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院儿科门诊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联合用药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我院2006年儿科门诊西药处方20440张中随机抽取共计10614张,分别统计联合用药选择不合理处方比,含抗菌药物处方百分比,通过静脉给药处方百分比,小儿给药品种>5种处方百分比,静脉给药品种>5种处方百分比,以及儿科联合用药的配伍方式、比例和排序。结果:所抽取的门诊儿科处方中联合用药选择不合理处方占57.2%,使用到抗菌药物的处方占75.48%,联合用药品种超过5种的处方占儿科处方的40.73%,其中全部为静脉滴注给药的处方占74.05%。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在联合用药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探讨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儿童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特点。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儿科开出的5000份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合理用药情况与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做统计,并且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原因。结果 5000份儿科用药处方中有800份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16%,其中药物剂量不合适31.6%,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31.3%,相比其他用药不合理情况这两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儿科用药6种以上药物联用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也比联用5种以下概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临床用药需要依照患者的年龄特征、具体身体质量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与用药类型,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现状,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整理我院门诊药房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不合理处方共10 383张,分别统计每个季度不合理处方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不合理处方占全年总处方量的0.52%,其中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18.91%,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81.09%,以用法用量不合理情况偏多,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67.67%。结论:儿科处方存在少量书写不规范及用药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对医师药品信息的宣传,进一步严格用药监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的用药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8~12月儿科上呼吸道感染门诊处方600份,对用药种类、用药频度和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6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370张,使用率偏高(61.7%);发现不合理处方94张,占15.4%,包括配伍不合理和剂型选择、用法、剂量及选药不合理. 结论: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要加强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加大药师对临床用药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发现用药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合理有效地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8月~2008年8月儿科门诊处方共1222张,统计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28种,平均处方金额为100.27元;口服药处方占55%,针剂处方占45%,使用抗生素的处方占77.74%,不合理处方占5.56%。结论:我院儿科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医生药物使用的规范化和药剂人员的审方工作,促进经济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儿科门诊处方共1440张。统计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36种,平均处方金额为41.52元;口服药处方占21.7%,静脉滴注处方占65.5%。结论:我院儿科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如:用药途径以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学习和监督管理,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门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3月门诊9000张处方中出现的情况,参照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分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门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处方332张,占总处方数的3.7%,其中以儿科和妇科为主,占66.26%。门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包括超适应证用药、超低年龄给药、超禁忌证用药、改变药物溶媒等。结论:超药品说明书用法有符合循证医学、循证药学;有属于不合理用药,应引起临床重视。建议制定法规,定期修改药品说明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查我院近3年的儿科门诊处方,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15000张儿科处方共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692张,占4.6%。不合理用药类型较多,其中选择药物不当和用法、用量不合理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1.2%和23.6%,其余类型如诊断与用药不符、重复用药、溶媒不合理等所占比例均在20%以内。结论我院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在合理水平,但是仍然需要改进,减少问题处方,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区基层医院抗菌素合理使用情况研究调查及干预效果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6~12月,随机抽取我院及个别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1200张,其中560张为抗菌药物处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7%;住院病历300份,其中抗菌药物220份,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3%。调查具体情况及干预价值。结果:门诊不合理处方180张,占32.1%,住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75份,占34.1%。门诊不合理处方中,外科100张,占55.6%,内科45张,占25%;妇产科20张,占11.1%;儿科15张,占8.3%。住院不合理处方中,外科40份,占53.3%;内科20份,占26.7%;妇产科10份,占13.3%;儿科5份,占6.7%。255张不合理处方中,因应用时间间隔不当87张,占34.1%,居首位;用法用量不当居其次,58张,占22.7%;其他依次为无用药指征,48张占18.8%;联合用药不当,33张占12.9%;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18张占7.1%;选择溶媒不当,8张占3.1%;其他3张占1.2%。结论:针对基层医院抗菌素使用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分析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可对危险事件加以防范,起到保障合理用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菌药物在我院门诊的使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0月份门诊西药房处方4137张,对其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平均金额为26.62元,使用抗菌药物47.79%,单用抗菌药物占84.22%,二联处方占13.96%,三联处方占1.82%。儿科处方占63.85%。