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前、术后系统化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101名胰腺癌患者分为三组,A组:对26例胰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行系统化疗;B组:42例术后单纯化疗;C组:33例仅行手术切除或姑息手术。对各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A、B、C三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0.66,P=0.000),A组88.46%高于B组59.53%(x^=5.899,P=0.021);B组高于C组27.27%(x^2=13.83,P〈0.01)。术后2、3年生存率A组与B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腺癌术前、术后行系统化疗。能明显提高术后1、2、3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手术方式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分析2001年8月~2007年6月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1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临床资料,其中综合手术方式组36例(A组1,其他手术方式组77例(B组)。两组间性别、年龄、术前清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壶腹部周围癌的部位及类型、两组术前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ICU护理天数、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胰瘘、出血、胆瘘及腹腔感染等)的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等。结果:A组患者中出现早期并发症7例(19.4%),其中胰瘘、胆瘘、出血、腹腔感染等的总数为5例(13.8%),死亡1例((2.7%);B组患者中出现早期并发症45例(58.4%),其中胰瘘、胆瘘、出血、腹腔感染等发生的患者总数为38例(49.4%)。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并发症8例,死亡5例(6.5%1。A组术后住院天数、胰瘘的发生率及腹腔感染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ICU护理天数高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出血、胆瘘及死亡率均低于B组,差异无显著性(19〉0.05)。结论:综合手术方式能够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孙楠  赵翔  罗全  刘顺寿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2):150-151,158
目的 评价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01年手术根治切除的429例Ⅱ期NSCLC的病例资料,其中231例辅助化疗组患者于术后4—5周开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3—4周期,MVP方案治疗72例,CAP方案治疗89例,NP方案治疗70例,另单纯手术组198例。结果 ⅡA期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41.86%和48.96%(P〉0.05),无显著差异;MVP和CAP化疗方案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37%和44.44%,与单纯手术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NP组的5年生存率为63.33%,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ⅡB期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35%和42.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ⅡA期类似,对比单纯手术组,MVP和CAP方案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提高(37.21%,37.74%,P〉0.05),而NP方案的5年生存率升高明显(55%,P〈0.05)。结论 3—4周期的NP方案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Ⅱ期非小细朐肺痛患者的牛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6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射治疗者(新辅助放化疗组)62例,直接进行手术切除者(单纯手术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根治切除率、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辅助放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为61.3%,新辅助放化疗组手术根治切除率为87.1%,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67.2%,P〈0.05);新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5.5%和56.5%,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的62.5%和31.3%(P〈0.05);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前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射治疗可提高手术根治切除率和生存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中晚期食管癌术后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综合治疗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80例食管癌,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100例和综合组(即术后化疗加放疗组)180例。结果: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单纯手术术组18.6%(8/43),术后综合组35%(35/100),P<0.05;而姑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为0,综合组为20%(16/80),P<0.001。综合组局部复发率为12%(1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12/43)P<0.05。结论,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可以提高病人的5年生存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孟达  李艳芳  熊樱  邹劲林 《中国肿瘤》2002,11(10):610-611
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对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改善预后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2月至1999年6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比较单纯手术组、手术+化疗组、手术+放疗组、手术+放疗+化疗组的3年生存情况。结果:单纯手术组与手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 个月,37^ 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为93.9%、95.5%(P均>0.05)。手术+放疗组与手术+放疗+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 个月、33^ 个月,3年生存率分别为93.2%、94.8%(P均>0.05)。单纯手术组与手术+化疗组的3年复发率分别为7.9%、6.2%(P>0.05),手术+放疗组与手术+放疗+化疗组的3年复发率分别为22.2%和23.1%(P>0.05)。结论:目前的辅助化疗对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改善预后的作用尚不确定,有待更多资料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姑息性旁路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治疗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手术方式随机抽取122例,分为根治性手术组试验组(62例)和姑息性旁路手术组对照组(6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及随访中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和输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4.2%)明显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1,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0.2)年和(0.6±0.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高龄壶腹周围癌各有利弊,临床上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45例食管小细胞癌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治疗及预后。[方法]45例食管小细胞癌,17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28例采用手术加术后全身化疗的方法。[结果]45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32个月,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vs23.1%,P〈0.05);单纯手术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手术加化疗组(0vs11.1%,P〈0.05)。[结论]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治疗手段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及EHCC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995年4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161例EHCC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选择对EHCC切除术后的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161例手术治疗的EHCC,根治性切除110例,姑息性切除32例,引流或探查19例。161例患者总体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9%、45.3%、36.5%和11.1%。COX分析结果表明肝脏浸润、门脉或肝动脉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是EHCC根治切除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提高EHCC患者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肝叶切除和(或)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骨骼化切除是提高根治切除率及远期疗效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姚军  阳华  叶元 《实用肿瘤杂志》2011,26(3):282-28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在治疗晚期卵巢癌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选择6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新辅助化疗组(NACT)组]采用新辅助化疗,然后进行肿瘤减灭术;另外30例患者(对照组)首先行肿瘤减灭术,再行化疗。结果NACT组理想肿瘤减灭率为73.3%,对照组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少(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脏器切除率分别为16.7%和2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和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37月)较先期手术组(30月)长,1年生存率分别为90.0%和83.3%(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26.7%(P〉0.05)。结论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近期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对低位直肠癌术后恢复、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7例低位直肠癌行根治性切除的病例资料,其中171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156例全直肠系膜切除+C区(侧方)淋巴结清扫(TME+C)。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TME组围手术期住院时间为(10.9±1.8)天,低于TME+C组(14.0±2.0)天;住院费用TEM组为(1.52±0.11)万元,低于TME+C组(2.01±0.15)万元(p<0.05);两组在总体局部复发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Dukes’B、Dukes’C期TME+C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体5年生存率TME组为53.2%,而TME+C组为57.1%,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Dukes’B期TME+C组5年生存率高于TME组(p<0.05);两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Dukes’A和Dukes’C期低位直肠癌行根治术且TME+C术增加患者手术创伤,住院时间延长,但不提高5年生存率;Dukes’B期直肠癌行根治术且TME+C术虽然延长住院时间,但可改善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顺铂分别联合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并入选的86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n=44例)和B组(n=42例),A组患者采用顺铂+培美曲塞方案治疗,B组患者采用顺铂+吉西他滨方案治疗,两组患者均化疗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化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及化疗以后2年生存率。