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屹壁 《华夏医学》2013,26(1):84-87
目的:评价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给药对全麻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90例择期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术毕10min给生理盐水,B组术毕10min给托烷司琼5mg,C组术毕10min给托烷司琼5mg和地塞米松5mg,记录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术后患者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症状及椎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和程度。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症状及椎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在术后48h内比较,在A组患者中总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和呕吐达Ⅲ度发生例数最多有统计学意义,在C组患者中总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和呕吐达Ⅲ度发生例数最少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烷司琼可明显减少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但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给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66-668
目的探讨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高危人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有效性。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86例,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地塞米松组、托烷司琼组和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每组62例。地塞米松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托烷司琼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记录患者拔管后0~2、2~6、6~24 h恶心、呕吐/干呕发生的例数,并记录需补救治疗的患者例数。结果患者拔管后0~2 h恶心、呕吐、需补救治疗患者地塞米松组显著多于托烷司琼组和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P<0.05),托烷司琼组显著多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P<0.05);2~6 h地塞米松组和托烷司琼组患者恶心、呕吐、需补救治疗患者显著多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P<0.05),托烷司琼组和地塞米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4 h托烷司琼组患者恶心、呕吐、需补救治疗患者显著多于地塞米松组和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P<0.05),地塞米松组显著多于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高危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给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肌注地佐辛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15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在手术结束时,A组给予生理盐水,B组给予托烷司琼5 mg,C组给予托烷司琼5 mg和地塞米松5 mg。术毕患者清醒肌注地佐辛0.1 mg/kg镇痛,记录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术后患者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症状及锥体外系反应等发生情况,观察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和程度、镇痛视觉评分。结果 3组患者间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术后镇痛视觉评分、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症状及锥体外系反应等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三组患者间术后24 h内总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和呕吐达Ⅲ度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最多,C组最少。结论托烷司琼可明显减少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肌注地佐辛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生,但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给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不同时间给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并研究地塞米松是否具有强化托烷司琼抗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全麻肿瘤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病人麻醉诱导前静脉予托烷司琼5 mg加地塞米松10 mg;B组病人手术结束后静脉予托烷司琼5mg加地塞米松10 mg;C组病人手术结束后静脉予托烷司琼5 mg;D组为对照组,不给任何抗呕吐药物。观察并记录病人术后48 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A、B、C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其中A组发生率比B、C组更低(P〈0.05),B、C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能降低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前预防性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骨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骨科手术病人120例,术毕行芬太尼、罗哌卡因PCEA。随机分为6组:Ⅰ组(对照组)不给止吐药;Ⅱ组麻醉前静注托烷司琼4mg;Ⅲ组术毕静注托烷司琼4mg;Ⅳ组麻醉前给予托烷司琼2mg,6h后再静注2mg;Ⅴ组术毕静注托烷司琼2mg,镇痛泵给予2mg;Ⅵ组静脉镇痛泵给予4mg。观察各组术后8h、12h、24h、36h、48h病人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Ⅱ、Ⅳ组0—24h止恶心呕吐作用明显优于其他四组(P〈0.05);Ⅲ、Ⅴ组前8h恶心呕吐发生程度较Ⅱ、Ⅳ组高(P〈0.05);Ⅵ组8h、12h恶心呕吐发生率较Ⅱ、Ⅲ、Ⅳ、Ⅴ组高(P〈0.05)。结论术前给予托烷司琼4mg、2mg可更有效防止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用芬太尼PCEA引起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预防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对60例急诊剖宫产的初产妇随机双盲分为A、B两组(n=30):A组静注2mg托烷司琼为观察组,B组静注生理盐水为对照组,观察术后24h内各组产妇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两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13.3%、43.3%,呕吐的发生率为10.0%和36.6%,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2mg托烷司琼虽能有效地预防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恶心呕吐,但因其可通过乳汁排出是否影响24小时后母乳喂养需要进一步观察,且昂贵的价格又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预防小儿斜视矫正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2~12岁择期手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及手术结束前,均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B组(地塞米松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手术结束前,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C组(托烷司琼组):麻醉诱导前给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手术结束前给予托烷司琼0.1 mg/kg;D组(地塞米松+托烷司琼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手术结束前给予托烷司琼0.1 mg/kg.