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阳县疟疾曾广泛流行 ,1 95 4年发病率达 1 5 7.5 8/万。 1 95 6 -1 95 7年 ,共血检居民 2 1 71人 ,疟原虫阳性 1 2 1人 ,平均阳性率 5 .5 7% ,其中间日疟占 6 6 .1 2 % ,恶性疟占3.2 6 % ,三日疟占 2 5 .6 2 %。 1 95 7年学生脾脏检查 1 0 5 7人 ,脾脏肿大 2 32人 ,脾肿率 2 1 . 95 % ( 1 0 . 91 %~33.6 8% ) ;1 95 8年全县进行疟疾调查 4 2 0 0 0 0人 ,有疟史1 9 0 99人 ,疟史率为 4 .5 5 %。主要传播媒介为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 4~ 1 1月为疟疾流行季节。 1 95 4年、1 95 7年、1 96 4年曾发生 3次疟疾暴发流行 ,发病率分别为 1 5 7.5 …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1951 - 2004年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描述重庆市疟疾流行区分布,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将重庆市1951—2004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重庆市自1951年至今,曾发生过4次大流行,分别为1954年(109.34/万)及1963年(45.80/万)、1970年(40.87/万)、1983年(19.37/万),约10年1次流行高峰。主要分布于永川、璧山、江津、长寿等郊县和沙坪坝区等近郊区,疫情波动大,难以控制。嗜人按蚊是主要传疟媒介,璧山、永川、江津等区、县人房嗜人按蚊比例最高,分别为83.33%、30.69%、49.49%,疟疾流行也最严重。在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以灭蚊为主措施后,疟疾年发病率持续下降,1996年以来,年发病率稳定在1/万以下,无1/万以上的区、县。结论经过10余年的监测,证实重庆市已控制疟疾流行,且抗疟成绩巩固。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疟疾防治历程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40年来浙江省疟疾由50年代的年均发病率76.65,降到80年代的年均0.918。其间在1954、1962和1973年出现3次暴发流行,1962年为建国以来我省最严重的1次流行,发病88万余人,年发病率高达330。1988年以后全省各县(市、区)疟疾发病率均在1以下。1992年发病172例,发病率为0.04,本地病例仅占10.8%,输入病例占89.2%;无疟县38个,占全省原疟疾流行县的43.7%。1993年9月经卫生部的抽查复核,达到了全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孟连县疟疾流行及防治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孟连县疟疾流行现状及其控制能力。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年疟疾报告疫情、血检能力等,对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蚊帐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0~2002年孟连县疟疾发病率为21.5/万,61.33%为当地感染病例,恶性疟占28.53%,7个乡均有病例分布,各乡的发病率在5/万~55.6/万之间,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47/万、15/万、和5/万。调查25个自然村在2002年共报告5例疟疾,其中恶性疟3例,对发热患者血检、医生疟疾治疗处方、疟史调查核实,估算孟连县的血检、处方、走访漏报率分别为0.00%、70.59%和98.45%。3173名学生和村民的疟疾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村民的经验积累型疟防知识的知晓与中、小学生相当,但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弱于中、小学生。结论 孟连县应在采取综合治理疟疾的前提下,加强对流动人员疟疾监测和防治,尽力落实媒介控制措施。在进一步规范疟疾治疗处方管理的基础上,用处方漏报率估算当地疟疾发病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勐腊县勐伴镇上回落、下回落、盘山、象朵牙4个村寨发生的疟疾流行情况。方法对4个村居民的疟史、蚊帐覆盖及蚊媒进行调查,对发热病人及疑似疟疾病人血检。结果4个村近2年的疟史率平均为62.76%,4个村平均蚊帐覆盖率为42.86%。现场血检发热病人及疑似疟疾者318人,阳性130人,血检阳性率为41.40%,其中恶性疟102人,恶性疟比例达78.46%,共有30例查见配子体,配子体携带率为23.08%。4村总发病率为20.12%,瑶族村发病率较高。传疟媒介调查,微小按蚊占55.76%。结论4村发生了以恶性疟为主的点状暴发流行,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发生原因是当地防疫网络不完善,传疟媒介大量存在及村民疟防知识匮乏等。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近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福建省疟疾发病率为1988年的0.59/万降至1997年的0.04/万,闽西北地区病例数占全省比例从61.08%降至11.38%,闽南沿海地区则从20.38%升至54.47%,随着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区疟疾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输入病例已占病例数的34.15%.当前疟疾流行特征提示,疟疾监测措施不可放松,重点要加强流行人口管理和主要传疟媒介调查。  相似文献   

7.
