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DC-CIK细胞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赵召霞  许怡  侯军良  刘玉珍  戴二黑 《河北医药》2010,32(19):2647-2648
目的观察DC-CIK细胞疗法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134例CHB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DC-CIK细胞疗法联合干扰素)50例和对照组(干扰素)84例,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HBV-DNA、HBeAg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组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肝功能、HBV-DNA、HBeA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56%)、抗-HBe阳转率(40%)以及ALT复常率(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1%、19.1%、57.1%),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其HBV-DNA转阴率(48%)、HBeAg转阴率(56%)、抗-HBe阳转率(40%)以及ALT复常率(88%)均明显高于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24%、32%、1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较单用干扰素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乳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35例乳腺癌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1例,近期有效率为85.71%,疾病控制率为88.57%,无肿瘤进展时间为2~31个月,中位无肿瘤进展时间为15个月。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当效靶比为16: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为77.06±11.62。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明显的升高(P〈0.001)。35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1例出现一过性发热(37.5℃)反应。结论CIK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亦是新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结合传统的手术和化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叶建 《海峡药学》2012,24(4):119-120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干扰素a-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病理变化。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药物进行保肝治疗,治疗组病例均采用干扰素-α2a 5MU(沈阳三生制药公司生产)每周3次皮下注射,连用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记录各项指标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与6个月治疗结束后其ALT和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ALT和TBIL均随着治疗时间加长而降低,治疗组与处理组的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变化及疗效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a-2a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CIK细胞体外培养的免疫表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免疫表型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向外周血单个粒细胞(PBMC)中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γIL-1α、γ干扰素(γ-IFN)与抗CD3McAb,诱导出CIK细胞。经流式细胞分析法对CIK细胞进行动态表型分析。结果动态表型分析显示,在第14~21天时CD3 CD16 56 细胞为(31·6±5·5)%~(35·8±9·7)%,呈高表达的平台期。结论CIK细胞在体外培养14~21d,CIK细胞CD3 CD16 56 双阳性细胞呈高表达,此时临床应用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贺普丁治疗乙肝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HBeAg阴性,HBV-DNA阳性,肝功异常的慢迁肝(CPH)和慢活肝(CAH)72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贺普丁10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1年,HBV-DNA阴转率为77.5%,ALT复常率72.5%。而对照组用α-2b干扰素300万U,隔日肌注,疗程3月,HBV-DNA阴转率37%,ALT复常率81%,二者HBV-DNA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贺普丁副作用极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贺普丁治疗乙肝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HBeAg阴性 ,HBV -DNA阳性 ,肝功异常的慢迁肝 (CPH)和慢活肝 (CAH) 72例 ,进行分组观察。结果 :贺普丁 10 0mg ,每日 1次口服 ,疗程 1年 ,HBV -DNA阴转率为 77.5 % ,ALT复常率 72 .5 %。而对照组用α -2b干扰素 30 0万U ,隔日肌注 ,疗程 3月 ,HBV -DNA阴转率37% ,ALT复常率 81% ,二者HBV -DNA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贺普丁副作用极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日。对照组给予a-2b干扰素300万IU,肌注,1次/日。两周后改为隔日1次。两组均辅以维生素族及一般护肝药,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经治疗一年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血清A坍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血清HBV—DNA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对照组与治疗组的复常率及阴转率进行zz检验。结果治疗一年,观察组血清ALT复发率为91.30%(63/69);HBeAg阴转率为52.17%(36/69);血清HBV—DNA阴转率为86.96%(60/69)。对照组血清AIJrr复常率为42.31%(22/52);HBeAg阴转率为30.77%(16/52);HBV—DNA阴转率为48.08%(25/5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Jp〈0.05)。且拉米夫定的副作用低于a-2b干扰素。结论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药物,连续用药1年,肝功能复常、病毒转阴及血清学转换显著,均优于干扰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细胞癌的机率较高。目前干扰素 (INF)为常用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药物 ,但它只对一部分病人有效 ,耐受性差 ,需肌肉注射 ,而且较昂贵。拉米夫定 (3TC)为一种脱氧胞苷类似物 ,被宿主细胞激酶磷酸化所形成的三磷酸酯结构具有抗乙肝病毒(HBV )活化的作用。本文就其临床疗效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标准 ,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 89例 ,男 6 7例 ,女 2 2例 ,年龄 2 3~ 6 4岁。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39例 ,两组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IK细胞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恶性实体瘤患者48例,分为单纯化疗组、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组、CIK细胞治疗组。采用卡氏评分(Karnofsky)评价生活质量及体力改善状况;通过比较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评价近期疗效;从治疗开始至患者死亡或最后/次随访时间止,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评价CIK细胞治疗安全性。结果 CIK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在改善食欲和睡眠,增加体质量和体力方面。这可能是CIK细胞治疗的优势所在。但是三组患者在客观有效率方面和疾病控制率方面,单纯化疗组和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组,与CIK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时间方面CIK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低于单纯化疗组和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组(P<0.05)。在整个临床观察期间,除有2例患者出现低热症状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能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安全性好,是恶性实体瘤的患者在进行化疗治疗之余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干扰素、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寻找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法:7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和对照(拉米夫定)组,观察半年时疗效,在以后的随访中观察hbsag的转阴情况.结果:治疗半年时二组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8.1%、84.6%,23.8%、3.8%,23.8%、65.4%,干扰素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低于对照组,但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干扰素、拉米夫定均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干扰素组在hbeag血清转换方面优于拉米夫定组,有更高的hbsag转阴率.  相似文献   

12.
