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健康体检中应用胃隐血珠加胃镜检查法对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意义.[方法]用秦氏胃隐血珠对上消化道系统进行初筛16782人,对阳性及强阳性者再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561例胃镜检查中566例咬取活检,病理诊断癌68例,其中食管癌26例,胃癌42例.早期癌16例,占23,5%.慢性胃炎伴重度肠化生16例,伴重度异型增生5例;食管重度异型增生4例.[结论]应用秦氏胃隐血珠加胃镜检查法,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上消化道肿瘤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提高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1600万人群上消化道癌隐血珠筛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上消化道癌隐血珠筛查结果。方法隐血珠经历研制,临床患者试验;现场验证;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三个阶段,历时28年,在全国20多个省市,300多个县,30~70岁人群中筛查1600多万人次,胃镜精查近100万人次,检出食管癌和胃癌7766例,2/3是早中期病例。结果最早接受普查的江苏省扬中市医院,隐血珠筛查检出的上消化道早期癌手术治疗103例,5年生存率93.3%,筛查10年后随访,隐血珠阳性组人群食管癌和胃癌发病率仍然比阴性组高出1.08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胃液隐血长期不消失,是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或已是早期癌。经过大量随诊研究,不少当年胃液隐血阳性,胃镜报告为慢性炎症或正常者,观察1~5年后屡有转为早期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30~70岁高发区居民,或有胃部疾患者,定期1~2年吞一次隐血珠筛查上消化道疾病不失为良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上消化道肿瘤普查方法及实施措施。方法 :隐血珠初筛、胃镜精查、病理确诊三级检查法 ,普查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结果 :隐血珠实查 12 36 46人 ,占普查对象的 4 6 4 2 %。按精查点所辖范围计 ,普查率在 17 6 9%~ 97 97%。隐血珠阳性 32 14 0人 ,占 2 5 99% ,胃镜检查 90 0 2人 ,占隐血珠阳性的 2 8.0 1% ,活检 3374人 ,占胃镜检查的 37 4 8% ,发现癌前病变 14 75人 ,胃癌 12 0人。结论 :普查可发现肿瘤及癌前病变 ,为下步探讨社区人群长期筛查之实施方案、开展成本 -效益分析、组织一、二级预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志镒  吴正奇  卢林芝 《中国肿瘤》2012,21(12):906-909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胃癌均高发地区采用内镜对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联合筛查的价值.[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内镜活检和病理检查同时进行的方法,对武威市凉州区40~69岁无症状,有上消化道病史、食管癌和胃癌家族史志愿者进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共筛查2 005人,上消化道癌检出率0.65%(13/2005),其中食管癌0.15%(3/2005),胃癌0.50%(10/2005);早期食管癌检出率100.00%(3/3),早期胃癌检出率30.00%(3/10),进展期胃癌为70.00% (7/10);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0.15% (3/2005)、0.20% (4/2005);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20%(4/2005)、12.62% (253/2005)、10.92%(219/2005)和19.50%(391/2005).以PG Ⅰ≤70ng/ml,PG Ⅰ/Ⅱ≤7.0作为PG单筛胃癌临界值,PG阴性1 280人(63.84%),阳性725人(36.16%);PG阳性者中胃癌检出率0.69% (5/7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28% (2/725)、16.69%(121/725)、16.00%(116/725)、22.34%(162/725);PG阴性者胃癌检出率0.39%(5/128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分别为0.16%(2/1280)、10.31%(132/1280)、8.05%(103/1280)、17.89%(229/1280).PG阳性与PG阴性的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G阴性1 280人中,检出食管癌2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例;PG阳性725人中,检出食管癌1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2例.[结论]在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直接应用内镜对上消化道癌进行筛查,能最大限度降低上消化道癌的漏诊,使设备、技术、经费及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隐血珠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介隐血珠在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中的意义,为该法用于筛检胃癌及食管癌提供客观的数据资料。方法 对一组因有上消化道症状来医院就诊而需做胃镜检查的患者,在行胃镜检查前先做隐血珠检测,以胃镜和(或)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隐血珠检测的结果用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及Youden指数(正确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5217例患者中,隐血珠阳性者2403例(46.1%),共发现上消化道恶性肿瘤20  相似文献   

6.
