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53-2253,2312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频繁接触各种锐器,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开放性伤口,一旦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将面临被感染的危险.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大幅度上升,要求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提高防护意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污染利器损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手术室护士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据有关资料报道,锐器刺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最主要的职业因素,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生率呈倍增趋势~([1])。医院是疾病的聚集地,而手术室护士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锐器刺伤的高发科室,做好手术室护士的日常防护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蔡海静 《当代医学》2009,15(16):118-118
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剌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手术室护士的皮肤被锐器刺伤是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针头是护士最亲密的“工作伙伴”,但也是对她们伤害最深的锐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感染暴露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手术室感染暴露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为降低护士手术室感染暴露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手术室护士27例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对象有无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将产生手术室护士暴露感染的11例归为感染组,另16例没有手术室感染的护士归为未感染组。通过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经常遇到的具体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合理预防计划。结果:感染组的传递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整理锐器时刺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手术刀坠下扎伤、术区血液喷溅、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证实,术区血液喷溅、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手术刀坠下扎伤、电离辐射损伤、整理锐器时刺伤均为手术室护士感染暴露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电离辐射损伤、传递锐器时刺伤、术区血液喷溅、手术刀坠下扎伤、整理锐器时刺伤和有毒性微粒吸入等,通过逐一对症预防可显著降低手术室护士人员暴露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薛银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67-867
手术室护士是一个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有资料报道,锐器刺伤是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医院是这些疾病的聚集地,而手术室是接触血源和锐器伤的高发科室。做好手术室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原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对2所县级医院手术室35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7年3月~2008年2月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其中33名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94.28%,且防护意识不强.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全面防护概念教育,制定有效的系列防护措施,预防锐器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锐器损伤为护理人员最多见的职业性伤害,存在感染的可能,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皮肤会成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艾滋病等血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工作在手术室的护士,每天需要辅助手术、  相似文献   

8.
周红芳 《河北医学》2007,13(11):1355-1358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由针头及其它一切锐器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1]。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以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人群。为了护士的职业安全,了解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情况,探讨防范措施,对我院有关科室护士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锐器伤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临床一线(包括进修、实习)、手术室、供应室、急诊室及门诊护士,调查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发生锐器伤的情况。1.2方法:采用问卷…  相似文献   

9.
张小丹 《吉林医学》2012,33(14):3060-3061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刺伤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锐器刺伤防范措施,降低锐器刺伤率。方法:将手术室5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其中4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81.8%。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率高,应规范护理人员手术操作,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锐器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急诊室护士发生锐器刺伤的原因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频繁和各类急、危、重症或灾害、事故等所致的外伤接触,常常接触注射器、刀剪、缝针等锐利器械,因此易发生锐器刺伤。另外,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也进入快速增长期。急诊室是接触血液和锐器的高发科室,常常发生锐器刺伤事件。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针刺伤或接触血液而感染HIV的机率为0.3%,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及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红  姚春晖 《吉林医学》2008,29(12):1052-1053
针头和锐器损伤是指针头和其它锐器(如手术刀、线剪、玻璃瓶)意外刺破皮肤造成的任何伤口,此类伤口增大了接触血液传播疾病的几率。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护士是发生医疗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人群。为了护士的职业安全,于2007年1月对我院100名护士进行了锐器伤发生情况及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以探讨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直接接触各种病原体和传染病,如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体液、血液、被各种锐器刺伤等,而针刺伤是各种锐器伤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经针刺伤传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因此,加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意外被锐器刺破,切割皮肤甚至伤及皮下和或组织,导致局部出血的损伤。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他科室护士比较,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易于受到锐器伤的操作,接触到锐器的机会较多。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手术室护士有手术相关锐器刺伤的经历,75%以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损伤来自5种不同器械,包括缝针、手术刀片、注射器、牵引器、皮肤或骨拉钩及电凝器械等。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的教育和培训,增强防护意识,保护护士的职业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  相似文献   

14.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 针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成为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一个很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15.
锐器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已经成为医护人员一个很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常接触使用针、刀、剪、钩等锐器,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因此做好手术室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赵婧 《吉林医学》2012,(30):6711-6712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手术室护士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后统计分析。结果:113名护士1年内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锐器伤,发生率达100%,发生针刺伤共86次,年刺伤率人均1.8次;安瓶玻璃损伤62次,年刺伤率人均1.1次;刀剪损伤34次,年刺伤率人均0.4次。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锐器伤的职业危险,各方面应采取对策,以期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锐器伤的防范意识,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很多.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所进行的是创伤性的医疗操作,发生职业暴露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掌握防护知识,制定防护措施,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在术中发生医疗锐器伤,不慎被刀片、缝针、注射针头等刺伤及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而传染各种疾病,引起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面临各种职业危害,每天接触大量体液。血液和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在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容易被各种锐器刺伤,如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刀片、留置针等等。因锐器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害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9.
吴娟  李胜玲  王瑞 《吉林医学》2012,(10):2172-2173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现状,探讨发生原因,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表对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69名护士进行锐器伤经历及相关问题的回顾性调查。结果:92.6%的手术室护士在担任器械护士被刺伤,手术室护士均曾发生过锐器伤,锐器种类有注射针头、缝针、刀剪、安瓿、尖头器械(布巾钳、对位钳)及电凝器械,其中缝针刺伤占35.7%,锐器伤有54.1%发生在手术配合中,69名手术室护士1年中发生锐器伤68名,且护龄越高,损失次数越少,66.2%的护士损伤后用消毒液消毒伤口,17.6%的护士损伤后消毒并包扎伤口,76.5%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获得防护知识,在骨关节外科手术的护士受伤率最高,占76.4%。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职业危害较大,应加强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伤对护士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 ,护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职业感染的机会 ,因此树立职业安全意识非常必要。1 定义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指一类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包括乙型肝炎 (HBV )、丙型肝炎 (HCV )、艾滋病(HIV)、梅毒、疟疾、成人 T细胞白血病等 2 0多种疾病。2 感染途径经血液传播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液 ,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 ,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据研究针刺或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