记录各组患儿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四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3.33%、30.00%、20.00%、6.67%.B、C、D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A组(P〈0.05),D组小于B、C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托烷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小儿斜视矫正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两者联合预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角述兰  王虹霞 《海南医学》2011,22(15):47-4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方法 80例ASAⅠ~Ⅱ级LC术者,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2min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在胆囊取出腹腔后即予托烷司琼4mg静脉滴注;B组在麻醉诱导前2min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C组在胆囊取出腹腔后即予托烷司琼4mg静脉滴注;D组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观察术后48h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0%,C组恶心的发生率为20%,呕吐发生率为10%,D组恶心的发生率为70%,呕吐的发生率为3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使用帕洛诺司琼、托烷司琼后防止恶心呕吐高危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探讨预防和减少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卵巢肿物切除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术前30min静脉注入地塞米松10mg,帕洛诺司琼0.25mg;B组:于术前静脉注入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琼5mg,每组30例(n=30),采用常规的麻醉诱导和维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毕0~6h,0~12h,0~24h和0~48h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麻醉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48h恶心呕吐(PONV)总发生率分别为33.3%、46.7%,其中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低(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对于PONV高危患者腹腔镜妇科手术后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确切的防治作用,且效果优于托烷司琼。  相似文献   

10.
冯安全  崔常雷 《吉林医学》2010,31(23):3844-3845
目的:观察盐酸托烷司琼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8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三组,每组6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推注,Ⅰ组:生理盐水5ml;Ⅱ组:氟哌利多5mg;Ⅲ组:盐酸托烷司琼5mg。三组均于手术结束前30分种静注芬太尼负荷量0.5~1μg/kg,连接术后自控镇痛装置。配方为芬太尼1.0mg/100ml,背景输注量2ml/h,锁定时间为15min,PCA药量为1ml/次。于术后12、24、48h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镇痛和镇静的程度,芬太尼的用量、患者生命体征。结果:24h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最高,与Ⅱ组Ⅲ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镇静评分较高,术后12h评分显着高于Ⅰ、Ⅲ组(P<0.01)。结论:静脉推注盐酸托烷司琼可有效减少术后自控镇痛治疗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氟哌利多,而且无明显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昂丹司琼不同时间及不同剂量给药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每组25例。第一组在麻醉诱导前5rain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第二组手术结束时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第三组麻醉诱导前5min昂丹司琼4mg静脉注射;第四组整个麻醉期间未使用任何抗呕吐药物。比较四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无效例数显著低于第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昂丹司琼能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临床效果与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6种方法预防相对低危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成本和效果。方法 180名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6组。组1接受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5 mg托烷司琼;组2接受异丙酚TCI+10 mg地塞米松和1.25 mg氟派利多;组3接受异丙酚TCI+生理盐水;组4接受七氟醚+5 mg托烷司琼;组5接受七氟醚+10 mg地塞米松和1.25 mg氟派利多;组6接受七氟醚+生理盐水。研究终点是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的次数,采用盲法记录。结果 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24 h的痛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2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组3 (P=0.03),组5显著低于组6 (P=0.01)。 接受托烷司琼和异丙酚或七氟醚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51或0.68;接受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和异丙酚或七氟醚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40或0.39;相对于七氟醚,接受异丙酚麻醉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对危险度是0.80。1~6组每分钟的费用-效果比分别为1.07、0.88、1.14、1.05、0.74 和1.06。结论 异丙酚、托烷司琼、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对危险度不同。6种干预措施中,七氟醚结合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具有最低的每分钟费用-效果比。  相似文献   

13.
