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25.71%,自动出院3例.存活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32例患者死亡8例,病死率为25%。所有存活患者均遗留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脑疝、颅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周金细  潘瑜 《右江医学》2007,35(6):750-752
大面积脑梗死是因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分支主干急性阻塞引起的广泛性脑梗死。临床多起病急,进展快,合并症多,预后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是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主要脑血管类型[1]。我科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60~80岁;伴有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0例。2.临床表现活动中发病22例;静态下发病8例。全部患者均有意识状态改变,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血糖以及其变异性和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之间的关联.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急性非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糖合理控制7 d,分析患者血糖以及其变异性和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 50例患者的死亡率为32.0%,存活率是68.0%;死亡组的G1uAve与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平均血糖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高血糖以及血糖异常变异提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血糖变异时更能预测出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所致偏身舞蹈症临床分析,讨论其发病特点、病因及治疗。方法:收集2009-2013年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的23例偏身舞蹈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节区脑梗死2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卒中后24 h内出现偏身舞蹈症症状者达22例。23例均应用氟哌啶醇治疗,20例1-3 d后症状开始减轻(其中15例6-7 d后症状消失,5例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另3例症状无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是偏身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张辉  何梅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7):621-622
目的探讨大面积急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8例大面积急性脑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给予溶拴、抗凝及去骨瓣减压术中,20例死亡,48例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结论大面积急性脑梗死致死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早期控制脑血管危险因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脑梗死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远航 《广西医学》2011,33(3):342-344
目的 总结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患者中存活34例(64.2%),其中植物生存5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缺损症状29例;死亡19例(35.8%),死于脑疝、多器官衰竭、心源性猝死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高,预后不佳,应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5):2396-2396,2399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面积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23例均于发病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大面积梗死后合并出血性脑梗死,并出血性梗死使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大面积梗死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英明 《安徽医学》2012,33(6):725-72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出院前应用GOS评估预后,其中重残4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致残致死率高。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忡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4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12例,原梗死灶出血20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小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与血浆 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80例来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象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将脑梗死组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脑梗组(n=32)与小面积脑梗组(n=48),观察两组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的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以及神经功能。比较存活与死亡病例入院时相关指标水平,观察 D-二聚体与 NT-proBNP 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患者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组患者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以及 NIHS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患者随访半年,死亡患者入院时候 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均远高于生存的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脑梗死面积越大,D-二聚体、NT-proBNP 水平越高,患者预后效果越差。D-二聚体以及 NT-proBNP 可作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成像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对急性大脑动动脉供血区脑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至今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区首次急性梗死患者MR影像资料,共35例,分为HVS阳性组(n=13)和HVS阴性组(n=22),比较两组患者扩散加权成像(DWI)上所示梗死体积大小、临床入院时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入院时及入院10-14天患者的NIHSS评分差值衡量)。结果 13例FLAIR序列远端HVS(37.1%)阳性患者平均梗死体积(76.49±28.72)mm3,入院时NIHSS平均评分[11(1-22)分]、入院10-14d NIHSS评分[7(0-21)分]、22例FLAIR序列远端HVS(37.1%)阴性患者中,平均梗死体积(97.69±30.26)mm3,入院时NIHSS平均评分[15(7-25)分]、入院10-14d NIHSS评分[13(4-25)分],HVS阳性及阴性患者在梗死体积大小、临床入院时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FLAIR远端HVS,能较早提供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指导临床治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梗死灶直径分为大面积组和小面积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急性期)和病后14天(恢复期)进行血清铁蛋白和神经元烯醇化酶测定,同时选择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比较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SF和NSE 水平变化、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SF和NSE水平变化以及不同梗死面积SF和NSE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SF和NSE 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F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SF、NSE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梗死组(P<0.05)。 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SF和NSE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52例中病死5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4例;存活43例,存活率82.7%,遗留偏侧瘫痪,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意识障碍、偏瘫及侧视麻痹发生率高,易继发出血性梗死,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脱水降颅压,防治脑疝是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0~2011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在患者发病7 d内,对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核磁共振检查,并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 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血管阻塞者54例,占62%;血管再通者28例,血管再通率为32%;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者41例,占76%。结论在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及其脑梗死面积的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HT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22例和不良组18例,比较两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HT临床特征:HT患者中,脑叶梗死占52.50%,大面积梗死占65.00%,心源性脑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占62.50%;HT发生在发病后8~14 d占57.50%;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占90.00%,脑实质内血肿(parenchyma haematoma,PH)占10.00%;HT发生后症状加重占42.50%。良好组和不良组性别、吸烟史、卒中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服用抗凝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12分、服用抗凝药物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叶梗死、大面积梗死和CE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HT,HT多发于急性脑梗死后8~14 d内,多数为HI型,大部分患者不会发生症状加重。NIHSS评分>12分、服用抗凝药物是影响H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外科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附治疗的16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存活12例,死亡4例。随访1~3年,按GOS分级,恢复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2例。结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通过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附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导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预后。方法 对4 5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5例偏侧舞蹈症中脑梗死4 0例,其中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37例,大面积脑梗死3例;脑出血5例,丘脑区小量出血3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2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症状在7d内消失4 2例。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为突发性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以基底节区病变所致为主,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