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除儿科外,使用基本合理,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配伍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儿科门诊的用药现状,并进行分析,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回顾性随机抽查儿科门诊处方5000张,对其用药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52.30元,针剂处方3821份,占76.42%;处方的平均用药为3.97种,其中5种以下(含5种)为3787份,占75.74%;使用抗生素比例占总处方的78.28%,为3914份。结论儿科门诊处方费用较为合理,但存在一定的用药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该院(二甲医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该院门诊西药房2012年1~12月儿科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6000张,对有关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具1~5种药品的处方占总处方100%,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19种;单张处方金额≤100元占总处方91.93%,100~300元占总处方8.07%,平均处方金额80.52元;使用针剂的处方占总处方52.73%,其中静脉输液占65.11%;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占总处方51.57%,其中单用占96.96%,联用占3.04%,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占62.99%,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及中成药注射剂联用占50.13%。结论该院儿科门诊处方存在一些问题,尤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为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意识,加强对临床医师、药师的相关培训,进一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儿科处方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门诊2016年2月至2016年10月开具的儿科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品的种类、价格、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类,查找分析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旨在为门诊儿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5000张儿科门诊处方中,共用药品种数14450中,平均药品种数为2.89种,未出现用药品种>5种处方;平均处方金额287.5元,其中≤50元261份,50~100元4357份,100~300元382份,发生率分别为5.2%、87.1%、7.6%;针剂处方共有2635份,占比52.7%;抗菌药物处方总计2669份,占比53.4%;激素类处方总计1305份,占比26.1%,其中地塞米松、丁氯倍氟松、氯泼尼醇较为常见;抗菌、激素类药物使用可分为单独使用、二联、三联、四联等情况,也存在与抗病毒药物、中药注射剂等联合使用情况。结论医院门诊儿科处方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针剂使用过多、抗菌药物、抗病毒药、抗生素药物以及激素滥用等情况,临床实践中要明确处方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规范儿科相关抗病毒药、抗生素药物以及激素的应用,加大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开展相关合理用药的教育,使合理用药水平有所提高,保障患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尹荣华  岳峰梅 《齐鲁药事》2009,28(9):558-559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儿科门诊处方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儿科门诊处方,根据临床药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审核处方20000张,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500张,占总数的2.55%。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尚存在不合理之处,药师应主动深入临床,加强与医师沟通,向临床医师介绍合理用药知识和最新药学信息,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王志敏 《北方药学》2014,(3):162-163
明确合理用药的概念,分析当前不合理用药的存在形式及危害,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讨论促进合理用药的解决对策,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方法:随机抽取本年度(2013)1~6月的住院病历及门诊处方,每月各100份,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6月间我院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81份,占医嘱总数的13.5%。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61份,占处方总数的10.17%。主要不合理用药问题集中在抗生素滥用,药品选用、用法不合理,药品配伍不合理等方面。住院医嘱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较门诊处方严重,分析原因可能与住院患者较多,用药品种复杂及用药量相对较大有关。结论:基层医疗机构仍是不合理用药的高发区域,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药品使用监管,提高相关人员合理用药的能力。对提高我院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我院门诊抗生素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度门诊抗生素处方,共1700份.对单品种用药频度(DDDs)及单张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门诊处方66%合理,20%基本合理,14%不合理.不合理处方存在以下几种情况: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选药级别过高、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选药错误.结论 我院抗生素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不合理处方(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门诊处方1200张和病区病历1200本,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点评处方(医嘱),对其基本指标及不合理处方(医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的1200份门诊处方中,药品平均品种数1.71种,使用药品通用名处方比率97.80%,处方平均金额为398.02元,抗菌药物处方占6.75%,注射剂处方占41.17%,不合理处方占4.33%。抽查的1200本病历中,不合理病历占7.83%。结论 2012年我院的少部分处方存在多种不规范行为。通过开展处方点评,对处方行为进行事后干预,可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规范处方书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门诊儿科处方共12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理处方1033张,占86.1%;不合理处方167张,占13.9%。不合理处方中,书写不规范占21.6%,用药不适宜情况占67.1%,超常处方占11.4%。结论本院儿科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冯淑明  余涛 《北方药学》2016,(8):173-174
目的:了解儿科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全年中成药处方,采用不重复,直接抽取样本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5045张处方,对其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共发现228张不合理处方(占抽取处方量的4.52%),其中重复给药47张,占20.61%,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43张,占18.86%,适应症不适宜处方38张,占16.67%。结论:我院儿科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重复给药、选药不符合辨证施治原则、用法用量不适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缝连 《海峡药学》2011,23(6):240-241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5月~11月儿科门诊处方共937张,统计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以发现用药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合理有效地用药。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87种,平均处方金额为61.52元;口服药处方占32.12%,静脉滴注处方占58.16%,不合理处方占14.51%。我院儿科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医生药物使用的规范化和药剂人员的审方工作,促进经济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