1±10·3mL,PSA值:23·1±10·5ng/mL,随访3~12个月。1·2植入器使用北京飞龙飞天兆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粒子植入系统,包括粒子植入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影响生化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随访分析了笔者医院收治的51例接受前列腺癌125I粒子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内分泌或其他治疗。年龄54~86岁,平均年龄74.25岁;初始PSA 1.14~286.57μg/L,<20.0μg/L者33例,≥20.0μg/L者18例;临床分期T1c~T3b;前列腺体积19.49~83.90ml,平均39.72ml;D90(包容90%靶区体积的剂量值)为136.9~173.9Gy,平均147.17Gy;术后最低PSA为0~22.99μg/L,平均1.19μg/L;PSAD为0.05~9.87μg/(L·cm3),平均0.81μg/(L·cm3);其中22例联合使用内分泌治疗,2例联合使用了外放疗。分析无生化复发率与粒子植入组中患者危险分级、初始PSA值、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体积、D90、术后最低PSA、PSAD的关系。结果 随访时间1~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16个月。16例出现生化复发。低中危组、高危组的3年无生化复发率分别为54.4%、32.5%,组间比较可见差异趋势(P=0.273)。D90≥145Gy者无生化复发率高于D90<145Gy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术后最低PSA<1μg/L者无生化复发率优于最低PSA≥1μg/L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D90、术后最低PSA与生化复发密切相关;危险分期、前列腺体积、是否联合内分泌表现了与生化复发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低危前列腺癌术后不良反应及合并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8.1±5.30)岁。前列腺表面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4.15~9.8 ng/mL,平均(8.25±1.04)ng/mL,临床TNM分期T_(1c)~T_(2a)N_0M_0,Gleason评分5~7分。前列腺体积38~55 mL,平均(49.1±3.92)mL。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直肠超声扫描前列腺,图像传送至计算机计划系统,根据计划行经会阴~(125)I粒子植入术。结果 30例病人植入粒子45~70粒,平均(52.6±6.77)粒。全部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86个月,平均(40.4±7.01)个月。术后1个月尿路Ⅰ、Ⅱ、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67%、20%、6.67%、0;术后12个月尿路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33%,无Ⅲ、Ⅳ级不良反应,缓解率为85.71%。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低危前列腺癌术后急性尿路不良反应较普遍,但程度多较轻且有自限性,经保守治疗大部分于1年内缓解,极少数可能进展为远期严重合并症。术中精确的定位、制定计划及粒子植入操作技术是预防严重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内放射治疗胰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常见消化系统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目前呈显著上升趋势,已成为第5大癌症死亡原因。近年来,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作为一种新兴的放射疗法,因其在控制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分期及不同类型胰腺癌的临床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为胰腺癌的辅助治疗提供了一套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CT引导下、PD(处方剂量)=8~10 Gy/h植入125I粒子,2 d后DDP+依托泊苷(vp-16)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32例)单纯DDP+依托泊苷(vp-16)静脉化疗,药物剂量与治疗组参考标准相同。2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CR、PR、SD、PD)。根据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评价生存质量,对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率100%。治疗组CR 4例(11.1%),PR 14例(38.8%),SD 20例(55.5%),PD 8例(5.5%),CR+PR为49.9%;对照组:CR 1例(3.1%),PR 8例(25.0%),SD 14例(43.7%),PD9例(31.2%),CR+PR为28.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61.71%,对照组为38.09%,2年生存率治疗组为32.25%,对照组为2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联合化疗具有优势互补作用,有利于短期内降低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并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配合应用TPS、B超、CT及氩氦刀,进行^125I粒子永久种植近距离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方法。方法68例恶性肿瘤局麻下实施经超声、CT引导、超声和CT联合引导、术中、直视下、食管支架捆绑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ID)90~110Gy,每颗粒子活度为0.40~0.50mCi,每例平均种植39颗。结果近期总有效率75.0%(51/68);其中CR17.6%(12/68);PR57.4%(39/68);NR25.0%(17/68)。出现轻度并发症6例(5.8%)。结论此技术适应证广,微创安全有效,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增添了新手段。对比较大的肿瘤(Ф〉5cm)可以结合氩氦刀消融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 2016年7月收治的43例接受外放疗或手术联合外放疗后头颈部唾液腺癌复发患者,按照头颈部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方案(每天1次,每次1.8~2.0 Gy,每周照射5 d)计算本组患者既往累积放射治疗剂量:7例患者50 Gy以下,26例患者50~60 Gy,4例患者60~70 Gy,6例患者80 Gy以上(80~120 Gy)。患者末次外放疗至局部复发时间间隔为4~204个月,中位时间间隔为48个月。43例患者中,25例单纯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18例行手术切除后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剂量为100~140 Gy。