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照国内外有关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对国产EB-4型变色牙复盖材料作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EB-4型变色牙复盖材料无毒性,对眼及口腔粘膜无刺激,体外溶血率〈5%;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无增加,对皮下组织无刺激反应。因此可以认为EB-4型变色牙复盖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参照国内外有关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对国产EB─4型变色牙复盖材料作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EB─4型变色牙复盖材料无毒性,对眼及口腔粘膜无刺激,体外溶血率<5%;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无增加,对皮下组织无刺激反应。因此可以认为EB─4型变色牙复盖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参照国内外有关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对国产聚醚砜树脂作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医用级聚醚砜树脂无毒性、无热源和致敏反应,对皮肤无刺激、体外溶血率小于5%。对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长期植入皮下后,随植入时间延长,移植物周围形成的纤维包囊,囊壁厚度逐渐变薄、细胞炎性反应30天基本消失,对骨髓多染红细胞无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医用级聚醚砜树脂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硅凝胶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参照国内外有关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对国产医用级硅凝胶人工晶体作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硅凝胶人工晶体对眼及皮肤无刺激作用、无热原、无毒性、体外溶血率小于5%,对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长期植入皮下时,随植入时间延长,囊壁厚度逐渐变薄,炎性细胞反应30天基本消失。染色体及骨髓多染红细胞未受影响。因此,可以认为硅凝胶人工晶体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复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颅骨板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纤维复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颅骨板是一种新型的人体颅骨修复材料。为评价该人工颅骨板的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国家指定的实验室参照国外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对该材抖进行了有关生物相容性检测试验。其结果表明该人工颅骨板对机体无毒性,对组织、皮肤无刺激性,无热原、溶血,对皮肤无致敏性,无致突变性,植入皮肤及组织内反应轻微,因而是一种对机体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的较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其性能已达到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6.
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生物相容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国产新型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降解材料PELA无全身毒性、无热原和细胞毒性、无溶血、对皮肤和眼粘膜无刺激、不引起致敏反应,对骨髓多染红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敏芝  魏世成  纪建国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33(3):317-320,后插1-后插2
生物医用材料作为一种主要的非药效治疗途径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其功能优化和安全性评价成为目前主要研究内容.现有的动物实验和细胞水平的研究在揭示材料与机体相互作用和生物相容性机制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代表性方法,已应用于诸多疾病标记物、药物作用和生理功能整体水平的研究中.生物医用材料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令其生物学效应评估效率和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策略对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从分子层面分析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并能在整体水平上反应响应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是进一步探索生物医用材料改进方向的有效手段.概述了近年来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生物医用材料生物相容性所做的一些代表性研究,并针对其在口腔植入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先进生物技术与医用材料发展需求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生物医用材料作为一种主要的非药效治疗途径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其功能优化和安全性评价成为目前主要研究内容.现有的动物实验和细胞水平的研究在揭示材料与机体相互作用和生物相容性机制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代表性方法,已应用于诸多疾病标记物、药物作用和生理功能整体水平的研究中.生物医用材料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令其生物学效应评估效率和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策略对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从分子层面分析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并能在整体水平上反应响应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是进一步探索生物医用材料改进方向的有效手段.概述了近年来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生物医用材料生物相容性所做的一些代表性研究,并针对其在口腔植入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先进生物技术与医用材料发展需求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压敏片材料在关节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压敏片材料既能反映接触压力的大小,同时又能直观的显示受力分布,实验的条件也容易控制,是一种可行性较好的压力敏感材料,国内外生物力学实验已有所应用,本文结合实验,阐述了压敏片材料在关节生物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复合活性羟基磷灰石陶瓷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自行研制出的复合活性羟基磷灰石陶瓷粉,经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并结合电镜观察,。表明该材料是一种无毒、无溶血性、对皮肤及肌肉无刺激作用、不含热原物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在骨创面可诱导新骨形成。说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相容性,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GY—131医用硅橡胶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的发展中,硅橡胶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用硅橡胶作为基质材料占半数以上,因此我们对用于口腔、眼面及输卵管等部位的GY—131医用硅橡胶材料及制品进行了生物学考察。根据材料本身的特点及使用要求,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及标准,作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主要针对材料局部刺激、热原、细胞毒性、致突变、整体毒性及肌肉埋植等几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材料溶血率小于2%;未见细胞毒性或热原反应;整体毒性未见动物死亡;未诱发微核率增加效应或突变菌株的突变现象,局部无刺激,植入初期材料周围可见轻度的炎症反应,但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理惰性,是一种不被机体降解吸收,无毒无刺激、生物相容性好的医用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国产新型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降解材料PELA无全身毒性、无热原和细胞毒性、无溶血(溶血率小于5%)、对皮肤和眼粘膜无刺激、不引起致敬反应、对骨髓多染红细胞无影响。体内植入280天,材料基本降解完全,材料周围纤维囊壁厚度逐渐变薄,炎症细胞反应减轻。因此,可认为降解材料PELA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型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材料——胶原-明胶(CG)支架材料用不同的交联方法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用紫外线照射、戊二醛浸泡、京尼平交联三种交联法对CG支架材料进行交联改性,遵照GB/T16886/ISO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之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原则,采用国际标准的两种实验方法,选用建系的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对改性后的支架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三种交联法改性后的CG支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不构成损害,对其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用三种交联法改性后的CG支架材料均无明显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4.
