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梗阻及喉癌手术病人,通过手术达到恢复呼吸,维持患者生命的目的。我院自1986~1990年共行气管切开术36例,现将气管切开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重度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2例大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 ,气管切开术是救治的重要手段。由于此手术通常在紧急情况下实施 ,术后易发生并发症 ,并发出血者尤为严重。1996年至 2 0 0 1年有 2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出血最终导致死亡。现从护理角度对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术后大出血作一讨论。1 病例简介例 1,女 ,4 2岁。被 95℃的氧化锌液烫伤 ,面积达 98% ,其中Ⅲ度烫伤占 6 5 % ,合并吸入性损伤 ,伤后2 8h入院。次日行四肢切削痂植皮术 ,同时行气管切开术 ,置入带气囊的金属套管 ,伤后第 9天 ,患者双肺出现哮鸣音 ,伴喘憋 ,伤后 16d ,患者突发呛咳 ,口内和…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为严重气道狭窄又无手术指征的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的机会。气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术后护理在整个介入治疗的成功,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科于2004年1月收治1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导致气管严重狭窄的患者,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术后,通过精心护理,患者没有发生支架移位、阻塞、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手术失误及严重并发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是最基本的急救手术之一。手术方法并不复杂。但若出现并发闰则后果严重。总结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间气管切开术124例。其中11例因手术失误或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占8.8%。死亡4例,死亡率3.2%。本文就其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术中体位、分离技术、切口选择及术后护理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人生命的一项急症手术,尤其在(1)各种原因引起的喉阻塞;(2)昏迷或其它原因所致下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难;(3)头颈部大手术前为保证呼吸道通畅等。临床各科疾病的急救上有其重要作用,一旦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得到缓解或消除。然而,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除了病因治病外,气管切开从手术完成到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稍有疏忽大意,  相似文献   

6.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tomy,PDT)是一种新型、微创气管切开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由于术中气管造口扩张过小,气管切开套管置入困难,强行置入过程中可损坏气囊,导致气囊破裂㈦。本科曾发生1例患者行经PDT后气管套管内气囊破裂,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危重症病人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最佳选择。但经临床观察,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再度发生呼吸困难并非罕见,且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及时常导致病人窒息死亡。现就我科从2000年8月~2005年9月收治的18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再次出现呼吸困难5例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措施,肉芽组织增生是气管切开术后的后期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出血、更换套管困难、延期拔管和影响气管切开的功效,严重肉芽阻塞可使患者致死[1]。目前对于气道内肉芽形成引起气管狭窄的治疗一般采取冷冻治疗、热治疗(激光和氮气刀)、气道内放射治疗、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气道放支架等。2012年3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1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发生气道内肉芽组织增生致气道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咽喉部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的急救手术。术后气管套管常因咳嗽、翻身、套管系带过松或患者自行将套管拔出等原因而脱出。气管套管脱出紧急处理方法是重新置入气管套管。2004年我科收治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第5天翻身后出现气管套管脱出,因患者肥胖,同时存在颈部皮下气肿,气管套管相对较短,故予置入气管插管用的气管导管,从而开放气道,待皮下气肿消退后更换气管套管,使患者成功度过危险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3年度施行肝移植手术4例,有2例并发ARDS,通过及早行气管切开术,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4例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监护关,并强调了肝移植术后病人24-48h应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道狭窄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2005年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道狭窄18例患者,在护理上强调机械通气的动态监测、合理的人工气囊管理、有效的吸引技术、充分的气道湿化、严格的气道管理、合理的更换气管导管、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5例结痂狭窄和6例套管偏移患者经更换套管后症状改善,3例肉芽生长狭窄患者经改用可调式套管、放金属支架、行肉芽切除术后狭窄明显好转,死亡1例,其余3例因症状轻或家属放弃而未进一步治疗。结论行之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道狭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减少了气道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特点是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入院病人多是昏迷状态。昏迷病人咳嗽反射及排痰功能减退或消失,为保持呼吸道畅通及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是一项重要的救治措施。现将本院自2005~2007年收治的42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4例呼吸衰竭病人行气管切开的手术护理,闸述呼吸内科监护病房护士应熟练掌握气管切开的手术配合和术后护理。方法:选用MEC-509B多参数监护仪持续监护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由于充分有效的行气道湿化。正确吸痰,严格消毒气管套管,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阻塞,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减少解剖无效腔从而减少呼吸功能消耗,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术。本科近年来共行气管切开56例,术后对患者加强了呼吸道的护理,尤其重视了术后呼吸道的湿化,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术后医院肺部感染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霞 《当代护士》2003,(8):26-27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与医院肺部感染的关系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66例不同基础疾病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42例医院肺部感染,占气管切开病例的63.6%。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引起医院肺部感染的病原茵中革兰氏阴性茵占81.8%,气管切开时间、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气道管理方法等均与医院肺部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O”型气管前壁切开在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于气管前壁正中2—4气管环部“O”型切除1cm大小气管前壁作为瘘口并将气管套管进入气管内方法。结果50例均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最短8min,最长15min,平均11min手术出血5-10ml。手术气管及气管造口视野清楚,插管从容、安全。结论“O”型气管前壁切开在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省时,手术安全及插管从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口腔颌面部手术常累及口腔及口底组织,术后局部组织肿胀可导致患者呼吸道梗阻。以往临床上为预防此类并发症,一直依赖气管切开术。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最小的创伤及最大的治疗获益已成为当今每一项治疗所追求的理想标准。自1999年以来,我院采用留置气管插管的方法,预防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是开胸术后处理痰液堵塞、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的重要措施,合理掌握气管切开适应证,有助于减少开胸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术后死亡率。本文总结心胸外科开胸术后气管切开44例的护理体会,旨在增加护理质量,提高对这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气管切开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论:气管切开术后加强以下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护理措施为:(1)保持气管导管通畅;(2)气道湿化;(3)防止切口感染;(4)气囊的护理;(5)加强营养;(6)心理护理等。  相似文献   

20.
程毛女 《全科护理》2010,(10):916-918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急救手术,最初只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气管切开术已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预后。因此,护理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讨,尤其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现综述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