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的DSA影像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行DSA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患肢的供血动脉显示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性病变。留置造影导管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万U)∶肝素钠(mg)∶NS(ml)为1∶1∶1的抗凝溶栓溶液,用量为2.0ml/h,用微量泵维持7天左右。结果靶血管周围侧支血管明显增多占全组病例的100%,狭窄段血管腔较前扩张占70.3%,闭塞段血管重新开通占60.5%。0~Ⅱ级病足溃疡面愈合,Ⅲ~Ⅳ级病足溃疡面干燥、缩小、周围炎症消退。结论DSA血管造影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范围。介入治疗能改善患足的血供,从而预防控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关键成像技术问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拟诊为ASO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将重建图像的原始数据传输到AD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同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9例CT血管造影检查后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结果所有患者下肢动脉图像显示良好,其中正常3例,29例下肢动脉存在节段性管腔狭窄,并在闭塞动脉周围可见较多代偿侧支血管影存在。544个节段血管共有346段0级狭窄,131段Ⅰ级狭窄,33段Ⅱ级狭窄,15段Ⅲ级,19段Ⅳ级狭窄。9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与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在153个节段血管中的显示符合率为95.4%。结论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可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及管壁斑块,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前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采用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综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的46例下肢动脉闭塞住院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男39例,女7例;平均年龄65.3岁;病程2 h~3年.急性发病15例,慢性发病31例.采用Seldingers穿刺技术股动脉入路,导管灌注尿激酶局部溶栓,视血管开通情况加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成形术(PTA)、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溶栓后血管开通33例,开通率71.7%;血管开通后未见明显狭窄者5例;血管存在严重狭窄者28例行PTA,其中16例PTA后不理想,内支架植入术后成功.随访1~48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现狭窄,2例再次行PTA后不理想,支架植入术后成功.结论 导管灌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血管能否再通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PTA及内支架植入术作为溶栓后进一步治疗的手段,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下肢血管影像特征及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其中19例患者分别或同时采用经导管局部尿激酶溶栓术、经导管血栓抽吸术、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结果糖尿病足下肢动脉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闭塞,尤其是膝下动脉的狭窄、闭塞;综合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供,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CTA检查可以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对选择合适介入治疗方案可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对糖尿病足的综合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均接受下肢动脉DSA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共显示病变血管529段,其中轻度狭窄379段、中度狭窄100段,重度狭窄32段,闭塞18段。以DSA为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之诊断符合519段。其中对血管狭窄高估4段,对血管狭窄低估6段。一致性检验显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对下肢动脉闭塞症诊断情况Kappa值=0.984。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的诊断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9.8%、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9.9%、准确度为99.7%。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诊断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9.2%、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9.4%、准确度为98.8%。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超声影像特点及不同Fontaine分级的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评分。方法对189例糖尿病足患者,共375条下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Fontaine分级Ⅰ级210条下肢,Ⅱ级46条下肢,Ⅲ级43条下肢,Ⅳ级76条下肢。按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管径减少≤50%、管径减少51%~99%及闭塞,分析股总、股浅、腘、胫前、胫后、腓及足背动脉各段病变特点,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不同Fontaine分级的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评分。结果 375条下肢斑块发现率达97.60%(366/375),斑块分布以小腿动脉最多,占97.60%(366/375);斑块类型以程度最重的各种斑块均有者最高,占59.47%(223/375);周围动脉病变(PAD)肢体数占63.73%(239/375),小腿血管受累较重;不同Fontaine分级的下肢血管超声疾病严重度评分有差异,分级越高,评分越高;Fontaine分级Ⅰ级的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血管闭塞发生率为30.00%,而FontaineⅢ级患者发生率为93.42%(P<0.05)。结论超声成像是糖尿病足病PAD重要的筛查工具,可对斑块类型、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发生部位详细评估。糖尿病足病患者PAD发生率高,小腿血管受累较重;Fontaine分级越高,下肢血管发生狭窄或阻塞的节段越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261m)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血管内溶栓治疗和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5例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经CTA造影证实髂-股动脉长段(>10cm)狭窄闭塞,腘动脉以远及分支广泛闭塞,无良好流出道。置入溶栓导管,应用团注或渐进性脉冲溶栓的方法,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17例慢性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留置溶栓导管后用微量动脉泵继续溶栓(1~3)天,并且进行了(PTA)治疗。8例急性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继续给予扩血管、抗凝、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本组25例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症,除4例无效外,其余病例经溶栓和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4.0%(21/25)。结论:综合应用灌注溶栓、导管取栓、导管机械性扩张、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是治疗急慢性长段动脉闭塞症,尤其是急性动脉闭塞症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临床可疑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HP xw8000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合常规血管造影(DSA)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在1 323个动脉节段中,1 30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DSA显示狭窄和闭塞的节段共390个,其中轻度狭窄48个,中度狭窄36个,重度狭窄66个,闭塞240个;CTA显示狭窄和闭塞的节段共393个,其中轻度狭窄51个,中度狭窄30个,重度狭窄72个,闭塞240个.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CTA对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和99.5%.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磁共振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D-NC-MRA)在下肢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30例临床疑有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患者,其中18例男性,12例女性,平均年龄(61.7±11.2)岁。在2周内行磁共振非对比增强下肢动脉成像检查及下肢动脉DSA检查,范围包括髂动脉、股-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5个节段,对所获得的磁共振、DSA图像进行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按正常、狭窄、完全闭塞3个组别对比分析3D-NC-MRA与DSA所显示下肢动脉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患者共获取300个动脉节段,其中295个节段符合影像诊断要求。