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7):199-204
目的评估单纯MPFL重建治疗不合并骨性畸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经复发性髌骨脱位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6例。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共入选研究34位患者。术前测量患者的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TT-TG),滑车发育分型以及下肢力线情况,术后第1,3,12和24月进行随访,评估指标包括:改良版的Cincinnati评分和Kujala评分,解剖学测量参数以及肌力测量。结果本研究研究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1±1.6)年(2.0~3.9年)。在最终随访中,未出现髌股关节不稳定的报告,也未发现影像学上髌骨脱位或半脱位的证据。主观评分方面,Cincinnati改良评分平均从术前的(52±22)分升高到(89±29)分(P=0.001)。Kujala改良评分平均从术前的(45±12)分升高到(83±21)分(P=0.003)。Tenger评分从术前的(2.1±0.6)分增加为(4.6±1.1)分(P=0.021)。客观表现方面,术前平均Insall-Salvati指数为(1.1±0.2),术后为(1.1±0.7),P=0.07,未出现高位或低位髌骨。患侧和对侧肢体的等张肌力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7)。结论对于术前没有任何骨性解剖学异常因素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单纯重建内侧髌骨股骨韧带,在主观和客观方面都能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1例。方法全部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髌股支持带充分松解,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关节镜下动态调整移植肌腱在不同屈伸角度下活动时的张力和髌骨运动轨迹,动态观察股骨滑车与髌骨的对应关系。用两枚带线锚钉固定肌腱在髌骨内缘,肌腱另一端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股骨内收肌结节的骨道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年,平均1.6年。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评估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行损伤关节软骨修整、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取自体腘绳肌腱微创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0例。通过关节镜及X线观察髌骨轨迹,术后随访症状恢复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均采用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取自体腘绳肌腱微创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手术方法,经14个月随访,其中9例症状、体征消失,髌骨轨迹良好,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0)
目的回顾研究我院近3年来采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股内侧肌斜束前置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 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5个月,记录术前及术后随访时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CT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TT-TG)值、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及外侧髌股角。结果术后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TT-TG值、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及外侧髌股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股内侧肌斜束前置术可以同时恢复髌骨的静力和动力稳定性,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松解辅助韧带重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9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远端重排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松解辅助韧带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髌骨相关指标[髌骨适合角(CA)、髌骨倾斜角(PTA)、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T-TG)]、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及膝关节功能[采用牛津膝关节功能评估问卷(OKS)评估]。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CA、PTA、TT-TG值均较术前小(P<0.05);但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CA、PTA、TT-TG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多(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OK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多(P<0.05)。结论 关节镜下松解辅助韧带重建术与远端重排术均可有效恢复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髌骨稳定性,与远端重排术相比,关节镜下松解辅助韧带重建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5)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38例(38膝),男性15例,女性23例,患者术前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阳性,所有病例先行膝关节镜下检查明确诊断,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所有患者均未行胫骨结节内移术。比较手术前后髌股适配角的变化。术前及术后临床疗效评价均采用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有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经积极换药肉芽组织新鲜后予以缝合。其余患者无关节疼痛、肿胀,无一例髌骨骨折及再脱位,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正常,且最后随访时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前髌股适配角为(24±9)°,术后明显改善为-(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4±5)分和(69.6±5.4)分,术后末次随访时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5±4)分及(96.0±2.8)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恢复髌骨稳定,缓解症状,且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关节镜对3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的患者,年龄在14~21岁之间,并随访在术后1~2年,观察患者的手术并发症以及膝关节运动恢复。结果随访资料得知,32例无复发性髌骨脱位发生,与手术前相比,Q角明显较小,IKDC膝关节综合评分均提升。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很低,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胡建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7):57-5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且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均康复,64例患者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现象,且患者髌骨倾斜实验及恐惧时间均呈阴性,术后患者Q角度、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P<0.05)。结论 在关节镜下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患者康复快等优点,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韩献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91-91
