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者报告两例主动脉弓动脉瘤严重压迫呼吸道的麻醉处理。例1,36岁,男性,体重51kg,因急性肺结核,胸片显示上纵膈肿物以及呼吸困难,喘鸣入院。入院时重症病容,消瘦,不能平卧,伴有杵状指,末稍发绀,头,颈和上肢静脉怒张,吸气性喘鸣,吸入气不能均匀进入两肺,肺野满布捻发音。用力肺活量(FVC)1.75L(预计量应为4.5L);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0.8L(预计量3.7L);FEV_1/FVC比值为46%;最大呼气流量(PEER)98L/min;血气分析pH7.36,PaO_28.5KPa,PaCO_25.7 kPa。用镇静药后于仰卧位行主动脉造影时发生呼吸道梗阻,呼吸停止,抢救恢复。确诊为主动脉弓动脉瘤。因呼吸道受压严重,被迫实施  相似文献   

2.
巨大多囊肾尿毒症患者摘除一侧囊肾同期同侧肾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大多囊肾尿毒症患者同期囊肾摘除同侧肾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45例终末期多囊肾尿毒症患者应用2种术式行.肾移植:腹膜外囊肾摘除同期同侧髂窝植肾23例(A组),保留囊肾常规植肾22例(B组),观察2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周血压、腹围、肺活量,肺总量、1 s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FVC)、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 结果 A组术后住院(14.5±2.6)d、术后血压较术前下降(30.0±0.7)/(13.3±8.4)mm Hg(1 mm Hg=0.133 kPa)、腹围缩小(11.0士6.3)cm、肺活量增加(1.4土0.3)L、肺总量增加(2.0±1.0)L、FEV1.0/FVC增加(5.3±1.0)%、DGF发生率8.7%(2/23)、1年人/肾存活率100.0%/95.7%.B组术后住院(28.4±7.9)d、术后血压较术前下降(3.9±11.2)/(2.9±12.0)mm Hg、腹围缩小(3.3±2.2)cm、肺活量增加(0.4±0.3)L、肺总量增加(0.8±0.2)L、FEV1.0/FVC增加(2.0±0.9)%、DGF发生率9.1%(2/22)、1年人/肾存活率100.0%/95.5%.2组间DGF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囊肾尿毒症患者摘除一侧囊肾同期同侧肾移植安全、便利,适合于囊肾巨大妨碍植肾操作的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高血压、腹胀、呼吸不畅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病因是肺动脉低压,往往形成肺源性心脏病,死亡率约25%。作者报道1例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病人,行血栓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麻醉处理。病人男,33岁、85kg,在体外循环下,阻断下腔静脉,实话右肺动脉分支的血栓动脉内膜切除术。除肺动脉血栓栓塞约两年外,病人否认其他病史。胸片显示心脏肥大、肺血管纹理突出。心电显示电轴右偏,右心房肥大,右室劳损。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和右房重度扩张并伴有右室运动功能减退和反常室间膈运动。肺功能显示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_1)为3.0L(仅占预计的72%),最大肺活量(FVC)为3.62L(仅占预计的67%)。F_1o_2=0.21时,Pa  相似文献   

4.
1979~1982年,225名病人接受术前插管230次。计心脏手术180次,周围血管重建术42次,其他大手术8次。除1次(0.4%)为贵要静脉切开插管外,余均穿刺插管,计右颈内静脉209次(91%),左颈内静脉15次(6.5%),锁骨下静脉5次(2.2%)。导管留置1~11天。拔管时导管功能仍满意者217次(94%)。X线示204根(89%)导管顶端位于右肺动脉,仅26次(11%)在左肺动脉。  相似文献   

5.
选择30例全麻下进行择期胆囊切除的病人。其中10例作标准的助缘下切口(Ⅰ组);1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止痛(Ⅱ组);另10例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继以0.5%布比卡因作胸段硬膜外镇痛(Ⅲ组)。所有病人均卧床24h;不作胸部物理治疗、呼吸锻炼、或激励性呼吸。24h期间,定时检测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及1s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取血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血糖,直至麻醉诱导后4h。24h内定期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级别。三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差异。所有病人术后FVC、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氧合指数、呼吸指数、PaCO2、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的影响,评价参附注射液对全肺切除术的肺保护作用. 资料和方法 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观察的患者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胸外科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42例,性别不限,年龄55 ~ 75岁,体重指数(BMI) <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Ⅱ级.术前检查FVC大于预计值80%,FEVi>70%,无胸科手术史,无严重心肺疾患.  相似文献   

