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以实施分层管理为分阶段,总结分层管理的实施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分层管理后,护士的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被表扬次数、投诉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护理有利于护士的合理利用,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控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专科护士分组制的实施应用效果,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将某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分组制实施应用前后的手术物品准备正确、完好率,手术器械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管理使用完好率,临时添物品耗时,手术科室、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士职称、职务的变化进行调查。结果:实施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制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手术科室及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均比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手术室专科护士分组制,明显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以及手术科室和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分组制是科学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绩效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采用传统绩效考核方法(传统组),即单纯以专业技术职务系数和工作数量进行护士绩效考核;2013年采用改进后的绩效考核方法(改进组),即综合护士层级系数、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专项奖惩等方面进行护士绩效考核。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改进组在护理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等方面均较传统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绩效考核方法能促进护士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发挥积极性,能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等,有利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检验科设备的管理工作中,采用改进和控制模式制定出解决方案,实施流程改进,分别评估和比较各科室和患者对检验科检验前后的结果满意度以及各项检验标本不达标率。结果:管理后,各科室和患者对检验科检验结果满意度明显更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管理后的健康体检标本不达标率、门诊患者的标本不达标率及住院患者的标本不达标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检验样本的合格率,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对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加强胰岛素泵的安全管理,确保胰岛素泵使用的安全。方法在胰岛素泵使用时建立胰岛素泵巡视卡,规范巡视内容、时间、责任人。结果胰岛素泵巡视卡的建立完善了胰岛素泵巡视制度,规范了护理行为,纠正了护士在使用胰岛素泵时依赖仪器报警的心理,护士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保证了胰岛素泵使用的安全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结论建立胰岛素泵巡视卡是提高护理环节质量管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促进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实施同质化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非内分泌科室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260例按住院时间分组,2013年7月至12月124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会诊、糖尿病教育护士巡视为主的常规管理模式;2014年1月至6月通过PDCA循环,查找并总结近半年非内分泌科室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制定可行性护理计划、措施,如建立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问题登记本、佩戴胰岛素泵告知书等,使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护理在全院趋于同质化.2014年7月至12月136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同质化管理,比较两组胰岛素泵运行、血糖管理、患者满意度、非糖尿病科室医生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运用PDCA循环使全院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实施了同质化管理,观察组胰岛素泵运行中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非糖尿病科室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岛素泵治疗时间、治疗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可使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得到同质化的护理服务,保障了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的安全运行和治疗效果,减少血糖达标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和非糖尿病科室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能力.方法 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应用于术前访视能力的培训中,根据护士知识能力的现状,通过学习、不同年资护士间互相学习评价、阶段评价改进等方法实施.结果 经过1年的持续质量改进,护士在理论知识、技能运用、效果评价等方面均有提高,其中护龄在10年内的护士理论知识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的顺从性提高,改进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护士术前访视能力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及手术顺从性也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盈  俞飞燕  华铭 《海峡药学》2010,22(5):253-254
目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避免手术室护士用药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保证患者安全。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护士用药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监督制度、流程的实施,评价效果、巩固结果等。结果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手术室护士用药安全管理后,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了护士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实现了手术室护士用药的安全,为预防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专项教育在改进手术室护理效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手术室针对护士开展专项教育以控制质量,并定期监测及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实施专项教育前后手术室工作质量、手术工作效率、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士专项教育后,手术室的术前药物准备、术前台面清洁、术后整理工作、药品摆放情况、物品摆放情况、器械清洗合格率及仪器完好率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均显著提高(P<0.01),但术前探视、术前器械准备、术中在位情况等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专项教育前,手术等待时间平均为(54.6±15.4)min,实施后手术等待时间平均为(39.7±12.7)min.与实施专项教育前相比,实施后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实施前医生满意度评分为(71.7±6.5)分,患者为(70.2±7.5)分,实施后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6.4±8.3)分,患者为(98.8±8.7)分,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实施专项教育可显著改进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增加满意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护士30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方法进行护理管理,将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理论考核合格率、技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之中,能够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热情,激发护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保障手术室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取得了患者、医生均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感染管理)与观察组(50例,在常规感染管理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两组患者感染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控制感染、明显降低感染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静脉输液患者预防药物外渗的效果。方法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后,分别调查护士对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知识,记录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以及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护士答题的正确率为73.00%,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答题的正确率为94.0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为13.36%(29/217),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为3.13%(11/35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12%(163/217),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34%(318/35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加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是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记录本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按照PDCA管理理念,科学设计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记录本,应用后进行各项质量指标评价.结果 应用后的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应用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记录本的应用能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参与质量控制的主动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价值。方法对手术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包括沟通与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评估与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培训的同时开展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对护士核心能力自评满意度、持续质量改进效果(包括质量改进效率、护患关系融洽度、医患关系融洽度)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手术室护士培训前、后的核心能力自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的手术量、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社会效益显著,质量改进效率、护患关系融洽度、医患关系融洽度等显著提高。结论在手术室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是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得以实现的重要措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细节思维管理理论运用在心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以提高心内科基础护理质量,完成医院等级评审的工作目标。方法将细节思维管理理论贯穿在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以找出护理问题细节根源。落实在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中,规范护理流程。结果运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后科室在"二甲"医院等级评审中顺利通过。按护理部的目标管理各项临床护理质量全部达标。结论运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能有效的减少了护理缺陷和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培养了科护士的临床思维意识,提高了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优化了护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基础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粪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泌尿外科236例次粪便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包括标本送检流程没有及时更新优化,护士不够重视,宣教不到位,患者不配合,标本留取后没有及时送检,检验时间受限。制定预期目标,实施质量改进措施,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标本送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了粪便标本送检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借助移动护理信息技术,通过闭环式的理念和模式,构建手术质量安全体系,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并探讨移动护理闭环式手术质量安全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57 772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纸质护理转运核查记录,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9281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移动护理闭环式手术质量安全体系进行干预。对比2组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敏感指标、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手术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的情况,并以上述指标综合评价两种干预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卫生管理、护理管理、消毒隔离、安全管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手术室敏感指标(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查正确执行率、手术用物清点率、手术标本核对率、给药正确率、手术输血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满意度、手术患者满意度、护士(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监护室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判定移动护理闭环式手术质量安全体系相比于传统纸质护理转运核查记录更具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县市级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国内外文献回顾及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出一套适合县市级医院管理现状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比较2018至2019年护理重点监测指标、住院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重点监测指标2019年与2018年相比,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给药错误发生率、院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坠床发生率均下降(P<0.05)。而分级护理落实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满意度2019年与2018年相比,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而护士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比较无差异(P>0.05);不良事件2019年与2018年相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够促进县市级医院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血液检验过程中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与成效。方法自2011年9月起对急腹症患者血液检验过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随机选择改进前50例急腹症患者为对照组,选择改进后50例急腹症患者为观察组,记录比较2组的血液检验结果返回时间、医师了解血检结果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血液检验结果返回时间、医师了解血检结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能指引护士正确实施急腹症患者的血液检验的护理工作,更好地实现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疾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包床到护"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病房的效果。方法对病区21名护理人员按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综合素质分层级使用,每人管理4~12个患者,责任护士包床到护,应用护理程序全面负责分管患者的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在新的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分别随机抽查50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结果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包床到护责任制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并且有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