在青少年中,由于髌骨关节不稳定易导致复发性髌骨脱位,占20%~50%,中年以上发病较少[1]。对于复发性髌骨脱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单纯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完善,关节镜联合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支持带紧缩术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12例16膝髌骨脱位患儿,所有患膝均行关节镜下用等离子刀松解外侧支持带联合内侧支持带紧缩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23.5个月。术前和末次随访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5.4±4.4)分和(90.1±5.3)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为(43.0±5.8)分和(95.7±4.2)分;Tegner下肢运动能力主观评分分别为(3.4±1.7)分和(8.7±0.9)分及患膝NRS疼痛评分分别为(8.9±0.8)分和(2.4±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对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有明显效果,术后膝关节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膝关节疼痛程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关节镜下三联术治疗复方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46例,通过应用关节镜辅助进行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术、关节镜下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Q角的变化及术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术后46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且随访1年内无再次复发,有6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前侧疼痛但与手术前比较显著减轻,手术前后IKDC评分为(36.3±4.1)分、(86.9±5.6)分,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为(53.7±4.7)分、(92.3±4.8)分,治疗前后Q角为(23.1±0.1)°、(11.7±1.1)°,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运动能力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应用关节镜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使患者关节创伤面小、恢复快且不易反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对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诊断治疗价值;资料和方法2007年3月~2013年2月,收治58例创伤性髌骨脱位患者,排除股骨外髁发育低下及Q角〉20°的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1例,年龄16~34岁(平均23.7岁),34例行外侧松解+内侧紧缩,15例行外侧松解+MPFL重建,9例行外侧松解+内侧紧缩+MPFL修复;术后经正规康复治疗。随访24~36个月(平均27.8个月)。根据术后影像学评估, 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结果58例全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髌股关节关系改善。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5.25±2.03)°、外侧髌股角(3.32±2.43)°、髌骨外移率(0.24±0.4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91.38±4.22)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2.46±5.98)分及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6.43±0.5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行软组织平衡术治疗髌骨脱位能直观、动态的观察髌股关节匹配情况和有效评估监测调整内外侧静力稳定因素的张力平衡,保证手术效果,明确及处理其它膝关节内紊乱病变,微创,恢复快,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效果和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室采用微创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16例患者的资料,观察Q角、Kujala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后的平均Q角、Kujala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移植应用于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方法对于治疗髌骨不稳定的疗效情况。方法选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经关节镜检查确认为髌骨不稳定的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式,针对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状况在手术前后做Lysholm评分。结果经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脱位发生,膝关节稳定性增强,X线片检查髌骨关节对合良好,恐惧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平均(92.7±3.8)分,明显高于术前(73.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试验中利用自体半腱肌移植来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对髌骨不稳定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恢复良好,实际应用时仍需结合相关病理因素,以扩大其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对同时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病例可利用残余的LARS人工韧带进行内侧副韧带增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起应用LARS人工韧带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交叉韧带断裂及前后交叉韧带加内侧副韧带同时断裂患者共8例。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26.1分。均在关节镜下进行交叉韧带LARS人工韧带重建,其中3例同时有限切开重建内侧副韧带。结果术后随访2~10个月,平均3.8个月。其中1例术后出现患膝肿胀疼痛,经抗炎镇痛治疗后好转,其余病例术后无感染、韧带松动、自发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10~120°。终末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平均93.6分。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重建内侧副韧带可达到膝关节解剖结构重建,有即刻稳定性好、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自制辅助设备对26例临床诊断为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患者及15例1526岁正常青少年志愿者行螺旋CT扫描,对CT采集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重建及三维重建,应用工作站相应测量软件分别测量髌骨倾斜角(PTA)、和谐角(CA)、胫骨结节-髁间凹间距(TT-TG)3个参数。结果在26例34个膝关节中,髌骨倾斜21个,股骨髁发育不良18个,髌骨外侧移位17个,3个参数值均高于正常值,而15例正常志愿者中,各项参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清晰显示髌股关节关系,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能直观显示髌股关节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