李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17-21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并与干扰素治疗方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8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治疗,观察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治疗一年后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HBeAg转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部分患者见流感样症状,4例出现骨髓抑制,对症治疗后减轻或消失。结论拉米夫定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较好,不良反应较小,干扰素HBeAg转换率较好,提示拉米夫定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同时兼具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人们对于CIK细胞基础与临床应用的认识一直在不断的更新,本文着重从CIK细胞制备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82例Ib-IIIa期NSCL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化疗组和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每组4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a-ture-Kille)r比率以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生活质量: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生活质量总提高率分别为90.0%与73.2%,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指标: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于CIK细胞治疗后2周,外周血CD3+,CD4+T细胞,NK细胞和CD4+/CD8+的比值、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于治疗后4周达高峰,此后逐渐回落;而Th2细胞因子于CIK细胞治疗后2周下降,治疗后4周降至低谷。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于CIK细胞治疗后2、4、8周CD3+,CD4+,CD4+/CD8+,NK细胞,IL-2,IFN-γ,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与常规治疗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增强NSCLC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我们自 1 999年 4月以来 ,用干扰素 (INFα 2 b)与拉米夫定(3Tc)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 1 0 7例 ,取得理想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 0 7例均为我院的住院与门诊患者 ,临床诊断符合 1 995年第五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诊断标准。将1 0 7例分为联合组 36例 (干扰素加 3Tc)、干扰素组 (36例 )及3Tc组 (35例 )。 3组在年龄、性别与病情等方面大体相同。患者的入组条件 :1血清 ALT、AST轻、中度异常及 HB-s Ag、HBe Ag持续阳性 2年以上。 2血清 HBV DNA均为阳性(PCR法 )。3抗 HCV阴性 ,且能排…  相似文献   

17.
自身CIK细胞治疗乙肝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IK(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治疗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接受CIK细胞治疗一个疗程,回输细胞数为(1.0~3.2)×1010,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结果30例治疗组患者经CIK细胞治疗后,CD3+、CD4+、CD8+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倍数均明显增加,随着免疫治疗时间的延长,HBV-DN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效果却不明显。结论自身CIK细胞治疗乙肝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使血清中病毒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CIK细胞体外实验研究及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寿兴  朱建平  徐鸣  汝美华 《江苏医药》2006,32(11):1093-109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抗瘤细胞,以其体外增殖数量大、对肿瘤杀伤活性强、抗瘤谱广、副作用小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应用于临床。本文就CIK细胞体外增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CIK细胞治疗肿瘤的疗效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治疗的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2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13例,发生率为8.6%。肾功能异常12例,发生率为7.9%。心电图异常15例,发生率为9.9%。贫血8例,发生率为5.3%。发热16例,发生率为10.5%。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可引起轻度副反应。但是,如果不给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a-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邵阳医专附属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就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临床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35例在一般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2b干扰素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半年后HBeAg转阴率为22.9%,HBV-DNA转阴率为34.3%。治疗组半年后HBeAg为71.4%,HBV-DNA为77.1%,两组相比HBeAg与HBV-DNA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ALT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TBI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硬化、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