吴昌荣  秦德兴 《癌症》1993,12(2):151-153
作者报道1986年4月至1992年3月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扬中县应用隐血珠初筛、胃镜普查和门诊胃镜检查共发现上消化道早期癌143例,占同期切除病例总数的15.4%(143/926)。其中早期食管癌49例,早期胃癌94例。早期胃癌的部位分布中贲门癌57例,占早期胃癌的60.6%。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7.5%、和95.2%。作者认为:上消化道早期癌病变发展较慢,病人往往有足够的时间在早期阶段被发现,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对高危人群用隐血珠初筛胃镜普查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隐血珠筛查上消化道癌发病及生存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C地隐血珠筛查人群发病及癌患者生存的情况调查。进一步探讨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实施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方法:空腹时吞入隐血珠,3至5分钟拉出,观察珠内试纸的变化,黄色为阴性(-),浅蓝色为(+),蓝色为(++),深蓝色为(+++),5年、10年后通过三级防癌网络对隐血珠初筛人群发病及生存情况进行了全员随访。结果:筛查31927人,阳性组3347人做胃镜,经病理确诊癌患者125人,癌检出率3.73%;阴性组645人做胃镜,确诊癌患者9人,癌检出率1.4%,两组早期癌患者共78人,占62.4%,经5年及10年后两次全员随访资料统计,隐血珠初筛阳上组癌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7.2%,10年生丰为55.2%,性别、年别,年龄、隐血珠反应也是影响初筛人群上消化道癌检出率的因素,结论: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用隐血珠进行早期筛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艳  何美  邱惠 《中国肿瘤》2020,29(3):161-166
摘 要:[目的] 分析总结2015—2018年重庆市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贲门癌及胃癌)早诊早治项目内镜筛查结果。[方法] 选择上消化道癌发病率较高的区县,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236例40~69岁的无症状的人群进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 2015—2018年完成胃镜筛查8236例,活检2810例,共检出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71例,检出率为0.86%,其中食管重度异型增生及癌检出率为0.40%(33例),贲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检出率为0.15%(12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检出率为0.32%(26例);其中早期病例59例,早诊率为83.10%;治疗病例62例,治疗率87.32%。对未治疗的癌前病变以上患者共348例进行随访,成功随访228例,随访率为65.52%,其中随访中新发现病例5例,全为早期病例,并已全部接受治疗。[结论] 开展上消化道癌筛查,不仅普及了当地群众的肿瘤防治知识,还能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并通过适宜的干预手段从而阻断疾病的进行性发展,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提高了基层医疗单位及工作人员的癌症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9-2012年武威市凉州区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筛查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PG检测、内镜活检和病理检查的方法,对武威市凉州区40-69岁无症状、有上消化道病史、食管癌和胃癌家族史志愿者进行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本组筛查共8007人,上消化道癌总检出率为1.80%(144/8007),食管癌检出率为0.54%(43/8007),胃癌检出率为1.26%(101/8007)。上消化道癌早诊率为72.22%(104/144)。2009-2010年PG检测3507人,PG阳性组(n=1307)中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分别为0.84%(11/1307)、0.31%(4/1307);而PG阴性组中(n=2200)则分别为0.36%(8/2200)、0.14%(3/2200)。PG阳性与PG阴性组间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3507人检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食管癌14例,其中PG阴性检出食管癌4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2例;PG阳性组中检出食管癌4例,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4例。[结论]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直接应用内镜对上消化道癌进行筛查,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消化道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0.
