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吸虫病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1〕,出现脑部并发症者仅占 2 %~4 % 〔2〕。本院于 2 0 0 2年 3月收治脑型血吸虫病一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8岁 ,湖北省荆州市人。因“反复四肢抽搐 2年 ,恶心呕吐 1h”入院。查体 :嗜睡状 ,体温 36 .5℃ ,两侧鼻唇沟对称 ,伸舌时舌尖居中 ,心肺(- )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 ,左侧肢体近端肌力Ⅳ级 ,远端肌力III级 ,左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提示 :右侧额颞部有片状低密度水肿区 ,边界模糊 ,内有条状等密度灶 ,边界不清 ;增强扫描 ,可见环状强化中线向左移位 3mm ,拟诊脑胶质瘤。实…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通常寄生于门静脉系统,若血吸虫虫卵或成虫迷走或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之外,称为异位血吸虫病。引起血吸虫病异位损害的途经有:①急性期中,门静脉环充血扩张,血流通畅,卵可越过肝窦至肝静脉,经体循环布于体内各处,首先是肺;  相似文献   

3.
脑型血吸虫病为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并发症。我国首由Houghton氏于1910年报告脑型血吸虫病一例。(自)此后,各学者續有报导,截至60年止已报告60例;其中經屍檢或活檢証实17例(1)(2)。关于本病之发病率,目前尚无正确統計数字。張氏报告1049例住院血  相似文献   

4.
<正> 石骨症原因不明。国内各地有散发病例。本症成人型多无症状,或有颅神经瘫痪、容易骨折等临床表现,偶因X线检查而发现。我站于1980年元月收治石骨症合并脑型血吸虫病一例。两病并发甚罕见,现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患者杨××,男,51岁,农民,住院号1282。从1979年3月开始,患者左侧头痛,呈持续胀痛,渐感枕后头痛。6月加重,有恶心感,无呕吐。继而发生先左侧上、下肢发麻,抽搐,逐渐延及右侧上、下肢、面部肌肉  相似文献   

5.
脑电图诊断脑型血吸虫病的价值:附1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辉  金梅 《九江医学》1998,13(2):82-85
  相似文献   

6.
胸腔内异位肾甚为少见,Reza等报告的一文中指出,Campbell在15,919小儿尸检中仅发现2例胸腔内异位肾,Kelalias复习Mayo Clinic医院25年期间所诊断的60例异位肾中,仅有1例胸腔内异位肾。国內1965年以前邵氏及袁氏先后报导3例,1975年有一例报告。本院于1976年12月21日收治了1例,现结合本例治疗的教训,就其有关诊断问题提出讨论,以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2岁,因高热、头痛、神志恍惚32小时,于1964年11月28日下午4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日突然高热、头痛、咳嗽件左胸痛及同侧第七肋间出现带状皮疹有奇痒,八小时后出现神志恍惚,经某保健室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内服磺胺12克无效,而转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六个月曾参加水田作业,出水后无皮疹及发热史。入院时体温41℃,脲搏114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14/86毫米汞柱。急性重病容,神志恍惚,瞳孔左右不等大,口角向左歪斜,唇干,无浅表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1988年8月手术治疗1例脑血吸虫病。患者,男性,17岁,于17个月前无明显原因的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历时10min,反复发作,经抗癫痫药治疗效差来我院就诊。患者无  相似文献   

9.
10.
<正> 结节硬化症是一种较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一般认为是先天性胚叶发育异常所致,表现为一组特殊的征候群,包括智力缺陷、癫  相似文献   

