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玉子  金恩泽  关立克 《吉林医学》2007,28(3):318-319,321
目的:分析镁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组30例和氯化镁组30例。常规抗心衰组,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制剂。后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化镁。每个疗程28d。正常对照组为健康者3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测血浆脑钠肽浓度及血清镁浓度。结果:经治疗后氯化镁组心衰疗效优于常规抗心衰组,血浆脑钠肽下降率大于常规抗心衰组,血清镁浓度高于常规抗心衰组。结论:镁离子能显著改善心功能,同时能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陈旭明 《吉林医学》2010,31(20):3215-321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的影响。方法: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钠素(BNP)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SV、CO、CI等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血浆BNP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卡维地洛组心功能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血浆BNP浓度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存在明显异常,卡维地洛可改善心功能并纠正异常的BNP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探究其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者34例,有效者8例,有效率79.07%。对照组显效者21例,有效者14例,有效率50%。治疗组患者服药后血浆脑钠肽浓度为(239.41±29.86)pg/m L,对照组高达(357.26±34.17)pg/m L。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良好临床效果。它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消除水肿,改善心衰症状。  相似文献   

4.
李沛  曾丽 《中外健康文摘》2012,(35):200-201
目的观察国产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将142例诊断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I~IV级)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 d,连续治疗9个月.治疗前后根据NYHA 心功能分级变化判定疗效,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射血分数( LVEF),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NYHA 心功能分级下降,超声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血清hs-CRP 水平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 P<0.05)结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降低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5.
何炎尧 《海南医学》2004,15(12):40-41
目的探讨和验证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卡维地洛治疗组)和B组(常规治疗对照组),A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B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观察时间三个月;然后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等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良效。  相似文献   

6.
卢日辉 《华夏医学》2006,19(4):661-662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倍他乐克6.25m g/d始,缓慢加量至有效剂量达25~50m g/d,8周为一疗程,观察症状、体征及心率和心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消失及改善率、心率降低和心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倍他乐克可作为治疗病情稳定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仅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16周观察NYHA分级、心电图变化.结果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较一般常规治疗在改善心功能及心电图方面效果显著.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肾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西药2/3剂量加服温肾益心汤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心房钠尿肽(ANP)、脑钠素(BNP)、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NP、ANP、hs-CRP水平降低(P<0.05)。结论:温肾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通补心宝胶囊和补益强心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和对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及脑钠肽(BNP)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120例心肾阳虚、血瘀湿阻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常规西药,治疗组加服通补心宝胶囊,对照组加服补益强心片,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心功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浆ET、NO、BNP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衰症状、生活质量及心功能明显提高(P<0.05),射血分数(EF)、心室舒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NO、ET及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补心宝胶囊在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生活质量的同时能明显抑制CHF患者血浆ET、NO水平升高,降低BNP水平,且能明显改善和调整CHF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现察左卡尼丁(Lcarnitine,LC)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表竭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按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左卡尼丁(静滴4.0g/d,连续2周)。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其他临床表现,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NYHA分级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HR、BP、HS-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丁对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作用明显,可选择其与常规心衰治疗相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心宁神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水平提高及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降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宁心安神方药,治疗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心功能和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功能水平、血浆BNP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宁心安神方药,可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水平和降低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12.
李允均 《医学综述》2011,17(14):2238-223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DV、ESV、心功能分级、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变化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心功能NYHA Ⅱ~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和地高辛等)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麝香保心丸治疗(2粒/次,2次/d,疗程12周),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应用竞争酶免疫分析法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BNP均有显著下降(P<0.01),其中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可用于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根据患者耐受程度8周内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100mg/次,2次/d,疗程均为9个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增加,LVDd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万爽力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心衰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万爽力20 mg,3次/d。治疗30 d,治疗前后观察心功能改变,检查心脏超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按NYHA分级,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万爽力有利于慢性心衰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和ACEI等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24周对比两组患者心率(HR)、基线水平的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脑利钠肽(NT-proBNP)、血浆hs-CRP浓度及6min步行距离(6MWT)。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组的观察参数显著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的71.2%(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浆hs-CRP水平,并有望提高LVEF、缩小LVEDD,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李暾  唐力  唐成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378-1379,138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心功能Ⅰ~Ⅳ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应用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50例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加用厄贝沙坦患者心率明显减慢,血压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提高,BNP明显降低。结论:厄贝沙坦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而动态监测患者血浆BNP水平可以帮助了解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方法6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倍他乐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观察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了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常规治疗组,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常规治疗组采用安慰剂加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卡维地洛组的心率、血压和心功能改善情况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8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卡维地洛 ;常规治疗组采用安慰剂加常规抗心衰治疗 ,观察三个月并进行比较。结果 卡维地洛治疗组的心率、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情况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卡维地洛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