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仪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治疗和远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SNSS),巴特尔指数(BI)及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在治疗6周后,SNS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BI指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MEP检查中,MEP基本正常率治疗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CCT在治疗组上下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脑循环功能仪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其机制与该治疗改善卒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仪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治疗和远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SNSS),巴特尔指数(BI)及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在治疗6周后,SNS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BI指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MEP检查中,MEP基本正常率治疗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CCT在治疗组上下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脑循环功能仪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其机制与该治疗改善卒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指标对脑卒中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收集鞍山市第三医院2003-10/2004-10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25例,对其中10例预后不良及15例预后良好患者的及SEP检测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预后不良组8例(80%,8/10)表现为极重度异常情况,预后良好组13例(占87%,13/15)表现为轻、中度异常情况。以此方法判断脑卒中昏迷患者预后的明确率为84%。结论 BAEP及SEP检查结果对脑卒中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有确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训练(采用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3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虚拟现实上肢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作业治疗。每次训练均为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4周。在训练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UE)、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同时检测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FMA-UE、NIHSS、改良Barthel指数、正中神经SEP N20和P25的振幅、潜伏期进行训练前后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和P25的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患侧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FMA-UE提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和P25的振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训练在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方面较作业治疗有优势。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正中神经SEP N20和P25的潜伏期在4周康复训练后缩短(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FES组(9例)和FES安慰刺激组(4例)。患侧上肢腕背伸拇外展肌群接受FES治疗(30min)或安慰刺激(30min),FES治疗频率30Hz,脉宽200μ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量;治疗前后分别接受SEP及MEP检测,记录SEP检测中N9及N20潜伏期和波幅,MEP检测中正中神经的肘部刺激点,臂丛区刺激点,C7刺激点及皮质刺激点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同一测试时间点MEP重复检测的信度,并对组内同侧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前后SEP、MEP变化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MEP值各部位5次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值均在0.8317—1.0000之间;2组患者患侧皮质MEP均未引出;FES组治疗后患侧SEP及MEP潜伏期均有缩短,波幅明显增高(P<0.05);FES组健侧和安慰刺激组双侧刺激后SEP及MEP变化不明显;刺激前后变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FES后SEP及MEP潜伏期有缩短,波幅有增高。  相似文献   

6.
商艳丽 《系统医学》2022,(8):195-198
目的 探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通络熄风汤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n=45)与联合通络熄风汤治疗观察组(n=4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3.33%vs 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4,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分别为(3.65±0.92)分、(21.18±1.15)ms,较对照组低,运动诱发电位波幅为(0.74±0.10)mV,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90、10.626、2.992,P<0.05);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为(59.06±11.25)、(52.64±8.52)、(43.75±6.16)cm/s,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相似文献   

7.
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建民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316-1318
脑诱发电位学为临床提供了评估脑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与提供脑结构变化的神经影像学技术互相补充,对神经疾病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脑功能的监测,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监测脑卒中患者的感觉、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损伤情况,可以帮助确定超早期的缺血性脑卒中,协助判断病变的解剖学定位,能较完善地从功能上反映病情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侧别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3例, 采用动态随机法将其分为患侧刺激组22例、健侧刺激组21例、双侧刺激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4组患者均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 患侧刺激组、健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频率3.0 Hz的rTMS治疗, 患侧刺激组进行病灶侧刺激, 健侧刺激组进行非病灶侧刺激, 双侧刺激组进行左、右交替的rTMS刺激。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治疗。4组患者的刺激治疗时间均为每日治疗1次, 每次治疗20 min, 每周治疗6 d, 连续治疗5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治疗后), 在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基础上, 依据VFSS视频和临床评估对4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估, 同时采用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对4组患者口腔期和咽期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并采用BAEP检测其脑干传导通路情况。结果治疗后, 4组患者的DOSS评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 且健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治疗后的DO...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根据焦虑、抑郁程度,对在我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神志清醒)68例,分别进行个体化和集体化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68例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 经心理护理,患者的焦虑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抑郁程度虽无明显降低(P>0.05),但抑郁人数由干预前的22例(32.35%)下降为10例(14.70%).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诱发电位变化。方法对39例确诊的ALS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SEP异常率64%(14/22),BAEP异常率56%(13/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VEP异常率31%(5/1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S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觉传导通路及脑干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老年脑卒中护理提供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治疗期间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提供者4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社区健康家庭人员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状态-特征焦虑(STAT)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问卷评测.结果 脑卒中护理提供者焦虑状况评定得分高于社区健康随访者(P<0.001).导致护理提供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患者病情预后(93.62%),其次是生活质量的改变(87.23%).且护理提供者中逃避类型占比例偏大(27.66%).结论 老年脑卒中护理提供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都随着患者的病程而变化,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训练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8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健康宣教、功能训练等全程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功能训练模式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65.4±1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37.6±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d、1周、2周的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时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训练的护理模式可显著恢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治疗效果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将6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男患者导尿方法,而观察组采用尿道润滑法导尿.结果观察组导尿后发生疼痛、血尿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而一次插管成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脑卒中急性期男患者采用尿道润滑法导尿可增加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尿道损伤,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4.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检测对急性脑卒中昏迷预后的价值。纳入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30例,在发病后72h内检测其BAEP、SEP电位及NSE含量,1个月后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患者临床预后进行评估。不同程度的脑卒中昏迷患者发病后72h内的血清NSE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NSE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昏迷患者72h时内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EP、SEP和NSE联合检测能够早期判断急性脑卒中昏迷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优质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普通组(常规急诊护理)和优质组(优质急诊护理),各2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的急救过程各环节用时均短于普通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顺利康复出院率高于普通组(P<0.05)。优质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危重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缩短急救过程各环节用时,增加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小脑卒中应用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s,BAEP)可提供中枢听觉神经通路机能状态的信息,并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脑干受损后机能评价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小脑卒中的BAEP价值进行探讨。1 资料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诱发电位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 response),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状态,并与复杂的心理、生理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肝阳上亢型与其他类型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的改变。方法 65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0d左右,采用NDI-40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VEP,刺激模式为全视野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双眼分别刺激。结果 51例脑卒中患者肝阳上亢型VEP异常率明显高于14例其他型患者(P<0.01)。结论VEP在脑卒中肝阳上亢型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对脑卒中的诊断、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急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上肢运动康复潜能的预测作用。方法:27例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行正中神经SEP检测,评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其中22例患者3个月后再次评估以上量表。对正中神经SEP N20的振幅、潜伏期与急性期及3个月后的各项量表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患侧正中神经SEP的N20潜伏期较健侧延长,振幅较健侧减低(P0.05)。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消失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其患侧上肢FMA评分和MBI低于N20可引出者(P0.05)。22例患者3个月后患侧上肢FMA评分和MBI较急性期增高(P0.05)。急性期患侧正中神经SEP的N20潜伏期与3个月后患侧上肢FMA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期脑卒中患侧正中神经SEP N20消失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较差。正中神经SEP N20潜伏期可预测急性期脑卒中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潜能。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2010年4月,我们对9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给予规范化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脑卒中患者180例,男116例,女64例;年龄30~71岁,平均(56.8±11.8)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28例,出血性脑卒中52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神志清醒(GCS评分9~12分),病情稳定;无严重认知障碍;病程<3个月;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