林艳苹  马洁  张强 《中国肿瘤》2019,28(6):411-416
摘 要:[目的] 分析2015~2018年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上消化道癌筛查结果。[方法] 在40~74岁昆明市居民中,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出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经知情同意后进行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5 296人完成上消化道癌危险因素评估,高风险25 300人,高风险率为26.55%。实际完成临床筛查6158人,依从性24.34%;其中女性依从性(26.67%)高于男性(20.66%),50~59岁年龄组的依从性最高(26.7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胃镜及病理诊断筛查结果分析共5068例。胃镜下食管病变阳性率为5.76%;胃炎检出率为89.27%,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7.44%,胃息肉为6.02%,胃黏膜病变为1.42%。病理诊断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为1.07%,食管癌检出率为0.04%;胃癌前病变检出率为4.06%,胃癌及其他恶性肿瘤为0.06%。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中,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癌检出率均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胃癌前病变检出无差异(P>0.05),60~6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胃癌前病检检出率高于40~49岁和50~59岁年龄组(P=0.003)。[结论]以问卷调查评估为基础,结合胃镜及病理诊断,能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比例,降低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伴有食管浸润的胃癌通过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分析,探讨非开胸术式及开胸术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7例食管浸润胃癌(其中非开胸术式42例,开胸术式35例)的病理组织学进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仅考虑预防断端复发的非开胸术式的适应证:1)分化型癌食管浸润距离〈20mm的病例;2)未分化型癌食管浸润长度〈10mm的病例;3)明显的食管浸润的未分化型癌及食管浸润≥21mm的分化型癌需行开胸术式;4)在非开胸术式中,纵隔内淋巴结复发仅2例,因此不需要通过开胸进行纵隔淋巴结廓清。结论: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部分食管浸润胃癌病例进行非开胸术式是容许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伴有食管浸润的胃癌通过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分析,探讨非开胸术式及开胸术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对手术切除的87例食管浸润胃癌(其中非开胸术式42例,开胸术式35例)的病理组织学进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仅考虑预防断端复发的非开胸术式的适应证:1)分化型癌食管浸润距离<20mm的病例;2)未分化型癌食管浸润长度<10mm的病例;3)明显的食管浸润的未分化型癌及食管浸润≥21mm的分化型癌需行开胸术式;4)在非开胸术式中,纵隔内淋巴结复发仅2例,因此不需要通过开胸进行纵隔淋巴结廓清。结论: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部分食管浸润胃癌病例进行非开胸术式是容许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残胃癌与初发胃癌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对我院2000-01-2007-12收治的残胃癌根治手术切除患者69例,并取同期手术治疗的初发胃癌69例做对照研究.结果:残胃癌组和胃癌组相比,手术时间[(225.4±34.9) min vs(184.0±30.9)min]、术中出血[(416.8±338.6)mL vs(227.8±185.3)mL]、联合脏器切除率(30.43% vs 4.35%)、术后并发症(27.54% vs 7.25%)、术后住院时间[(15.4±5.6) d vs(12.5±3.8)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除淋巴结数目[(17.3±5.6)枚vs(17.9±6.4)枚]、3年生存率(40.6% vs 5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癌手术难度较大、并发症高,术后住院时间长,但其预后与初发胃癌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贲门癌术前切除可能性的估计--附28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特别是晚期贲门癌的临床特点,术前较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贲门癌手术患者,在无术前化疗及放射介入等治疗的情况下,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X线表现、病理检查及胃切除术后再复发贲门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年龄54岁以上者手术切除率较年轻者高,女性切除率达90%以上;吞咽困难时间在5个月以内者高;X线示贲门区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和中断、明显的胃体缩小、胃底广泛增厚、贲门或小弯部巨大的软组织阴影是晚期贲门癌的表现,切除机会少;病理诊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切除率越低;残胃贲门癌缺乏特异性症状,X线诊断困难.结论提高切除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和术前正确的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对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提高了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tom‘ach cancer o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by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its distributional mortality.METHODS Data from 1990-1992 on stomach cancer mortality collected by a sampling survey involved one tenth of the total Chinese population.RESULTS 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of stomach cancer in China was 25.2per 10^5 (32.8 per 10^5for males and 17.0 per 10^5 for females), which comprised23.2% of the total cancer deaths from 1990 to 1992, making stomach cancer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The