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45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 15只。治疗组气管内单次灌注博莱霉素 (5 mg)后每日以安可来 (ACL,10 mg/ kg)灌胃 ;模型组气管内灌注同治疗组 ,灌胃以生理盐水代替。 3组动物在气管内灌注后分别于第 7、14、2 8d随机处死 5只 ,取左肺下叶 1g匀浆测 L TB4,心腔血测纤维联结蛋白 (Fn)。模型组和治疗组在气管内灌注后白三烯 B4(L TB4)迅速上升 ,第 7d达高峰 ,第 2 8d模型组 L TB4仍较高 ,治疗组 L TB4明显下降 ;Fn浓度模型组在第 7d明显升高 ,治疗组及对照组较低。结论 :在鼠实验性肺间质化过程中 L TB4明显增高 ,白三烯对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观察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晚期变化.②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A5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第28、42、56天取肺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测定肺系数和羟脯氨酸含量.③结果 模型组肺泡炎、肺纤维化严重(P 均<0.01).④结论大鼠肺纤维化晚期仍有明显炎症反应,肺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肺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博莱霉素(BLM)组和川芎嗪+BLM组.采用气管内注入BLM方法制作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于给药后7d、14d、28d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果:7d时BLM组大鼠肺泡间隔有所增宽,视野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增多,肺泡间质中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细胞增多,肺泡腔内分泌物多,而7d时川芎嗪+BLM组较之明显减轻;14d、28d时BLM组大鼠肺泡炎症逐步减轻,炎性细胞减少,肺间质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增多,间隔仍增宽,肉芽组织渐向瘢痕组织过渡,可见明显纤维化病变,而川芎嗪+BLM组纤维化病变减轻.结论:川芎嗪在治疗肺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PDGF及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强的松组(C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D组),每组各24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第2天起,D组用银杏叶提取物灌胃,C组用强的松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P-508对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博莱霉素组、ETP-508组、地塞米松组和正常对照组.博莱霉素组、ETP-508组和地塞米松组均给以博莱霉素(5mg/kg)气管内注射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以气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替代.ETP-508组和地塞米松组造模开始后次日又分别给以腹腔注射ETP-508(100μg/kg)和地塞米松(1mg/kg),隔日1次.博莱霉素组和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造模后第28日处死所有大鼠,测定肺组织ET-1和羟脯氨酸含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博莱霉素组肺组织内羟脯氨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病理为肺纤维化改变.博莱霉素组的ET-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P-508组ET-1水平均高于上述各组,与博莱霉素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地塞米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P-508对肺纤维化的形成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拮抗ET-1与内皮素受体结合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单剂量气管内滴药模型比较,研究小剂量多次尾静脉注射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致小鼠肺纤维化的特点与差异。方法:40只雄性ICR(Ia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模型组II和两个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I尾静脉注射10mg/kgBLM均持续14d;模型组II于实验第一天气管内注入5mg/kg BLM,两对照组分别给与等量生理盐水,28aM处死并收集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检测BALF细胞总数及蛋白含量、肺系数、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两种给药方法均能使肺组织发生明显的炎性和纤维化反应,两模型组BALF细胞总数及蛋白含量、肺系数、HYP含量、肺间质损伤指数较两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2)模型组I病灶主要分布在胸膜下及血管周围,模型组II则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3)模型组II病死率高于模型组I;4)模型组IIBALF蛋白含量高于模型组I(P〈0.05);BALF细胞总数、肺系数、HYP含量、肺间质损伤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次尾静脉注射与气管内滴入BLM都能成功制备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但两者纤维化形成的部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小剂量多次尾静脉给药肺间质纤维化模型更接近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XM )能否通过诱导肺内炎性细胞凋亡而减轻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性纤维化。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博莱霉素组 (BLM组 )和地塞米松组 (DXM组 )。于实验的第 1、3、7、14和 2 8天处死动物 ,获取肺泡灌洗液 (BALF) ,行细胞计数、分类、流式细胞仪测定DNA亚二倍体含量 ;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及凋亡细胞形态 ;DNA片段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进行肺组织凋亡细胞半定量。结果 ( 1)BALF细胞计数 :不同时间DXM组均低于BLM组 ,P均 <0 .0 5 ;( 2 )BALF细胞分类 :DXM组中性粒细胞比例除第 1天组外 ,其余各相应时间组均比BLM组明显降低 ,P <0 .0 1;( 3)BALF细胞中凋亡细胞所占比例 :DXM第 14、2 8天组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的BLM组 ,P <0 .0 5 ;( 4 )DXM组肺泡炎高峰较BLM组后移 ;纤维化程度也明显低于BLM组 ;( 5 )形态学观察 :DXM各时间组与BLM组比较 :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BLM 2 8d组肺泡间质胶原明显多于DXM组 ,纤维母细胞增多 ;( 6 )肺组织炎性细胞凋亡指数 :DXM组除第 14天组外 ,其余各时间组凋亡指数均明显大于BLM组 ,P <0 .0 5~ 0 .0 1;( 7)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表达在DXM组明显低于BLM组。结论 DXM通过诱导肺内炎症细胞凋亡增加 ,减轻BLM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博莱霉素(BLM)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IPF)病理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在肺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布。方法:实验组小鼠35只气管内注射BLM,对照组20只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于12h,1,14d,实验组于12h,1,3,7,14,28d处死,右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3次,灌洗细胞行p65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左肺病理切片亦行p65免疫组化染色。另分别取两组小鼠各5只,3d后处死,取肺组织原代培养细胞行p65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在BLM诱导的IPF病理过程中,NF-κB在肺间质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肺泡内及肺间质内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病程早期较强,随着病程的进展表达强度减弱。实验组BAL细胞核p65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气管内灌入BLM后1d,p65表达强度明显高于12h、3,7,14,28d;实验组肺组织培养细胞p65平均积分光密度(aiOD)值为462.04±152.25,对照组为1.03±0.37(P<0.05)。结论:NF-κB在IPF病理的早期阶段,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NF-κB不仅在BAL细胞中,而且在肺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在IPF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γ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血清IL-4、SP-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干扰素γ(IFN-γ)对实验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IFN-γ治疗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造模后,于当天开始每日给药,分别于1、3、7、14、28d处死,取肺组织和血清,行电镜观察及HE染色,ELISA测定血清IL-4含量及Western Blotting测定表面活性蛋白A(SP-A)含量.