引言 在生物材料与人体体液、组织和器官的接触应用中,对材料进行生物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生物学评价通常包括体外和体内两种测试途径。体外实验是将材料或其浸提液在体外环境下与细胞或组织接触,观察材料对细胞数量、形态及分化的影响。体内实验则是将材料直接与动物体接触,观察植入体周围组织反映的状况,这类实验模拟了人体生理环境,与材料的最终应用状况接近。目前,动物体内植入仍是生物材料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主要手段。体内实验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在体内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组织工程用猪膀胱无细胞基质的体外细胞毒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相容性是评价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组织工程产品进行临床应用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对本实验室制备的猪膀胱无细胞基质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测定,为其合理应用于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前言 为确保生物医用材料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对材料进行系统的生物相容性方面的测试与评价,传统的体内动物实验虽然比较可靠,但实验周期较长,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动物实验的不足,它的特点为快速、灵敏、简便、价廉并易于推广。在材料检测评定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体外方法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体内植入和降解产物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国产医用级聚乙烯醇(PVA)降解材料的降解产物进行系统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PVA材料降解产物的LD50为3.8g/kg,无溶血、对皮肤和眼粘膜无刺激,不引起致敏反应。细胞增减可促进细胞的生长和细胞集落的形成;同时,将PVA材料动物体内植入280天,与周转组织相容性良好。该研究进一步证实,PVA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视神经胶质细胞与聚酰亚胺薄膜电极的黏附性及生物相容性、最佳体外电脉冲刺激参数,为人工视觉假体材料的植入提供实验依据,本实验从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入手,采用细胞毒性试验、黏附试验等多种生物学方法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建立电刺激大鼠神经胶质细胞体外模型,观察脉冲电流对神经胶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1级,无明显细胞毒性。聚酰亚胺薄膜电极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良好,该材料对大鼠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无损害,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神经胶质细胞紧密贴附在材料表面,铺展良好并连接成片。在固定刺激脉冲的宽度和幅度以及刺激时间的情况下,频率越小,对细胞影响越小。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聚酰亚胺薄膜电极与大鼠视神经胶质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和生物相容性,并能形成有效的电脉冲刺激,是一种优良的视神经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人工髓核材料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根据ISO10993-1标准,采用细胞毒性试验(琼脂扩散法)、皮内刺激试验、Ame's致突变试验、微核试验和体内植入(360天)试验对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结果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评分小于Ⅰ级,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对皮内无刺激作用,Ames致突变试验为阴性,微核出现率为3.48‰,无致突变反应。体内植入符合植入材料生物学评价要求。结论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无毒、对皮肤及肌肉、椎间隙无刺激作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背景:具有抗菌活性的纳米Ag-SiO2导尿管可有效降低普通医用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对其安全性需重新评价。 目的:比较纳米Ag-SiO2导尿管和普通医用导尿管浸提液对兔尿道上皮细胞的体外细胞活性影响,初步评价纳米Ag-SiO2导尿管的生物安全性。 方法:应用机械分离与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兔尿道上皮细胞,在体外行扩增后制成细胞悬液,将培养液更换为浸泡纳米Ag-SiO2导尿管及普通导尿管的培养液,采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量化两组浸提液对兔尿道上皮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分别测定两组体外细胞的吸光度值,并计算其相对增殖率(RGR),进行毒性评价及比较。 结果与结论:纳米Ag-SiO2导尿管和普通医用导尿管均毒性轻微。纳米Ag-SiO2导尿管与普通医用导尿管相对增殖率均数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纳米Ag-SiO2导尿管对细胞的生长繁殖同普通医用导尿管一样影响轻微,无(或)低细胞毒性,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