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持续性高正加速度作用引起的颞下颌关节损伤的自然转归问题 ,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和生理、航空医学关于正加速度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以及口腔科学各种形式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损伤缺损恢复等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颞下颌关节为滑膜关节 ,血流供应不足和负荷加重都会引起关节损伤 .持续性高正加速度通过引起颞下颌关节区组织缺氧和负荷加重等因素对颞下颌关节造成不利影响 .颞下颌关节软骨面积 <4mm的表浅损伤能自然恢复 ,>4mm的一般不能自然恢复 .持续性高正加速造成的颞下颌关节损伤为较大面积但又非常初期的损伤是否能够自然恢复尚需研究 .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研究不同正加速度(positive Gz,+Gz)重复持续性暴露后对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按空白对照、+6Gz、+9Gz、+12Gz随机分组,每组6只,峰值作用时间3分钟,加速度增长率0.5G/s,间隔30分钟,重复间断连续5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肝细胞的细胞核规则、胞质染色均匀、线粒体和内质网膜结构完整、清晰;与对空白照组相比,+6Gz组肝细胞显微结构轻度损伤,仅表现为细胞核轻度肿大,胞质染色轻度深染,核膜出现皱缩,核仁、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未见明显改变;+9Gz组肝细胞出现中度损伤,肝细胞整体结构出现细胞膜缺损,肝细胞核肿大,核染色质聚集形成团块状,染色质边集,核膜皱缩,有少量凋亡小体形成;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排列紊乱,间隙增大,但结构未发现断裂;内质网轻度膨松、扩张;+12Gz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显示重度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核肿大严重,核仁小而少,染色质聚集形成团块状,染色质边集增多,核膜皱缩,形成大量凋亡小体;胞质基质染色加深,同时胞质膨出,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分散紊乱;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破裂,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降低,线粒体嵴减少、断裂及消失,趋向崩解或自溶;内质网扩张严重,伴有松解或消失,出现中等电子密度絮状物,小管裂解为小泡或扩大为大泡状。结论超高+Gz暴露可造成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伤,从肝细胞亚细胞器的变化可知肝细胞受到明显的损伤。这要求在超高+Gz飞行环境下,对飞行员的肝脏保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颞下颌关节对不同强度加速度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在不同强度持续性高正加速度( Gz)作用下的反应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A组为空白对照;B组地面固定5min;C组固定于离心机转臂上,俯卧位,头向轴心, 1Gz离心5min;D组体位同C组, 10Gz离心30s,G增长率0.5G/s,间隔时 1Gz离心60s,连续每天3次,每周3d,共3周;E组 Gz加载条件每天5次,每周4d,其余参数同D组。各组动物分别取颞下颌关节作光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A组、B组和C组未见异常,D组髁状突和关节盘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偶见胶原原纤维破坏,凝胶状物质菲薄但基本完整。E组髁状突和关节盘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凝胶状物质不完整,胶原纤维暴露断裂伴成纤维细胞脱落。结论:高正加速度重复作用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损伤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持续性高加速度( Gz)重复作用下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动物模型。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 1Cz组和 10Gz组,每组12只。应用六九型动物离心机,离心加速度曲线为梯形, 10Gz峰值持续时间为30s,G值增长率约为0.5G/s,间隔 1Gz60s,连续每天5次,每周4d,共3周。结果:在实验中大鼠能逐渐适应固定和持续性高加速度( Gz)重复作用,同时,成功地复制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病理表现。结论:本动物模型重复性好,是研究正加速度对颞下颌关节影响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偏侧咀嚼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影响。方法 6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对照组未做处理,饲养条件相同。实验1组磨除牙冠后4周末、实验2、3组磨除牙冠后10、16周末处死动物,取其双侧TMJ进行光镜、电镜切片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对照。结果 实验1、2、3组双侧TMJ均出现受损的病理变化。结论 偏侧咀嚼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脂肪干细胞(ADSCs)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模型兔关节软骨破坏的修复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7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DSCs组。提取兔ADSCs进行培养,采用碘乙酸钠(MIA)注射法制备兔TMJOA模型。ADSCs组TMJOA模型兔颞下颌关节腔内连续2次注射1.0×106 mL-1ADSCs,对照组和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取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行显微CT (Micro-CT)扫描,分析各组兔髁突组织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表面积/骨体积比(BS/BV)、骨小梁厚度(Tb. Th)、骨小梁间距(Tb. Sp)和骨小梁数(Tb. N),HE染色观察各组兔髁突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兔髁突组织中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基因9 (SOX9)、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MP-1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定位情况和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兔髁突组织中SOX9、MMP-1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cro-CT扫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髁突组织的BV...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通过被动张口和咬合紊乱2种方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模型,观察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来比较2种建模方法并评价其实用性。方法 21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3只大鼠常规饲养。剩余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被动张口组(OP组),每天保持张口度20 mm,持续1 min;咬合紊乱组(OD组),0.25 mm的结扎丝包绕第一磨牙,结扎在第一磨牙的面;咬合紊乱对照组(ODS组)采用同样的手术方法,结扎结在第一磨牙的近中。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解剖下颌骨后,通过MicroCT,番红-O-固绿染色,HE染色来评估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结果 OD组和OP组均出现了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样组织学改变,Micro CT分析都表现出骨体积分数的下降,骨体积比和骨小梁厚度在OD组与O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D组和OP组的改良Mankin评分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OP组中有2个样本未出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样组织学改变。结论 咬合紊乱为较为稳定的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建模方法,被动张口能造成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组... 相似文献
11.
