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患者60例,观察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变化。结果 术后及时清醒,躁动较少,呕吐率低,提高康复质量。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对循环功能影响小,麻醉安全系数高,对任何麻醉,手术意外都能主动防范,止痛完善,大大地提高了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2.
消化性溃疡穿孔行急症胃大部分切除1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消化性溃疡穿孔行急症胃大部分切除的认识。方法 对129例消化性溃疡并弥漫性腹膜炎行急症胃大部分切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例无死亡,住院8~30d,平均12d。并发症10例,其中切口感染9例,12指肠残端漏1例。129例术后随访1~5年,无一例再发溃疡。结论 消化性溃疡穿孔如果术前无休克,无伴发严重全身疾病,穿孔时间不超过24h,可行急症胃大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骨刺切除与跟骨钻孔术治疗足跟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底后部疼痛(简称足跟痛)是骨科中的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给中老年人在生活工作中带来诸多不便。我们自1992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经保守治疗失败的足跟痛患者30例,经采用跟骨骨刺切除加债骨钻孔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1.3岁;单侧足跟痛者23例,双侧足跟痛者7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1年;本组病例30例均在门诊经保守治疗1个月-2年不等,效果欠佳。全部病例跟骨内侧结节处均有明显压痛,且有行走困难,行走时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经保守治疗失败的足跟痛患者 5 0例 ,采用跖腱膜切断与跟骨骨刺切除及跟骨钻孔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0例中 ,男 18例、女 32例 ;年龄最大76岁、最小 41岁 ,平均年龄 5 8.5岁 ;单侧足跟痛 38例 ,双侧足跟痛 12例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6个月 ;均在门诊经保守治疗 ,1月~ 3年不等 ,效果欠佳。全部病例跟骨结节处均有压痛 ,久站及行走时疼痛加剧 ,X线片均见跟骨内侧结节处有骨刺生长。1.2 手术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于足跟内侧 ,沿跖侧皮肤和足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洗胃、肠内外营养、按摩及药物等治疗方法,同时加强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及死亡病例。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做好促进胃动力恢复护理,做好肠内外营养的护理及饮食指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胃瘫症状,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比较胃上部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胃上部癌12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手术后的相关对照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总并发症发生率全胃切除组为21.43%(9/42),近端胃切除组为20.51%(10/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全胃切除组5年生存26例,5年生存率为61.90%;近端胃切除组5年生存43例,5年生存率为55.13%。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胃上部癌的过程中,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差异不显著,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胃上部癌患者共76例,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胃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近端胃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外科极为常见的疾病 ,好发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十二指肠球部。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共手术治疗 5 0例 ,现就治疗结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性 32例 ,女性 18例 ,年龄32~ 6 5岁 ,平均 4 5岁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 1例 相似文献
9.
胃大部分切除术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手术。术后对饮食的要求有特殊之处 ,饮食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胃肠功能恢复及病人康复。作为临床工作的观察者。护理人员承担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治疗的解释及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通过对胃大切除术后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1 健康教育的目的 随着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转变 ,采取医疗措施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命数量 ,同时更应着重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1 )。施行健康教育就是要使患者及家属“知”、“信”、“行”,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促使患者康复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最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后临床症状、生存期、食管反流情况。方法对62例贲门癌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3、5年生存率和病死率进行分析。其中全胃切除术组(total gastrectomy TG组)42例,近端胃切除术组(proximal gastrectomy PG组)20例。结果 TG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8%和28.6%,PG组为分别29.8%和15.7%,2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T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4%。PG组为23.3%,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对于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的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有优势,可明显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贲门螺底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远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全胃切除24例,近端胃大部分切除28例,并从淋巴转移、肿瘤大小、浆膜受累、术后并发症、自下而上期等比较两者疗效。结果 全胃组和近切组3、5年总生存率为41.67%、20.83%和39.29%、10.71%,两者相比,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阳性病例中,5年生存率全胃组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TG)和近端胃切除术(PG)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收治的45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G组(23例)与PG组(22例),以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为近期指标,以术后反流、体质指数变化及术后1、3年生存率为远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体质指数增加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手术方式相对于PG在治疗进展期AEG患者中,其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显著,是治疗进展期AEG较安全、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康医学》2014,(2)
目的:比较贲门癌行全胃切除根治与近端胃切除根治的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36例贲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全胃切除组)18例及B组(近端切除组)18例,对比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1年、3年、5年生存率,分析贲门癌行全胃切除根治与近端切除胃癌根治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年存活率88.9%,3年存活率61.1%,5年存活率38.9%;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38.8%,1年存活率83.3%,3年存活率44.4%,5年存活率22.2%。两组比较,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3年、5年存活率均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根治术治疗贲门癌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贲门癌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研究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的疗效。方法把145例接受责门癌根治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全胃切除术组(total gastrectomy TG组)85例,近端胃切除术组(proximal gastrectomy PG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G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6%和28.5%,PG组为分别30.8%和16.7%,两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TG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4%。PG组为2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可明显提高远期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对胃大部切除后残胃100例作内镜随访。分析表明,大多患者于术后3~5年残胃粘膜发生萎缩性炎症改变,萎缩粘膜相多处见增生灶,近镜下有绒毛肠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营养和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比较,探讨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将24例胃上部癌患者分为全胃切除组(简称全切组,n=12)及近端胃大部切除组(简称近切组,n=12),并术后随访6个月,对两组病例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IgG、IgM、IgA、CD3+、CD4+、CD4+/CD8+比值均下降,CD8+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后14 d两组间前白蛋白、IgG、IgA、CD3+、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IgM比较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lt;0.01);术后1个月及6个月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全胃切除"P"-Roux-en-Y代胃术式是一种较好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于术后的营养及免疫功能维持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7.
<正> 胃大部切除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术后安插胃管并固定又是常规操作。近一年来,笔者将固定方法予以改进,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白丝线、橡皮圈2个、胶布。1·2 方法 术毕妥善固定鼻胃管法,在距鼻翼固定胶布(上界)下2mm处,用宽0.5cm长3cm的胶布绕胃管一周,为固定胃管的下界,在上下界之间用7号白色丝线打一死结,丝线的两断端剩以适当长度,栓在皮筋上固定于患者的身廓上,定时挤捏鼻胃管,保持胃管引流通畅,防止胃液潴留,引流不畅导致吻合口张力过大,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急诊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全部临床治愈,无1例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急诊胃大部分切除术,即便穿孔时间超过8h,只要无严重的心肺疾病,通过术中术后严格的处理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贲门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3年5月~1993年5月行贲门癌手术1258例,其中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31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941例。现将60岁以内贲门癌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观察两种消化道重建方法术后的症状、生活质量、并发症、生存率总结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西平县人民医院外科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对照组残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破裂梗阻、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共出现9例,发生率18%,观察组共出现2例,发生率4%,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