广西东部地区原是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1955年疟疾发病率曾高达544.8/万,居民平均原虫率为21.69%。主要传疟媒介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1]。经大力防治,疟疾发病率稳步下降,到1992年东部地区26县、市全部达到部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全省疟疾流行态势,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类疟区的防治工作。方法 根据各地疟疾监测报告和传染病报告,划分为中华、嗜人及微小按蚊流行区,并对不同地区的疟疾态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全省疟疾609例,发病率1.65/10万,较2000年上升20.44%,微小按蚊疟区发病率下降,嗜人及中华按蚊疟区均不同幅度上升,嗜人按蚊疟区发病率最高,达1.06/万,中华按蚊疟区升幅最大,达27.84%。结论 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防治难度高,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移民和移民区的疟疾流行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移民和当地居民的疟疾发病情况、居住房屋及防蚊情况、小学生和当地居民疟疾带虫情况,收集全县疟疾疫情和移民点周围发热患者血检资料,媒介情况和防治措施。结果 近6年全县的疟疾发病率波动在15.25/万~31.19/万之间,2002~2003年42.48%的疟疾病例为境外感染,2004年勐马地区恶性疟占17.39%,小学生和当地村民的带虫率为O;移民的住房和防蚊条件好于村民,移民疟史率为0,当地居民为21.28%;查获微小按蚊等9种按蚊,微小按蚊占总数的3.350/0。结论 移民具有良好的居住及生活环境,免受疟疾感染。鉴于当地是疟疾高发区,又受境外疟疾高度流行的影响,要继续做好移民的疟疾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0~2003年杭州市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辖8区5县,总面积16596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003年总人口635万。问日疟为本地主要的疟疾流行虫种,中华按蚊是唯一传播媒介。20世纪50~70年代,全市曾发生过4次疟疾流行高峰,发病率高达1747.82/10万。此后发病率逐年下降,1986年降至1/10万以下,1989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基本消灭疟疾后的1990~1999年,杭州市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0.19/10万,其中以1995年发病率最高(0.39/10万),1998年发病率最低(0108/10万)。2003年疟疾发病率上升,是上一年的2倍。为了解全市近年来疟疾流行态势,并为进一步防治提供依据,将2000~2003年疟疾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南通市属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地区,在六、七十年代曾先后两次发生间日疟暴发流行,年发病率高达28.73%(1960年)和7.36%(1972年)。经过近40年的积极防治,特别是五省疟疾联防以来,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1987年下降到2.4/万。...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历史上流行的疟疾以间日疟为主,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曾先后于1954—1955年、 1967—1973年出现过疟疾大流行,其中1970年发病率高达602.4/万。70年来,湖北省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采取了不同的综合防治措施,到2010年全省疟疾发病率降至0.07/万。2010年湖北省启动了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3年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9年全省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本文就湖北省疟疾流行概况、疟疾防治和消除历程、面临的挑战及展望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居民点海拔431~1567m,全县辖23个乡镇,247个行政村,1996年有人口412953人。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其后加强了监测工作,使疟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将1987-1996年疟疾发病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①发病率十年共发病826例。1987—1991年共发病58例,年平均发病率3.07/10万。1992—1996年分别为15例(3.82/10万),79例(19.87/10万),366例(90.78/10万),238例(59.30/10万),70例(17.37/10万)。③十年间,回归人员发病798例(占总病例的96.61%),外地来本地发病10…  相似文献   

14.
