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胰岛β细胞是机体内唯一可以合成并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多种病理因素均可引起胰岛β细胞的损伤,保护胰岛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本文从增强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胰岛β细胞体量和诱导细胞分化方面进行阐述,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Z)对大鼠胰岛β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和胰岛素的影响,以及黄芪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大鼠胰岛β细胞-RINm5F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细胞,STZ诱导细胞破坏,检测培养上清中NO水平;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进行细胞功能检测,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 10%和20%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均能显著减少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保护β细胞胰岛素分泌、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的增殖.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STZ所致的胰岛β细胞破坏有保护作用,对1型糖尿病具有防治作用.STZ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可能与NO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红景天苷的降糖功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mg/kg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红景天苷剂量为100mg/kg,每日1次灌胃给药,每5日检测小鼠空腹血糖, 30d后检测小鼠胰岛素水平并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同时分离正常小鼠胰岛培养3d后,通过Ki67免疫荧光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考察红景天苷(50μmol/L)对胰岛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通过RT-PCR方法检测β细胞增殖相关基因insulin、Pdx-1、GLP-1R、IL-1β转录水平变化。结果?与STZ组相比较,红景天苷组(STZ/Sal)能够有效降低小鼠空腹血糖,并表现出胰岛素水平增加的趋势,其OGTT实验也得到显著改善。而小鼠胰岛染色实验表明,红景天苷可以明显促进β细胞增殖,减少高糖诱导的β细胞凋亡。并且红景天苷促进insulin、Pdx-1、GLP-1R 等基因的mRNA水平升高,降低炎症因子IL-1β的mRNA水平。结论?本研究证实红景天苷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β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从而实现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幼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幼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12只、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组(T1DM model组)24只以及诱导1型糖尿病后Met给药组(T1DM+Met...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与中医病机的相关性,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在实验、临床上对胰岛β细胞作用的多方面研究,反应了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上的独特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雷公藤单体T4对胰岛β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为胰岛β细胞的免疫保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细胞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以下6组作用:①IL-1β+IFN-γ组;②IL-1β+IFN-β+DXM组;③IL-1β+IFN-γ+T4组;④T4组;⑤DXM组;⑥对照组(DMEM).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4、IFN-γ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一氧化氮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胰岛素水平.结果 ①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分泌IL-4水平较其他各组减少(P<0.01),IFN-γ分泌比其他各组增多(P<0.01),IL-4/IFN-γ比其他各组降低(P<0.01).②T4+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刺激组相比,分泌IL-47k平增高(P<0.01),IFN-γ减少(P<0.01),IL-4/IFN-γ增高(P<0.01).③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分泌NO较其他各组增高(P<0.01),胰岛素分泌减少(vs IL-1β+IFN-γ+T4 组、IL-1β+IFN-γ+DXM组,P<0.05;vs T4组、DXM组、对照组,P<0.01).④T4+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组相比,分泌NO水平减少(P<0.01),Ins增加(P<0.05);与IL-1β+IFN-γ+DXM组相比,NO分泌减少(P<0.05).结论 T4可减轻IL-1β+IFN-γ对NIT细胞的损伤作用,保护NIT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传统观念认为,出生时人体就已拥有了终生的胰岛β细胞,β细胞是不能通过自我复制再生的,因而人们一直将胰腺内分泌细胞来源的研究焦点集中于寻找胰岛干细胞上.现有证据表明,β细胞群是动态变化的,终末分化的β细胞能够自我复制再生.了解β细胞的增殖再生机理,对糖尿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世界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我国糖尿病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很难根治,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几大顽症之一。为寻求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我们进行了此实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游离脂肪酸对人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胰岛细胞,免疫组化鉴定β细胞后分为对照组、游离脂肪酸组和氨基胍组,37℃、5%CO2培养72 h后做胰岛素释放实验,测定培养液上清胰岛素和一氧化氮(NO)水平.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TUNEL)和胰岛素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及ELISA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RT-PCR检测胰岛细胞p53 mRNA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游离脂肪酸组胰岛β细胞凋亡小体富计因子(6.37±3.4)、β细胞凋亡百分数(16.9%)、NO(187.35±20.99)μmol/L和p53 mRNA表达水平(0.645±0.029)均显著高于氨基胍组[分别为(1.17±0.2)、6.2%、(130.8±9.2)μmol/L和(0.47±0.02),P<0.05]和对照组[分别为(1.11±0.4)、4.8%、(103.3±31.2)μmol/L和(0.35±0.03),P<0.01],而胰岛素(9.27±1.13)mU·L-1·1×106cells和bcl-2 mRNA(0.131±0.046)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氨基胍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可诱导人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胰岛β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引起p53表达增加和bcl-2表达降低有关,氨基胍可部分防止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雷霞  邓颖烨  范丽娟 《吉林医学》2021,(6):1319-1321
目的:探讨肥胖症给予二甲双胍用药干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在给药后发生的变化,提供临床参考借鉴.方法:选取60例肥胖症伴胰岛素抵抗者,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5例与糖调节受损组35例,均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  相似文献   

12.