与DSA比较,3D-NC-MRA所示173个节段正常,较DSA少12个节段,符合率为93.51%;82个节段显示为狭窄,较DSA多7个节段,符合率为91.46%;40个节段显示为闭塞,较DSA多5个节段,符合率为87.50%;以DSA为标准,3D-NC-MRA诊断下肢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7.03%,诊断下肢血管闭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07%。两种检查方法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值=0.92)。结论 3D-NC-MRA可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对下肢缺血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行双源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并对13例患者1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下肢血管分成12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并将CTA与DS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CTA与DSA在显示狭窄程度方面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896).以DSA为参照标准,在血管节段基础上,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9.2%、99.3 %,诊断管腔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 %、96.7 %、97.9 %. 结论:双源CTA在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可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任重阳 《医学综述》2010,16(14):2188-2192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下肢血管并发症等多种常见疾病共有的病理改变之一,有较高的致残性,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狭窄和(或)闭塞。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经导管动脉内溶栓、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切割球囊成形术、冷冻球囊成形术、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等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起到了延缓截肢时间、降低截肢高度的效果。现对近年来介入放射学在下肢缺血性疾病诊治上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法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评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可疑罹患下肢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依次行MRA、DSA造影检查;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价MRA图像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准确性。结果团注追踪法增强MRA检查,所有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均显示满意。MRA检出狭窄程度≥50%的血管(B类)病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5%、98%,检出血管闭塞(C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99%。MRA对整个下肢动脉、腘动脉以上动脉和腘动脉下血管的评价均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3、0.96、0.91。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肢体血管病性疾病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3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与6个月后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复查.结果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13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腘动脉以上的慢性损伤,术后11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治愈,2条患肢在外科拉栓术后截肢.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76岁,因“反复双足溃烂、感染,发现血糖、血压升高8+年,加重伴左足拇趾、3、4及5趾坏疽1+月” 入院。20个月前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肾脏病G5A3”,给予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本次入院后左下肢及足X线平片检查示左侧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趾动脉钙化,跖骨远端溶骨性破坏,第4、5趾外侧脱位。双下肢动脉彩超示双侧股浅动脉中膜钙化明显,左侧腘动脉血栓形成,左侧胫前动脉重度狭窄、胫后动脉闭塞;右侧胫前、胫后动脉闭塞。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显示左股浅动脉中度狭窄,左腘动脉闭塞,左胫后动脉、左足背动脉闭塞;右胫后动脉重度狭窄、闭塞。诊断为糖尿病足(左4级),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左4期)。入院行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讨论,患者不能行血管旁路治疗,建议左下肢截肢术。但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房占位,诊断“血液透析导管相关右心房血栓”,不宜行截肢手术,建议保守治疗。基于此,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依诺肝素纳注射液、华法林纳片抗凝,脂微球前列地尔注射液扩血管等治疗,同时积极给予局部清创及超声清创水刀治疗9周,但是足部情况未见明显好转。第10周起,给予创面负压吸引及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创面有所缩小;第17周,局部给予“0.5%马来酸噻吗洛尔” 1滴/cm2治疗,6周后创面基本愈合,随访5周,创面完全愈合,患者未诉不适。这是第1例联合应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及β受体阻滞剂,成功治愈难治性缺血性糖尿病足溃疡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2型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CTA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15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其中8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3例运用溶栓导管插管溶栓)。术后3~6个月后血管超声复查。结果术后1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溃疡坏死创面在1~2个月愈合。1例无改善,于3月后截肢。获得随访8例患者中7例治疗部位血管彩超示保持通畅。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对缺血性糖尿病足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无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颈部动脉检查52例,下肢动脉检查53例;对照组行颈部动脉检查23例,下肢动脉27例。对比两组检查者血管形态、斑块、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指标及血管狭窄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颈部动脉、下肢动脉血管IMT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硬化斑块、狭窄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动脉硬化性质,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类型为多节段性及弥漫型,血管狭窄、闭塞发生于胫前后动脉与足背动脉,对照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则为单发型、局灶型。结论:超声检查可准确检出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斑块、狭窄、闭塞等情况,并可通过对相关参数的测量可诊断动脉病变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72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其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下肢动脉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以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体会。方法:诊断明确的下肢动脉血栓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健侧留置导管,造影明确血栓的部位及血管狭窄的程度。用尿激酶30万u 30分钟注射完毕,之后造影如未通畅则保留导管继续溶栓,尿激酶5-8万u/h经导管灌注,连续3-7天。视情况再次造影,评价血栓溶解情况。结果:5例患者患肢均恢复血供。结论: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简便、安全、可靠、有效,有效的护理观察对良好的预后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OLUS(团注)步进减影技术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例患者,健侧(单侧)或较轻侧(双侧)股动脉Seldinger经皮穿刺,在透视下将导管送至髂总动脉上或单侧靶血管,双下肢近端作为步进造影起始位、足背作为步进造影终止位行BOLUS步进减影技术造影,显示双或单下肢动脉全程影像;膝上狭窄采取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膝下采取腘动脉球囊封堵术及远端干细胞置入术。结果 BOLUS造影成功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例,造影不成功2例,其中右侧髂总动脉完全闭塞及股动脉闭塞各1例。股动脉狭窄及球囊扩张3例。阻断腘动脉后干细胞置入10例,于闭塞段取栓后行球囊扩张及未阻断腘动脉直接置入干细胞1例,腹主动脉下端直接注入干细胞1例。12例患者中11例效果较为显著,疼痛、麻木感明显缓解,皮温及AB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溃疡4例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BOLUS步进减影技术是目前观察下肢动脉血管解剖和形态改变的最先进的检查技术,注射一次对比剂可长段显示血管,减少造影次数及剂量,减轻造影剂对患者的毒性反应。腘动脉球囊封堵及远端干细胞置入可延长干细胞在远端血管内的停留时间,保证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