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罕见的肢端黏液炎症性成纤维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例肢端黏液炎症性成纤维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观察4例肢端黏液炎症性成纤维细胞肉瘤的形态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4561岁,平均52岁;肢端黏液炎性成纤维细胞肉瘤具有特征性的异型细胞,包括假脂肪母细胞、印戒样细胞及病毒样细胞、神经节细胞和R-S细胞。组织结构由明显黏液样区、纤维透明变性和炎症性病变混杂组成。肿瘤细胞表达vim阳性,CD34、SMA和CD68部分阳性,S-100和CD30均为阴性,Ki-67指数3例10%61岁,平均52岁;肢端黏液炎性成纤维细胞肉瘤具有特征性的异型细胞,包括假脂肪母细胞、印戒样细胞及病毒样细胞、神经节细胞和R-S细胞。组织结构由明显黏液样区、纤维透明变性和炎症性病变混杂组成。肿瘤细胞表达vim阳性,CD34、SMA和CD68部分阳性,S-100和CD30均为阴性,Ki-67指数3例10%15%,1例约为25%。结论肢端黏液炎症性成纤维细胞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罕见肿瘤,极易与良性肿瘤混淆,因组织学多样而易于误诊,掌握其共同的特征性方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GF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 对2例LGFS进行光镜、电镜、组化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由纤维性区和黏液样区混合构成,二者呈交错相间排列;纤维性区瘤细胞呈旋涡状排列;黏液样区瘤细胞散在;细胞核轻度异型;PAS染色黏液样区和肿瘤细胞浆内均为阴性,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NSE阳性。电镜观察瘤细胞呈平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的特点。结论 LGFS是一种来源于纤维母细胞独立存在进展缓慢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易误诊为良性。病理诊断依赖于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电镜在该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黏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黏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本组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8个月~42岁,平均年龄29岁.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皮肤或皮下结节性肿块.肿瘤位于腹壁2例,前额、胸壁、腹股沟区和臀部各1例.肿瘤直径为1.5 ~4.5 cm,平均直径2.9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实到胶样.镜下肿瘤间质黏液变性>50%,背景血管明显.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或模糊的结节状,席纹状结构不明显;瘤细胞温和,梭形或星芒状,胞质淡染,胞界不清.所有病例均可见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特征性的脂肪蜂窝状生长构型.6例中4例见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成分,1例伴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图像,1例部分区域为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免疫组化示6例均至少局灶CD34(+),S-100和SMA均(-).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2例局部复发,未见转移.结论 黏液型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形态学亚型之一,其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与经典型相同,认识这种亚型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3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30~52岁;2例发生于大腿,1例发生于手部,肿块均位于深部软组织。光镜下肿瘤呈多结节状,结节由纤维、疏松纤维血管组织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小叶,结节内为丰富的黏液样基质,小叶周边区细胞丰富,中央区细胞稀疏;瘤细胞为圆形、卵圆形及短梭形,排列呈索状或吻合条索状;病灶内可见灶性出血,无坏死,未见明确软骨分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均(+),2例NSE和Syn(+),1例S-100和CgA(+),1例EMA灶性(+);CK、HHF35、desmin、actin和GFAP均(-)。结论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可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虽然生长缓慢,但易转移和局部复发,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恶性上皮样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和2例上皮样血管肉瘤(EA)进行临床、光镜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4例EHE中3例行刮除术,1例行化学治疗,均存活。2例EA分别行单纯化疗和手术治疗,1例失访,1例2个月后死亡。镜检:EHE的肿瘤细胞呈巢状、片状或条索状排列,间质常黏液样变性或透明变性,瘤细胞轻度异型,常见胞质内空泡。EA主要由呈实性片状、巢状排列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瘤细胞异型性大,核呈空泡状,核仁显著,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瘤细胞CD31和vimentin(+)。结论 EHE低度恶性,EA高度恶性,两者鉴别主要依靠病理学特征,治疗和预后均差异较大,准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罕见的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1例肢端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结合免疫组化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好发于肢端,肿瘤组织内可见黏液样区域以及一些不典型细胞,形态类型神经节细胞、RS细胞和多空泡状脂肪母细胞。瘤细胞Vim(+)。结论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是一种逐渐为国内、外病理学者所认识的发生在肢端的低度恶性的罕见肿瘤,极易与良性肿瘤混淆。  相似文献   

7.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源于真皮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DFSP以中青年多见,发病高峰年龄20 ~ 60岁;组织学亚型多样,其中伴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样结构的黏液型DFSP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8.
