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新方法,具有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在清除发病因素的基础上重建和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和黏膜纤毛的功能,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地进行和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2006年7月-2007年8月我科鼻窦炎手术106例,手术前后进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时窦121开放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方法采用鼻窦内镜对52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3年,症状均明显好转,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按1997年海121标准,其中术后治愈439例(83.14%),好转67例(12.69%),无效22例(4.17%)。结论建立以筛窦为中心的各窦引流通畅,是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鼻窦手术94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些病例发生术后粘连,影响术后护理及鼻腔鼻窦引流,导致手术效果不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术中未矫正鼻中隔偏曲。我科2003年5月~2005年1月在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及鼻腔鼻窦手术9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代替传统柯一陆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经鼻内镜手术及病理报告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病例症状体征均消失,痊愈。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之传统柯一陆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如何促进鼻窦内镜手术术腔黏膜早期恢复,缩短上皮化的时间,是鼻窦内镜手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自2002年至今,我们应用自我拟方的中药煎液于术后2天开始鼻腔冲洗,同时与以生理盐水冲洗的病例进行对照,观察术后鼻窦黏膜的修复情况,共1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2年9月~2005年9月,我科对20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下行鼻窦手术治疗,我科全体护士结合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运用整体护理观念,为促进病人的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目的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以达到其自身功能的恢复。笔者所在的基层医院,开展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时间尚短,现就该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过程中术前诊断、术中处理以及术后随访等相关问题作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眼部症状为首要表现的鼻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以眼部症状为首要表现的鼻窦良性病变患者32例,结合临床特点及CT扫描结果,采用鼻内镜下手术进行治疗。术后行鼻内镜常规处理。同时一并治疗相关病变。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眼球复位32例,术前溢泪8例症状消失,其中2例有眶尖综合征者于术后5d症状改善、头痛消失,感觉恢复正常;术前存在视力下降的4例患者在术后1周改善,2例复视患者在术后2周内恢复。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无下降。随访6~12个月,术后均无复发。结论CT扫描是诊断眼部症状为首要表现的鼻窦良性病变的重要指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该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2006年10月慢性鼻窦炎186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治愈143例(76.9%),好转27例(14.5%),无效16例(8.6%),总有效率91.4%。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随访及药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鼻窦手术技术的诞生及临床应用有十余年历史,随着与鼻内镜鼻窦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鼻内镜手术技术迅速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鼻内镜手术的技术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目前其应用范围已延伸到鼻科以外,如鼻眼颅相关外科即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整个领域,推动了鼻内镜外科手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子鼻咽喉镜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镜结合电子鼻咽喉镜在鼻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32例上颌窦侧壁与底壁交界处囊肿,16例蝶窦囊肿,12例真菌球性上颌窦炎,采用鼻内镜和电子鼻咽喉镜相结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出血较少,平均约(20±3)mL.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见鼻窦自然开口均无闭锁或粘连,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内镜结合电子鼻咽喉镜在鼻窦手术中,尤其是对上颌窦前壁、前壁与底壁交界处,蝶窦底壁、侧壁病灶的清除,能在尽可能减少窦口开窗范围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各内镜的优点,以达到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围术期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对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80例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出院后随访等多个环节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治愈178例,好转2例,术后6个月随访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在鼻内镜手术围术期提供系统的整体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与手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3.
嗅觉障碍是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自觉症状之一。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嗅觉障碍情况复杂,对于伴有鼻息肉及嗅觉丧失的患者,有证据证明内镜鼻窦手术可改善嗅觉功能。然而尽管在嗅觉方面有了改善,但这些患者仍存在严重的嗅觉减退。有研究还认为内镜鼻窦手术对嗅觉改善没有影响。本综述回顾当前关于内镜鼻窦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7例鼻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鼻内镜检查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87例鼻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头痛、眼球突出、视力下降、面部隆起等非鼻部症状。影像学检查见鼻窦占位;病理检查示囊肿发生于蝶窦9例、筛窦14例、蝶-筛窦26例、额窦15例、额-筛窦9例、上颌窦14例。结论鼻窦黏液囊肿的鼻部症状不明显。CT、磁共振成像和鼻内镜检查有助于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根据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严重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手术,术中、术后均易出血,术中出血多,则影响手术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出血多,则延缓术腔的恢复,加重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自2003年8月~2004年12月,在功能性鼻窦内镜围手术中应用立止血(Reptilase,Solco,Switzerland),在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霉菌球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霉菌球患者的临床资料.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鼻窦高密度影,伴钙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42例均为鼻窦霉菌球.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所有患者均获治愈.结论 鼻窦霉菌球应根据鼻窦CT所示病灶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术后反复冲洗窦腔,不必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5年10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疾病患者166例的病例资料。结果 166例(225侧)病例随访1年以上,治愈87例,好转53例,无效26例,有效率为84.3%,手术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熟练的麻醉技术、术者丰富的操作经验、恰当的术后处理、定期合理的鼻内镜随访是保证远期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对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分5个等级进行评估。方法 笔者对2002-2005年279例接受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生活质量改善85%,无变化12%,恶化3%,主要改善是症状的减轻,其中鼻塞84%、头痛80%、流涕78%,对生活质量改善有明显意义(P〈0.01)。结论 通过FESS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可改善症状,获得一个长期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式选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2000年12月住院治疗3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据Krouse标准进行分期,其中1期5例,2期19例,3期13例.1期、2期采用鼻内镜手术,3期采用鼻侧切开术.全部病例出院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1.4个月).结果治愈率86.49%.复发病例:2期3例,3期2例.结论Krouse1、2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适合采用鼻内镜手术,Krouse 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宜采用鼻侧切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儿童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同时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和对照组(单纯鼻内镜鼻窦手术),比较2组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1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为96.90%,对照组为91.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80.0%,对照组有效率5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慢性鼻窦炎的重要原因之一,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腺样体切除对儿童慢性鼻窦炎远期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106~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