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物静脉输液直接入血液,起效快,痛苦少,原本常用的肌内注射已渐渐由静脉输液所替代,但在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必须肌注.  相似文献   

2.
注射时晕针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宇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576-577
本文对27例注射过程中发生晕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护士是各种肌内注射治疗的实施者,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各种影响因素直接关系药物治疗效果,总结如下。1药物配制的影响1.1 溶媒问题 临床使用的稀释液启开后使用时间长达8-24小时,有的护士为避免反复穿刺而将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针栓也不加盖,瓶内溶液通过针孔暴露于空气中,给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护士应加强无菌观念,对启封后的溶媒应注明启封时间、日期,使用时间勿超过4小时。  相似文献   

4.
我院注射室6000例肌内注射患者中发生晕厥10例,现从护理角度对因肌内注射引起晕厥的病因和护理办法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晕厥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原因:体质虚弱,注  相似文献   

5.
张红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72-673
目的探讨黄体酮肌内注射的局部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门诊注射室的150例黄体酮肌内注射患者的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每次注射20mg/mL单位的黄体酮,对照组患者每次注射10mg/mL单位的黄体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4.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黄体酮肌内注射会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局部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患者用药的剂量有直接的关系,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提高注射质量。方法对415例肌内注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资料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处理,患者的肌内注射并发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常见肌内注射并发症展开分析,对降低患者不适度,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时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针头针尖斜面平行于肌纤维时能否减小对肌纤维等组织的损伤及减轻疼痛。方法将1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常规注射法在左侧三角肌注射1ml0.9%氯化钠溶液,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法(针尖斜面平行于肌纤)在右侧三角肌注射1ml0.9%氯化钠溶液。B组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法(针尖斜面平行于肌纤)在左侧三角肌注射1ml0.9%氯化钠溶液,使用常规注射法在右侧三角肌注射1ml0.9%氯化钠溶液。用VAS疼痛量表评价注射时疼痛后统计学分析。结果无论是左侧(A组)还是右侧(B组)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法,与常规注射法相比,疼痛均有显著减少。结论改进后的注射法可明显减少患者在注射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谭美英 《北方药学》2015,(10):177-178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降低肌内注射患者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接诊的84例需接受肌肉注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注射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旋转注射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旋转注射法可有效降低肌肉注射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病人 ,女 ,18岁。因患有精神分裂症长期服用氯氮平治疗。因其想自杀在 2 0 0 1年 10月 2 7日服用大量氯氮平。当天被家人发现后送到当地卫生院进行初步抢救治疗。为了进一步抢救治疗于第 2天转入我院ICU病房监护治疗。进行血液透析、对症支持等治疗。因病人意识模糊、躁动 ,给予四肢约束带捆扎约束被动卧位。介于病情 ,夜班护士遵医嘱给病人右侧臀部肌内注射 10mg安定使病人镇静 ,以利于病情的恢复。于次日晨接班时发现病人右侧臀部有 3cm× 5cm青紫色大血肿。追问夜班护士 ,据其说 ,当时操作也按操作规程进行的 (定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轻和消除穴位注射中出现晕针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减少注射中的晕针与药物反应的毒副作用。方法对11例晕针与药物反应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实践操作。结果以上患者的不适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消除。结论通过积极合理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消除晕针与药物反应的不适症状,还能预防晕针与药物反应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心血管疾病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锻炼、适度心理调节并作出院指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改善,焦虑情绪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稳定病情、保持良好的情绪有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所致不良反应的干预性护理措施。方法:有剖宫产指征且存在产后出血倾向的孕妇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施行干预性护理)与干预性护理研究组,胎儿娩出后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宫体注射。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恶心29.8%,呕吐43.9%,胸闷和颜面潮红等22.8%,生命体征异常14.0%;干预性护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恶心15.4%,呕吐9.2%,胸闷和颜面潮红等15.4%,生命体征异常3.1%,干预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预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所致的不良反应,对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氨甲喋呤肌肉注射治疗异位妊娠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氨甲喋呤小剂量多次肌肉注射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和适应症。方法氨甲喋呤2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5天一疗程,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期间38例异位妊娠患者,施用氨甲喋呤肌肉注射治疗,成功与失败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中医血液科住院的肾性高血压90例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西药降压治疗及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尿蛋白及肾功能均有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降压效果及肾功能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尿蛋白两组患者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5.56%,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只有68.8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效果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检时静脉抽血晕厥的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来笔者所在医院体健科抽血的人群1300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70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0例给予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发生静脉抽血时晕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晕厥发生8例(1.33%),显著低于对照组34例(4.86%),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第一次发病7例(8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例(35.29%),有统计学差异(P<0.05)。晕厥原因中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17例(48.57%),显著高于其他方面(P<0.05)。针对35例患者晕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完全康复,无后遗症状。结论通过了解体检时晕厥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4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内的护理干预。采用消化不良量表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分别于入组时和入选后第4、12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选后第4和12周末的消化不良症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9.820,20.367),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t=13.086,11.588)。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分级护理质量对护理纠纷的影响,并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将5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护理研究,对照组患者由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确定护理等级进行分级护理,观察组患者由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确定护理等级进行分级护理并针对患者的症状、心理和情绪变化情况等具体情况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护理纠纷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就诊时情绪、血气分析、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护理技术上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共发生23例护理纠纷,总纠纷率为8.71%;对照组患者共发生39例护理纠纷,总纠纷率为14.77%;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纠纷率,差异显著,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制度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分级护理质量,从而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孙跃民  东伊卡 《天津医药》1998,26(5):259-261
采用多阶段异丙基肾上腺素直立倾斜试验(MITTT),对36例不同明原因的晕厥患者进行研究。试验结果28例呈阳性,阳性率为77.8%,表现类型:混合型23例占821%,血管抑制型4例占14.3%,心脏抑制型1例占3.6%,对试验阳性反应病人给予心得安10 ̄15mg 3次/日或倍他乐克25 ̄50mg 2次/日,服药2 ̄3周,治疗后重复本试验均为阴性。随访3 ̄18个月,无1例再发晕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普外手术后止痛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我院普外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所收治的符合条件的外科手术后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8例,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最后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将2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完全缓解干预组78例,对照组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干预组98%,对照组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缓解外科术后疼痛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大肠杆菌O157:H7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简称O157疫苗)对大鼠重复肌肉注射的长期毒性,为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均n=24),疫苗组每只每次给予O157疫苗0.5mL(含多糖25μ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溶液,均间隔2周免疫1次,共3次。第1次免疫后2周、第3次免疫后1、3、5周每组每次处死大鼠6只,进行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组织器官病理、血清特异性抗体、骨髓组织、给药部位组织等的观察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疫苗组各指标检查未出现有病理意义的改变,部分血液学指标因免疫诱导所致出现动态规律变化,但未见免疫系统损伤。结论:大鼠重复肌肉注射O157疫苗后未发现明显长期毒性和局部刺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