用四氧嘧啶造成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待缓解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的四氧嘧啶,第2次注射引起的损伤反应均较第1次为轻,表明β细胞存在适应性保护作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缓解后大鼠胰岛内生长抑素分泌细胞的数目与胰岛细胞总数的比值增加,提示生长抑素可能参与β细胞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去势太鼠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探讨氨基胍(aminoguanidine)溶液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形成的刺激作用和药理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去势后给药实验组(groups1,G1)、单纯去势组(G2)和对照组(G3),并将术后第4、10和16周定为实验周。观测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AKP)和总碱性磷酸酶(总AKP)和骨吸收指标:尿吡啶醚(PYD)和脱氧吡啶醚(DPD),同步用IBAS计算机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不脱钙骨组织动态观测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给药实验组在去势后扣16周BGP和骨AKP明显高于单纯去势组(分别为P〈0.01和P〈0.05)。而骨吸收指标:尿PYD和DPD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形成表面(FS)和骨小梁体积(TBV),骨小梁平均厚度(MTT)较单纯去势组明显升高,尤其是TBV和FS(分剐为P〈0.001和P〈0.01),这种差异在第10用最为显著。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第16周)MAR逐渐增加(P〈0.001)。骨吸收表面(RS)与单纯去势组比较在所有实验周均无差异。结论氨基胍可刺激骨质疏松大鼠成骨细胞活跃增生,促进骨转换速率,并可使骨质疏松症骨组织形态改善。  相似文献   

14.
刘清 《包头医学》2012,36(4):193-194
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大主要机制,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核心,因此保护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目前发现许多西药及中药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保护修复胰岛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常见病,常致视力部分或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目前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仍是国内外眼科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神经系统损害中起重要作用.生物体内的NO在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 )的作用下生成瓜氨酸并释放出NO.氨基胍(Aminogunidine,AG)是一种肼化物,它具有高选择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T2DM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糖尿病大鼠肾脏PKC活性改变入手,研究氨基胍(AG)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给予C组、D组大鼠氨基胍治疗24周,分别测定治疗8周、12周、24周时大鼠的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PKC活性,各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12周、24周后,测得糖尿病组大鼠血糖、HbA1c和肾小球PKC活性均升高,氨基胍治疗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HbA1c及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治疗24周时PKC活性恢复正常.结论氨基胍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相关的肾脏损害可能涉及多种机制,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通路是其机制之一.PKC活性升高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氨基胍可下调PKC活性并可能是一种新的PKC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变化,探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糖尿病对照组(B)及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C),每组各20只, C组大鼠给予氨基胍治疗24周,分别测定治疗8、24周时大鼠的体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肾功能、尿蛋白、PKC活性和肾小球总二酰基甘油(DAG)的含量, 比较各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8、24周后,测得B组大鼠血糖、HbA1c、肌酐清除率(Ccr)、尿蛋白、肾小球PKC活性和肾小球总DAG的含量均升高,C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HbA1c及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C组糖尿病大鼠的Ccr、尿蛋白、24周时肾小球PKC活性和肾小球总DAG的含量与B组大鼠对照明显下降。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PKC活性升高,氨基胍可下调PKC活性并可能是一种新的PKC抑制剂,氨基胍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脏损害可能涉及多种机制,通过抑制PKC活性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很多缺血性眼病患者的视网膜在恢复血供后,视功能损害不但未减轻,反而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被称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RIR损伤机制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OFR)损害、炎症反应的介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亚莫利(格列美脲)、诺和龙(瑞格列奈)3种降糖药物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不同时相的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5名健康者和1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在两组受试者中,3种药物皆使胰岛素AUCO-180分钟明显增加且大于安慰剂组(均P〈0.05)。诺和龙使胰岛素AUCO-19分钟明显增加并高于安慰剂组(P〈0.05);瑞易宁和亚莫利也使胰岛素AUCO-19分钟增加,但两者增加比例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反促进胰岛素AUC190180分钟作用更明显(均P〈0.05)。结论:诺和龙以促进胰岛素1相分泌为主,瑞易宁和亚莫利对胰岛素1相和2相分泌皆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