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评价毒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2.5~149.0个月),其中,腺样囊性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2.5~112.0个月),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5~149个月)。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5%、48.8%和42.7%,生存率分别为88.0%、56.7%和45.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8.3%、45.4%和38.1%。单纯粒子近距离治疗组与手术切除后粒子近距离治疗组在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放疗反应Ⅰ/Ⅱ级2例,Ⅲ级及以上3例;晚期放疗反应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3例;Ⅲ级及以上放疗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为治疗外放疗后复发唾液腺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在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前提下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术后疗效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及临床指标的观察 ,确定预测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术后疗效的指标。方法 :对 2 6例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体积及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 ,并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2 4例 (92 .3 % )患者可见有逼尿肌主动收缩 ,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 (6 .62±3 .57)kPa ;5例 (1 9.2 % )患者术后不能排尿 ,需要留置导尿。患者年龄、手术前后排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逼尿肌的顺应性及测压容量在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在急性尿潴留发作的晚期 (4周 )行尿动力学检查 ,可以预测术后的疗效。逼尿肌顺应性及膀胱测压容量异常增高、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降低 (小于 1 .96kPa)、充盈期膀胱测压过程中无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的患者术后疗效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间放射性碘-125(125I)微粒近距离放疗在膀胱癌综合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2000年5月~2005年8月我们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术中植入法综合治疗膀胱癌34例,在治疗计划系统指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平均每例使用125I粒子8粒,术后按常规方法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34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经盆腔摄片证实放射性粒子的位置无变化。所有病人手术后均定期复查B超及膀胱镜并经过半年至4年的随访。其中3例死于膀胱癌远处转移,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余30例中复发5例,复发率16.7%,但均为其它部位复发,局部复发率为0%。余15例存活良好。结论通过术中直视下顺利地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治疗膀胱癌,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难治性肝癌的疗效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1例难治性肝癌患者,在CT或B超引导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瘤体内进行内放射治疗。2个月后复查CT或MRI,每个月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评价疗效。结果:11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72.7%。8例AFP阳性患者,治疗后AFP均有明显下降,其中2例下降至正常范围。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肝癌,近期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是原发性肝癌特别是难治性肝癌的又一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 (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prostate,HoLEP)治疗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伴发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236例行HoLEP治疗的BPH患者,其中伴有AUR的BPH患者88例(37.3%),非AUR患者148例(62.7%)?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ost-voiding residual,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之间的差异?结果:AUR组患者术前尿常规检查尿白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UR患者组(P < 0.01)?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Qmax?PVR?IPSS及QoL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但两组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HoLEP术治疗BPH伴发AUR患者安全有效,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3种膀胱造瘘方法治疗急性尿潴留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180例急性尿潴留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第1组:传统开放手术组,第2组:膀胱穿刺造瘘术组;第3组: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术组,每组病例60例,对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瘘口愈合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造瘘组在住院时间、瘘口愈合时间及手术后不良反应均优于前两组.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膀胱造瘘替代传统的膀胱切开造瘘和膀胱套管针造瘘治疗急性尿潴留,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0 引言 125I作为低能r线源常用于脑肿瘤近距放疗. 