11.
通过22例手术治疗脑瘤型脑血吸虫病患者的资料回顾,发现脑型血吸虫肉芽肿在 CT 片上有结节边界不规则、不光滑、水肿带宽的特点,可与脑转移瘤鉴别。对手术所见进行了描述并与 CT 影象相比较。同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认为脑型血吸虫病无论手术与否,均应重视抗血吸虫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谭少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2,8(4):227-227,23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小儿急性脑损害的治疗,先进的方法越来越多,高压氧的治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近些年来经我科高压氧治疗小儿急性脑病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11岁,1997年11月23日因左颞头部被人用砖头击伤7h,昏迷1h入院。gcs评分5分,入院诊断为左颞顶部急性硬膜外血肿并脑疝形成。经急性脱水及开颅清除血肿处理后,给予常规止血、脱水、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神志一直未清醒。于发病后的23d行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带面罩吸纯氧,治疗方法为:舱内2个大气压,加…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61年7月至1965年12月共收治脑型血吸虫病67例,占同期住院血吸虫病患者的3.9%。67例中男47例,女20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2岁,以21~40岁为最多35例,占52.2%。本组中27例过去曾在大便中发现血吸虫卵,其中20例曾经锑剂三天疗法,10例曾受2~5次的三天锑剂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日本血吸虫病异位损害情况,为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07年以来所有异位日本血吸虫病的文献报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结果 2007 —2017年共报道异位血吸虫病211例,其中脑异位损害160例,占75.83%;肺异位损害45例,占21.33%;卵巢、输卵管、眼、脊髓、皮下、腮腺异位损害各1例。胃肠等消化道血吸虫病12例。结论 脑和肺血吸虫病异位损害发生率和误诊率最高,具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血吸虫病患者应首先排除血吸虫异位损害。血吸虫病疫区要重视异位血吸虫病诊断与治疗。异位血吸虫病预后大多良好,其病原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  相似文献   

15.
异位肾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肾畸形,出现率约1:500—800,男多于女(1)。国内尸体解剖资料甚少。现将异位肾一例的解剖结果报告如下:女尸,老年,见双侧肾低位。左肾上端平第1腰推下缘,下端平第4腰推中份,肾门平第3腰推。上端距后正中线4.7厘米,下端9.7厘米,下端距髂嵴上缘0.7.厘米。左肾长9.2厘米,宽5.3厘米,厚4.6厘米,前曲线长12.5厘米,后曲线11.2厘米。右肾下部位于右髂窝  相似文献   

16.
<正> 异位胰腺亦称迷走胰,是一种胰腺的先天异常。自1727年Schultz首先描述大体标本、1859年Kolb记述其组织学以来,国内外均有陆续报道。国外报告约占尸解中0.55~13.7,而国内报告其发生率仅0.29%。病例报告 (病历号:3619)男性、42岁、小学教师。因反复上腹疼痛伴返酸、暖气十三年,于1981年9月5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皮肤粘膜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6岁.因头痛、呕吐,午后畏寒、发热,夜晚出汗短时间退热13日,于1990年7月22日入院.体查:T39.8℃,P108次/分,R22次/分,Bp14.4/9.3KPa,高热病容,嗜睡,颈硬,心肺正常,肝肋下刚及,无压痛,提腿试验(+).血:Hb105  相似文献   

18.
19.
脑血吸虫病的MRI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脑血吸虫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中,2例单发;7例多发,分布于顶颞枕叶皮层和皮层下区,其中2例同时见于小脑和脑干;(2)平扫:T1WI虫卵肉芽肿病灶为稍长T1略低信号,呈斑点状或结节状,同周围低信号水肿分界欠清;T2WI为等T2信号,常被水肿高信号掩盖;(3)Gd DTPA增强扫描,病灶大多呈明显均一强化;(4)灶周水肿较重而占位效应相对较轻;(5)吡喹酮驱虫治疗,病灶缩小,水肿消退。结论:结合病史与脑脊液血吸虫免疫学试验,MRI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脑日本血吸虫病10例,均系1976年4月~1990年1月间因脑占位性病变或颅内高压症在我院脑外科住院行开颅探查术,并经病理证实的。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女1,年龄25~48岁,(平均35.1岁),均系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农民。术前临床诊断为颅内高压症及脑占位性病变各5例,没有任何一例诊断或疑诊为脑日本血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