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近年相继承担了新疆医科大学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等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临床专业课教学工作。 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用问题式教学法设计了部分教案并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思维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方剂学》是中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中医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3.
探索临床教学管理模式加强临床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医学教育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及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引进,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处理好规模与效益,即规模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医学教育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保证扩招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2001年借鉴区外先进院校的办学经验,对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施了“两段式”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即前2年半学生在校本部上基础课,学生由基础医学院管理,后2年半学生在各附属医院上临床课,学生由各医院管理。经过四年的实践证实这是一条适合我院临…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我们改进基础护理实训课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从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出发,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层次中医教育主要为农村城镇、社区基层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为提高教学质量并凸现职教特点,在本门课实践教学中,我们实施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践课评估考核办法,并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等,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培养了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并丰富了实践课教学手段、提升了实践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层次中医教育主要为农村城镇、社区基层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为提高教学质量并凸现职教特点,在本门课实践教学中,我们实施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践课评估考核办法,并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等,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培养了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并丰富了实践课教学手段、提升了实践课程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针灸点穴课是针灸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参加了针灸医师提高班、针灸专业以及中医专业等班级针灸点穴课的带教,对怎样上好点穴课有些体会和看法,现陈述如下,供同道们参考。一、思想重视要上好点穴课,思想重视是很重要的。在历次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点穴课不够重视,认为只要把经络循行以及穴位分  相似文献   

8.
中医骨伤专业临床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省教委资助下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彻底解决骨伤专业临床课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操作技能差的问题,建立一套与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中医骨伤临床课教学新体系.通过2年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杰  赵文景 《中医药导报》2013,(11):136-136,139
《内经选读》是中医专业主干课,是基础理论提高课,也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课程将实践教学的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从参观实践、走出课堂,改变主体、自主讲授,名家传授、提升高度,参与科研、拓展思路,见习临床、学以致用5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使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在宁夏医科大学本科学生中进行神经内科见习课教学的改革,探讨PBL数学法运用的效果和几点体会,该教学模式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我们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医案例式教学法是中医课教学的特点之一,在基础课和临床课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习印象的作用,有利于理解与记忆,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中医案例式教学法仍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听课兴趣不高,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案例式教学面临着新的改革。我们利用“多媒体视频l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进行动态式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微课在中医专业的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选取教学中与临床结合较为密切的知识点,利用PPT演示文件转换成相应视频的方式,制作成微课。将实验示教操作通过拍摄剪辑制作成微课,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辅助平台进行微课学习,课堂上尝试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微课教学,并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中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3.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学习中医及其他课程的基础课、入门课,而中医基础理论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模式、概念体系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与西医课程有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西医临床专业学习中医的学生具有很大挑战性,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往往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如何使这些学生更容易接受中医理论,以后方便临床是我们教学老师面临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献祥  林燕萍 《中医正骨》2004,16(10):23-24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简称<伤基>)是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是连接中医基础与骨伤临床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对进入骨伤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为解决骨伤专业基础与中医学基础、骨伤临床课衔接问题,建立中医骨伤基础与后期临床课教学新体系,作者对我院<伤基>课程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医院校开设的病理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临床实践性的双重特点,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第一课,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学习中常常会使中医专业学生感觉难理解、难学。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病理学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探索,利用"多元互动"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灸点穴课是针灸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对于巩固课堂腧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取穴准确才能针刺有效,取穴除体表定位外,还涉及到取穴时体位的合理应用、针刺腧穴的深度、角度的掌握等问题,一定的临床经验反过来对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笔者在中医专业和针灸专业学生的点穴课教学中,对如何上好点穴课,特别是从临床实际出发,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取穴的方法,探析如下:1 在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基础上结合扪按取穴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包括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和简易取穴法,这是课堂上必讲的内容,也是点穴操作课中应用的方法。临床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7.
对于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奠定了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属于桥梁学科的范畴.笔者一直从事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工作,在此浅谈几点教学体会,以期与同行共同交流、探讨口腔解剖生理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临床课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巍  梁忠 《中医教育》2000,19(4):39-40
在医学教育中,教学大体分为三大系列:基础课、临床课及实验课系列,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它们有各自独特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模式一方面指导着教师施教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密切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及专业素质等,所以在医学教育中适宜的教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又由于医学院校医疗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所以临床课的教学模式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多少年来,医学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专业素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路玫  段荣章 《河南中医》2001,21(2):69-70
众所周知 ,在高校教学领域改革中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它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 ,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 ,可以说是教学改革的核心。1997年我们向教委申报了《面向 2 1世纪高等中医院校教育改革计划》中“针推专业临床课课程体系改革”的课题 ,并围绕该课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调研与论证 ,开展了一些工作 ,现总结如下。1 针推专业临床课程体系现状分析目前的针推专业临床课程体系构建是《针灸治疗学》与《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 ,各课自成体系。经过十几年来教学实践 …  相似文献   

20.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临床课。如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利用临床见习和实习.增加技能训练,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能力培养、教学与临床结合等4个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