结果 IFN-γ组与模型组比较,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血清IL-4、SP-A含量显著减低(P<0.01).结论 IFN-γ对博莱霉素所引起的肺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失衡的Th细胞及减轻肺组织损伤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经鼻快速滴人博莱霉素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观察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其羟脯氮酸含量变化,鉴定肺纤维化模型的成功建立.方法 经鼻滴人博莱霉素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14天和第28天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取心、肝、脾、肾、脑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造模第28天后用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 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造模第14天和第28天后模型组小鼠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并且在造模第28天后肺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加重;②肺组织中HYP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经鼻滴入博莱霉素可以成功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肺纤维化模型小鼠HYP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Krtippel样因子4(KLF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01)和博莱霉素组(BLM),经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2.5mg/kg)建立实验性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2h、1d、2d、3d、7d、14d及28d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的沉积部位和数量,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肺组织中KLF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过程中,第1、2及3d表现为急性炎症;第7d炎症加重,并出现胶原沉积;第14d肺泡结构塌陷,胶原沉积明显;第28d肺泡结构基本正常,炎症程度和胶原沉积较轻。与对照组相比,博莱霉素组小鼠肺组织中KLF4mRNA的表达水平第1d开始升高,而后降低,第3d达最低后逐渐升高直至第28d。博莱霉素组小鼠肺组织中KLF4蛋白的表达趋势与mRNA水平基本一致,第1d开始升高,而后降低,第3d达最低后逐渐增加至第14d后再次降低。结论KLF4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并可能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Fas/FasL mRNA的表达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博来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TUNEL法、RT-PCR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以及Fas/FasL mR-NA表达。结果肺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肺组织细胞凋亡上调可持续至第28d,于第14d前后达高峰。Fas/FasL mRNA表达与细胞凋亡呈同步改变。结论细胞凋亡及Fas/FasL mRNA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格列卫对小鼠肺纤维化的干预机制.方法 1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格列卫组,每组30只.采用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构建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于7、14、21 d随机处死10只动物.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TGF-β1mRNA含量.结果 模型组各时间点TGF-β1和α-SM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地塞米松和格列卫处理组各时间点TGF-β1和α-SM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而地塞米松组和格列卫组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TGF-β1,与α-SMA表达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251,P<0.05).结论 格列卫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与其抑制TGF-β1和α-SM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N-乙酰半胱氨酸和川芎嗪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和TGF-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川芎嗪对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博莱霉素(BLM)制成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各组动物处死后提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病理半定量分析,检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NAC和川芎嗪治疗组肺泡炎、纤维化病变均较模型组减轻,7 d时肺组织GSH量较模型组高(P<0.05),MDA含量较模型组低(P<0.05),7、14 d时TGF-β蛋白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NAC和川芎嗪可提高肺组织GSH含量,降低MDA生成,使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病变减轻。NAC和川芎嗪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TGF-β产生,是其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实验性酸吸入与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并与博来霉素致纤维化比较。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博来霉素组、高浓度盐酸组、中浓度盐酸组和低浓度盐酸组,每组24只。博来霉素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来霉素诱导纤维化,盐酸组每周气管内滴注不同浓度盐酸1次,正常对照组每周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次。各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及42天随机处死6只,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用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半定量测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盐酸组肺泡炎程度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8d达到或者超过博来霉素组水平。盐酸组纤维化程度随时间逐渐增强,显著高于对照组沪〈0.01或0.05),但始终未超过博来霉素组(P〉0.05)。盐酸组肺组织的TGFβ1 mRNA在28d时达到博来霉素组水平,至42d时全面超过博来霉素组水平。高、中浓度盐酸组CTGF表达高于正常阴性对照组(P〈0.05),且随滴注次数增加及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本实验反映经常性胃食管酸反流引起的酸吸入与肺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益气化纤汤对博莱霉素A5(BLMA5)诱导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博莱霉素气管内注射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和小、大剂量益气化纤汤组。在同样条件下,药物灌胃饲养28d后,断颈处死。取双肺标本进行病理切片、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和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从病理切片、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和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方面来看,药物治疗各组的肺纤维化均比模型组轻。结论:益气化纤汤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生成实现。 相似文献
18.
19.
氨溴索对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雌性 SD大鼠 45只,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5只,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5 mg·kg-1,当日予氨溴索20 mg·kg-1灌胃,每日一次,于第7,14和28 d各处死5只;模型组:15只,以生理盐水代替氨溴索灌胃,余同治疗组;对照组:15 只,大鼠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0.2~0.3 ml,于第7,14和28 d各处死5只。各组动物处死后提取肺组织,作HE染色,进行病理分析,并测定肺匀浆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对照组无明显病理改变;治疗组7 d时肺泡炎较模型组减轻,28 d时纤维化病变较模型组好转。模型组 7 d肺匀浆中 GSH含量和14 d SOD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升高(P<0.05, P<0.01)。模型组 28 d时肺匀浆HY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 氨溴索能通过增强肺局部抗氧化能力,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是治疗肺纤维化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