李春霞 《海南医学》2014,(9):1292-1294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吐措施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镇吐组(对照组)和多模式镇吐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及50%N2O维持麻醉,术毕前30 min静脉输注昂丹司琼4 mg。观察组术中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并于诱导麻醉后静脉输注地塞米松10 mg,术毕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及托烷司琼4 mg。观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镇痛效果及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Ⅱ~Ⅳ级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Ⅱ~Ⅳ级恶呕吐发生率为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24 h、48 h镇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48 h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吸诱导麻醉,术前给予地塞米松10 mg,术毕给予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钠及长效止吐剂托烷司琼行多模式镇痛可有效降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浆胃动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复合托烷司琼对中耳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中耳手术患者8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随机分为4组,诱导前10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10mL(Ⅰ组)、托烷司琼2mg(Ⅱ组)、盐酸戊乙奎醚1mg(Ⅲ组)、托烷司琼2mg加盐酸戊乙奎醚1mg(Ⅳ组)。记录术前、诱导后、术毕心率、血压的变化;术毕口干程度;术后24h PONV发生情况、严重程度及补救措施。结果各组诱导后MAP均明显降低(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术毕MAP均明显增高(P〈0.05)。Ⅰ组和Ⅱ组诱导后和术毕HR明显增加(P〈0.05),Ⅲ组和Ⅳ组HR变化不明显(P〉0.05)。Ⅲ组和Ⅳ组明显口干,气道分泌物明显少于Ⅰ组和Ⅱ组(P〈0.05)。Ⅳ组术后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复合托烷司琼可以稳定术中血液动力学,减少气道分泌物,明显降低中耳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周桂芝 《医学综述》2013,19(3):575-576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气腹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与开腹子宫全切除术(TAH)三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55例,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TVH 45例(阴式组),LAVH 50例(腹腔镜组),TAH 60例(开腹组)。对比分析三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较阴式组长(P<0.05),较腹腔镜组短(P<0.05);开腹组术中出血量较其他两组多(P<0.05);开腹组术后需要上止痛药的例数多,术后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长,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H、LAVH是行子宫全切术较理想的术式,腹腔镜辅助降低了经阴式子宫全切术的难度,扩大了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手术范围,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缪永辉 《当代医学》2011,17(36):8-9
目的 探讨单用托烷司琼不同给药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下择期子宫全切术患者120 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①对照组(control组)、②切皮前用药组(A组)、③切皮前和缝皮后联合用药组(B组)和④缝皮后用药组(C组).分别记录术中以及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阿扎司琼和地塞米松联用与单独应用对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89例,均给予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3组.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AD组):阿扎司琼10 mg稀释成5 ml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静注),同时静注地塞米松10 mg;阿扎司琼组(A组):阿扎司琼10 mg稀释成5 ml于手术结束时静注;对照组(NS组),手术结束时生理盐水5 ml静注.观察术后PONV的发生率,每例分别测定用药前、用药后5 min心率(HR)、平均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AD组PONV发生率明显少于NS组(P<0.01),各组患者用药后HR、MAP、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扎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有效防治妇科手术后的PONV.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360例择期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年龄18~75岁。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3组,每组120例,于麻醉诱导前分别给3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托烷司琼5mg或格拉司琼3mg,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作比较。结果昂丹司琼组、托烷司琼组和格拉司琼组术后24h内完全抑制恶心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70.0%、68.6%和72.9%,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22.5%、25.4%和20.3%,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0.0%、13.6%和8.5%,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内均未观察到与抗呕吐药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托烷司琼5mg或格拉司琼3mg,能同样安全有效地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疗效差异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8年3月-2013年1月118例接受子宫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LTH组)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组),其中LTH组55例,LAVH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部切口及阴道切VI愈合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TH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LA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子宫切除术,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腹子宫切除术(TAH)、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3种子宫切除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子宫肌瘤72例,子宫腺肌病30例,分为3组:CISH组32例,LAVH组30例,TAH组40例,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LAVH、CISH组手术时间较TAH组明显延长,术中出血较TAH组明显减少,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较TAH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SH和LAVH较TAH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的特点,是有效的子宫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