7.
<正>例1患者,男,6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0余年,加重1年"入院。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高血压3级,(3)2型糖尿病。拟在全麻下行"同种异体右侧单肺移植术"。查体:呼吸促,听诊双肺弥漫性呼吸双相干啰音。动脉血气:FiO_233%,PaO_2 122.9 mmHg,PaCO_2 36.8 mmHg。肺功能:极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FEV_1占预计值24%,FEV_1/FVC 37%,FVC占预计值68%)。胸部X线片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波生坦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0例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合并PA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各80例。单纯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波生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肺动脉收缩压(PASP)、Borg呼吸困难评分、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评分、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E/A)、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三尖瓣反流速率(TRR);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_(L)CO);血清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PASP、Borg呼吸困难评分、HRCT评分均低于单纯组患者,6MWT长于单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LVEF、E/A均高于单纯组患者,LAD、LVEDD、TRR均低于单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PaO_(2)、FVC、FEV_(1)、FEV_(1)/FVC、D_(L)CO均高于单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ET-1水平低于单纯组患者,NO水平高于单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波生坦治疗能够提高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合并PAH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及血清指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类似纤维光导内窥镜肺动脉插管技术,将导管纳入肝静脉,采肝静脉血连续监测静脉血氧饱和度ShvO_2。并用以了解肝功欠佳病人在肝脏手术麻醉期间肝脏氧供/需的比值。作者选择33例患肝癌和胆系肿瘤需行肝叶切除术的成年病人(男25例、女8例)进行研究,这组病人平均58岁(49~73岁),体重平均57kg(49~78kg),其中13例病人术后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硬化。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羟嗪(安泰乐)50mg。静注芬太尼50~100μg。局麻下,经右侧颈内静脉通过7Fr纤维光导内窥镜将肺动  相似文献   

10.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分析:附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近5年取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广泛肝叶切除和重危病员输血补液、中心静脉压(CVP)监测310例,共发生并发症6例,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导管误入胸腔。患者男,26岁,因肺动脉漏斗部狭窄,于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右心流出道疏通术。全麻后于右颈内静脉取中间径路以套针法将导管置入14cm,回抽血液通畅接测压输液管,测CVP1.67kPa117cmH_2O)。术中输血补液各1000ml,术毕血压(7.3/13.3kPa(130/100mmHg)、心率112bpm.1h后心包引流出血性液体500ml,血压降至12.0/8.00kPa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比较Supreme双腔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右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相对解剖位置的影响,测量喉罩置入后右颈内静脉相对安全穿刺角度。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I组),每组40例。分别在环状软骨水平(Cricoid-Level)及颈动脉三角顶点水平(Triangle-Level)测量患者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前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水平重叠距离(a)、右颈总动脉横径(b)、二者水平重叠率(a/b)、颈内静脉内径(DIJV)、颈内静脉穿刺角度(θIJV)、颈内静脉穿刺相对安全角度(RPA)、颈总动脉穿刺角度(θCCA)。结果 I组气管导管置入前后,环状软骨水平及颈动脉三角顶点水平a/b、DIJV、θIJV、RPA、θC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Supreme双腔喉罩置入前后环状软骨水平及颈动脉三角顶点水平θIJ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IJV、a/b较置入前明显增大,θCCA、RPA较置入前明显减小(P0.05)。喉罩置入后环状软骨水平a/b增加46%,RPA相应减小11°,颈动脉三角顶点水平a/b增加38%,RPA相应减小10°。结论气管插管对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相对解剖位置无明显影响。Supreme双腔喉罩置入后增加了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重叠率,颈内静脉穿刺相对安全角度较正常情况下减少10°,增大了误穿动脉的可能性,不利于常规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30~70岁,BMI 18.5~35.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椎旁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单纯全麻组(SG组),每组40例。两组术后均使用羟考酮静脉镇痛。记录术前1 d、术后1~5 d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和SpO2。记录术后1~5 d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5 d肺部并发症和术后30 d再次住院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5 d两组FVC、FEV1及MMEF均明显降低(P<0.05),PG组术后1~4 d、SG组术后1~5 d SpO2  相似文献   

13.
对行腹部大手术的同一地区、习惯活动的两组不同年龄(大于70岁和小于50岁)的病人进行研究,术前用重水稀释测定总体液(TBW),术前和术后2、4和6天分别测定最大握力、呼吸肌强度[包括:潮气量(IE)、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率(PEFR)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FEV_1)]、直觉疼痛评分,并测定术后7天内尿中总氮量、肌酐和皮质醇含量。  相似文献   