+Gz重复作用对大鼠前脑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不同G值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神经元损伤及其区域分布特点。方法 将5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G,+6Gz,+10Gz和+10Gy暴露组。分别在暴露后6h,1d,3d处死取脑,做石蜡或电镜超薄切片,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不同G值重复暴露后,脑神经元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2Gz重复暴露组无明显的脑神经元形态学变化。+6Gz重复暴露后6h可见脑神经元超微结构的轻度变化,24h恢复正常。+10Gz和+10Gy重复暴露后,分别在海马CA1区、下丘脑、梨状皮层和左颞叶皮层、左梨状皮层,可见一定数量的变性神经元及重度的超微结构损伤。结论 高G值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特定脑区的神经元损伤,可能系机械力所致。 相似文献
12.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实验动物模型。方法:用自制撞击装置间接造成羊右侧关节损伤,左侧关节为对照。伤后2h,1,,6mo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TMJ伤后病理改变。结果:TMJ伤后早期出现关节囊内血肿,关节盘及滑膜撕裂,髁突表面软骨碎裂;后期出现髁突骨质吸收、破坏及骨赘形成,滑膜增生,关节盘纤维断裂,穿孔。结论:该方法造成的TMJOA具有可重复性,短期内发生,良好的相似性,病变为自 相似文献
13.
+Gz致脑缺血恢复期大鼠学习能力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持续性正加速度 (+Gz)暴露后 ,缺血恢复期大鼠学习训练能力的改变 .方法 :雄性SD大鼠 2 4只随机等分为对照组、+6Gz组和 +1 0Gz组 ,观察不同G值 +Gz作用后 ,0 (即刻 ) ,2 ,4和 6d大鼠学习能力的变化 .结果 :辨别性学习能力 +6Gz和 +1 0Gz组大鼠的正确反应次数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反应时均显著延长 (P <0 .0 1 ) ,+6Gz组正确次数较 +1 0Gz组显著增加 (P <0 .0 5 ) ;被动回避反应观察发现 +6Gz组和 +1 0Gz组大鼠的 6d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 <0 .0 1 ) .结论 :+Gz暴露恢复期可致大鼠学习能力的持续降低 ,并且随着G值的增高学习能力降低的程度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大鼠经正加速度(Gosiliveacceleration, Gz)重复暴露后脑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 Gz重复暴露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高消减效率的 Gz重复暴露大鼠脑cDNA消减文库;用差异筛选技术筛选阳性克隆;用序列分析确定阳性克隆的性质;用RT—PCR证实阳性克隆的可靠性。结果 从消减库中获得70个阳性克隆;经差异筛选后,选取其中10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表明,7个克隆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3个为新的候选基因。RT—PCR证实了差异表达基因在 Gz重复暴露大鼠脑中高表达。结论 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发现的3个新的cDNA可能在 Gz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关节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34例下颌前突患者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及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行颌间弹性牵引并配合正畸治疗.结果:经1~4年随访,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弹响消失或缓解.结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能有效矫治下颌骨前突,手术时应确保髁状突在关节窝就位,防止关节紊乱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实验动物模型。 方法 选择8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大白兔的右侧颞下颌关节上腔以及下腔注射注射2%木瓜蛋白酶各0.2?mL,注射两次,3天一次,左侧为对照,注射后第1、3、5周取材,对TMJ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注射木瓜蛋白酶早期,颞骨关节面、关节盘、髁状突软骨即出现明显的骨关节病的改变;后期出现关节软骨纤维层剥脱,关节软骨以及关节盘中的裂隙明显,局部颞骨关节面和髁状突出现关节软骨剥脱等损害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颞下颌关节上、下腔注入木瓜蛋白酶是造成全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动物模型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快速、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颌面部爆炸伤模型的建立及颞颌关节盘的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标准的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并研究颞颌关节盘的损伤特点。方法 选用微球形炸药作爆炸源距兔面部不同距离引爆致伤,建立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并于伤后即刻,6h,1d观察伤情,切取伤侧颞颌关节盘行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建立的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重复性、稳定性好,更接近战时爆炸损伤;伤侧颞颌关节盘水肿、纤维排列紊乱、局灶性溶解。结论 该模型是有典型代表性的创伤模型,有广泛的应用性;颞颌关节能够起到很大的力学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Gz重复暴露后大鼠TNF-α和IL-1β水平及肺组织中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正加速度( Gz)重复暴露后,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1β含量及其在肺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这两种致炎因子在 Gz重复暴露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1Gz)、 5Gz组、 10Gz组和 15Gz组。采用梯形加速度曲线,在动物离心机上离心, 1Gz、 5Gz和 10Gz各暴露90s, 15Gz暴露30s,均间隔30min重复3次。于暴露后4h取大鼠腹腔静脉血、BALF及肺组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IL-1β和TNF-α含量;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mRNA表达水平。结果: Gz暴露后大鼠血清和BALF中TNF-α和IL-1β含量及其在肺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着 Gz强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炎症介质TNF-α和IL-1β在 Gz暴露导致大鼠肺组织的生物性损伤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