屏山县地处四川西南山区,人稀地广,经济落后,属省级贫困农业县。幅员面积144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998年底总人口253798人。屏山曾广泛流行间日疟。1952年川南疟防队普查发病率为63.3%。经四十多年防治,疟情消长反复。1998年全县疟疾发病3.07/万,无疟乡镇6个,发病率小于1/万的2个、1~/万的9个、5/万以上的3个。虽疟疾防治成效显著,但要达到1/万以下并巩固成果,其任务仍十分艰巨。就屏山县疟疾防治概况及影响抗疟质量的因素予以浅析,或许有助于贫因山区的抗疟工作。1 屏山县疟…  相似文献   

15.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5个乡(镇),人口14.4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200~600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1988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凯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全县为山区,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人口31万,苗、(亻革)、侗等少数民族占60%。1957年以来为贵州省疟疾防治现场应用研究的试点县。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和本所调查,1957年疟疾发病率为944/万,脾肿率为2,870/万,原虫率为1,120/万,是一个以间日疟为主,同时存在恶性疟和三日疟的高疟区;传疟媒介有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发病态势,为疟疾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10年间云南疟疾发病、发热病人血检、流动人员管理以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年间云南共报告疟疾病例142194例,2000年疟疾年发病率为2.23/万,比1991年的4.83/万下降了53.83%,发热病人共血检6183853人次,检出疟疾病例170578例,血检阳性率为2.76%,年血检阳性率在1.93%~3.30%之间。在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外国入境边民13.05%;我国边民出境回归人员7.67%;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12.45%。经过10年对媒介按蚊的监测和防制,2000年微小、嗜人、昆明3种不同媒介区的疟疾发病比1990年分别下降了55.37%、58.33%、41.15%。结论云南通过两个5年疟疾防治规划的工作,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疟区范围渐步缩小。但疟疾流行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8.
遵义地区辖13市县620余万人口,传疟媒介赤水市为嗜人按蚊,其余12县皆为中华按蚊。自60年代以来,中华按蚊疟区,发病率一直巩固在1/万以下。赤水市1989年疟疾回升后,虽然控制了流行,但尚未降至1/万以下。全区发热病人血检10年共394691人次,疟原虫阳性1068例,阳性率0.27%。除1985、1987、1989和1990年分别查见疟疾177、102、182和190例外,其余每年都未超过100例。流动人口血检当地流动人口血栓2034人,疟原虫阳性89例,阳性率4.38%,外地流动人口血栓1728人,阳性36例(2.08%)。疟原由普查当地流动人口普查849人,仅于1989年…  相似文献   

19.
邳州市是以中华按蚊为惟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60、1971年曾发生2次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高达53.12%和42.37%。1990年发病率已降至1/万以下。之后每年疟疾发病一直处于散发状态,但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为探讨该市疟疾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对全市2000-2006年发生的128例疟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广东省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流行特点,为韶关市2014年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防治总结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疟疾疫情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980—2012年韶关市累计共报告疟疾病例3094例,其中,间日疟3041例,输人性恶性疟4例,未分型49例;年平均报告疟疾病例94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2.78/10万。其中1982年报告疟疾发病最多为651例,年发病率最高为14.13/10万;2006—2011年仅2008年报告1例疟疾病例,其余5年均没有病例报告。1980—2012年,5—11月份报告疟疾病例2625例,占总病例数的84.84%(2625/3094)。男女性别比为4.34:1。在报告疟疾病例3094例中,发病年龄主集中在20~45岁年龄组,共报告疟疾病例2486例,占总病例数的80.34%。1980—2012年,全市共血检475337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127例次,平均阳性率为0.45%。1980—1994年,居民原虫率调查,共血检31139人次,检出阳性474例次,阳性率1.52%。结论韶关市1980—2012年疟疾发病逐年下降,20~45岁年龄组是疟疾的好发年龄组;近几年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疫情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