结果(1)化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构成和总体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A组腺癌患者化疗后1个月KPS评分高于B组(P=0.030)。(2)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相近,A组患者粒细胞减少比例(31.8%)低于B组患者(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3)两组患者化疗后2年生存率与病死者平均生存月数无明显差异,但A组腺癌患者2年生存率与病死者平均生存月数均高于B组腺癌患者(均P〈0.05)。结论顺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与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相当,但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优势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及手术前、后含量的变化,了解其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98.7±16.3)高于良性病变组(50.2±9.3)和对照组(46.5±8.6)(P〈0.05),而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DukesC+D期组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高于DukesA+B期组(P〈0.05);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的检测对诊断、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与良性病变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单药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Gefitinib组,20例)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R+TMZ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Gefitinib组中位生存期(OS) 15.5个月,R+TMZ组10.8个月(P<0.05).Gefitinib组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R+TMZ组主要毒副反应是恶心、呕吐.Gefitinib组生活质量高于R+TMZ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均可用于肺腺癌伴脑转移的治疗,但吉非替尼组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近期疗效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相当.吉菲替尼中位生存期优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吉菲替尼组毒副反应轻微、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和血清中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P)表达与病理及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标本、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及18例结直肠良性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测定TP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TP水平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P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良性病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TP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TP水平较健康组为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A—B期和DukesC—D期患者之间血清TP水平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P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Dukes分期较晚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瘤组织中TP表达的阳性率高;血清胸苷磷酸化酶的水平与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表达水平越高;胸苷磷酸化酶在组织中的表达与其血清的水平呈正相关性,血清胸苷磷酸化酶的水平可以反应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FOLFOX4方案和ECF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6例经病理确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草酸铂75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rag/m^2,静脉滴注2h,d1-2;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1、d2,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22h,d1-2。每2周为1周期。B组27例,采用ECF方案化疗:表柔比星45mg/m^2,静脉推注,d1;氟尿嘧啶675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120h;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3。每3周为1周期。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1.4%(12/29)和44.4%(12/27),无显著性差异(P=0.8168)。A组和B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6月(1—15月),4.8个月(1—14月)(P=0.8899);中位生存时间7月(2—16月),6.9月(2—16月)(P=0.2905)。A组和B组的生活质量改善为65.5%(19/29)和37.0%(10/27)有显著性差异(P=0.033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腹泻、口腔炎、神经毒性、脱发、心脏毒性等指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FOLFOX4方案和ECF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在生活质量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方面,FOL-FOX4方案优于ECF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陈小玲  袁苏徐  陈琛  毛一香  徐刚  王宪远 《癌症》2009,28(12):1328-1332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B7-H1来抑制T细胞功能,逃避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本研究通过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B7-H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7-H1在40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分析B7-H1的表达与胰腺癌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以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40例胰腺癌组织中B7-H1阳性率为45.00%(18/40),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5);B7-H1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术前CA19-9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B7-H1表达是胰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B7-H1蛋白表达,B7-H1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碘-125放射性粒子支架在治疗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应用带有碘-125放射性粒子的食管支架进行治疗,B组20例应用普通食管支架治疗。对患者术前及术后吞咽困难改善情况、体力状况评分(KPS评分)、并发症及生存期进行随访观察。结果:A、B两组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两组术后吞咽困难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0.05),两组术后1、2、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KPS评分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0.05),两组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0.05);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5个月和4.8个月(P<0.05)。结论:碘-125放射性粒子支架能够较长时间缓解患者吞咽困难,改善一般状况,并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安全性好,优于普通支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近距离125I粒子置入联合间歇性内分泌疗法(intermittent hormonal therapy,IHT)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未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而接受治疗满5年的13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间歇性内分泌治疗(A组,46例)、单纯近距离125I粒子置入(B组,42例)和近距离125I粒子置入+间歇性内分泌治疗(C组,48例)三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无效率、5年无事件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A组、B组、C组治疗无效率分别为17.39%、16.67%、2.08%,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6.96%、66.67%、87.50%,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73.81%、93.75%。C组的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距离125I粒子置入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作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可以增加治疗有效率、提高无事件生存率和生存率,是局限性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血清微小RNA 30(miR 30)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108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血清及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以上样本的miR 30水平,比较胃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miR 30水平差异,以miR 30水平的均值为界值分为低表达组(<均值)和高表达组(≥均值),分析miR 30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根据随访数据比较不同血清miR 30水平的预后情况。 结果胃癌患者的血清miR 30水平为0624±0075,低于对照组的1028±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 30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42~0861,P<0001),诊断阈值取079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9%和760%。胃癌患者的血清miR 30水平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和Lauren分型均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5 cm、TNM Ⅲ~Ⅳ期和低分化者的低表达率分别为632%(48/76)、726%(45/62)、923%(36/39)和681%(32/47),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肿瘤大小<5 cm、TNM Ⅰ~Ⅱ期和中高分化者的375%(12/32)、326%(15/46)、348%(24/69)和459%(2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 30低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30个月,短于高表达组的3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iR 30在胃癌患者血清中低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且低水平者的预后较差,具有作为胃癌筛查和预后预测标志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