1 表面上皮—间质肿瘤1.1 浆液性肿瘤1.1.1 良性1.1.1.1 囊腺瘤 ;乳头状囊腺瘤1.1.1.2 表面乳头状瘤1.1.1.3 腺纤维瘤 ;囊腺纤维瘤1.1.2 交界恶性 (低度恶性潜能 )1.1.2 .1 囊性肿瘤 ;乳头状囊性肿瘤1.1.2 .2 表面乳头状肿瘤1.1.2 .3 腺纤维瘤 ;囊腺纤维瘤1.1.3 恶性1.1.3.1 腺癌  (1)乳头状腺癌 ;(2 )乳头状囊腺癌1.1.3.2 表面乳头状腺癌1.1.3.3 腺癌纤维瘤 ;囊腺癌纤维瘤 (恶性腺纤维瘤 ;囊腺纤维瘤 )1.2 黏液性肿瘤 (包括子宫颈管内膜样和肠型 )1.2 .1 良性1.2 .1.1 囊腺瘤1.2 .1.2 腺纤维瘤 ;囊腺纤维瘤1.2 .2 交界…  相似文献   

9.
股骨上端骨和肿瘤样病变84例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股骨上端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股骨上端骨肿瘤和肿瘤病变X线表现,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良性肿瘤31例,其中骨脂肪瘤7例,软骨母细胞瘤4例,外生骨疣、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各3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韧带纤维瘤、骨牙质瘤和骨血管瘤各2例,软骨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和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各1例。恶性肿瘤33例,其中转移瘤9例,软骨肉瘤7例,骨肉瘤、骨旁肉瘤、骨血管外皮瘤、骨横纹肌肉瘤和畸形骨炎恶变为骨肉瘤各2例,骨髓瘤、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尤文氏瘤、骨纤维肉瘤、腺泡状肉瘤和Burkitt氏瘤各1例肿瘤样病变20例,其中骨囊肿和骨纤维异常增症各9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84例中发生于粗隆下区29例,其中良性9例,恶性12例,肿瘤样病变8例;粗隆区32例,其中良性13例,恶性12例,肿瘤样病变7例;粗隆至头部均受累14例,其中良性5例,恶性6例,肿瘤样病变3例;颈部6例,其中良性2例,恶性3例,肿瘤样病变1例;头部3例,其中良性2例,肿瘤样病变1例。结论:股骨上端以转移瘤、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脂肪瘤和软骨肉瘤多见。良恶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均好发于粗隆区和粗隆下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6年中手术切除61例心脏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1例中良性肿瘤57例(93.4%)、恶性肿瘤3例(4.9%)、中间型肿瘤1例(1.6%)。良性者黏液瘤52例(包括感染性黏液瘤1例)、血管瘤4例、乳头状纤维弹力瘤1例;恶性肿瘤均为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 2例、黏液纤维肉瘤1例;中间型者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但部分为姑息性手术。部分切除的血管瘤1例随访至今未复发,1例失访; UPS 1例8个月后复发死亡,1例随访1个月状态良好,随后失访;黏液纤维肉瘤一年后复发转移死亡; IMT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恶性者易复发和转移。结论心脏原发性肿瘤罕见,以黏液瘤最多,恶性者以肉瘤为主。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