stomach cancer mortality rate ofmales was 1.9 times of that of females. The Chinese mortality rates ofstomach cancer adjusted by the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 were 40.8 per105 and 18.6 per 105 for males and females, which were 4.2-7.9 (for males)and 3.8-8.0 (for females) times of thos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ge-adjusted mortality rates of stomach cancer in China have distinct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form the lowest of 2.5 per 10^5 to the highest of153.0 per 10^5 in the 263 selected sites, and 15.3 per 10^5 in urban areas and24.4 per 10^5 in rural areas, a difference of 1.6 times.CONCW$10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omach cancer in L;n~na,especially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in thenorthwest, should be a long-term focus in preventing of cancers of thedigestive system. Urgent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of stomach cancer should be take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溃疡标本卷席法取材与单纯病变区取材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取术前临床确诊为慢性胃溃疡手术切除的胃标本210例,其中120例行卷席法取材,90例行单纯病变区取材。结果:120例行卷席法取材标本中,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3%和10%;90例行单纯病变区取材的标本中,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4.4%(P=0.029)和2.2%(P= 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卷席法取材能显著提高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 1990 - 2 0 0 1年收治的 8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平均年龄 5 7岁 ,占同期胃癌手术病例的 10 8%。上消造影检出率为 37 5 % ,胃镜检查加活检的检出率为 91 7%。行胃癌D1根治术 12例 ,D2 根治术 73例。肿瘤病灶大小平均为 1 97cm ,以凹陷型居多 (6 0 % ) ,淋巴结转移者占 7 1%。术后 5及 10年生存率为 93 7%和 87 0 %。结论 :早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 ,对胃癌高危患者积极开展纤维胃镜检查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早期胃癌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分析 1985年 6月~ 2 0 0 3年 10月手术治疗 8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电子胃镜检查诊断复合率为 97 4% ( 75 /77)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符合率为 41 7% ( 5 /12 )。 89例患者全部施行胃癌根治手术 ,5年存活率为91 5 % ( 5 4/5 9) ,1~ 5年存活率为 10 0 % ( 2 5 /2 5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早期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的最佳诊断方法 ;病变的大小与胃癌的分期不完全成正比 ;单纯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及其对放疗靶区设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类型和部位,探讨术后预防性放疗的照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所有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均经CT影像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其中残胃和吻合口复发36例均由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139例中65例为多部位复发转移,其中残胃复发为9.4%(13/139),吻合口复发为16.5%(23/139),肝脏转移为38.8%(54/139),腹腔淋巴结转移为62.6%(87/139),腹壁转移为11.5%(16/139),盆腔种植为7.9%(11/139),肺转移为2.9%(4/139)。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胃周淋巴结转移为13.8%(12/87),胰周淋巴结转移为31.0%(27/8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为55.2%(48/87),其中原发于胃底贲门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仅为4.6%(4/87),原发于胃体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为32.2%(28/87),原发于胃窦部的胃癌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为63.2%(55/87)。结论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部位主要发生在区域淋巴结,并以胰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多见,胃体和胃窦部肿瘤患者根治术后较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因此术后预防性放疗应主要针对胃体和胃窦部的胃癌患者,放射野应包括胰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范围。  相似文献   

20.
评价腹腔免疫化疗对侵及浆膜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预防腹腔复发的疗效。 1993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对 2 3 9例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4 0例应用卡铂 2 0 0mg 白介素Ⅱ 2 0~ 4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 2 0 0~ 3 0 0mL进行多点腹腔穿刺注射 ,连用 5周 ,4个月后重复。对照组 99例则常规进行优福定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60 6%、45 3 % ,P <0 0 1。腹腔复发率分别为 4 8%、3 49% ,P <0 0 1。腹腔免疫治疗加化疗是预防侵犯浆膜的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