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痤疮的病因病机特点,阐明了治血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并将凉血、活血、化瘀法贯穿于痤疮治疗的各种证型中,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痤疮从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磊 《河南中医》2010,30(7):718-719
探讨痤疮的病因病机特点,阐明治瘀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并将祛瘀法贯穿于痤疮治疗的证型中,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修坤  凌惠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09-109
探讨痤疮的病因病机特点,阐明了活血化瘀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并将凉血、活血、化瘀法作为治疗痤疮的主要原则,提出痤疮治疗在传统的清热解毒、化痰除湿基础上应及时加以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4.
5.
苗素芹 《河南中医》2016,(8):1465-1466
痤疮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为肺经血热,需从肺论治,给予三皮消痤汤治疗;面部丘疹,白头粉刺,时头晕,疲倦乏力,舌质淡,脉沉细,病在脾胃,需从脾胃论治,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花蛇舌草;脾胃虚寒者痤疮,大便清稀,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弱,用理中汤和五苓散加砂仁、半夏;脾气急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为肝郁气滞,需从肝论治,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痤疮下颏较多,腰膝软弱,五心烦热,口干,舌质红,脉细数是阴虚火旺,需从肾论治,用知柏地黄丸、二至丸加白花蛇舌草等;虚火上炎于面,心烦,气短、口干、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用导赤散、黄连解毒汤、栀子豉汤;心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小便黄赤,盗汗用天王补心丹;心血瘀滞,丘疹坚硬,结节、瘢痕,不易消退,或有胸闷,或舌质有瘀点,脉沉涩用血府逐瘀汤。痤疮的发生和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五脏之间存在生克乘侮的关系,临床要综合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孙东云 《河北中医》2002,24(4):283-284
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oblit erans,ASO)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及动脉硬化发病因素的不断增多 ,ASO的发病人数将会显著增加。该病病程长 ,痛苦大 ,残肢率高 ,且患者均会不同程度地减低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女子面部痤疮从肝论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英 《河北中医》2003,25(2):110-111
面部痤疮 ,属于中医学面疮范畴。《诸病源候论》曰 :“面疮者 ,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 ,头如米大 ,亦如谷大 ,白色者也。”它是一种面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伴有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女性患者病情轻重往往与月经有关 ,即在经前加剧或发病。传统治疗不分男女 ,均从肺、脾、胃的湿、热、痰、瘀辨证论治 ,但多为女性患者 ,疗效并不让人满意。笔者曾侍诊多名老中医 ,发现女子面部痤疮 (尤其是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者 )若辅以疏肝郁、理肝气、养肝血、清肝火 ,面疮与月经同调 ,往往能大大提…  相似文献   

8.
女性体质与男性不同,具有独特的经孕产乳的生理特性。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认为女性痤疮的发生与“血”密切相关,阴虚血热为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易兼夹血热、血瘀、血虚。治疗上主张“从血论治”,治以“滋阴降火,清热凉血”为主,精准辨证论治。同时重视起居、饮食、情志、皮肤方面的调摄护理。  相似文献   

9.
张华本 《陕西中医》2006,27(10):1297-1297
崩漏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血瘀常常与上述血热、肾虚、脾虚等不同病变同时存在,如病程缠绵,那么瘀证更为严重。在治疗期间,切不可忽视血瘀这一病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分别采用理气活血、散寒活血、清热活血、凉血活血、泻火活血、益气活血、滋阴活血、温阳活血等治疗方法,这也体现了中医反治法中“同因通用”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姜京明运用自血疗法结合针刺,从心脾论治痤疮,取效较好,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理论探讨姜京明认为,痤疮的发生是火热和瘀痰湿互结所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都属于疮,亦属于广义上的湿肿满,脾为生痰生湿之源,由此可以认为,痤疮的发生和心脾二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经云,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消渴病四大病因与脾胃功能之间的联系,阐述脾虚失健为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介绍古今医家从脾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说明脾为消渴病中医诊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痤疮,又名青春痘,多发于青春期男女,是一种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为70%-87%。近年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生活习惯,工作状态等诸多不同,痤疮的发病年龄也逐渐增大,三十多岁,甚至四十岁还有发病。笔者临床发现,痤疮的中医治疗除从肺热辨证外,从肾辨证治疗,亦有良好效果,在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析消渴病四大病因与脾胃功能之间的联系,阐述脾虚失健为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介绍古今医家从脾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说明脾为消渴病中医诊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血病从气论治临床体会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1)董新宁关键词血病从气论治医案笔者临床运用“气为血之帅”的理论,对血虚、血瘀和出血等常见“血病”,从气论治,注重在治血病时不拘于就血论血,而是结合补气、行气、降气诸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  相似文献   

16.
仲琴  王旭 《四川中医》2012,(1):28-30
传统的糖尿病辨证方法不足以适应现代要求,分析肝脾与糖尿病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提出疏肝理气、益气健脾的治疗方法,从而倡导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痤疮是一种皮肤毛囊及皮脂腺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以面部为最常见,表现为黑头粉刺或炎性丘疹,有时可继发大小不等的脓肿。中医学将本病称为“面疱”、“粉刺”、“肺风粉刺”等,认为本病病因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胃与大肠热盛,热邪上攻于肺.肺胃蕴热.上蒸于面;或肝气郁结,肝胆湿热,反侮于肺,肺热上攻于面,复感毒邪而发病。  相似文献   

18.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以胸中胀满如塞、痰涎壅盛、上气喘咳、心悸、烦躁、动则尤甚,甚则面色晦暗、唇甲紫绀、颜面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难愈等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主要以清肺化痰、益气养阴、敛肺纳气、开闭固脱等  相似文献   

19.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是神经性皮炎的首发病因。我们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提出“从血论治”神经性皮炎,主要的辨证分型为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治疗时从“治血”入手,重视活血药、养血药的使用,适当配伍祛风的虫类药物,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欧柏生 《中医杂志》2012,53(16):1422-1423,1438
通过阐述白癜风的风寒失调、瘀血内阻病因,认为中医辨治白癜风应从寒论治,儿童重在健脾益气,成人重在疏肝解郁,老年人重在补益肝肾,临床中可分为营卫不和型、寒滞经络型、肝郁气滞型、肝肾不足型、脾胃虚弱型,并可结合外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