14.
刘伟  苏跃  耿万明  郑辉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11):1011-10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与术前肺功能的关系,确定术前肺通气功能参数能否预测术后呼吸衰竭。方法择期行肺切除术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00例,ASAⅠ级或Ⅱ级,术前测定常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75%肺活量位用力呼气流速(FEF75)、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75/25)、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RV/TLC);脉冲震荡肺功能参数: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es)、中心阻力(Rc)、5 Hz和20 Hz时粘性阻力(R5、R20)。插管后机械通气初始时记录双肺气道峰压和双肺胸肺顺应性,开胸单肺通气肺萎陷时记录单肺气道峰压(Ppeak)和单肺胸肺顺应性(CT)。单肺通气时Ppeak和CT与身高、体重及肺功能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一般情况和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2组:呼吸衰竭组(RF)和非呼吸衰竭组(NRF)。结果Ppeak与Zres、身高、体重和FEF75呈线性关系(R^2=0.504,P〈0.01),CT与Zres、身高、VC和RV/TLC呈线性关系(R^2=0.602,P〈0.01)。与NRF组比较,RF组FEV1、FVC、FEV1/FVC、MVV和MMEF75/25均降低(P〈0.05或0.01)。年龄≥60岁的中老年患者FEV1≤60%、FEV1/FVC≤60%、MVV≤50%、MMEF75/25≤35%时,RF组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NRF组(P〈0.05或0.01)。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预测因素。结论术中单肺通气时Ppeak和CT分别与身高、体重和术前肺功能呈线性关系。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性,出生7d,体重4.8kg,剖宫产出生时发现骶尾部有28×9×6cm畸胎瘤(切下的畸胎瘤有2.4kg)。无其他先天性畸形,心、肺、血、尿常规检查均属正常。 术前一天输血50ml、血浆20ml。术前1/2h肌注东莨菪碱0.03mg、苯巴比妥钠25mg、入手术室肌注氯胺酮15mg后,右颈内静脉穿刺置1.1mmCVP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为7cmH_2O,另一手背静脉置0.8mm套管针连接输液泵。测得血压9.5/5.5kPa、心率160bpm、呼吸32/min、体温36℃、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95%,心电图正常。在静注γ-羟基丁酸钠200mg和氯胺酮10mg、2%丁卡因喉头喷雾后行气管插管,术中吸入0.5~1%安氟醚、氯胺酮0.5mg/kg间断静注维持麻醉,保持自主呼吸,接亚利氏装置,氧流量1.8~2L/min,行辅助或控制呼吸,SpO_2保持在95~99%。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定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静脉插管是外科基本操作之一。经颈内静脉或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操作要求高 ,失败率达 7%~ 19%[1] ,偶可致严重并发症。经皮股静脉穿刺置管则方法简单 ,尤适合非熟练者。我们采用改进的经股静脉插管方法 ,使穿刺成功率大为提高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病人2 0 0 0年 1月~ 12月 ,对 15 4例需迅速建立中心静脉径路的危重病人、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难以施行或插管未成功者及因输液或静脉营养需置中心静脉插管者 ,施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禁忌证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②处于高凝状态者 ;③近 4周同侧曾行股静脉插管 ;④有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腹腔镜下及剖腹胆囊切除术后72小时内病人肺容量包括功能性残气量(FRC)及气体交换的变化。材料和方法20名ASAⅠ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下或剖腹胆囊切除术。本组病人均以双异丙酚2mg/kg静脉诱导,静注维库溴铵2mg/kg、芬太尼5mg/kg后插管。持续静滴双异丙酚6~12mg/kg·h维持,控制呼吸,V_T8~10ml/kg,呼吸频率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小剂量多巴胺对病人体外循环(CPB)期间肾血流的影响.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心血管手术病人60例,年龄21~64岁,随机分为2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多巴胺组(D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于首次灌注心脏停搏液后5 min(给药前)及颈内静脉输注多巴胺2/μg·kg-1·min-120min时(给药后)采用经食管超声测定左侧肾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计算左肾血流量和肾动脉阻力.结果 与C组比较,D组给药后肾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增加,肾动脉阻力下降(P<0.05),肾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中静脉输注小剂量多巴胺可增加肾大血流量.  相似文献   

19.
1999年5月至2002年5月,我院救治5例深部大静脉刀伤病人,均获成功,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50岁。左颈部被刀刺伤,外院清创时见颈内静脉损伤,结扎止血,5min后病人意识丧失,对光反射减弱,同侧头面部和颈部出现水肿并逐渐加重。会诊时重新打开创口,找到原被结扎的颈内静脉近、远端,见缺损较长,达4~5cm,取自体大隐静脉5cm行颈内静脉重建。1h后病人意识渐恢复,水肿逐渐消退。例2,男,36岁,左颈部刀伤,外院行简单包扎,入院时血压10/8kPa(75/60mmHg),心率125次/分,清创取出血块时,大量暗红色血液流出,顺刀伤分离,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肺移植术中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插管方式及应用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完成的107例肺移植中,31例术中应用ECMO辅助的受者资料,其中双肺移植20例,单肺移植11例。术中ECMO辅助方式为静脉-动脉(VA)-ECMO 30例,VVA-ECMO 1例。 结果31例术中ECMO辅助指征:不能耐受单肺通气(术前及术中移植一侧肺后)14例,肺动脉高压7例,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前VV-ECMO过渡6例。插管方式:中央插管20例,股静脉-股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颈内静脉-升主动脉插管1例。术后30 d内2例受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插管方式中,中央插管无明显并发症;股静脉-股动脉插管出血2例,下肢缺血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出血1例。5例受者因术后移植肺功能未达标,ECMO延续至术后早期。 结论肺移植术中ECMO是有效的呼吸循环辅助方式,腋动脉插管有助于避免肢体远端缺血、血栓形成及上半身灌注不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