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实施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其血糖、血脂水平以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低于对照组的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实施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糖、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诊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患者(对照组)。2型观察组中27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颈动脉增厚组),23例颈动脉内膜正常患者颈动脉正常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m.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 <0.05),颈动脉中层增厚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意义极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常规治疗法对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八段锦结合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而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非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结合常规治疗法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血脂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路青玉 《北方药学》2012,9(3):52-53
目的:评价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及生化指标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影响。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采集相关一般指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血脂、踝肱比指数等指标,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间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有明显差异(P〈0.0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相关(P〈0.01或P〈0.05),而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合理及全面地控制血糖、血脂能够减轻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5.
李勤 《淮海医药》2012,(4):316-31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年龄、体重的关系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周围大血管病变40例,分别检侧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PGZ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病程、体重等指标与同期的40例无周围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有大血管并发症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测定显示有大血管并发症患者TG、糖化血红蛋白和TC显著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关系密切,临床治疗的重点不仅要放在降低血糖上,而且不应忽视对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的,这对防止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华 《中国医药》2007,2(4):193-194
目的观察卡司平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卡司平联合磺脲类治疗,另30例单用磺脲类治疗作对照,共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血脂、血压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明显下降(P均〈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指数)下降(P〈0.01)。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P〈0.01),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卡司平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明显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且无肝肾副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状态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69例糖化血红蛋白(HbA,c)相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组(Ⅰ组,78例)、慢性波动性高血糖组(Ⅱ组,91例)。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24h尿白蛋白定量(UAER),并分析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组2hPG显著高于Ⅰ组(P〈0.01),餐后2h胰岛素与餐后2hC肽水平显著低于Ⅰ组(P〈0.01)。Ⅱ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在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慢性并发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石云  盛飞  顾秋英 《上海医药》2017,(20):44-46
目的:研究"1+1+1"签约模式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支持的效果.方法:2016年7月抽取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糖尿病管理系统中122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与患者进行"1+1+1"签约,将签约患者设为研究组(62例),未签约患者设为对照组(60例),研究组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手段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综合干预手段管理.在研究开始时和6个月后分别测量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血压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1"签约模式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支持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等生化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叶菲 《中国实用医药》2020,(10):141-143
目的评估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27±0.33)mmol/L、(8.09±0.67)mmol/L、(6.67±0.38)%,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73±0.48)mmol/L、(9.37±1.05)mmol/L、(7.52±0.64)%,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率89.36%(42/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96%(3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9,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但其对患者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间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及各项检测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HbAlc、FBG、TG、CH及LDL。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则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HbAlc与FBG,TG,CH,LDL-C各项结果的关系不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几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其血中HbAlc与FBG、TG存在正相关关系,与TC,HDL-C、LDL-C关系不明显。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同时检测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处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102例,对照组100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抽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干预组利用专业营养软件进行营养干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治疗,随访1年后复查上述指标,对比两组间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在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经1年的跟踪随访,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营养软件进行个性化营养处方干预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易筋经功法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8月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坚持易筋经功法锻炼,1周3次。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血脂水平。结果 :在血糖控制方面,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下降明显,控制血糖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在改善血脂方面,观察组能更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易筋经功法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在控制饮食、降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糖尿病教育;对照组不予糖尿病教育,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以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教育对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31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20与对照组11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降血糖、饮食控制等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匹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有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疗效显著,其对于血糖和血脂的改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网膜素-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与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血清网膜素-1、脂肪酸结合蛋白、血糖相关指标、血脂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肠球菌、拟杆菌、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网膜素-1高于对照组,脂肪酸结合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网膜素-1,且可降低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脉搏波速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27例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HbA1C〉6.5%)与对照组(HbA1C≤6.5%),测量患者的脉搏波速度及血压,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水平。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组脉搏波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脉搏波速度相关因素分析中,糖化血红蛋白及收缩压与脉搏波速度显著相关(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脉搏波速度具有相关性,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加重;控制血糖及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昱  方懿珊  徐名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47-304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2型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患者30例为对照I组;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对照Ⅱ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对观察组与对照Ⅱ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HbAlc、甘油三酯(,II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SI与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存在相关关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3支病变多见。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多而复杂,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加强综合观察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探讨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的控制效果、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实验室常规生化项目检查,包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肌酐、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案信息,依据糖化血红蛋白<7%达标标准,按性别、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等分组讨论影响因素。结果 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是42.1%;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患者病程、治疗方案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结论合理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值,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维 《上海医药》2014,(16):52-5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照观察。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由全科团队进行防治干预。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指标都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其中餐后2小时血糖、尿微量蛋白、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微量蛋白降至正常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结论: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早期社区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8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短期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构.05);2组患者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各指标差异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空腹胰岛素(FINS)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差异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