由于脑肿瘤放疗剂量与正常脑组织的耐受剂量很接近,因此,在增加剂量提高疗效的同时,会明显增加辐射损伤的发生率 . 我们模仿脑肿瘤近距放疗,以小剂量125I对正常犬脑实施长时间照射后,观察其对脑组织的辐射损伤范围和程度,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急性尿潴留大鼠膀胱功能损害与组织结构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尿潴留对大鼠膀胱功能和组织结构损害及其二者的关系.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及实验组.以2倍于正常膀胱容量生理盐水过度充盈2 h建立急性尿潴留模型.实验组按充盈2 h(E0组,n=5)、排空后1 h(E1组,n=5)、排空后2 h(E2组,n=5)、排空后3 h(E3组,n=5)、排空后4 h(E4组,n=5)分为5个时相点.测定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收缩压;观察膀胱形态学变化和组织细胞凋亡(TUNEL法).结果急性尿潴留后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收缩压均降低.E0组膀胱组织表现为轻度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率轻度增加;膀胱排空后(E1-E4组)组织炎症反应明显,以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渗出更明显,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明显高于C组和E0组(P<0.01),E1-E4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尿潴留后组织炎症渗出及细胞凋亡是膀胱功能改变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超声在急性尿潴留插管导尿术中对导尿管的监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急性尿潴留插管导尿术中对导尿管监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超声监测下行插管导尿术的34例急性尿潴留患者资料。结果(1)超声可显示导尿术中导尿管体内段特征性的双线状或粗线状稍强回声,并可判断后尿道的走行;(2)超声可通过对导尿管前端回声观察准确判断导尿管前端到达的位置和提高后尿道结石的诊断率;(3)超声可通过在膀胱内显示气囊已扩张,导尿管呈特征性的单个穿葫芦状的声像图表现来作为导尿术成功的依据。结论 超声对急性尿潴留插管导尿术的监测能显示导尿管前端,体内段以及气囊的位置和形态,为临床操作提供一个可视的手段,提高插管导尿术的成功率,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Iodine-125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for experimental liver canc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iodine-125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on liver cancer. Methods: Animal model of human liver cancer was established by injecting SMMC-7721 cells cultivated in vitro subcutaneously into the flank of BALB/c nude mice. Nude mice with tumor of 5 mm in diame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n = 10). One iodine-125 seed of apparent activity 0.8 mCi was implanted into the center of tumor in treatment group, whereas an inactive seed was implanted in control group. The other 20 nude mice with tumor reaching 10 mm in diameter were also treated as above. The size of tumor was determined weekly after implantat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blood routine were taken on the 28th day. Results: Tumor growth was obviously inhibited in treatment group of tumor of 5 mm in diameter,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umor volume betwee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P〈0.01). Around iodine-125 seed, apparent necrosis of tumor was shown in treatment group, accompanied by karyopyknosis and reduced plasma in residual tumor cells microscopically. Tumor growth was not inhibited in either treatment or control group of tumor of 10 mm in diameter. There was no obvious adverse effect except for decreased white blood cells in treatment groups. Conclusion: There is certain effect of iodine-125 interstitial braehytherapy on liver cancer,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ize of tumor.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 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AUR) 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8 例BPH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有无AUR 发生的两组患者临床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AUR 的患者为164 例(29.9%),不伴有AUR 的患者为384 例(70.1%)。两组患者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移行区体积、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游总比及PSA 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病程和移行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IPSS、残余尿量、tPSA 与AUR 发生呈正相关,Qmax 与AUR 发生呈负相关。结论:发生AUR 的BPH 患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年龄较大、IPSS 值高、Qmax 减少、前列腺体积增大、血清PSA 升高及残余尿增多等,其中IPSS、残余尿量、tPSA 及Qmax 可作为预测AUR 发生的主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